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乞丐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旭一阵无语,这他娘的还是枢密院使,大宋的同平章事,三大元老之一嘛!

“行了,行了,我去还不行吗!”韩旭命人牵来小黑,翻身上马随魏仁浦,王审琦进宫。

第128章李筠叛乱

文德殿内鸦雀无声。

八百里加急的信件发自泽州。原驻守潞州的后周昭仪军节度使,检校太傅李筠将赵匡胤派去安抚的使者直接押送给了北汉皇帝刘均,向北汉称臣,而和大宋决裂,起兵造反了。

李筠人称“河东白龙”,后唐时代入军伍,隶属后唐秦王李从荣麾下,历经后晋,后汉。后周之时凭借从龙之功,授昭仪军节度使。镇守潞州之时,又连年和北汉作战,先后攻克辽州,长清寨等北汉地区。俘获北汉刺史,大将数百名,功勋赫赫,加太尉头衔。

赵匡胤立宋,派人安抚李筠,李筠未做好反叛准备,接受了赵匡胤的安抚。但暗地里却派人联系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以及北汉刘均。虽说这些事赵匡胤都知道,但对李筠这位身经百战的节度使,他依然抱有一丝幻想,并不想对其用兵。在最后派出使者加封李筠为中书令,让其归朝之际,李筠终于反了。

以后周忠臣自居的李筠,发出檄文,联合北汉,起兵五万,偷袭泽州,杀泽州刺史张福,以雷霆之势占领了泽州。

赵匡胤的目光一一从底下众人的面上扫过,开口道:“都说说吧。”

赵普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中书令位在太师之上,虽说无职事,实乃大大之荣耀。既然李筠连中书令都不接受,那他是铁了心反叛了,无需再行招安之事。唯有起兵应战,大宋禁军精兵强将,李筠那区区五万边军,必可战而胜之。”

“臣附议……”

“臣附议……”

赵普话音刚落,文德殿的一帮文武大臣,立马附议。

韩旭心里明白,赵匡胤这一仗是一定会打的。李筠是大宋立国以来,第一个站出来反抗的节度使。枪打出头鸟,若是赵匡胤不打的话,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李筠,第三个李筠,那些本就处于观望,墙头草的节度使们,一定会接二连三的起兵反叛。

赵匡胤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的桌面,半响后,起身来到侧面墙壁上挂着的巨幅地图前。这幅地图也就是殿前司的那副,上面有许多他亲手标注的圈圈点点,此时已经被搬到了文德殿。望着地图,他开口道:“既然要打,那你们都说说该如何迎战?”

话音一落,武将们顿时热烈的讨论了起来,这些家伙可都是好战分子,等的就是赵匡胤这句话。

石守信出列,抱拳道:“启禀圣上,李筠此次出兵,占领泽州,泽州乃“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南下中原,北上太原府之必经之地。大宋立国日趋稳固,李筠出兵不占天时;中原地区人心思定,同样他不占人和;但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利。潞州古时乃上党,高居太行山之脊,而泽州又紧靠太行南翼,一旦李筠冲上太行,前面将一马平川,我大宋在黄河以北将无处可守。”

“不错。”高怀德出列道:“一旦李筠占领黄河上游,那永丰、回洛、河阳等几乎所有的重要粮仓,都在其控制之下,大宋都城汴京的黄河漕运之路将被切断,开封府不攻自乱。”

“然,此战的关键就是一个字“快”,迅速出兵,渡黄河,冲上太行山,将李筠堵在并州之地。”石守信接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番热烈的讨论后,赵匡胤拍板了。

“石守信,高怀德听令。”

“臣在。”

“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将,殿前司副都点检高怀德为副,即可领兵北上,抵御李筠南下,将其给老子堵在太行山下。”赵匡胤急了,冒出了粗口。这一战不但要打好,而且要打得漂亮,这是大宋朝平叛的第一战。

想了想,又道:“魏爱卿,即刻以枢密院的名义,八百里加急,速速告知大名府殿前司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令其接到旨意之时,携彰德军留后王全斌率军西进,配合石守信大军,两面夹击李筠。”

“还有,北汉刘均既然也动了,那就调洺州防御使郭进兼西山巡检,阻击北汉援军。待朕准备好,将亲率大军北上,老子要将李筠一网打尽。”赵匡胤大怒道。

“臣等领旨。”魏仁浦,石守信,高怀德领旨而出。

接二连三的布置,大宋数路大军北上。众大臣知道,赵匡胤真的是怒了,而且大宋确实岌岌可危。一旦李筠率先冲上了太行山,那将是一场持久战,而大宋刚立,这其中的变数就多了。

吩咐完这一切,赵匡胤端过常欢递过来的茶水,润了润嗓子,平息了心内的愤怒。抬起头,恰好瞧见韩旭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对于自己的安排布置,赵匡胤是非常满意的,凭借几倍于李筠的大军,不将其灭掉,都说不过去。于是,笑道:“韩大统领,为何一直盯着地图呢?”

韩旭一愣,赶忙向赵匡胤拱了拱手,笑道:“小臣愚钝,对于这些行军打仗之事,实在是一窍不通。”

“呵呵呵呵。”一片善意的笑声。

韩旭也不脸红,不通就是不通嘛,这有什么奇怪。于是,大大咧咧的说道:“不过,大宋的疆域如此之大,这李筠老儿的五万大军一定会南下直攻汴京吗?”

众人一阵疑惑,而赵匡胤听得此话,微微一愣后,连忙放下茶杯,再次回到地图前面。半响后,突然转身,指着韩旭,满脸大骇:“你的意思是?”就在刚刚韩旭无意中的一句话,顿时提醒到了他,若是真是那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韩旭吓得连忙摆摆手,憋屈道:“没啥意思,只是那么一说而已。”

然而,见赵匡胤那若有若无的威胁眼神,韩旭只能尴尬的笑了笑,说道:“大宋疆域也不小,李筠没必要直攻汴京吧。若我是李筠,我当然要避开朝廷的大军,度黄河,来个一路向西,嘿嘿。

迅速度过黄河,偷袭虎牢,进而直逼洛阳。中原之地先不去想,咱先去关中晃荡一圈。逼迫洛阳的同时,分出一军直逼函谷关,潼关,占了这些关口,那长安城也就无险可守。向东威胁中原,向西关中八百里秦川,天高海阔呐。”

众人呆滞。

韩旭这想法有点异想天开,先不说李筠手里只有五万士卒,而且虎牢,函谷关,潼关也不是说占就能占的。但这年头,投城如家常便饭,难保这一路上的守军在五万大军压境之时,不会开城投降,若是一个接一个的投降,那五万大军就有可能演变成十万,数十万。一旦入了关中,再想剿灭,难了。

赵匡胤狠狠的盯着韩旭,心口起伏不定。过了一会,转身回到书桌后,抬头说道:“常欢派人赶上石守信,宣朕口谕,命其无论如何,堵住李筠一切度黄河的路口。另外水军加强巡视,命河阳节度使,保义节度使,给朕看好虎牢关。若是丢了,就提脑袋来见朕。”

大宋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朝廷各部全力配合石守信大军的北上,此时此刻,无人敢拖后腿。赵匡胤的铡刀,也不是吃素的。

众官各自回去准备,唯有赵普和韩旭被留了下来。

赵匡胤打量韩旭良久,朝着赵普点了点头。

赵普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韩旭,笑道:“看看吧。”

韩旭顿感莫名,伸手接过,粗略一看,不由莞尔道:“这老小子谁啊,挺知趣嘛!”

原来李重进派人北上联系李筠起兵共举,南北夹击赵匡胤。却没想到这人竟然直接跑到了赵匡胤这里,将书信递给了赵匡胤。

“行了,翟守珣乃忠臣,不许胡说。”赵匡胤正色道:“大军北上,李重进那边一定要稳住。翟守珣已回扬州,他会告诉李重进,李筠并未准备好。但这事,朕思虑良久,决定再派一人去李重进那里,擢升其为中书令,赏金千两,依旧镇守扬州。”

“要得,要得。”韩旭呵呵笑道,赵匡胤之前可是将人家的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给撤了,交给了韩令坤,这回又要升人家的中书令。这中书令值钱吗?到处拿来笼络人。不过,这千两黄金可是好东西,想想都流口水。

赵普呵呵笑道:“至于人选,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位就是大宋新进状元郎杨砺,圣人将其暂调礼部,为此次副使。至于主使必须是位更加能言善变之人,所以……”

韩旭见赵普和赵匡胤的眼神同时看了过来,心中大骇,哭丧着脸道:“不会是我吧?”见两人同时点头,连忙求饶:“圣上,赵大人,你们可知道啊,李重进可认识我啊,而且我们之间有仇,小子可是差点两次死在他手里。”

赵普点了点头,笑道:“这事我们也想过,但想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你那三寸不烂之舌,能将死的都说成活的。至于李重进两次刺杀你,毕竟其都是蒙面行事,他不一定知道我们已经猜到了是他。而且,此次你是代表朝廷,光明正大的前去,李重进在没做好准备之前,绝对不会跟朝廷翻脸。你唯一的任务就是拖延李重进的准备速度,因为朝廷同样也没准备好南下。这事,一定要拖到大军剿灭李筠。”

韩旭连连摇头,苦求道:“不去行不行?”

“不行。”赵匡胤立马否决,正色道:“你若不去,朕就派你去守信那,抵御李筠。”

“没其他选择?”

“没有。”

“那我另可去石将军那。”韩旭憋屈道,反正去了石守信那,呆着其身边,怎么着也不会有事。打仗可是要死人滴,但李重进那却是九死一生的机会,万一那老小子发起神经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自己给宰了,哭都没地方去哭。

“你……你要不去我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赵匡胤手指韩旭,气不打一处来,这真是个胆小如鼠的家伙。转而一拍桌子,来人:“将韩旭推出午门……”

“去,去,去,我去。”韩旭连忙摇手,打断赵匡胤的话。

赵匡胤得意的朝赵普看了一样,两人同时露出狐狸般的奸诈笑容,淡淡道:“哦,我只是想说,将你带出午门,送你回家而已。”

“哈哈哈。”赵普放声大笑。

“呃……”韩旭哭笑不已,没想到被这两个老家伙给暗算了。

“行了,别苦着张脸。”赵匡胤笑道:“你这正四品御前侍卫统领也该换换了,原本上次你骂死陈进言就该给你升升,但毕竟是骂死人。若是骂死人也能升官,估计朕的御史们一个个都会像疯狗一样到处咬人了。韩旭上前听封。”

“微臣在。”

“即日起,朕封你为枢密院副使,淮扬按察使,从三品。明日启程,去扬州。”

这就从三品大员了,十八岁的从三品大员。大宋开朝以来的第一年轻人。

“臣领旨,谢恩。”韩旭憋屈的谢了恩。虽说升了官,但这官还不知道能当几天呢。

虽说是升了官,但当韩旭退下这一身大红御前侍卫官袍,换上那一身枢密院副使官服,依然是依依不舍。这大宽袖子,松松垮垮的官服,怎么也比不上御猫的风姿呐!

骑着小黑入了秦家大院,却见院里忙忙碌碌。

韩旭立马拉过指挥着众乞丐搬东西的吴师道,问道:“怎么回事?秦大哥呢?”

吴师道扭头,一见韩旭身上的官服,顿时吓了一跳,这人比人也太气人了吧。于是,没好气道:“秦帮主去了今日一早就去了扬州。”

“怎么回事?”韩旭急切道。

吴师道四下看了看,附耳说道:“丐帮江北分舵出了点事,但这还不算什么。昨日江北分舵的消息传了过来,李重进得了天子剑。”

“得天子剑者,得天下?”韩旭喃喃道。

“厮,你咋知道的呢?”吴师道一惊,继续道:“天子剑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佩剑,秦帮主当然要去找回,况且秦帮主若想复辟大唐,天子剑必须得到。”

第二卷东流春水

第129章声声慢,下扬州(上)

吴师道抬头望天,西边的天空霞光万里,感叹道:“李重进此时放出天子剑的消息,四方各地的野心家必定往扬州而去。但我奇怪的是,李重进若是真的得了天子剑,为何又要将消息放出来呢?”

“相必李重进是想起兵了,天子剑这东西,在那些野心家的眼里可不比传国玉玺差多少。而李重进放出消息,一是想提高声望,为起兵反叛做准备;二来嘛,估计是想以此吸引四方的注意力,获得他们的支持。”韩旭想了想,说道。

吴师道点了点头,也许天下又要大乱了。

“那你们收拾东西干啥?”韩旭望着来来往往,忙碌搬运东西的乞丐们。

“呵呵,年前不就说过了嘛。汴京稳定了下来,也该是时候向外发展了。这一晃都过去四个多月了。”吴师道双眼微眯,眼中的精光一闪而逝,又道:“扬州的江北分舵,秦帮主亲自去处理。尉迟雄和我将会去关中,洛阳和长安这大唐的两京,丐帮的分舵必须在那里建立起来。至于汴梁,有老秀才和丐帮的其他好汉在,够了。”

“那刘三和裴忠呢?”韩旭疑惑道。

吴师道看着韩旭,小小的年纪就成为了大宋枢密副使,前途不可限量。此时,他更加理解秦雨山正确的安排了。捋着下巴,欣慰道:“他们俩还是留下来保护你。”

韩旭微微一愣,顿时明白了秦雨山的苦心。想想丐帮众人将各奔东西,不知何年马月才能再聚,心中顿时一酸。来这时代也大半年了,大半年的时光基本都和秦雨山这些丐帮的兄弟在一起。

短暂的沉默后,韩旭突然想到了什么,立马手舞足蹈,喜笑颜开,兴奋的捏着吴师道的肩膀,笑道:“真是缘由天定呐!明日我正好要去扬州。”

吴师道一惊,见韩旭不像是在说假话,呵斥道:“你去扬州?你去扬州干啥?你可别忘了李重进恨不得将你倾猪笼。”

韩旭呵呵一笑,后退一步,双手平举,原地转了个圈。

“你是说这是圣上的意思?圣上升你的官,是为了让你去扬州?”吴师道见韩旭那身官服,似乎明白了什么。若要代表朝廷去扬州见李重进,那韩旭原本正四品的御前侍卫统领,显然还不够格。若是赵匡胤就这样让他去,就是看不起李重进,估计连李重进的面都见不到。而一个从三品的枢密院副使,去见节度使,怎么看都是恰恰刚好。只要李重进没有立即起兵的打算,那韩旭此行定然有惊无险。但若李重进当即起兵,那韩旭的人头正好给其祭旗。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想的?难道他还有后招?亦或其断定李重进不会立刻起兵?

韩旭将今日文德殿之事,一一说给吴师道。至于大宋精锐尽出,北上抵御李筠之事,同样没有隐瞒。

“怪不得,今日数支大军出城,原来是李筠反叛了!”吴师道恍然大悟,转而一脸担忧道:“那朝廷能抵得住吗?”

“放心吧,李筠的灭亡是一定的。”韩旭拍着吴师道的肩膀笑道:“再说了,这抵不住也得抵。圣上这是“杀鸡儆猴”。”说罢,眼神瞥了瞥南方,那里才有一位真真的对手。

吴师道不明白赵匡胤哪来的那股自信,更不明白韩旭为何如此断定李筠必死。然而,分别在即,他也不想再去想这些,双臂一张,吼道:“兄弟们,晚上韩军师请喝酒,不醉不归。”

“好……”

秦家大院一阵欢呼。

韩旭愣了半天,这才想起来自己在丐帮中还是个军师,原来吴老道说的是自己,顿时狠狠的瞪了吴老道一眼。然而,不就是请喝酒嘛,对他这位开封府首富来说,真是屁大点事。

夜晚。

刘老汉来了,陈小娘来了,朱夫子也来了,汴梁城的乞丐小头头们都来了。秦家大院一时之间热闹异常。尉迟雄,刘三喝得酪酊大醉,就连吴师道,老管家都醉倒一旁。尉迟雄更是抱着刘三,韩旭嚎啕大哭。都是热血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