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志超一口气跑了六天,一路上他没有做任何停留,逢山过山,遇河过河,狂奔500多里。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中,平均每天跑出80多里,速度堪比越野车,竟然从平壤一直跑到了鸭绿江边,才心有余悸地停下脚步。

叶志超终于以两次逃跑结束了他在朝鲜的演出,而他的军人生涯也宣告结束了。

叶志超曾是淮军猛将,年轻时因为作战勇猛,经常在战场上拼命,大家都叫他“叶大呆子”,可是自从当了多年的军官后,他已经迅速腐化堕落、贪生怕死了,曾经的淮军猛将和八旗将领已经没什么区别。

除了全面腐败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染缸作用,他们也有很多的苦衷。李鸿章说过,大清是一间纸糊的破屋子,而他自己就是糊裱匠。即使如李鸿章位极人臣,很多事也是他想办而办不成的。世袭的八旗兵不仅是从出生起就是武将,也有很多转为文职大臣,大字不识一个,只是由于是“官二代”,就成为那些从小寒窗苦读的汉官的上司,无论汉官工作有多勤奋才能有多高,他们的头上总有“官二代”们来压制,李鸿章也是如此。

而当他们投身于洋务运动,睁眼看世界的时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无奈。

叶志超正是这样的“聪明人”,他清楚清国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一支军队的问题,而是整个军队系统的问题,不仅是整个军队系统的问题,也是整个朝廷的问题。叶志超对这场战争的前途充满根本上的悲观,他明白即使自己英勇,别人也不见得会来配合你,与其进行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不如保命要紧。

而叶志超清楚,李鸿章也一定会保他的。李大人虽然有很多的苦衷,但他也代表着一个利益集团,是朝廷中许许多多利益集团中的一个,而且是比较大的一个,自己与李大人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李大人不得不保住自己。

叶志超没有料错。当叶志超以临阵脱逃被判斩监候后,李鸿章动用他的关系将叶志超保了下来。罪无可恕的叶志超竟然又无罪释放。李大人不会杀自己的人,无论这个人有多么该死,所有淮系的人都明白了这一点。

·日军夜渡鸭绿江·

山县有朋以他的疯狂赌博赢得了平壤之战的胜利,而接下来的事情将要证明,这不仅是一个疯狂的人,还是一个会使诈的人。

攻陷平壤后,日军2。5万大军集结在朝鲜边境城市义州(今新义州)。

鸭绿江对岸,三万清军重兵集结。指挥他们的是德高望重的74岁的白发将军——宋庆。宋庆虽然也属于淮军将领出身,但他是山东人而不是安徽人。在平壤失守和大东沟海战战败,日本人已经到边境线后,清军的最高指挥官第一次由不是李鸿章老乡的人来担任。

这是朝廷帝党和后党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个情况我们以后再介绍。现在我们只要了解,利益集团不仅出现在封疆大吏之间,也出现在最高权力中心——皇宫里。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了,大家还在互相拆台。

出发之前,74岁的宋庆颤巍巍地写下血书:死守国土!

宋庆以九连城为中心,将兵力分布在近百里长的江边,沿鸭绿江布防。清军日夜赶工修建了高三米、厚一米的连环堡垒,堡垒上每隔一定的距离都有一座炮台,可以俯射江面。堡垒外埋设地雷,再往外就是鸭绿江天险,日军渡江作战难度很大。

了解到清军的防卫情况后,山县有朋一反常态,并没有急于出战,而是严令主力部队全部回缩。然后一支支小股部队派出了,他们每天在江边来回奔跑,摇旗呐喊,做出进攻的态势,而他们的真正目的是:掩护一伙人的行动。

这伙人就是侦察兵。

掩护之下,侦察兵拿着望远镜、长竹竿(试探水深)、绘图工具在江边来回测量。他们发现了鸭绿江对岸一个绝佳的攻击地点——虎山。

虎山位于九连城外,是进入九连城的制高点,一旦攻下它,可以在那里架设大炮,对着九连城俯射,是一个十分理想的据点。但虎山有大量清军把守,要正面渡江攻击几乎不可能。山县有朋制订了分路包抄虎山的计划。

10月24日凌晨,在夜色之中,500名日军组成的敢死队抵达了鸭绿江上游的安平河口。这个地方也是侦察兵精心选择的,它位置偏僻,把守的清兵只有几百人,而且水流较缓,水不深,敢死队计划从这里游过去。

看上去不错,但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现实问题:冷。十月底的鸭绿江江水已经到了快结冰的程度,而且还不能白天游,只能在下半夜清军岗哨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游。打仗是打仗,没想到还要来个冬泳。

而敢死队就这样悄悄地游过去了,岸上的清军哨兵根本没想到还有这种事发生。等他们发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第一批踏上清国领土的日军就这样上了岸。

按照山县有朋的部署,敢死队在上岸后要坚持一天,摸索到虎山脚下埋伏,等待主力部队过江。

渡江之前,山县有朋特意搞了一次阅兵式。300年前,丰臣秀吉带着“饮马鸭绿江,攻下北京城,实现三国归一”的梦想,率领日本远征军进攻朝鲜,但是他的部队刚到平壤就被明军打败,丰臣秀吉也被活活气死。

300年过去了,山县有朋没有想到他自己成了“饮马鸭绿江”的第一批实践者。

“你们,是到达鸭绿江边的首批日本军人!”

阅兵场上欢声雷动,每一名日本兵都挥舞着刺刀,欢声雷动,喊声震天!

“但我们还要攻进北京。”

25日当天晚上,山县有朋发出命令:工兵架设浮桥,主力过江!

午夜时分,工兵队出发,他们小心翼翼地摸到江边,开始架设浮桥。一切都在黑暗和寂静中进行,工兵在冰水中紧张地忙碌着,可是岸上竟然听不到任何击水的响声。防守松懈的虎山清军也自始至终没有发现眼皮底下的架桥行动。

等到天亮之后,虎山上的清军守军这才发现江面上突然从天而降三座浮桥,他们顿时都惊呆了。接到报告的宋庆也大惑不解:一夜之间(准确地说是半夜之间),日军是怎么偷偷摸摸地完成了这么庞大工程?

宋庆当然不会知道近代化的军队中有一个专门的军种——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架桥铺路、挖沟凿墙,而日本工兵日常的魔鬼训练使得他们在战场上能极为迅速地完成任务。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话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浮桥架设完毕后,日军主力全部出动了!所有的大炮都被拉到江边,向江对岸猛轰,步兵们冒着炮火冲过浮桥,向虎山强攻!

驻守虎山的清军将领是聂士成,他是跟随叶志超进入朝鲜的将领,参加了牙山和平壤之战,也算是日本人的老对手。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过江的日军在虎山山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强攻,聂士成率领清军奋力作战,虎山阵地几次被日军夺去,又被夺了回来,双方反复争夺,形成拉锯战。此时,埋伏在虎山后侧的日军出动了,他们对清军发动出其不意的袭击!聂士成猝不及防,阵地被夺了过去。但是,聂士成重新组织起清军发动冲锋,又把虎山给夺了回来!

江对面,山县有朋焦躁不安地看着这一切。如果战事形成拉锯,对日军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日军是背水作战,虎山清军如果得到主力支援,发动反攻,只需要把日军往江里赶就行了。

山县有朋命令:必须争分夺秒,抢在清军主力到来之前拿下虎山,预备队上!日军真正倾巢出动了,没有投入战斗的只留下了山县有朋的几个警卫。日军在山脚分成三路,再次向山顶发动冲锋!

面对急于进攻的日军,聂士成也明白了形势,他决定死守虎山,同时能否等来援军成为取胜的关键,于是他向九连城里的宋庆告急,请求增援。

接到报告的宋庆立即下令:大军出城,增援聂士成!

清军只要主力出动,眼看就要取胜在望。而下完军令的宋庆发现了一个几乎要令他气炸的现象:军令虽然下达了,却没有人执行。

援军无法出动的原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前面我们已经了解清国的军队是分为很多派别的,门户众多。而宋庆统领的就是一支杂牌军,番号五花八门,分属的派别林林总总不下十余种。他表面上能节制三万大军,实际上在这三万大军中,有一半是他无权调动的八旗兵(宋庆是汉人),还有另外一小半,就是刚跟随叶志超从平壤溃退而来的士兵,他们见识过叶总指挥丢下大军独自逃跑的神速,不得不怀疑宋庆和聂士成就是下一个叶志超,所以,当日军一进攻,他们就开始在作逃跑的准备。

在虎山上苦盼的聂士成绝望了,部下伤亡严重,日军兵力已经达到了他的近十倍,继续守下去,很快就要全军覆没,无奈之下,聂士成只好撤出虎山阵地。

当聂士成后撤时,九连城里的各路军望风而逃,宋庆也只好带着聂士成和几百名亲兵,放弃九连城,向西边的凤凰城撤退。

日军开进了九连城,这是日军在清国领土上的第一个落脚点。第一次踏上清国国土的日本人还是很有礼貌的,山县有朋特意严厉要求士兵遵守军纪,并贴出告示:禁止军队扰民,免除本地赋税一年,但九连城的老百姓还是都跑了。

日军在这里又获得了更加丰厚的补给:74门大炮,三万多发炮弹,4400枝连发毛瑟步枪,400多万发子弹,几千顶行军帐篷和5000多石军粮!

这真是世界上最发财的生意。

有了九连城这样的据点,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了。中午,日军马不停蹄,奔向20多里外的安东,安东县城早已经是人去城空,日军没开一枪,进入安东城内。

在安东,日军干了一件特别的事:就是成立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民政厅。这是日本在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民事行政机构,象征着长期在海岛上捕鱼的日本人,终于有了一个“大陆县”。电报传回国内后,日本民众的战争热情又一次被点燃了,整个日本几乎再找不到一个反对战争的人——谁也无法拒绝这项利润巨大的生意啊。

以安东民政厅名义发布的《告十八行省豪杰书》张贴在安东城内的大街小巷,它的内容是劝告清国各地的“豪杰”起来推翻清国政府,这张告示的内容是令人惊奇的,而起草这份告示的人,更加令人惊奇,以后我会讲到。

安东失守后,日军又迅速攻下了宋庆的退守地——凤凰城。凤凰城里的宋庆原本也想重新收拢部队,据城一战,可是,溃兵们不给他这个机会了。他们与“胡子”勾结在一起,在凤凰城的南门外放了一把火,高喊:日军到了!然后,乘势对百姓进行抢劫,抢完之后再继续逃跑,大火烧了一昼夜,城南一千多户百姓人家的房子化成灰烬。灰头土脸的宋庆只好带着聂士成,又一次向西撤退。

三天之内,朝廷花大力气打造的国防线全线崩溃。在九连城之战中,山县有朋从发起主攻到结束战斗,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完成了渡江、攻山、占城的全部任务。胜利的轻易取得让山县有朋豪情大发,他认为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清点行军途中的战利品,清军永远是不堪一击的。

豪情满满的山县有朋特意写下了一首诗,在鸭绿江边迎风朗诵。

对峙两军今若何?

战声恰似迅雷过。

奉天城外三更雪,

数万天兵过大河!

不错。在山县有朋看来,渡过鸭绿江只是小小的第一步,迅速攻下奉天才是值得庆贺的。在战报上奏给睦仁后,山县有朋再一次集合了大军,集合起来只是要进行一句简单的问话。

“你们想不想去奉天过新年?”

他似乎看到了奉天城外的烟火。

志得意满的山县有朋并没有料到,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他的野心很快就要破灭了,他即将迎来第一次严重的失败,不得不结束在清国的作战生涯。而他手下的士兵,只能在冰天雪地里瑟瑟发抖,饥寒交迫,冻死冻伤,山县有朋即将为他的狂妄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十一章 摩天岭阻击战,清军唯一一次胜仗

·山县有朋的对手:聂士成·

占领凤凰城后,山县有朋立即命令大军出发,继续向奉天方向进攻!首先必须拿下的是奉天门户——辽阳。

进攻辽阳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条绕道海城,路比较好走(平原),但路程比较远;另一条就是抄近路翻越群山——摩天岭。路程虽近,但从摩天岭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的凶险。

山县有朋决定:走近路!他狂舞着战刀,命令大军向摩天岭急速行军。踏着夜晚的冰霜,踏着早晨的露水,前进!

地势险要的摩天岭上,一路西撤的聂士成重整大军,驻守在此。在摩天岭的正面,他布下了重兵防线,而在他的侧翼,是有“虎将军”之称的旗兵将领——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领的大军。

阻截山县有朋的,正是聂士成。

聂士成现在已经是摩天岭守军的最高指挥官了,虽然之前一路溃退,但聂士成也在不停地总结对日作战的经验,和日军的多次交手中,他已经渐渐地摸清了对付日军的门路。而在他总结作战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启发来源于一次谈话。

·左宝贵与聂士成的一次谈话·

平壤大战之前,左宝贵来到了聂士成的营中,商讨防务。

“目前您最忧心的是什么?”聂士成问。

“还是补给。”左宝贵回答。

“我们已经存了一个月的粮食。”聂士成告诉左宝贵。

“我军要作好准备,倭人国小民穷,必求速战速决,我等须以持久之战对之。”

“持久之战。”当听到左宝贵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聂士成很兴奋,因为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无论在朝鲜还是在清国战场,日军的行军和进攻都是十分大胆和神速,用快攻和强攻,迅速打开缺口,突入阵地中心地带,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进攻受阻的问题,动不动就跟你拼命,进行浴血厮杀。

其实这也是逼出来的。

因为日军有日军的不利条件,那就是孤军深入异国内地,后勤补给极为困难,所以他们一直希望速战速决。

具体到每次进攻时,日军的战术看上去灵活多变,但核心只有一条,那就是:包抄。每次进攻必然要出动几路大军,一部分伪装成主力佯攻,而真正的主力总是会出现在清军的薄弱环节(战前准备工作细致),实施包围,利用局部优势使对方腹背受敌,接下来就是迅速合拢包围圈,集中歼灭。

一旦遇到强敌(比如平壤玄武门之战),他们也是谨慎的,有利就起早,无利就退后,再想尽办法和创造条件进行夹击。这时他们就会发挥坚忍、沉着的精神,等待战机迂回前进。这其实是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在战场上善用的一招:有利则速进,无利则速退。此外,他们还有惯用的一招:偷袭。这伙人最喜欢的是在深夜或者凌晨突然发起冲锋,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对方防备最为松懈的时候。

这是日军的特点。对付日军的方法只有一个:以进攻对进攻!但如何进攻,则需要比日军更有耐心和更加出奇制胜。

聂士成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在战略上持久,在战术上开展山地运动战和敌后游击战的方针,“率精骑数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或截粮饷,或焚积聚,多方挠之,令彼首尾兼顾,防不胜防,然后以大军触之,庶可得手也!”

而摩天岭之战,正是清日战争以来日军第一次离开平原进行山地作战。麻烦,很大的麻烦在等着他们。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