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大秦-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剑,好剑,不输于一般的陨铁长剑啊!”扶苏和众人赞不绝口。要不是扶苏现在已经有了‘豪曹剑’,想必会挖空心思从这里捞几把最好的长剑带回去。扶苏心中忽地想道:历史上荆轲刺秦王时,相传秦王拔出青铜长剑来只一击就将荆轲击得重伤倒地,可见青铜长剑搏杀之利。显然目前秦国的超长青铜剑已经将青铜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攻击力自然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壮哉,巍巍大秦,铁血雄师!

众人又恋恋不舍的浏览了一遍秦剑匠房后,这才一步三回头的随着詟走向另一个匠房而去,众人一时都十分期待能够有新的惊喜。

……

第三匠房:弩箭房。

一进入第三匠房,众人不禁立即感觉到凉快了许多,显然是这间匠房不是打造那种大块头兵器的。众人抬眼一看,果然如此:房中上千名工匠也分成两拨,一拨在制造弩弓、一拨在制造箭矢。众人立时想了起来,秦弩之精同样甲于天下,它们究竟又隐藏了怎样的秘密呢!?

众人立即在房中观察起来。在房间的东南一角,扶苏一行人发现了一排完成的弩弓成品,从大到小分成三种。小的弩臂和弩弓的长宽都只有四十多厘米;中等的长宽则都有近一米;而大型的就厉害了,完全是一个重型弩机的形状了,卧在那里简直就像一群盘踞的猛虎一样寒气森森。

扶苏精神上来了,拿起最小的一个弩弓,问詟道:“工师,这么小巧的弩弓射不了多远吧?也是我秦国所用?”詟闻言不敢发笑,只是恭敬地道:“确为我秦国所用,只不过这是骑兵弩而已。由于骑兵马上做战不便,当以轻巧为佳,所以工造才制造出这种小巧的骑弓弩供我国骑兵之用。公子不要小看此弩,此弩可以单手装箭并发射,极为简便。而且射程也可达到一百五十步之远(一步基本相当于一米吧)。端得是厉害非常,我国骑兵也是完全依靠此弩才能和赵国的游骑相抗衡!”

“噢,原来如此!”(今天,‘原来如此’这四个字是扶苏等人用得最频繁的词汇了。在秦国庞大绝密的兵器制造业面前,他们的见识太贫乏了!)扶苏为了掩盖自己的面红耳赤,不禁大感兴趣地端详起骑兵弩来。

看了一会儿,扶苏又拿起中型的弩,这回扶苏不敢再不懂装懂了,认真地问道:“工师,这种弩又是何弩,供何兵种之用?”詟回道:“此弩为单发步兵弩,供我秦国步兵弩手之用。此弩用双脚上弦、射程可达三百步之遥,是当今天下最为犀利的远程兵器!而且可有形状最为多变,有单发弩、三发连弩和十发连弩三个小类!不过用的最多的还是单发和三发弩!”

扶苏点了点头,又学到了一点知识。然后指着最大型的弩机道:“这个呢?”詟说道:“这个啊,叫做床子弩,一次一发,射程最远可达千步,一般为辎重兵使用,用于攻城和远程作战的。此种弩机穿透力之强世所罕见,百步之内,便是厚达二寸的坚固橹盾也可一击即碎!当今天下,也只有旧韩的弩机制造技术可以和我大秦稍稍比肩!”众人闻听不禁猛吸了一口气。扶苏心道:“乖乖,这么猛!要是人被射上一箭那还不死翘翘了!估计百步之内的话,射穿个三两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可是古代的终级远程兵器啊!”

忽地扶苏又发现了秦弩一个奇怪的特点。扶苏指着弩臂未尾一个突出的方状似的金属物体道:“工师,这是何物?”詟微微一笑道:“回公子,这个叫做望山,是弩手瞄准射箭时用的!”晕,扶苏狂汗中“:秦的兵器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先进的程度,连瞄准器都有了。不是做梦吧!”

扶苏睁大了眼睛,张大着嘴又问道:“那怎样瞄准?”詟笑笑道:“公子请看,这张步兵弩上有六条醒目的黑线,就是用于估算射击距离的远近的。射击时,弩手依照这六条黑线估算弩弓抬起的高度,然后将箭矢呈弧线射将出去。最后准确击中敌兵。这六条黑线便是:五十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二百步,二百五十步,三百步的瞄准线!”

众人傻了,这么厉害!怪不得当年赵括亲自率军长平突围时,史称秦军箭如雨发,几乎矢矢命中,便连那赵括也给射死在阵前。原来真的这般厉害啊!

看着扶苏等人发愣,詟显然是面有得色地继续道:“其实啊,这望山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公子请看,秦弩的发射机构有大小七八个部件组成,而像韩弩等关东六国的弩弓却只有一半的部件。为什么?难道我秦国的弩弓制造技术不如他们?不是的,其实真相是这样的:一般来说,弩弓射击时,弩手要完靠依靠手指的力气把勒得很紧的弓弦推出月牙,这就要花很大的力气,在击发的瞬间,弩弓肯定会有极大的抖动,这样射击精确性就很差。而我秦弩呢,射击机构虽然复杂,但是在射击时只要轻轻一扣扳机,就将通过精巧、灵活的射击机构将箭矢射将出去,抖动极其微小,所以秦弩的威力和准确性当为七国之首!而这望山也可以在箭矢射完,重新上弦时,将扳机自动拉回到击发位置。因为为望山也是和精巧的射击机构相连的!”

第五卷 走近秦军 第三章 兵器三

扶苏听得从内心里呻吟了一声:“天啦,秦国的这些老祖宗都是些什么人啊?他们简直已经把杀人的机器做到了最最完美的地步!最完美的兵器,再加上最勇猛的战士,怪不得六国都会被打得望风而窜呢!”忽地扶苏想了起来,问詟道:“那秦弩制造得这般复杂,是不是还有防止他国仿造的意图呢?”詟得意的点了点头道:“公子所言甚是,我秦弩休说是草原蛮夷抢了去,便是关东六国偶尔所得,也是绞尽脑汁而难以复制!”

扶苏暗挑大拇指:“高,实在是高。日后和草原蛮夷打仗时,就用秦弩射他娘的,保证射得他们哇哇叫,别别跳!”

忽地,扶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实道:“工师,为何只看见弩,而没有弓呢?”詟笑笑道:“我们秦国基本上很少用弓来做战!主要是因为弓的射程太近,而且准确性也比较差!但是一些将领和特殊作战时还是要用到的,不过我们工造却并不生产弓!”扶苏挠了挠头,看来弓这玩艺在秦国没有什么市场,干不过弩啊!

弩弓讲完了,众人继续向前,很来到了制造箭矢的地方。扶苏拿起一个刚刚制成、甚至还有些滚烫的小箭头,仔细打量起来:箭头呈现三棱形状,各个剖面光滑异常,切口也非常锋利,显得寒光闪闪。制造绝对精良。

扶苏有些吃惊道:“工师,这些箭头为何全是三棱形状?”詟笑道:“禀公子,相比其它形状的箭头来说,三棱形状在射击时飞行更加平稳,而且在击中敌兵时拥有巨大的穿透力,可以轻易击穿铠甲、侵入人体!这是我国匠师历经无数次试制才确定下来的!”

扶苏忽地想了起来:现代的子弹头不也是三棱形状的吗,秦军对箭头的设计思想竟和现代的子弹有异曲同工之妙。厉害,太厉害了!现在的扶苏只有吃惊的份了!

于是,兴奋不已的扶苏又捡起了几个小箭头,放在手中打量起来。忽地扶苏感到奇怪,急忙拿起两个箭头将三棱的各个剖面对接在一起,竟然完全合缝。于是,惊喜的扶苏一连拿了十数个箭头相试,结果不仅每个箭头的三个剖面大小、外形完全一致,就是不同的箭矢之间也几乎没有任何差异。扶苏从内心里再次大大地呻吟了一声,脑袋里冒出了三个斗大的字:标准化!

扶苏有些颤抖地问詟道:“这类箭头怎么会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怎么会一点没有误差?”詟有些奇怪地道:“这没有什么啊。不仅仅我们这个工造的所有兵器大小都绝对一样,而且所有秦国的兵造制造的兵器大小也是完全一样的!”扶苏睁大了眼睛道:“这怎么可能?”扶苏不敢、也不肯相信!

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道:“真的公子,小人哪敢骗您啊!大秦所有的兵器其大小、形状、重量等等都是有明法归定的。一般来说,每一样兵器出现时,我大秦都会选择设计最好的一件、以律法的形式将他的大小、形状、重量固定下来,然后发到全国各地的兵造,让各兵造依法制造。如果有制造失误、不合要求者,那可是轻者鞭刑,重则杀头乃至灭九族的大罪啊。谁人敢马虎半点!”

张大着嘴的扶苏现在已经感受不到多少惊讶了,今天的惊讶实在太多了,秦人连‘标准化兵器生产’这类超级生产技术都给搞了出来,还有什么不能达到的呢。

忽地扶苏想了起来,问詟道:“可是,一般来说,一个工匠制造兵器大小可能完全一致,但不同的工匠制造的兵器大小也能完全一致?”扶苏有点穷追不舍的味道。但詟显然对其本身职责十分精通,平静地点了点头道:“是的公子,每种兵器,朝廷都有完全一样的模具发下来,任何人都要依着照做。而且制造完成时,将由各匠房的主管丞(相当于车间主任)来用模具亲自检验,如果有不合格的绝对不能出厂,工匠也要受罚!如果认为合格了,便要工匠、丞、工师三层全都给在上刻名留证,号为‘物勒工名’。比如说这个箭头吧,公子请看,上面刻有(十七年国尉尉缭造,工师‘詟’,丞‘义’,工‘成’)这几个字,指的便是:这是由国尉大人监造的,审核同意入为库的工师为臣下,检验的匠房丞为‘义’,直接制造的工匠为‘成’!如果日后,军中举报兵器制造不良、出了问题的话,我们工造从我至丞、到工匠都可一查到底,全部受罚。轻者受鞭、重者处死!绝没有人敢玩忽职守的,所以我大秦的兵器之精绝对甲于天下!”

扶苏现在只有点头的份了,有这样严密、先进的兵器工业做后盾,秦军要是还打不了胜仗,那简直就是一群猪了!

……

紧接着詟带扶苏等人参观了第四个工造:矛戟匠房。

这是专门生产大型兵器如长矛、戟、铍等兵器的地方。扶苏对长矛和戟这样重兵器十分熟悉,但对铍不知道是何种兵器。经过仔细观察,扶苏发现:铍这种兵器实际上是以一把缩短了的青铜剑安装在长长的木柄上而形成的一种兵器。恍然大悟的扶苏这才猛然醒悟:原来铍是这样的一种兵器啊!怪不得现代有不少考古学者在铍的木柄经过长久岁月腐烂以后、以为铍只是一种青铜短剑呢!

不过好在现在扶苏等人的脑神经已经是十分的坚强,所以见到寒光闪闪、锋利异常的各式矛、戟、铍等兵器时已经没有任何惊异之处了。虽然从内心里众人还是对这些威力巨大的重兵器感到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之处。

忽地,扶苏来到了存放成品重兵器的地方,不禁又愣了一愣,问道:“工师,为何这矛、铍、戟三样兵器的长度完全不一样呢?”

詟回道:“矛长二丈七尺(约合六米三!!),是步兵军阵的除弩兵外的最突前兵种,他们的兵器要直接对准敌军,所以按照一寸长、一寸强的经验,将矛制成这般长度。通过秦军试用经验得出,三丈长的兵器是一般兵士所能使用的极限长度,所以为了灵活起见,才减成了二丈七尺。铍长一丈五尺(约合三米五),铍兵位于矛兵之后,护卫军阵。由于矛兵长矛太长,虽然突击起来威力巨大、不可阻挡,但万一被敌军突入阵中,矛兵长矛巨大便没有了近战能力、只能任敌宰割。这时便由铍兵上前突击,阻挡敌军。戟长一丈二尺(约合二米八),戟兵最善近身格斗,如果前面矛兵和铍兵两道军阵都被敌军冲垮了,就轮到戟兵们挥戟上阵了!这些重兵器的长度和重量都是按照最佳的战场经验而配制的,所以用来征战沙场、冲锋陷阵那是威猛无比!”

还有什么说的,扶苏只有猛点头了,谁叫自己对秦的兵器工业几乎一无所知呢!

……

最后一个匠房:兵甲匠房。

这是一个综合起来的匠房,生产各种盔甲、战车以及其它等物。

相比起前面四房来说,兵甲匠房给扶苏等人带来的震撼就小得多了,但仅仅从一些小事上面便可看出秦军对兵甲的严格程度:秦军的甲衣主要是皮甲,只有部分大将才用金属制成;而秦军的所有的皮甲则全部由皮条和筋条缝制而成,其针脚有粗有细、有长有短、工艺也各不相同,但绝不允许出错。甚至连每片铠甲上面要有十八个针孔都规定得一丝不苟,一旦查出漏扎一个,逢制的女匠便要受到警告乃至鞭刑的处罚!(扶苏流汗,大脑里只有一个字:严!)

而秦军的战车也造得十分的强悍、坚实,为了保证战车的坚固性,甚至连某某部位要订几颗柳钉也是规定得清清楚楚。更为令人震惊的是秦军战车先进的车轮设计:青铜打造的车轮十分的精致、结实,不多不少三十根类似于今天自行车钢丝的辐条分散了车身对轮圈本身的压力,使得战车跑得又快又稳;至于车毂的加工复杂性则更远远地超过了今人的想像:它只有两端和车轴相连,中间却是一个鼓腹的空腔,空腔灌满了油脂,起到了今天类似于润滑油的作用,使得车毂和车轴的摩擦更加的灵活,也便行车更加的轻捷!

扶苏看得也是大为惊讶:怪不得当年四十万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竟被白起所派的一支只有两万五千人的车兵部队生生的扼杀了后退道路呢!有这样强悍的战车,冲锋陷阵起来自是犹若泰山压顶般威猛无比、势不可挡!

……

日暮终了,扶苏和众人告别了詟回宫而去。路上一行人都没有说话,显然都在为秦国庞大而先进的兵器工兵而感到深深的震憾。扶苏长吸了一口气:秦国有这样的实力,的确能够让一个小孩马上取得天下,何况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呢。六国的灭亡,的确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啊!

想到这里扶苏不禁暗暗下定了决心: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其不少治国、治军思想甚至在现代都是十分先进、十分实用的,我决不能坐视着它毁灭在那些奸臣们的手中。为了权力,我将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第五卷 走近秦军 第四章 秦军

以后的数日里,扶苏每天都到中央兵造去更加系统地了解秦军各种兵器的生产流程和使用特点,逐渐对秦军的兵器生产有了详尽而系统的了解。对于这一点,扶苏决不敢马虎,毕竟自己要想以后能够真正得心应手的指挥强悍的秦军,对他们的了解不能不深!

于是,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里,扶苏大大拓展了自己的眼界,同时也对秦国的兵器工业有了一些自已的看法,毕竟自己来自于现代,有很多管理方法和思想是远远先进于古代的。

一星期以后,扶苏决意去军中看看,毕竟秦军编制有许许多多的秘密湮灭在历史中很久很久了,仅依靠前世一些极片面的了解日后根本难以指挥这支强大的军队。但是,在挑选哪支军队上面扶苏有点犯难。

秦朝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

京师兵,由于任务不同,分三个系统:郎中令管辖的侍卫官,包括贝(钱财)选、荫任、军功特拜而产生的传中、中郎等,有俸禄,主要负责殿内值勤、从皇帝;都尉管辖的皇宫警卫兵,由郡县轮番服役的精锐正卒充当,称虎贲卫士,主要职责是守卫宫门;卫尉管辖的京都守卫兵,成员是轮番服投的内史地区正卒,主要职责是保卫都城的安全。遇特殊情况,京师另设屯兵。京师兵由于掌握京城治安和秦王安全,所以三个系统的兵士都非常精锐!

郡县兵,指在当地轮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县尉管辖。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