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普笑呵呵的点了点头。

赵匡胤转头望向韩旭,注视良久,开口道:“韩旭,还有一事,得请丐帮的兄弟帮忙。”

对于此事出兵,在韩旭看来实在是显得仓促了点。原本他以为今日圣上也就是决定出征的人选,却没想到赵匡胤竟然立刻就起兵北上。至于粮草和出兵细节,却一字未提。然而见赵匡胤郑重其事的样子,他也不由收起笑容,恭敬道:“请赵将军吩咐。”

赵匡胤点了点头,缓缓道:“丐帮人员遍布汴梁城,有一句话,你帮我散播出去。”

“好,这事丐帮最拿手。”韩旭心中一松,莞尔一笑道:“什么话?”

赵匡胤抬头望向殿外,崇元殿那高高的金顶彷佛就在面前。

他默然良久,一字一顿道:“大军北上之日,立点检为天子。”

第111章大唐玄甲

“北上之日,立点检为天子。”

赵匡胤的语气平缓,如交代家常便事,但其中的决绝和不容置疑,却显而易见。

韩旭目光呆滞,半天没回过神来。赵匡胤终于反了,在这显得七年,新年的第一天反了。眼看着此时笑意盈盈的赵普,他这才知道为何之前这家伙总是面带异色,说话说一半,欲说还休的样子。

除了赵普外,从之前慕容延钊和石守信兴奋的神色看来,这事他们俩也早已知晓。不光如此,甚至说还有其他赵匡胤的亲信,知道参与了此事,比如那两个上报边关告急的节度使。

对于赵匡胤直到现在才将此事向他说白,他虽然心里有那么一点遗憾,但也并未太过在意。相比于那些赵匡胤的义社兄弟,相比于赵普等人的多年陪伴,他韩旭毕竟只是个认识才数月之人。这种造反之事最后能向他说明,已经算赵匡胤对他的信任了。

赵匡胤在桌子底下摸了摸,将一块垫桌脚的小木牌给摸了出来。吹开上面的灰尘,用手擦了擦,递给韩旭。娓娓说道:“年前先皇征伐幽州而病重,回京路上,无意中得到这块木牌,此事并无几人知晓,先皇将此事压了下去。等回到汴梁后,先皇就罢黜了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之职。”

韩旭拿着手中那块漆黑的五指宽的木条,只见上面用隶属书写着“立点检为天子。”从这木条的新旧程度来看,倒像是有了些年头。但若说倒上天注定这种事,他是怎么也不相信君权神授这弥天大谎,而这木牌也显然是有人暗中制作的。于是,抬起头,疑惑的看了赵匡胤一眼。张永德被罢官,受益最大的自然非赵匡胤莫属。

赵匡胤不置可否,并未给韩旭明确的答案,只是长叹一声,又道:“这事没有应在张将军身上,而我却恰好被先皇任命为殿前都点检,也许冥冥中早已注定。还记得我第一次在汴河边的陈家茶馆见你,那时我只想看看芸儿交的朋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然而一场谈话后,你的那句“万事俱备,只差个曹操”却点醒了我。先皇待我不薄,这事我也一直下不了决心。”

赵匡胤说到这,微微停顿了一会,又道:“但天下纷争不断,几十年的你争我夺下来,中原大地一片荒芜,最终受害的还是全天下的老百姓。若是当今圣上是个明主,我赵匡胤绝对不负先皇所托,然而可惜的是当今圣上只是个不知天下为何物的孩童。也许等他长大,能成为像先皇一样的盖世英雄,但他等得起,朝廷却等不起,天下的百姓也等不起……我赵匡胤同样等不起。”

韩旭点了点头,小皇帝柴宗训确实不是个皇帝的料子,至少现在如此。有野心,只是个前提,再加上才能,心怀天下的胸怀,才能最终成为一位乱世明主,而这一切却恰恰又都是赵匡胤所具备的。

“你心里是不是在责备我,为何直到现在才将此事告诉你?”赵匡胤平淡的问道。

韩旭本想摇头否认,但一见赵匡胤那精明的眼神,彷佛自己都被其看穿了一般,只能傻笑着点了点头。

“呵呵。”赵匡胤开怀大笑,听了韩旭的回答,他异常开心。上前一步,拍了拍韩旭的肩膀,笑道:“好。你没让我失望,想什么说什么……早先我也想过早点问问你的意件,也好为我们参谋参谋,你那天马行空的想法,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但我和则平谈过之后,这件事事关重大,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所需要的就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你那些诡异而奇特的想法,暂时还用不上。”

韩旭撇了撇嘴,用得上就说,用不上就不说,还真够势利的呐。

“行了,瞧你的鼠肚鸡肠,有啥大不了的,这不都跟你说了嘛。”赵普踢了韩旭一脚,笑咪咪的打趣道。

赵匡胤莞尔一笑,正色道:“你赶紧回去准备准备,后日去殿前司报道,随我出征。”

韩旭微微一怔,疑惑道:“出征?御前侍卫不是只有圣上御架亲征的时候才会随军出征吗?”

然而见赵普和赵匡胤笑呵呵的看着自己,他顿时恍然大悟,这事赵匡胤在补偿自己。随着赵匡胤出征,一但事成,回汴梁后,那就是从龙之功,开国功臣。对于那些更随赵匡胤多年的将士,也许不算成什么,但对他来说,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想到此,他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出发?”

“就这两日。”赵匡胤回道。

“汴梁城怎么办?”

赵匡胤欣慰的点了点头,笑道:“这我都安排好了,延钊已经升为殿前司副都点检,会作为先锋先行一步。他空出来的都指挥使,我让守信去顶替,汴梁城会交给守信负责。丐帮要做的,就是在我们大军离开汴梁之时,将消息透露出去,让汴梁城里的百姓都知道,也好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难倒就不怕圣上他们知道?”韩旭疑惑道。

“呵呵,大军已经出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时候就不是范大人他们能控制得了的。”赵匡胤自信满满的说道。

韩旭精神恍惚的回到了秦家大院,至于是怎么回来的?估计他也想不起来。此时他满脑子都是今日午后和赵匡胤的谈话。

赵匡胤终于迈出了那一步,在李重进起兵之前将全国的军权牢牢抓在了手里,剩下的事自然是水到渠成。然而他心里却始终有一种不安的悸动,历史上的赵匡胤兵不血刃,成就了自己的皇位,成就了赵家数百年的江山。可是这一切真得那么顺利吗?从秦始皇一通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次的江山改姓,没有流血冲突的。即使现在赵匡胤将军队拉出去再回汴梁,尽力避免汴梁城内起冲突,避免一场血雨腥风,但他真的能做到吗?

“旭哥儿,在想何事?你坐在这里,可是坐了一下午了。”秦雨山笑呵呵的走了过来。今日韩旭回来后,就心事重重的一直呆呆的坐在后院,一声不吭。

韩旭抬头看了看天,果然天色已暗,不知不觉见已过去一个多时辰。

“听说辽国南下,赵将军要领兵出征?”秦雨山来到韩旭身边坐下,随口问道。

“恩。”

“何时出发?”

“就这两日。”

“这么快?”秦雨山讶然。

“恩,兵贵神速嘛。”韩旭扯了扯嘴巴。心中却苦笑不已:“此次出征,别说是抗击辽国了,估计连辽军的影子都不会看到。”然而,这话当然还不是对秦雨山说的时候。于是,又道:“对了,我们出征后,汴梁的情况秦大哥你要多多留意,尤其是韩通和刘思汉的举动,若是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可以赶紧联系殿前司的都指挥使石守信将军,这人老秀才应该见过。”

“恩,你也随军出征?”秦雨山大骇:“难道大周的御前侍卫也要随军出征?”

韩旭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事一时半会说不清,但此次,我是必须要去的了。”

秦雨山看着面前这张稚嫩的脸庞,沉默良久。一声长叹后,起身说道:“你跟我来。”

韩旭不明所以,但还是跟着秦雨山走进了其书房。

书房内有一小隔间,这也是秦雨山安放那秦家祖传的金锏和尉迟家的钢鞭的地方。

秦雨山默默的对着秦家的祖宗牌位拜了拜,随手将韩旭拉到一旁,指着木架上的一副盔甲,开口道:“这幅盔甲是祖上传下来的,你穿上试试。”

一听这话,韩旭连忙推辞,这秦家的祖传宝贝,那不是大唐国公秦琼的家当啊。

似乎看出了韩旭的心思,秦雨山笑道:“这盔甲不是秦家老祖的那件,那件国公盔甲早就不知去向。这件也算是秦家祖传,当年唐太宗还是秦王的时候,征战天下,靠的就是手下大名鼎鼎的玄甲铁骑,而这件就是玄甲铁骑的制式盔甲。只不过,不是当年的那种,而是大唐明皇后期的作品。”

韩旭仔细瞧了瞧,这件保养得很好的盔甲,和殿前司将军那些盔甲还真是有很大的差别。至少从防护上来说比殿前司的高上了很多,倒有点中世纪欧洲骑士的样子,然而和那种全副武装的欧洲盔甲相比,眼前的这幅又轻便了许多,至少没有那恐怖的面罩。

在秦雨山的帮主下,韩旭穿上了那副玄甲,更令他吃惊的是这玄甲也不知道是何种材质所做,坚硬而不闲累赘,重量更是比想象中轻得多。

“不错,虽然看上去显得大了点,但却也合适。”秦雨山拍着韩旭的肩膀,微微一笑道。

从他复杂的眼中,韩旭看到了惊讶,欣慰,不舍,甚至还有点羡慕。于是,挣扎着欲赶紧脱下来,能让秦雨山留恋的东西可不多了。

秦雨山一把按住韩旭,叹道:“穿着吧,也许你留在赵将军的身边,亲自上阵的机会不多,但战场上瞬息万变,这幅玄甲防护还算周到。留着在里,只会让埋没了它,而我能穿上它的机会也许再也没有了。”

韩旭心中大动,转身跪了下来,对着秦家诸位先祖的牌匾,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即使盔甲在身,依然挡不住他那跪到底的动作。

而他没发现的是,在他跪下之后,身后的秦雨山早已虎目含泪。

第112章那年的驿站叫陈桥(上)

皇城宣德门外。

天空万里无云,凌烈的寒风肆意呼啸不休。

广场上黑压压的一片,数万禁军集结于此。刀枪如林,旌旗招展,人如虎马如龙。

然而即便如此,依然寂静无声。从将军到都校,从都尉到士卒,一个个面色坚毅,高昂着头颅。这就是大周的禁军,当前天下最无敌的军队。从人数上来看,他们比不上南唐那动辄数十万的大军,从骑兵马匹来看,也比不上辽国摇一摇身,十多万的北方铁骑。但就是眼前的这支禁军,他们往往不断创造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骄兵悍将,自有其傲然于世的道理。

小皇帝在范质,王溥以及魏仁浦的陪同下来到广场前的点将台上。面对如此的仗势,不禁哑然失声,他未发一言,战战兢兢的靠在范质的身上,若不是范质扶拽着,估计他早已尿遁。

范质暗自摇头,不得已只能扶着小皇帝,上前一步。慷慨道:“军情似火,诸位将士即刻出征。待击退辽国铁骑,归朝之日圣上在于此,与诸位将士痛饮庆功。”

此话一出,并未见到期待中的万众高呼,惊天动地的场景。

范质尴尬的看了眼身边不远处的那一身戎装,精光闪闪的赵匡胤。显然他自己并未经历过此场面,他毕竟乃文人出身,以往可都是先皇柴荣亲自出动。若不是当今圣上太小,他这位托孤大臣,也不会来此。

赵匡胤瞥见范质的神色,心下暗自摇头。随后一甩披风,上前几步,站到小皇帝身边。凌烈的目光从台前最先一排的数十位禁军高级将领,以及各大节度使身上掠过。然后微微抬头,目光远放,数万禁军映入眼底,那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张张渴望建功立业的面孔。放声道:“大周的勇士们,辽国铁骑寇边,犯我大周边境,欲占我大周国土,欺我大周儿女。在此国家危难之际,身为大周子民,理当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击退契丹之时,就是朝廷论功行赏之日。大周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情激愤,振臂高呼。数万禁军的吼叫,响彻整个汴梁城。

“出发。”赵匡胤一声令下,禁军士兵有条不紊,缓缓而动。

范质望着身边那高大的身影,心中却莫名的一阵慌乱。赵匡胤在禁军,在大周军队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而起最后一句“大周万岁”,却不是“吾皇万岁”,这到底是他的口误,还是故意为之呢?

想到此,范质不由甩了甩头,想抛去脑袋中那骇人的想法。而且此时此刻,大军已经出发,挽回已经来不及了,只能期望自己那一闪而过的念头是个虚妄。

韩旭骑着小黑作为赵匡胤的亲卫,伴其左右,随其一同而行。长长的队伍沿着御街向南,出南门。汇合城外的各地牙军,也就是地方节度使带来的边军后,再转道向北。此时赵匡胤所率领的是中军主力,而慕容延钊昨日已经带着先锋部队出发了。

摸着胸前的护身符,韩旭摇头苦笑。因为这护身符有两个,一个是昨日去陈家茶馆见陈小娘的时候,她送的。听说还是大相国寺的那位胖住持开了光的,他捏着那用黄纸简简单单折成三角形的护身符,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里闪光。

而另一个则是昨日赵芸特意去秦家大院送他的,更奇特的是这竟然是个桃木护身符。用吴师道的话来说,这玩意是用来驱鬼辟邪的,和上战场保平安屁关系都没有。不过,赵芸也不在乎,硬逼着韩旭带上。

韩旭无奈,陈小娘送护身符也就得了,赵芸这大老爷们也送这个,实在是太娘炮了。将军领兵出征,家人必须留在都城,赵芸作为赵匡胤在都城汴梁的唯一亲人,自然不得更随军队出征。

“旭哥儿,今日之事都跟丐帮交代清楚了没有?”

一声疑问,将韩旭从回忆中拉回了现实。赵普骑着马赶了过来,问道。

“都说清楚了,估摸着此时汴梁城里已经开始流传了。”韩旭认真的点了点头,将两个护身符塞入领口。

“咦。”赵普仔细打量着韩旭,指着其身上的盔甲,疑惑道:“你这盔甲咋和一般禁军的盔甲差别那么大呢?”

两人的谈话,就在赵匡胤身边。原本他也没太在意,脑中一直想着其他之事。此时听赵普这一问,也好奇的转过了头。韩旭身上那副几乎遮住全是的黑色铠甲,显然不是大周的制式装备,就算比起自己身上这幅唐倪甲,从防卫来说,也是只高不低。

韩旭扶了扶头盔,这玩意明显没有御前侍卫的硬璞头带着舒服,而且原本就显大的盔甲,这头盔就是最大之处。随后,用手将胸脯拍得“框框”闷响,得意道:“怎么样?不错吧?这可是大唐玄甲铁骑的制式装备,年代是久远了点,但绝对结实,而且重量轻得很。”

“哼,徒有其表。”一声冷哼,身后的赵匡胤亲卫都校王彦升,嗤之以鼻。对于韩旭被赵匡胤化为其亲卫,他是一肚子的不爽。亲卫原本是他王彦升的地盘,然而韩旭的出现却又偏偏不归他管,只是挂个名而已。

“唐家配唐刀,有意思。”对于铠甲,赵普了解并不多,只是羡慕韩旭得到了一件古董,当然这老古董能不能用,他也没太大的兴趣知道。

而赵匡胤则不一样了。若有所思的盯着韩旭那身玄甲,作为大周禁军的高级将领,对于兵器铠甲的认识,显然不是赵普这位文人能够相比的。大唐时代,万国来朝,和西域的通商也使得西域的很多东西流传到了大唐。这玄甲也是大唐中期,结合西域商人带来的图样改进的,无论手工还是式样,都比李世民当年的玄甲铁骑变动不少。安史之乱后,大唐玄甲的制作工艺流失,后期制作的玄甲徒有其表,重量更是恐怖无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