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下的抬丧队奔跑着把担架放在一起,白布已经揭开,一具具蒙古军人装束的尸体静静地躺在担架上,血迹仍在,伤痕宛然。最让伯颜掉眼珠的是胡奴儿的尸体给绑在十字架上,身上的血迹伤痕仍存,但脸上却是干净异常,明显是给清理过的。

伯颜是个聪明绝顶的人,马上明白李隽的用意,李隽是在向他示威,送还尸体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你不是说蒙古大军所向披靡吗?我把他们的尸体送还给你,看你还怎么说嘴?”

同时,李隽也是在借这机会打击蒙古人的士气,提升宋军的士气。自从开战以来,蒙古军队就没有遇到过象样的挫折,一次折损三千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突然曝于万军之前,对蒙古大军士气的打击相当严重。

相反,南宋军队屡战屡败,没有取得过象样的胜仗,一次干掉蒙古三千精锐骑兵,还当众送还尸体,耀威于万军之前,这是何等的扬眉吐气,是振奋南宋士气的一剂良药。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中)

至于城头上突然冒出那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广播,是针对伯颜个人的设计,怕的是伯颜乐当机立断,在还没有把事情广告给蒙古大军之前下令进攻,把这一计划消灭在萌芽状态。清理干净胡奴儿的脸,是为了便于蒙古将士辩认。

整个计划的设计完美无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是精心推算过的,衔接得相当的紧密,没有丝毫的脱节。这计划的设计者心思之缜密让人害怕,可以说滴水不漏。

伯颜心头发寒,咬咬牙,心想趁李隽后招发出之前下令进攻,还有一线变被动为主动的机会,正要下令,城头上又响起了广播:“城西有块乱葬岗,多雄鹰,适合你们举行天葬。他们都是蒙古勇士,给雄鹰吸啄食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按照蒙古习俗,人死了放在荒野中,头朝北,脚朝南,用石头作标记,引诱飞禽来吃。以三天为期,若是给飞禽吃光了,预示着灵魂升天了,子孙将得到吉祥幸福。要是没有给飞禽吃掉,就是说死者生前的罪孽还在,要在尸体上涂上黄油或是美酒,等待飞禽再来吸食。若是给野兽吃了,就是说做过坏事。

这声音清晰地传入蒙古士卒耳里,脸上的神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惊讶变成了悲戚,心伤同伴的伤感。

“完了,完了,彻底完了。”伯颜在心里暗暗叫苦,知道最终还是给李隽算计了,要是不顾一切地下达进攻的命令,军心肯定不稳,不要说普通士卒会不会听自己的很难说,就是阿剌罕他们也不见得就会服从自己的命令。

蒙古人崇尚武勇,崇拜勇士,要是不先处理胡奴儿他们的丧事就开战的话,军心哗变是必然的事情。伯颜一向以治军严厉著称,那也是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象这种有关生死后人幸福的大事伯颜的军令就是再严厉十倍也不会有效。要是采用高压手段,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兵变也不见得不可能。

就在伯颜进退为难之际,李隽冲他一抱拳,道:“丞相请了。丞相南来,没有准备治丧的用具,颇有困难。成人之美是我华夏礼义之邦的美德,这些佛门高僧,妙解道法的道长自愿协助丞相做一场水陆大会,超渡蒙古大好男儿的灵魂,让他们升天,降福祉于子孙。还请丞相本着仁心,体恤士卒,成全了他们。”

李隽骨子眼里的意思谁都明白,但他能说会道,却说得冠冕堂皇。伯颜心里恨得牙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伯颜足智多谋,一生决大疑无数,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象今天这样棘手的事情,真的感到有点手足无措,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伯颜聪明绝顶,马上就有了主意,道:“既如此,伯颜就却之不恭了。伯颜在这里谢谢意赵先生。赵先生请放心,我会善待这些有道高士。”

“还有道高士,你没看见他们没有眼观鼻,鼻观心的高士之姿吗?这都是临时凑合起来的半吊子。”高达差点叫破机关,总算醒悟得快,忙以手捂嘴,才把吐出的话塞了回去。

文天祥,赵佥,黄胜材这些熟悉内情的人也是忍不住莞尔。

打了一个大胜仗,着实让人高兴,文天祥他们高兴自是情理中的事情,就连谢道清都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在皇宫宫门前等着李隽。一见李隽的面就拉着李隽的手,用光了所有的褒义词把李隽夸飞到天上去了。

高兴过后的谢道清好奇地问李隽要如何善后,李隽稍一沉思,说道:“把他们的尸体送还给伯颜吧。”

谢道清根本就相信这话是真的,睁大一双眼睛,把李隽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道:“皇上,你没开玩笑吧?这能送吗?”

“能,怎么不能?人在办喜事时送礼,有技巧。这丧事送尸体也有窍门。”李隽笑言。

谢道清好奇地问道:“皇上,你要怎么送?”

李隽笑着说出计划,谢道清马上就请命,道:“这敢情好,敢情好,功德无量啊。皇上,伯母是个一心向佛的人,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就让伯母去办吧。”

“行。”李隽想也没有想就允准了,道:“还请寿和圣福多操心。”

谢道清拄着拐杖在地上走来走去,仿佛年轻了二十岁,笑呵呵地道:“超渡亡魂,佛门弟子份内事,份内事嘛。”兴冲冲地走了。

李隽看着谢道清的背影,似笑非笑地摇摇头,心想谢道清一辈子没做过多少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这次她倒是功德无量了。

于是乎,在谢道清的操办之下,那些和她相熟、有心向佛的人就给她拉入伙了。至于是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她倒不管了,反正不是说向佛不一定要在寺庵吗?只要有佛心就成。至于有多久的礼佛资格,悟到了多少佛家精义根本就不重要。

谢道清非常热心,把这些人召集起来进行突击培训,亲自给他们说法。说法一完,立时剃度,穿上袈裟,还真有点佛门弟子模样,谢道清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

至于道士道姑,那是李隽为了把戏演得逼真,设计的点缀。正在高兴头上的谢道清也不反对,还大力支持,当然她是传了这些道门中人佛法,要他们佛道双xiu了。

看着这些半道出家的人硬要装出一副有道高士模样,李隽心中也是暗暗好笑,心想要是在这现代社会随便找几个群众演员也比他们的演技好。

伯颜从士卒手里接过洁白的哈答,举在手里道:“赵先生如此高情厚意,伯颜无以为报,这块哈答就送给赵先生,权表伯颜感激之情。”

“妙妙妙!妙之极也!只有伯颜这种绝顶聪明的才智之士才想得到这种绝妙的反制之策!”李隽击节赞好,道:“既然如此,我就却之不恭了。”大步下城,向城步门走去,就要去接受伯颜的哈答。

高达率先跑过来,拦住李隽道:“皇上,万万不可。鞑子无信义,皇上千万不可以身犯险。派个人去就是了,我愿意代表皇上去接受哈答。”

文天祥,赵佥,黄胜材等将都跑过来请命,劝阻李隽。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下)(1)

李隽笑言道:“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哈答是蒙古人送给朋友的信物,伯颜这是在借送哈答之名向我示威,我要是不去接受,无益于认输,我们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你们放心吧,伯颜断不能把我怎么样。”心里想的是伯颜武勇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不过,我也不是好相与的,平时里练习太极拳也颇为得心应手,即使伯颜想不利于我,我也不怕。

李隽排开高达等人的阻拦,大步向城外走去。这可急坏了高达,跺着脚道:“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哎呀,丞相,你快想主意啊。你平日里的主意不是挺多嘛,怎么就想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又能想出什么好主意呢?文天祥唯有调集人手准备应付不测了。

李隽走到伯颜面前,抱拳一礼,道:“丞相请了。”

伯颜回礼道:“赵先生请了。这块哈答代表我的心,愿我们的友谊象哈答一样洁白纯真,地久天长!”给李隽挂在脖子上。

“这明明是作秀,还谈什么友谊,还是纯真的。”李隽在心里如是想,作答词:“我们的友谊象草原上的白云一样纯洁,高贵。我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在人类历史上,在战场上赠送哈答,结为朋友的有几回?得来不易确为中肯之评。

如此一来,伯颜的机变才智占了上风,忍不住有些得意。正在他得意的时候,李隽从怀里取出一本书,双手举在头上,大声道:“这本《孝经》是我华夏的经典,劝诫人们行孝,尊重自身,尊生他人,友爱互助,我的安答,请接受我的友谊。祝愿蒙古百姓从中学会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仁妻贤之道,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李隽的话说得很婉转,其实他的意思是说蒙古人是野蛮民族,不懂得仁教之道,只知一味杀戮,赠你《孝经》一部,意思不说你也明白。

“真不愧是骂死人的刀子嘴!什么事都给你说得冠冕堂皇。”伯颜在心里郁闷地想,笑意在脸上僵了一瞬,马上变成春风般和煦的笑容,躬身相谢道:“我的安答,我接受你珍贵的礼物,我珍藏我们珍贵的友谊,直至地久天长。”从李隽手里接过《孝经》,纳入怀中,张开双臂,把李隽拥在怀里。

伯颜临时起意赠送哈达,以为李隽胆量不够,不敢来接受。即使来了,要是带上几个人,也显得胆色不够就处于下风了,就可以占个上风,捞回点面子,没想到李隽不仅来了,居然还藏有后着,把他完完全全地压制住了。心里一个劲地想宋度宗是个无能之君,怎么突然变成如此有气魄,有胆识,有才情的超卓之士了?

伯颜是个果断的人,心想仅凭这份才情,此人就不可小视,要是能在此时把李隽除去,有莫大的好处,趁拥抱的机会双臂使力,想把李隽掳走。可是,他马上发觉不对,李隽身上的肌肉虬结,透着力的气息,就算他想动手也制不住,立时打消了这想法,一拥之后就放开,笑呵呵地道:“我的安答,你是个让人心仪的人,得到你的友谊,是我的幸运,我会好好珍藏这份友谊。”

李隽听得出伯颜说的是真心话,不是虚假的台面之词,能够得到伯颜这个千古名臣如许称赞,李隽自己都有些飘飘然了,真诚地道:“我的安答,你的友谊是最名贵的珍珠,最醇的美酒,我会好好珍藏,细细品尝。”

“我的安答,告辞了。”伯颜一抱拳,道:“三日后,我来向安答请教《孝经》,还请安答不啬教诲。”

伯颜的性格凶悍过人,遇强则强,这话表面上说得和和气气,实际上是在说:你出招,我接招,三日见个高低。

李隽乐呵呵地道:“哪里,哪里。只怕我经学不修,不能称安答之意。”目送着伯颜离去,方才回到城内。

两人阵前结安答,互赠礼物,表面上看起来客客气气,真象是在结安答,实际上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其中的玄机。然而,对于李隽和伯颜的胆气与才情任谁都得服气,这传为一段佳话。就是历史上为人称道的关公单刀赴会比起二人来,又能胜上几许呢?

此时的人们还无法预知这次作秀似的结安答会产生什么影响深远的后果。

李隽一回到城里,高达跑过来,赞佩无已地道:“皇上,你真了不起,就这样不动声色为我们争取到三天时间。”

文天祥白了高达一眼,意思是说不是在说废话嘛,道:“皇上天生睿智,实非臣等所能企及。《孝经》一部胜过雄兵百万,自此以后,鞑子无不以读《孝经》为荣,化育其戾气也未可知,功德无量之举。”

“要真如你这么说,书商不是发财了?”李隽稍稍开动了一下商业头脑,笑言道:“履善过奖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高达兴冲冲地说:“皇上,你真是了不起,了不起得很。你给我们争取到的三天时间真的是太宝贵了。我们的钢弩可以多造出来一千多架不说,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协调训练也大有进步,高兴得我嘴巴都合不拢了。”张着嘴直笑,真的是合不拢了。

文天祥碰了高达一下,道:“你一天不跑军器监十次,太阳落不下去。”

“呵呵,谁叫军器监有好东西,让人看着就养眼。”高达摸着白胡子,乐呵呵地说。

李隽谦逊道:“这都是伯颜自恃强大,才接受这一挑战。”

高达一脸的笑容,道:“皇上,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给我们多争取点时间。这时间对我们特别宝贵,晚一天开战,对我们的好处也就多一分,我们一天可以生产出四百多五百架钢弩,黄永善说了熟练工人会越来越多,这产量还会更大。钢弩可是个好宝贝,有了它,我们的胜算可就大多了。皇上,你一定要想个办法,再拖上几天。”

“是啊。”文天祥也是赞同,期待地看着李隽。

李隽摇头道:“你们啊,把我当成了什么人了?真以为我是神仙。”

“皇上本来就是神仙嘛!”高达赞叹不已地说。

“哪有什么神仙。三天之后,必定开战,我们想拥有更多的时间,只有凭真刀真枪去打出来。打得越好,时间就越多,我们造出的装备也就越多,训练也就越好,就越强大。”李隽有点没好气地说高达:“你一天到晚就想着美事。这美事我也想,可我也没有办法。”

高达无奈地道:“皇上真的没办法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我真的好失望。”

李隽指着高达笑言:“你呀你,还真敢说啊。”

“我有什么不……”高达本想说有什么不敢说的,马上醒悟是在对圣驾说话,不自然地把嘴巴合上。

李隽笑笑,不以为意,道:“训练还不错,配合得挺好。高将军,你给我看好了,到了冲锋的时候,冲锋号可得吹响点,气势要大点,要激越点,要能激起将士们的热情。”

高达又来劲了,拍着胸脯道:“皇上,你放心好了,你看将士们肯吃苦,练得挺错。哦,皇上,冲锋是什么神兵?一吹一个响,嘹亮得很,一听到冲锋号,想不热血如沸都不行。”

李隽差点笑出声来,心想:“这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大法宝,自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组建开始就在使用冲锋号,咱中国人耳熟能详,哪里是什么神兵。不过,冲锋号声音嘹亮,很能激起将士们的热情,想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每当听到冲锋号我就知道美国鬼子要倒霉了。冲锋号,我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爱听,每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都是这想法。”笑着解释道:“很平常的东西,又不平常,很神奇。只要吹冲锋号,我保证将士们的血液都能沸腾就是了。”

李隽深深地懂得一个道理,当某种东西在将士们心中成了风向标的时候,只要他一出现,马上就能激起将士们的战意,冲锋号正是这样一种不可或缺的号角,才决定用于南宋军队。

第一卷 危局篇 第十九章 夺气之战(下)(2)

“三点方向,射!”随着一声喊声响起,嗖嗖之声响起,十个弓箭手对准空中的方形物事射了过去,正好射中。

李隽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驻足而观,问高达道:“高将军,这是干什么?”

“皇上,这都是丞相的主意。”高达有点兴奋地说:“丞相说了,zha药包是我们的绝密武器,不能让鞑子知道秘密,才要我组织弓箭手保护zha药包,要是zha药包没有爆炸,或是给鞑子抢走,就用火箭射爆。我一想也是这个理,就照办了。”

“文天祥真不愧是千古名臣,心思细密,连这种细节都想到了。”李隽佩服地想,赞扬着说:“履善就是履善,什么事都想到头里去了。这事,我还给忘了。”

文天祥忙逊道:“皇上日理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