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XXXXXXXXXXXXXXXXX

阔阔拿着一张破旧地羊皮,右手握得紧紧的,手臂上的青筋突出,根根虬结,好象老树之盘根,双眉紧锁,皱在一起,拧得出水了,双眼直视前方,一动不动,要不是他的胸口急剧起伏的话,一定会把他当作一尊雕像。

他眼里的光芒不住变化,一会儿是精光四射,很是威猛,一脸地愤恨,大有管他万千人,我独往也的气慨;一会儿又是颓败之光,一脸地灰败之气。不住叹息。

他这番表现,好似有什么难决的心事似的。没错,他不仅有心事难决,还是大事难决,因为他收到了黄汉张珏联名发出的劝降信,这信写得非常随便,是写在一张破旧的羊皮上。不用想都知道黄汉和张珏二人是很是不屑,对于他投不投降都不重视。是在走过场,一想到这节,阔阔真想整军再战。可是,要是打的话,他那点残兵败将根本就抵挡不住南宋两路大军,连宋军的牙缝都塞不满。

阔阔把手里地羊皮举在眼前,死死地盯着。羊皮上地三个字:“降不降?”这是一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地选择题,但他却是委决不下。要是投降的话,他将是蒙古历史上又一个没有取得胜利地将军,将会给他留下不战而降的污名不说,还会给他的家族带来污点。

他的家族是蒙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功家族,他地父亲是成吉思汗十大功臣速不台,在成吉思汗时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兄长兀良合台也是蒙古名将,蒙哥推行大迂回战略。准备攻下云南,从侧翼迂回南宋,兀良合台跟随忽必烈远征大理,当大理主要战事结束后,忽必烈北归,兀良合台代替忽必烈坐镇云南。剿灭其余的大理军队,征服大理全境。

后来,兀良合台回到大都,病死。他就代替兀良合台出镇云南,可以说他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兄长兀良合台才得到的,要是他投降的话,不仅仅会给他个人带来污名不说,他地父亲,他的兄长都会因他的行为而蒙羞。

在这之外,还有一个人会蒙羞。这个人就是阿术。阿术是兀良合台之子。他本人天生就有非凡的军事才干,他的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努力而得到。但是阔阔要是投降的话,会给阿术地前程增添很多变数,那样的话他就对不起对他恩重如山的兄长,要做这个决定真是很难。

反复思索,阔阔都没有下定决心,无力地靠在椅子上,慢慢闭上眼睛,好象一只给打败的公鸡,一点生气也没有。

他的眼睛刚刚闭上,一阵清越燎亮的冲锋号声响起,这是宋军发起进攻的序曲。宋军百胜之师,士气本身就很高昂,现在两路大军会师,这士气就更高了,这一发起进攻,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铺天盖地,可以毁灭一切,蒙古军队的生存率将会很低,虽然不是零,也是相差无几了。

“来人。”阔阔喝道,亲兵队长忙跑过来,还没有施礼,阔阔急急地道:“你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条件?”

张珏他们写给他的劝降信只三个字,其余什么也没有,他明知道张珏他们是要他无条件投降,也就是说放下武器,任由张珏他们处置。蒙古人在宋人眼里是仇敌,是世仇,一经抓住给处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一点生存机会也没有,他在难以决断地情况下仍是还有点幻想,才派人去问问。

亲兵队长没多久就回来了,把手里更加破旧地羊皮递给阔阔,阔阔接在手里,急急忙忙展开一看,上面写的还是三个字:“降不降?”

这意思非常明白,张珏他们还是要他无条件投降,不和他谈条件,阔阔感到一阵绝望,手一松,羊皮摔在地上,发出啪地一声清响。

阔阔还没有把无力的眼睛合上,一个亲兵又拿着一张羊皮气喘嘘嘘地冲了进来,道:“报告将军……”阔阔无力地伸出了左手,亲兵把羊皮递在他手里,阔阔接过一看,上面还是写着三个字“降不降?”他手一松,羊皮摔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

人倒霉的时候,倒霉事情总是那么多,阔阔刚刚看完手里的羊皮,四个亲兵急急忙忙地跑进来,人人手里都拿着一张破旧的羊皮。

阔阔吸口凉气,问道:“上面是不是写着‘降不降’三字?”

四个亲兵脸色灰败地点了一下头,眼里全是绝望之色。

阔阔低低地道:“你们收拾收拾,去逃命吧。我们在大理这么多年,还没做什么坏事,老百姓对你们不会象宋军那样憎恨,应该保得住一条命。”

忽必烈远征大理,采纳姚枢的建议,以收拾民心为务,没有屠城,没有杀戮,这一策略一直沿用至今,要是这些亲兵逃出去的话,大理百姓对他们没有什么仇恨,自是不会难为他们,要逃得小命不是不可能。

也不等亲兵们说话,阔阔一下拔出弯刀,架在脖子上,就要抹脖子。就在这时,一个很是兴奋的声音响起,道:“大人,喜事!喜事!”

阔阔猛地睁开眼睛,只见一个亲兵飞也似的跑来,一脸的喜色,好奇地问道:“什么事?是不是‘降不降’三字?”

“不是,大人。”亲兵很是兴奋地道:“大人,你快看,他们说了,我们是如何对待百姓的,他们就如何对待我们。”

阔阔一下从椅子上蹦起来,叫道:“太好了。”手一松,弯刀掉在地上,他的脖子上有一道淡淡的血痕,正向外渗着血水。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十四章 新式装备(上)

“皇……”值勤的士卒嘴一张,就要喊出“皇上驾到”,李隽忙挥手,示意军卒不要说出来。军卒也算机灵,明白李隽的意思,忙闭上嘴巴。

李隽回头对文天祥,李庭芝,陆秀夫,廖胜功,杜大用他们打个手势,轻手轻脚地进了屋。屋里的黄永善正埋头在纸上不停地画着线条,聚精会神,根本就没有发现屋里多了几位不速之客。

黄永善双眉微皱,略一思索,又在图纸上画起来。就在这里,一只大手伸过来,抓住他的笔一扯,原本握在他手里笔一下子易主了,落在别人手里。

“谁?”黄永善吃了一惊,脱口问道,一下站起来,就在这时肩上给人拍了一下,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响起,道:“黄老财。”

黄老财是何许人?黄永善可搞不明白,在心里嘀咕,回头一瞧,差一点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的笔正握在李隽右手里,李隽的左手捏着鼻子,一脸的似笑非笑,不用说,刚才瓮声瓮气的话正是李隽所说。黄永善从来没有见过李隽如此的怪模样,要他不产生晕眩感都不可能。

不要说黄永善难以相信,就是李庭芝他们也是难以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知道李隽是个冷静沉着之人,如此表现要不是亲见说什么也不会相信。这只能说明一点,李隽的心情的确是好得不得了。

“臣参见皇上。”黄永善就要跪下向李隽行礼,李隽忙拉住他道:“黄老财。今天不兴这个。”右手一摊,伸到黄永善面前晃晃,道:“拿来。”

黄永善愕然,道:“皇上,你要什么?”

“黄金五千两。”李隽调皮地眨着眼睛,摆出一副打黄永善秋风的模样。

黄永善忙道:“皇上,你就是把臣卖了也不可能值五千两黄金。臣连一百两黄金也值不了。”嘀咕道:“臣哪里值那么多黄金。”

“听说你这个黄老财发了大财,我要打打你地秋风。”李隽笑言:“怎么了?肉疼了?”

不用想都知道李隽的心情好得不得了。按理黄永善应该高兴才对,然而他却苦着一张脸,道:“皇上,臣哪里发财去?”瞄了一眼李庭芝,道:“皇上,发财的人也是有的,不是臣。是李大人。皇上,你没看见李大人现在的华发都少了许多吗?”

他的话引来一片大笑声,李隽欢畅地笑着,右手在他的肩头轻拍一下,道:“黄老财,听说你现在搞出来很多新式装备,我这就过来看看,你别藏着掖着了。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原来是这个,皇上,你吓死臣了。”黄永善恍然大悟,道:“皇上,臣还不是按照你地指点去做的吗?皇上,请。”

“黄老财。请。”李隽笑言,跟着黄永善去了。李庭芝他们跟上去。

李隽从廖胜功嘴里听说黄永善现在又搞出来不少新式武器,一下子来了精神,顾不得天寒地冻,旅途困乏,马上就来看看。李庭芝他们半年没和李隽见面,一席畅谈,很是快活,哪里舍得就此离去,自然是跟着李隽来了。只可惜了一心盼着他们早点结束谈话。争得美妙时光地全皇后。只能空守闺阁,等待李隽的归来。

XXXXXXXXXXXXXXXXXX

一门亮闪闪的钢炮静静地停在炮场上。炮口比宋军现在使用的火炮还要大些,整个炮身上了漆,锃亮发光,装在炮架上,好象一个张着巨口的怪物。

“钢炮!”李隽欣喜地叫一声,右手重重一下拍在黄永善的肩头,赞道:“你个黄老财还真行啊,居然把钢炮造出来了。了不起啊,了不起啊。”

钢炮和铜炮比起来,具有更多的优点,最主要地优点在于由于使用了钢材,其耐用性大大提高,安全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铜炮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炸膛事故,钢炮炸膛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是要少得多。

李隽不会不知道钢炮与铜炮谁优谁劣,黄永善能造出这样的钢炮,意味着南宋的产业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其意义相当深远,李隽哪里还有不高兴得合不拢嘴的道理。李隽的学识渊博,知道地科技不少,只是限于南宋当时的产业水平,有些东西无法生产出来,钢炮的出现对于南宋的军事工业来说,具有**性的意义。

“这都是皇上的功劳,是皇上指点臣,臣才造出来。”黄永善忙谦道:“要不是皇上给臣指点了诀窍,臣就是想破脑袋也是想不出来。”

李隽深知铜炮地弊端,早就想把南宋的火炮升级,只是限于南宋的产业水平一直不能实行,在离开临安之前把黄永善找去,给他讲了一些火炮方面的知识。以李隽想来,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黄永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造出来,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黄永善居然造出来了,哪里还有不高兴的道理,笑道:“你这黄永善,就知道谦虚。我给你说,这功劳是你的,要不是你的努力,我就是知道得再多也是没用。”

顿了顿,说出了一句很富哲理的话:“知晓事情并不难,难地是得到实现。”

正如李隽所说,世间事物有好多不难猜想,但是要能够实现地却不多,李庭芝他们点头赞同,道:“皇上所言极是!”

李隽把火炮仔细打量一番,评伦道:“炮管薄了许多,不如铜炮厚,这份量就减轻了不少,便于调动。这炮架做得也不错,结实了许多。比现在的炮驾方便些,更加实用,改进了不少,看来你没少下功夫。也就是说,我们地炮兵将有更大的机动能力,更便于实施机动。要是朱瑞祥知道了的话,我包准他的下巴都会给笑得掉在地上。”

廖胜功点头赞同道:“皇上。别说朱将军会笑倒在地上,就是臣都高兴得不得了。臣第一次见到这钢炮。高兴得不得了,梦见对着鞑子猛轰,一炸一大片,臣一高兴就笑醒了。”

他的话引来一片笑声,李庭芝,文天祥他们是大笑不已,李隽笑道:“你这个廖将军。不仅仗打得好,笑话讲得也好。”

“皇上,臣不是说笑,是真的。”廖胜功一本正经地道。

李隽点头道:“明白明白,你是真的高兴。”凑到炮口前,对炮管打量一番,道:“炮膛里加了来复线,炮弹旋转飞行。射程会更远。现在能射多远?”

黄永善回答道:“回皇上,臣测试地结果可以打到七八里。”

“了不起啊,了不起啊。”李隽很是赞赏,道:“现在的铜炮只能打三四里,钢炮能打七八里,射程几乎是翻了一番。要是蒙古人地骑兵遇到钢炮,死伤会大得多。”火炮的射程越远,也就是说杀伤的时间越多,杀伤力越大。

杜大用以战略家的眼光分析道:“依臣测算,钢炮的威力是现在使用的铜炮的三到四倍,也就是说现在一门钢炮可以顶铜炮三到四门。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个战略性地飞跃,可以减少火炮的数量,炮兵的机动性就会大为增加,给步兵、骑兵的支援更大。”

的确是这样。原本要三四百门才能完达成的目标。现在只需要一百门就可以完成,也就是说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可以达到同等效果。换句话说就是机动时给部队造成的负担减轻了很多很多,灵活性增加了许多,这实是一个战略性地飞跃。

“说得有道理。”李隽沉思道:“要是进军关中之时有这宝贝,我们也不会打得这么艰苦了。”这话很对,铜炮沉重,运输不便,在秦岭中迁延时日,要是钢炮的话,只要运过去几十门,力量的对比会有很大的变化。

李隽接着道:“这种宝贝,要是不能听听他的吼声,会让人的心痒痒,好象猫挠似地。有没有炮弹?打一炮来试试。”双手不住地搓动,一副心急模样。

廖胜功笑着搓动双手道:“皇上,这炮就让臣来打给皇上看。臣打过一次,现在见了这宝贝,手心有点发痒。”这话半说笑,引来一片笑声。

成人之美一直是李隽的美德,现在李隽却不打算表现这种美德,道:“廖将军,与其让你打还不如我自己来。给你说,你打过了就不要抢我的生意。来啊,拿炮弹来。”

黄永善忙从一个木箱里抱起一颗炮弹,这炮弹是柱形,不是现在使用的那种圆球形铸铁炮弹。李隽接在手里掂掂,道:“不错,真是个宝贝,怕不有十来斤。”

柱形炮弹比起圆球形炮弹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一个优点在于从炮膛中激射而出,因为受到来复线的作用会旋转起来,也就是说他的弹道与圆球形炮弹不一样,会射得更远,黄永善能造出这种炮弹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南宋的军事工业有了很大的提高。再深远一点:南宋的产业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

这就意味着南宋可以生产出更多地先进装备,有了这些先进的装备,南宋地军事实力会有更大的提高。这仅仅是从军事工业而言,要是从整个国民工业来说,南宋的整本工业水平会提升一个档次,会生产出更多的民用产品,不仅仅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用于出口的话,南宋将在贸易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其中的好处不言自明。

李隽这个优秀的战略家哪有想不到之理,高兴得不得了,几乎是唱出来的:“装弹咧!”在黄永善和廖胜功的帮忙下把炮弹装好,唱道:“开炮咧!”

随着他的话音一落,一声巨响声响起,一团火光闪现,炮弹拖着明亮的尾焰飞向远处,炮弹打破空气屏障地尖锐啸声远远传来。本是尖厉刺耳,很是让人的耳朵受不了。不过,对于此时的李隽来说这是美妙的乐章,就是天音仙乐也没有如此动听,双眼盯着炮弹,目光随着炮弹的飞行前移。

远远地望见一个巨大的火球出现在弹着处,一团火光闪现。还有一团烟雾,经历过现代战争的李隽知道这是给冲击波掀起地泥沙碎石。李隽有一份好眼力。别的先不用说,仅凭这泥沙飞溅形成地烟雾就知道威力真的是大了许多,道:“威力真不小。走,去看看。”

这炮弹飞行了七八里之远,要是走过去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段干木指挥兵卒牵过马匹,李隽和李庭芝他们跳上马背。控缰而去。

来到弹着处,李隽并没有马上跳下来,骑在马背上把弹坑观察了一阵,道:“弹坑有铜炮弹坑五个那么大,真的是很了不得。”跳下马背,捡起一块碎石观察一下,道:“碎裂的石块已经表明威力不错,你们看石块上的裂纹多了许多。”

“皇上明察秋毫!”廖胜功他们不得不佩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