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要小地到哪里去?要收拾什么东西?”老人赶紧问。

士卒骂道:“你这个老家伙,问题还真多。老子怎么只管奉命抓人,去什么地方,老子怎么知道。哦。你是木匠,把你的木匠工具带上,斧子,锯子,凿子一样也不少。好象是要你们去造船,说是有军队要过河。”唠唠叨叨地一大堆。总算说明白了。

老人大声重复一遍,道:“我要带上斧子,锯子,凿子,要去造船,说有军队过河。”

“嘿,你这老不死地,还念经了。快点,收拾起好走人。”士卒骂起来,脚提起来。就要向老人踢去。老人忙跳开。

等老人收拾好东西跟着蒙古士卒去了后,草垛里钻出一个中年男子。四下里望望,确认没人了,才钻出来快步而去,很快消失在视线中。

XXXXXXXXXXXXXXXXXXX

“鞑子在抓木匠,准备造船。”郑静和把手里的情报放在桌子上,道:“不用说,这是为旭烈兀这鞑子准备的。”

对于这点,答案是非常明白,没有人会表示异议,众将点头赞同,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要造也来不及。”

郑静和纠正道:“鞑子不是不烧香,而是他们的船给我们炸毁了,不得不重新造。我估计鞑子会在原阳到封丘这一带渡河,我们要加强对这一带的巡逻。同时,我们再来一次行动,把船给烧毁。”

XXXXXXXXXXXXXXX

“怎么停下来了?”巴布尔一拉马缰,喝问道。

一个探子飞马赶来,远远喊道:“报!”

“什么情况?”巴布尔喝道:“快说。”

探子喘口气,道:“报告将军,前面发现南朝军队。”

“难道说南朝早就在这里埋伏了大军,只等着我们脱离营寨来伏击我们?”巴布尔心里咯噔一下,开始发怵了,问道:“有多少人?”

“很多,清一色的骑兵。”探子马上回答。

巴布尔一拍马背,飞驰而前。等他来到阵前,只见视线里出现一道水线,这道水线流动得并不快,而是缓缓流来。等到这道水线变得清晰时,他的视线里出现了不计其数地骑兵,骑着高头大马,盔明甲亮,刀枪耀眼,人如龙,马如虎,排着战斗队形向他压过来。

骑兵实在是太多,以战斗队形推进,不用说已经准备和他们打上一仗了,如雷的蹄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巴布尔粗略估计了一下,这支骑兵至少有六七万,用他的眼光来看,都是精锐之师。不用想都知道,这支骑兵出现在这里是为了扎口子,防止他们从西南方向突围。换一种说就是,李隽已经准备在东线动手了。

明白这层的巴布尔倒抽一口凉气,下令,道:“准备战斗。”

他的话音刚落,南宋骑兵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皇上万岁!”

巴布尔这才看见,李隽的皇罗伞盖走在队伍的最前列,此时地李隽一身金盔金甲,胯下白马神驹,端的是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般。李隽把手里的宝刀高举在头顶,在阵前驰骋,进行战前演说:“将士们:北伐的第一次大会战开始了!朕命令你们,用你们手中的宝刀终结鞑子的性命!用你们地英勇行为来讨还累累血债!我们的宝刀饥渴了,用鞑子的血肉来喂饱我们的宝刀!”宝刀对着蒙古军队一指,大喊一声:“杀!”

这一挥好象在变魔法。不计其数地南宋骑兵发一声喊,飞马而出,直朝蒙古军队冲去。

在这一刻,巴布尔的感觉是天崩!蒙古军队虽是屡战屡败,并非不善战,现在的情况是巴布尔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准备,就遭到南宋精骑的打击。无论如何也是抵挡不住。不要说巴布尔抵挡不住,就是起成吉思汗于地下也是无能为力。

只一会儿功夫。巴布尔的前锋已经全线溃退。而宋军杀得正酣,好象赶鸭子一样赶着败兵向后退去。战场上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败兵,败兵心无斗志,士气低落不说,他们失败地情绪具有瘟疫一样地危害性,会很快毁灭斗志。

巴布尔深知其危害,拔出弯刀砍杀了不少败兵。仍是不能阻止溃退。他不仅不能阻止溃退,溃败反而愈演愈烈,前面的败了不说,还把后面地部队也给冲乱了,结果是在南宋骑兵的打击下,全面崩溃。

直到贴木儿接到消息,率领一支援军赶来才稳住阵脚。贴木儿稳住阵脚的方式非常简单而有效,就是命令弓箭手对准败兵一阵乱箭射过去。在射杀了好几千败兵后,局势才算稳定下来。

巴布尔和贴木儿并没有因为局势稳定而高兴,相反他们的心情异样沉重,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李隽到了这里,他们从西南突围的计划已经破产。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全面陷入了包围圈,突围的可能并非没有,而是很小,几乎为零。

更严重点说,他们接下该做的就是准备坚守,坚守地目的自然是待援了。

援军能不能到来,那就要看忽必烈手里有没有生力军了。要是忽必烈手里有生力军的话,他肯定会派来援军,要是没有生力军自然是坐以待毙了。

XXXXXXXXXXXXXXXXXXXX

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浮云。秋风习习。吹在身上不免几许料峭之寒。三更时分,本该是进入梦乡之时。然而一群人正在经受折磨。

“你他娘的,快点快点,动作快点。”一个士卒拿着武器吆喝骂过不停,道:“要是赶不完工,老子会把你们拉出去活埋了。”

活埋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真的会进行。蒙古人为了赶工,根本就不管工匠的死活,给他们下达了根本不可能完成地任务。对于完不成任务的工匠,处理方式很是简单,那就是挖个坑活埋了。完成了任务的没有奖励不说,还会有下一桩更加沉重的任务。

一句话,这任务是做不完,一天下来给活埋的工匠不在少数。

这个工匠给吓得一激灵,大气也不敢出,拼命地挥动着手里的斧头。

军卒仍是不满意,一脚踢在他地腿上,这才耀武扬威地走开。

这是一座临时造船工厂,不计其数的工匠在里面没日没夜地赶工。

门口有一队士卒在值勤,他们知道对于船只上面催得紧,也不敢大意,打起精神警戒。紧守岗位的士卒突然感到空气中有些异动,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脑袋就给利箭洞穿,连叫都没有叫上一声就栽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冒出不计其数的黑影,向临时造船厂冲去。不多一会儿,船厂里的工匠成群结队地离开,紧接着就是火光冲天,这座临时造船厂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XXXXXXXXXXXXXXXXXX

旭烈兀重重在桌子上一拍,骂道:“这些无能的废物,我们的船厂居然给南朝毁了。忽秃忽。”

一个大个子将军出列,道:“末将在。”

“忽秃忽,你马上赶去,把这些无能的官员给我杀了,一个不留。”旭烈兀冷森地道。

忽秃忽应一声就要出去,旭烈兀接着道:“还有,你要把动静闹大点,造出一种我们仍要在原阳一带渡河的假象。”

“明白。”忽秃忽领命而去。

旭烈兀扫视一眼众将,道:“罗思可。”

罗思可出列,道:“末将在。”

“你马上赶到阳城去,要阳城附近的官员准备好三十万根长五尺,碗口粗细地木头。还有三十万捆稻草,每捆二十斤。”旭烈兀冷冷地道:“要是做不到,直接把脑袋给我砍下来。”

罗思可迟疑了一下,问道:“可汗,我们现在要准备渡河,应该是收集船只,弄这些有什么用?”

“要你去,你就去。”旭烈兀不无得意地道:“我渡河,就是没有船也照样渡!”

罗思可地提问正是众将心中所想,没想到旭烈兀说得如此自信满满,真的有几分惊疑不定,心想“难道你会飞?”

他们知道旭烈兀足智多谋,对于兵道熟之极也,他如此有把握定然是智珠在握,才没有敢问。罗思可应一声,忙出去了。

XXXXXXXXXXXXXXXXX

“快看,好多地稻草。”一个士卒指着从上游急急地叫道。

“还有木头。天,怎么这么多?”又一个士卒尖叫起来。

甲板上的郑静和顺着他们指点的方向望去,只见黄河水面上正漂浮着不计其数的稻草和木头,一眼望去,望不到尽头,粗步估计,足有数十里之长。

“没什么了不得的事,我们的打捞船很快就会清理掉。”一个士卒很是自信地道。

稻草裹着木头,木头连着稻草,整个河段成了一座移动的堡垒,根本就无法打捞,更严重的是无法航行。

郑静和心念一转,就想到这点,下令道:“靠岸,停泊!”一口鲜血喷出来,历来冷静过人,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胆色的郑静和的脸色苍白如纸,道:“快去告诉皇上,旭烈兀已经过了黄河!”

第三卷 汴京篇 第五十四章 危机重重

“郑将军急急差人前来送信,肯定是有捷报了。”李隽笑言,接过战报,展开读了起来,他一脸的笑容突然之间就不见了,瞬间就成了一脸的惊诧,失声道:“怎么这样?”一个趔趄,差点摔在地上,把桌上的茶水都给掀翻在地上。

李隽冷静沉着,胆识过人,就是泰山崩于前,眉头也不会挑一下,如此惊讶到失态的事情可不多,可以说少之又少,廖胜功他们是个个惊讶万状,以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李隽。

“皇上,出了什么事?”廖胜功知道必然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要不然李隽断不会如此表现,小心地试探着问道。

这话正是赵良淳他们心中所想,一齐盯着李隽,期盼李隽给出答案。

稳稳心神,李隽明白他们的心情,恢复平静,道:“旭烈兀过了黄河。”

这个消息具有惊天动地的效果,廖胜功他们一听,个个是惊讶得难以形容,嘴巴张了老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来。过了好一阵,赵良淳埋怨道:“这个郑静和,他是怎么搞的?焦山水战,他以少击多,以弱胜强,现在倒好了,海军强大了,他居然没有把旭烈兀阻住在北岸。”

这话很是有道理,欧军行点头附和道:“是呀。”

“你们不要埋怨他,他也尽了力。”李隽为郑静和开脱,道:“这个旭烈兀,他渡河的法子还真是神了。一艘船没用就过了黄河。你们说,在不用船只地情况下要怎样才能渡过黄河?这个法子非常奇妙,可以称得上大手笔,但又很简单。”

能得李隽称赞的事情不多,他如此盛赞,不用说旭烈兀的法子极其高明。可是,一下子渡过几十万大军的法子。除了用船还真难想得到。就是用船也不见得就能渡过三十万,何况还有强大的南宋海军在黄河上游弋。困难就更大。

廖胜功他们想了半天也是想不到一个好法子,李隽看着廖胜功,意思是要他发表一下看法。廖胜功足智多谋,妙算无方,遇到这个天大的难题也是束手无策,道:“皇上,臣无能。无力把三十万大军一下子渡过黄河。”

欧军行,赵良淳,朱瑞祥不等李隽问他们,纷纷表示“臣无能。”

“自古以来,军队遇到大江大河都是很棘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工具,不好过河。”李隽充分发挥一个学者地特长给他们解释道:“将领们为了渡河可谓是伤透了脑筋,因而就有千奇百怪的法子。用船自是不用说了,这办法谁都知道,韩信木罂渡黄河也是一策。这个旭烈兀更了不起,他渡河地法子既不是用船,更不是用木罂,而是用的马、木头和稻草。”

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道:“他先是用计在原阳一带大张旗鼓地造船,吸引住郑将军的注意力。这一招,可虚可实,郑将军把他在这带的造船厂给清理掉了。他算准时机,轻军疾行,来到阳城附近,在这里,每个士卒分到一根长五尺、碗口粗细的圆木和一捆二十斤重的稻草,他就是用这些东西渡过黄河。”

廖胜功一拍脑门,道:“皇上。臣明白了。旭烈兀是把战马赶进黄河里。让士卒抓住马尾巴。一个骑兵和一个步兵一组,把两根木头并排着放。两个士卒骑在木头上,前面的士卒抓住马尾巴和控制方向,后面那个士卒不住地用稻草捆划动。他这是把稻草当桨用,渡河就容易多了。这主意真是高明!”

李隽眼里满是赞许之色,朱瑞祥有点想不通了,问道:“皇上,可是,郑将军也不是好惹地,郑将军听到风声,必然会率领海军赶去,足以把他打到河里去喂王八。”

赵良淳脱口而出道:“朱将军,你说错了。郑将军根本就到不了他渡河的地方,而且郑将军还会遇到危险,避免危险的唯一办法就是靠岸停泊。”

朱瑞祥更奇了,问道:“为什么?”

欧军行给他解释道:“旭烈兀早就算到郑将军必然要趁他渡河之时来个半渡而击,是以他才要稻草,用来对付郑将军。”

“你的意思是说他把稻草扔在河里,这也难不倒郑将军,我们有打捞船,可以打捞起来。”朱瑞祥一脸的迷糊,突然猛拍脑门,道:“我真是笨死了。稻草缠住木头,连在一起,可以连绵数十里,甚至上百里,根本就不可打捞。即使可以打捞,也要费很多时间,等郑将军打捞完,他早就过了黄河。”

李隽很是赞许地点头道:“你说对了,根本就没法打捞。光是稻草倒好办,里而有不计其数的木头,会把渔网弄破。如此之多的木头,不要说鱼网,就是铁丝网也是难以怕上用场。郑将军最好的办法就是靠岸,等稻草和木头流到下游去再去上游。”

感慨道:“旭烈兀地办法非常简单,说到底,一文不值。可是,就是这最简单的办法给我们制造了天大的困难。越是最简单的办法,越是不平凡!”

在历史上,军队跨越大江大河的确让将领们头疼,象韩信那样的大将之才自然不是难事,他不用船,用木罂就行了。而这个旭烈兀地法子更简单,简单到了原始的地步,但又不得不承认他很高明。

事实上,一根五尺、碗口粗细的圆木完全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这点我有亲身的经历。两根圆木并排在一起,两个人骑在上面(按:注意是骑,不是坐)更不会沉下去。稻草二十斤一捆,在水面上当作桨用正合适。其产生的力量比木桨还要大。当然,需要地力量也大得多,不过,这些士卒都是精锐之卒,身强力壮,不是那些船夫所能比,还对付得来。

抓住马尾巴是为了得到一个牵引力。好控制方向,前进的速度更快。马在水里不会沉下去。已经为历史所证明,据《后汉书※#8226;吴汉传》记载,吴汉在成都附近打了败仗掉进河里,就是抓住马尾巴逃出来的。

旭烈兀准备稻草的一个目地就是为了对付郑静和,木头和稻草混杂着流向下游,在漩涡、急流地作用下,稻草就会纠结在一起。无异于一根长长的稻草绳,把那些木头给缠住,整个河段就给封死了。在如此牢不可破地河段面前,不要说低技术含量的宋代无敌战舰,就是现代高技术含量地航空母舰都会感到威胁,郑静和无奈之下只好选择泊船了。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些木料中有好多是给削尖了的,在这种情况下。无异于一把利锥,郑静和要是不选择泊船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船毁人亡。

至于辎重问题,旭烈兀根本就不用考虑,用不着,到了黄河南岸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富饶的中原要什么有什么。他一点也不担心。

当然,他是等军队流过黄河,向下游行进一段,离开他们渡河地地点,再把稻草打散,和木头扔在黄河里。数十万根木头,数百万斤稻草还有不把黄河封死的道理。

这一计策要想成功,还一个条件,就是河面不能太宽,水势要缓。不然的话。必然是葬身黄河。

这主意太出人意料了,廖胜功他们一阵沉默。他们之所以沉默。是因为旭烈兀带来的危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