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当有一天,赵匡胤夺取了皇位,将他们赵家推向整个天下的注目点,一切都变了!父皇忙于国家大事,皇叔也不再是那么亲近,赵家越来越大,越来越兴盛,而赵芸自己却越来越孤独。

“芸儿……”赵光义双目含泪,不知是为自己的性命担忧,还是为所作过的一切后悔。

“皇叔,这是我最后一次叫您‘皇叔’。”赵芸抹去眼角的泪水,“唰”的一声拔出韩旭腰间的断水刀,一刀朝着赵光义的头顶砍了下去。

“皇上……”

赵普大惊,潘美撕心裂肺,所有的文武百官失声惊叫。

头顶的黄冕一份为二,根根发丝随风飘落。

赵芸收起断水刀,盯着披头散发的赵光义,一字一顿道:“父皇驾崩前,让我给你带句话……‘好自为之’!”

说着,她再也抑制不住眼角的泪水,猛的扑入韩旭的怀中,放声痛哭!“好自为之!”……

第479章水泊梁山

转眼间,冬去春来,匆匆又是一年。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薄的晨雾,洒在水天一色的湖面;微风轻抚,一望无际的芦苇荡随风摇曳。雾影朦胧,春水微寒,别有一番情趣。

远处青山座座,河道交错。

这山虽然不高,但胜在翠绿微婉;这水虽然不深,却是九曲十八弯。青山映着绿水,绿水环绕群山,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乌篷小船晃晃悠悠的行驶在芦苇荡中,船桨划过水面,惊起一片鸥鹭。

船头两名文士打扮的年轻人举着酒杯,畅谈正欢。只见其中一稍年长者,望着无边的美景,感叹道:“想不到这里还有此等美景,当不输江南绿水青山!”

年轻的男子呵呵一笑:“杨兄,还在想念你的扬州美景呐?”说着,他自斟自饮,又道:“哎,可惜了!好不容易杨兄从扬州府调回京师,本想多年不见的你我二人能再次畅怀高歌,却不曾想兄弟我又要去江南为官了!”

杨砺微微点了点头,在扬州府知州的位置上呆了三年后,一道圣旨将他调回京师!而他对面的年轻人,正是他当年国子监的同窗好友张去华。调回京师,天子脚下,正是每个励志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生的理想,可杨砺舍不得扬州城,舍不得扬州的百姓。

当年,他们两人可是国子监数一数二的人物。大宋新立之时,杨砺成为了那年的状元郎,随后南下江都县为官,而张去华则因家中老父病故,回乡守孝并未参加那年的科举,他这一去就是数年。直到去年,张去华进京赶考,一举夺魁,成为又一个状元郎。

“还在想他?”自从见到杨砺,张去华就发现他一直闷闷不乐,不禁担心道:“兄弟我可提醒你,虽然皇上封他为‘忠王’,并且赏赐丰厚,但你回到京师后,在皇上面前还是不要提起他为妙!”

杨砺脸色变得铁青,忍不住怒道:“张兄,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先皇驾崩,韩王爷又不知所踪,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你可知韩王爷如今到底在哪?”

“嘘……”张去华吓了一跳,连忙制住杨砺再说下去。在他的心里,杨砺成熟稳重,就像兄长般,可一说到韩旭,杨砺就变得激动异常。安抚住怒气冲冲的杨砺,张去华摇了摇头:“杨兄,关于韩王爷的去向,我也不知道,整个京城里就没几个人知道。如果小弟我没猜错的话,知道韩王爷去向的人,不超过这个数!”

望着张去华伸出的五个手指,杨砺摇头叹气不已。对于韩旭的去向,整个大宋朝廷私下里是议论纷纷,而真正知道的人,或许只有皇帝赵光义,宰相赵普等区区几个人!他们几个不说,更没人敢去问,就连谈论都是私底下的揣测!

所能确信的就是,赵光义册封韩旭为“忠王”,原本的郡王爵位升级成了亲王爵位,这可是整个大宋朝的第一人,第一异性王。要知道非赵姓者不得封王是赵匡胤立下的规矩,可韩旭不仅被赵匡胤自己封了郡王,更是被赵光义封了亲王。

只是“忠王”这个封号很耐人寻味,而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见过韩忠王。

“杨兄,不说这个了。”张去华换了个话题,举起手中酒杯笑道:“如今新皇登基,曹元帅平定南唐,天下一统之时,正是吾辈学子一展所长之日。大乱过后乃大治,我等文人当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江南之地百业待兴,今日小弟我就将赴江南,此次一别又不知何日你我二人才能相聚,小弟再敬兄长一杯。”

“天下还未一统呐。”杨砺摇了摇头,举起酒杯抬头一饮而敬,面上却微露出不甘之色:“韩王爷才是带领大宋朝平定天下之人,他这一走,大宋朝欲征伐塞外?难……”

在两人一斟一饮之间,日头渐渐高升,湖面的雾气消散而去。

此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副绝妙的千里山水图。

绿水青山,点点白帆。

两人的心情顿时为之一畅,张去华起身负手船头,扭头朝着摇船的老叟问道:“老丈,此处到了哪里?”

“大人,前面那座山就是梁山,这里是梁山地界!”老叟划着船桨笑道:“不过现在附近的人都叫这里‘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杨砺微笑着点了点头,望着这一望无际的水面,自言自语道:“这倒也合适!”

“当然合适……以前这里就叫梁山,可年前来了一帮人,说这里有山名不能没有水名,所以就叫这里‘八百里水泊梁山’。”老叟笑呵呵的指着前面的梁山石壁又道:“看见没,山上那‘水泊梁山’四个大字就是他们凿壁而刻上的。”

杨砺和张去华眺望而去,这一望不要紧,两人同时惊骇莫名,不约而同高叫:“好字。”

只见远处凿开的石壁上,龙飞凤舞的刻着“水泊梁山”四个大字,笔力遒劲,说不出的潇洒不羁,论书**夫,两人自信乃当世高手,可比起这四个字来简直弱了一大截。更何况,那字似乎是用刀剑类利器刻上去的,入石三分,说不出的荡气回肠!

忽然间远处传来阵阵歌声,两人再次眺望岸边,只见上百名衣着褴褛的汉子,挑水的挑水,伐木的伐木,忙得是不亦乐乎。别看他们穿得不怎么样,可从歌声听来他们兴致高昂,精神抖擞,没有半分的落寞和苦寂!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嘿嘿嘿嘿参北斗哇,

生死之交一碗酒哇;

说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

歌声响亮而高亢,划船的老叟立马跟着附和了起来:“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曲调怪异,歌词浅薄,可以说是用吼出来的而不是唱出来!

“唉,江湖草莽呐!”张去华摇了摇头,语气中颇有几分不屑之意!这倒不是说张去华看不起这帮汉子,而是出身国子监的他,学的是儒家经典,多多少少对混迹江湖的草莽有些不太以为意!大宋朝对文人是绝对的推崇,广开书院之下,文人的地位节节高升,难免对其他人有几分轻视!

话音刚落,划船的老叟不满意了,“啪”的一下丢下船桨,气道:“江湖草莽?哼,正是这些人,来到这里后打跑了附近百里内匪类,连平常欺负百姓的官府老爷都收敛了。你去问问附近的百姓,谁不说水泊梁山上人都是汉子?”

老叟越说越气愤,扭头指着不远处的船队说道:“看到没有?那些大船队是干啥的?都是给这梁山上的人送东西……逢年过节,官府都得偷偷上梁山拜会大当家!看到那艘最大的船没?那是楼船,是朝廷水军的楼船,他们也是来送东西的。”

张去华放眼望去,果然注意到那嗖巨大的楼船,而且所挂的旗帜更是令他震惊不已,失声道:“杨兄,是曹元帅的坐舰!他来这里干什么?”

望着两人吃惊的样子,老叟得意洋洋的环抱双手静看好戏,那眼神仿佛在说:“小样!新来的吧!”

曹元帅,自然是指如今大宋朝红极一时的武将第一人曹彬。年初,他摔兵攻克金陵皇城,俘虏李煜等一干李家皇族,南唐随之亡国!灭南唐,这是不世之功,曹彬地位飙升,晋升大宋枢密院使者,实实在在的朝廷第一武将。

杨砺和张去华面面相觑,看看那楼船又扭头看看那“水泊梁山”四个大字,突然两人双目大亮,惊喜异常。争先恐后的抢过划船老叟的船桨,在老叟惊讶的目光中,一左一右的划着小船,晃晃荡荡的朝着远处的岸边靠去。

……

“挂上去,挂上去”吴师道吹胡子瞪眼的指挥着刘三挂牌匾:“左边点,左边点……过了,过了,右边点,右边点……又过了,我说小三你是猪脑子啊!”

刘三举着牌匾老半天没挂上去,再听吴师道这么一番嘲弄,忍不住骂道:“你他娘的才是猪脑子,别废话,到底左边还是右边?”

“左边!”吴师道瞥了瞥嘴,没好气道:“想我吴师道空有宰相之才,却无宰相之命,最后沦落到做一般江湖草莽的军师……时耶?命耶?”

“咋啦?吴老道又抱怨本帮主不思进取了?”

“哈哈哈哈……”

大笑间,韩旭领着一大帮人走进了大厅。

秦雨山、裴忠、尉迟雄等等,当然还有莺莺燕燕的诸女们,杨月蝉、陈小娘、赵芸、小侍女蓉儿和灵儿,还有抱着“小韩旭”一脸温柔的李婉儿!

那日,赵芸赶到皇宫之时见到了赵匡胤最后一面,弥留之际的赵匡胤给赵光义留下了一句“好自为之”,这话也代表着赵匡胤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赵光义。大宋终究是“赵”家的大宋,天下终究是“赵”家的,赵匡胤最终还是选择了他的亲弟弟,选择了赵光义。对此,韩旭并不遗憾,反而有点松了口气。

赵芸谨遵赵匡胤的遗命,放过了赵光义。

不过,韩旭为了天下间的丐帮弟子着想,以一记“擒龙功”告诉了赵光义,想取皇帝的命,他是易如反掌。最终,赵光义承认了丐帮的地位,并且不再追究丐帮,同时在陈希夷的劝告下封韩旭为‘忠王’。

韩旭毫不在意这亲王爵位,而且也明白赵光义封他为所谓“忠王”的意义,那就是告诉韩旭千万别造反!在狠狠的敲诈了赵光义一笔之后,韩旭随带领着众人来到了这当年他早已看好的梁山泊!

刘三跳下桌子,拍了拍手,指着牌匾问道:“咋样?”

“聚义厅?”

吴师道摇了摇头,不屑道:“哼,叫啥都一样,反正咱跟着你就没那命!”

“没那命怎么了?你这一辈子就得跟着老子!”韩旭很是满意的望着那“聚义厅”三个大字,头也不回的朝着吴师道啐道。

“哈哈哈哈……”众人是一片哄笑。

“老道没那命,老道也就认了,了不起老道好好教导咱儿子,将来做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军师!”吴师道嘿嘿笑道!

“死牛鼻子,好好的道不去修,尽想美事!”众人纷纷啐道。

面对众人的嘲笑,吴师道毫不在意:“我已经想好了,将来老道的儿子就叫‘吴用’,定然能成为一代军师!”他对自己想法越来越满意,琢磨着是不是立马去找个婆娘生儿子去。

“天机星吴用?好好好,将来秦大哥的儿子就叫霹雳火秦明……哈哈哈,凑足咱梁山泊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韩旭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道:“不过,老道你儿子若叫吴用,这辈子就注定是个当草莽军师的命!呵呵!”

“哪来的一百零八将?”杨月蝉笑呵呵的插话道。

“哪来的?”韩旭看着诸女饶有趣味的笑道:“没人?咱们就生他一百零八个儿子!”

“呸……”诸女娇羞不已,纷纷啐骂。但从她们那渴望的眼神来看,显然很是羡慕抱着“小韩旭”的李婉儿!

正在此时,孙二圣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拱手道:“帮主,曹彬来了!”

不一会的功夫,果然见曹彬走了进来,还是那样的一本正经,只不过他的身后带着一名浑身蒙在斗篷里的人。

当斗篷掀开,周嘉敏那梨花带雨的绝美容颜展现在众人的面前。

“韩元帅,曹某一生忠于皇上,这是曹某做的唯一一件对不住皇上的事!”曹彬摇头苦叹。

韩旭没想到当年一句让曹彬照顾周嘉敏的话,竟然让曹彬误会的将周嘉敏来了个偷梁换柱送到了他的身边!当城破的那一刻,曹彬抱着一试的态度将周嘉敏的事说给李煜听之时,没想到和李煜一拍即合。

国破则家亡,李煜深知周嘉敏的容颜定然会引起赵光义的垂涎,他不想让周嘉敏做花蕊夫人,更不想自己做后蜀皇帝孟昶。同时周嘉敏对韩旭的惦记,李煜更是深知!于是,嘱托曹彬将周嘉敏带到韩旭身边,而他自己则用一名普通的宫女代替了小周后。

……

曹彬命人卸下楼船带来的给养,匆匆来也匆匆走了,留下哭得泪眼朦胧的小周后,以及身后一帮怒气冲冲的诸女!

“旭哥儿,门口的这只最粗的源木干啥用?”刘三使出吃奶的劲,抱起一根数十丈高的笔直源木。

望着众女,韩旭豪情万丈:“哈哈哈哈,竖起来挂大旗,就写四个字!”“替天行道!”……

第480章后记(大结局)

赵光义登基后,在赵普等人的辅佐下,着力休养生息,十年生聚,大宋国力蒸蒸日上。

然而,别人不知道的是,赵光义一心欲超越其皇兄赵匡胤,始终将对外的战事牢牢的记在心中。历史上所有的丰功伟绩的帝王,无一不是武力开疆拓土的勇者。所谓的明主从来不是将国内治理得安居乐业,夜不闭户的守成之主,而全是开拓疆域,对外征伐的雄主。

转眼间,匆匆十年而过。

隐忍了十年的赵光义,终于发动了对北汉的灭国之战!

或许是为了证明他并不比皇兄赵匡胤差,亦或许是为了证明给某人看,他是实实在在的英明之主,赵光义决定御驾亲征。

虽然赵普等人反对,可赵光义铁了心的率军出征。

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李汉琼、曹翰等攻太原;云州观察使郭进为太原北石岭关都部署阻击北面增援的辽军;赵光义则亲率主力一部出镇州,牵制幽州的辽军西进或南下。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皆具!

宋军五路大军进展相当的顺利,在郭进击败辽军大将耶律沙率领的援兵后,五路大军全线出击合围北汉都城太原。

然而,在太原城他们遭遇了刘思汉和杨继业的顽强抵抗,数十万宋军竟一时攻不下太原城。为此,赵光义大发雷霆,决汾水以灌太原城。

内失民心,外失强援的北汉主刘继元终于决定开城投降。随后,刘思汉自杀,杨继业奉命归降大宋!自此,立国二十八年的北汉王朝覆灭。

……

灭北汉,宋军准备充足,目标明确,各路将帅齐心协力,这才有了大胜。

而接下来的一切,却差点将大宋王朝陷入不复之地。

取得了对北汉的胜利,赵光义豪情万丈,同样宋军自上而下个个骄傲满怀。数十万大军略做休整,直接北伐大辽,欲携大胜北汉之威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

一开始,宋军的进展同样的顺利,四面出击,锐不可当,连下易州,涿州,蓟州,顺州,直至幽州城下。

幽州城方圆三十六丈,城墙高三丈,厚一丈半,乃辽国陪都,军事重镇。

若说救援北汉之时,辽国并未尽全力,但到了幽州城,辽军再也不能漠视!

幽州守将耶律学古率军拼死抵抗,硬生生的挡住了宋军十万大军昼夜攻城。

正在此时,大辽皇后萧燕燕一声令下,倾全国之精锐援赴幽州。辽将耶律沙数万精锐赶到幽州城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