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同学还有很多,比如狄依然:
  不知为什么,今天变得特别努力(当然,这只是和以前相比),一下子背了4篇课文。虽然只是险险过关,但明天再复习一下就会好很多了。背完课文后,我稍稍算了一下,只要这个星期坚持每天背4篇课文,那么到了这个星期五落下的进度就能够补上了。呵呵……
  再比如郝志远,他曾经自称背书奇慢:
  以前要背书时,先要坐好心理准备,然后清除私心杂念,经过十多分钟的“热身”,才会渐渐进入背诵的状态。今天中午,我拿起书背了起来,背完一篇,发现比平时少用了20分钟,我思前想后:这篇文章也并不简单,我又没运用什么新技巧,怎么快了这么多。最后,我发现,当我刚拿起书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把“热身”的时间都省去了,背书已成了一种习惯。我想,要想快乐地生活也应养成各种习惯,做一件事马上进入最佳状态,比如一上床就马上入睡,早上起床时间一到便起来,让习惯成自然,做起事来便不觉烦,甚至成为享受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杀手老师”(3)
还有辛无畏,他的日记让我想起了很多事情:
  也许是因为今天生病,有几分热度,上课时总不能集中注意力,老想打瞌睡。知道晚自修还不能进入状态,一点也不想背课文,便与身边的同学讲起话来。万老师注意了我好几次,我也知道,只是自己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后来,老师忍无可忍,叫我到讲台前面自己站着背,我这才认真开始背书。完成了老师的要求后我回到座位继续背,发觉有了点背书的感觉,于是我便趁热打铁,继续背书,最后,我恍然大悟,我本以为是自己生病的缘故,才不能好好背书,其实不然,我只是没有坚定的意志力,没有要求自己去背书。注意力能否集中是由自己决定的,与生病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想想,这也正是一个锻炼自己意志力的好机会。这次,我没有战胜自己,下一次,我会努力去赢得胜利!
  辛无畏是一名B班的不太自觉的学生,昨天一天我都注意到他不太能静下心来背书,到了晚自修,他仍然没什么进步,还是不停地和同桌吴圣讲话。这期间,我曾无数次注视过他,每一次他注意到我犀利的目光,就把脑袋低下去,装作背书的样子,但是过了一会儿,观察到我不再看他,又故态复萌。我当时确实有点忍无可忍,这一点他写得倒是非常逼真。我叫了一声,辛无畏!到前面来背书。他一句话不敢说,脸稍微有些红,自知理亏。我对他倒也客气,自从项王那件事之后,我已经不太对他们发火了。我指着辛无畏正在背的一篇课文对他说,把这篇背熟了就自己回去。辛无畏果然不久就回去了,于是就有了这篇日记。
  记得刚刚开始工作时,我曾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教师,那时候学生对我的评价是“这个老师简直太好了!”正因为对不守纪律的学生也太好了,等到我发现他们很有问题开始对他们“不好”的时候,局面就变得很被动,我在班级里完全失控。后来,我痛定思痛,通过几年的磨练,终于成为学生心目中的 “杀手老师”!
  盛名之下,也有好处。我去一个班级代课,可以表现得非常客气,非常宽容,学生却丝毫不敢造次。有些比较调皮的班级,如果换另外一位老师这么客气慈祥地跟他们说话,早就有学生很不自觉了,可是我碰不到。所以很多事情是不能学的,假如说有些老师看到我对学生态度很好,学生表现更好,由此得出因果关系,他也效仿我的话,可能结果一塌糊涂。其实学生也纳闷,很多人觉得我根本就是一个慈祥的老师,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样一个凶狠的绰号。
  

化己之短为己之长(1)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度过了一个糟糕的星期一,班级里的个别学生连续上课睡觉,自修时间不肯背书而是讲话,我却宽以待之,对辛无畏的处罚我已经觉得很重了,为什么呢?因为,自从项王事件以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这些学生,不能太过用强。表面上看,班级里氛围不好,因为这几个人带头说笑。只要我当场呵斥,严厉处罚其中某个人,其他人也会受到震慑。事实也可能如此,班级纪律会有改进。但是,那不是治本的方法。这两个被我批评的学生,并不会因此而专心读书,其他学生,慑于我的淫威会暂时收敛,但是我不在教室时,他们仍旧不能自控。
  因此,我完全换了一种策略。我深知,那些行为规范不佳的同学,他们这几年来听到老师的批评已是太多了。若是批评有效果,为什么他们现在还这样?相反,他们听到的表扬一定很少。若是我不停地鼓励他们,效果一定反而明显。于是,对那些学生,我无论公众场合还是私下里都是温言软语,有时甚至会拍拍其肩膀,说,不错,这几天有进步,要保持啊!
  我的鼓励收效十分显著。孔圣许开始每天认真地背书了,最近两天,他甚至觉得同桌(辛无畏)话太多,主动跟我说要求换座位。这个迹象很好,我马上找杜宏卫商量,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告诉他,请他帮老师一个忙,杜宏卫欣然同意。于是我让杜宏卫与孔圣许位置对调。我对孔圣许说,好好把握机会!孔圣许点头答应了。
  丁毅敏是另一位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以前在初三时英语曾经考过十几分。最近也开始认真背书,并且提出来他不适合在嘈杂的教室里背书,要求到一个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去背书。我很高兴,特批他到417图书馆去背书。有两次,我不放心,假装去417有事,注意到丁毅敏安静地坐在那里背书,很有定力的样子。我心中暗喜。
  至于项王、龚亦阳等人,也都有一定的进步。虽然和全班相比,他们的进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正如我跟他们说过的,只要有进步,就让人看到希望!
  我这种思想算是符合“赏识教育”的原则了。我这个人,并不很迷信一些很有名的教育理念,我总是要分析其中有道理的地方,加以吸收运用。现在有很多人,对教育问题缺乏深刻的分析和思考,比较急功近利,就想学见效快的招数。看到别人的做法有效,就想生搬硬套来用,却不去思考他这种做法为什么有效的原因。殊不知,一所学校成功的教育模式搬到另一所学校后,常常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以至于我们常常发出成功教育模式无法推广的感叹。其实,这就对了,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学校的教师不一样,学生不一样,领导不一样,学校的文化不一样,不一样的东西太多了,别人的方法虽好,但可能根本不适合你。
  但也不是说,我们去学习别人的成功就没有意义了!别人的成功可以给我们启发,然后根据我们每一所学校的特点设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思想,教育措施。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我以前看过一则小故事是这样说的:
  有一天,两只井底之蛙对造物主说:“请你帮助我们离开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吧。”造物主说:“行,现在有两条路供你们选择:其一,给你们延长20年的寿命,你们大概需花10年时间苦练跳跃之功,等有朝一日依靠双腿的力量跳出井底后,则可自由生活在广阔天地;其二,用你们的双腿换取一副翅膀,能像鸟一样飞翔,但是必须一直飞下去,不能作片刻停息,否则,落地之时即为死亡之时。”
  甲蛙选择了第一条路,乙蛙选择了第二条路。10年后,甲蛙凭着健壮的双腿,终于跃出井底,放眼四周时,发现乙蛙正躺在井口不远处呻吟,看样子已无生还的希望。原来,失去双腿的乙蛙,以为拥有翅膀就可弥补自身的缺陷,很是庆幸地享受着飞翔带来的快乐,但时间一长,它渐渐感到无休止的飞翔非常单调乏味。最后,它下定决心,明知落地即亡,也要让拍打的翅膀停下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化己之短为己之长(2)
许多时候,弥补人生的短处或劣势,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而是努力化己之短为己之长,正如翅膀比腿要飞得高,但毕竟它只属于鸟而不适用于蛙。
  “最有效的办法不是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而是努力化己之短为己之长”,这句话堪称经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赏识有度
中午吃饭的时候与高中部的张轶超老师聊天,他与我是大学校友,自然有些亲切,我们经常会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觉得我对学生太凶,可是,后来,他自己也感觉一部分学生的确需要严厉的处罚。这次,他对我说,周弘这个人你认识吗?
  我问,是不是南京提出赏识教育的那个?
  张轶超点头。他说,学生推荐了他的一本书《觉醒》给我看。说完,他从包里拿出那本书,红的封面,精装彩色版,很是精美。我问,这是学生送你的?他说,是借我看的,看来他们希望我赏识他们。
  我知道张轶超的意思了,他想听听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我笑了起来,问,周弘为什么成功你了解吗?张轶超点点头,了解。
  我接着说,他那个女儿不一般你知道吗?张轶超点点头,是聋哑人。
  对了!我说,这样的人当然需要赏识,可以把他的潜能激发出来。赏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们有很多人其实很有能力,但因为种种原因被压抑了,而且还极度不自信,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做改变,这个循环就是封闭的,死路一条。所以赏识教育对于这样的信心不足的实力严重被低估的人是有效的。可是,我们平和学校的学生,其通病是自视甚高,一个个养尊处优惯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这样的人,他们迫切需要的是一棒子先把他们打回原形再说。
  我一番话说得张轶超连连点头,他说,你分析得太对了。我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搞一刀切,否则要出大事。有棒杀,也有捧杀。鼓励可以取得效果,有时候当头棒喝也可以让人猛然警醒。有赏识教育,也要有挫折教育。实际上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在很多大城市家庭里的孩子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意志力非常薄弱,迫切需要一些挫折教育。我们学校里这些富家子弟,竞争力其实是不行的。你知道为什么吧?
  他们没吃过苦,张轶超笑着说。我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说,既然你今天问我这个问题,我就给你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我本来准备给学生读的。我把那则故事交给他。
  

树上坚硬的疤
高中毕业后,我跟着父亲做起了木匠。由于没有考上大学,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学刨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再使劲也刨不动它。“这木结怎么这么硬?”我不由自言自语。“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插了一句。“受过伤?”我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亮。是啊,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天,我放下了刨子,继续回到学校参加了补习,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战。
  我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规律,原因就是这些孩子没有经历过生活的苦难。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自己班级的学生,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生或是死,这是一个抉择
中午吃完饭,我在班级里贴了一张新的表格,是各个小组每天的排名。昨天既然发动了这个活动,我就要把小组之间的竞争进行到底。果然,当我根据学生中午的表格填写情况把今天各组名次标上去时大家都很关心。我尤其高兴的是组与组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有些组就差一篇文章就排名落后了,水平接近大家才会有兴趣,我想,最初分组的英明之处,现在全显性出来了。
  整个上午,我的心情都很灰暗,因为周末的背书没有进展,学生的背书积极性出现了倒退,一多半的学生被黄牌警告。我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可是学生的表现还是离我的期望有距离。但是中午的时候,我就已经豁然开朗了。
  我意识到世界上任何事情都会出现反复,就好像跑长跑,有一个地方是最困难的时候。我想,现在,就应该是背书最困难的时候了。只要咬咬牙,挺过去,说不定,再过两天,就会出现另一片天地呢!
  午饭前的自修课,我在黑板上写了“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这几个字,然后对学生说,把一天的目标也分解,早上早读课背一篇,中午背一篇,下午自修课再背一篇,晚上背一到两篇,这样一天的目标就能很顺利地完成了。该说的道理已经说完,我不再发表长篇大论。我让学生马上开始背书。
  晚自修前,我发现黑板上的字因为下午的课被擦掉了,于是又重新写了一句话:生或是死,这是一个选择。只听下面有同学说,抉择。我一想,抉择比选择好,所谓抉择,决定性的选择也,更加贴切。遂把这句话改为:生或是死,这是一个抉择。
  今天一天的自修课,我都带头在班级里背书,我也要全力以赴。学生果然受影响,教室里背书声阵阵。晚自修第一节课下课,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王君竹正在看一本书,我走过去一看,是一本《故事会》。我问,这本书是谁的?王君竹回答,是我的。我笑着说,平时看看倒也没什么,可是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一边说一边指着黑板,你居然还看故事书。抓紧时间好好背书啊!我这番话半是玩笑半是真,尤其是说到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时,旁边有学生哈哈笑出声来。我相信他们应该会理解我吧。反正王君竹点点头,开始认真背书了。
  

雨中漫步(1)
晚自修意外地发现班长孟启没有来。问学生,说是到原来班级去了。一直到晚上8点半晚自修结束,都没有回来。晚自修男生的队伍我本来请孟启整队的,现在只能叫郝志远代劳。联想到孟启这两天不像以前那样情绪高昂,背书的进展也比较缓慢,我问郝志远,孟启最近怎么回事?郝志远说,他有一次跟我说,背书背这么快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多看一点其他书。我意识到孟启可能最近有些思想问题,心想,唉,又要去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了!
  我领着队伍往一楼走,快到一楼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张纸,于是我当场站住把它拣起来。后面的同学都停下来看着我。实际上,我已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今天一位学生程宇华在日记里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
  下晚自习了,同学们纷纷欢声笑语排着队向宿舍走去。通常老师总是会自己先下去,让我们等20秒后再走。可今天却打破了这个常规,老师与我们一起走下楼梯。老师走在前面,同学走在后面,我走在队伍比较靠前的位置。突然,我发现走在前面的老师弯下腰来捡地上的纸屑,我被他的举动震惊了,我似乎忽略了刚才叫我的那个人,心中只想着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主动弯腰捡纸屑的?应该是对学校所倾注的一种爱,一种责任心!即使是这么一件小事也不厌其烦地做着,这时我心中又想起了为什么自己没有跟老师有一样的想法,也许是懒惰,更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