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_1911)-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收复海城的最佳战机已经过去了,日军的援军即将抵达,战场上的机会是不会永远存在的,人家是要来救援的,日军给了清军四次反攻的机会,而清军一次次白白浪费。机会不等人啊。

·日本兵法家野津道贯·

在乃木希典北上救援受阻后,大本营命令凤凰城的第一军第五师团前往救援,由新任第一军司令野津道贯亲自率领!

临危受命,野津道贯即将开始他的表演。

如何解海城之围?按照一般的思路,直接把援军开过去开打就行了。但如果野津道贯也这么想,就太对不起他名字中的这个“野”字了,他走的是野路子。

野津道贯认为,直接解围这是最常规的解围方法,也是最愚蠢的方法,他还有一个最高明的方法。那就是:让对方自动撤去包围圈。

具体来说,为解海城之围,援军要放弃之前攻城略地的战法,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大范围奔袭,积极调动对方,最后不仅要解围,还要寻找机会对东北战场上的清军实施各个歼灭!

听上去很妙,但是如何实现?野津道贯认为,只要抓住清国朝廷的心理,抓住他们最惧怕的东西。而对于清国朝廷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奉天有失、祖坟被挖。

分析完这个要素,野津道贯的战术确定了:只要乃木希典拖住海城南面和西面的宋庆、吴大瀓大军,然后他亲率援军向鞍山以北的辽阳进军,造出即将进攻辽阳的态势。辽阳是奉天的门户,一旦辽阳失守,必将危及奉天,所以清军对这一举动必定大为紧张,在鞍山的八旗军必定会主动撤出鞍山,移往辽阳,此时,援军开进鞍山,从海城北面撕开一道口子,海城之围自解!

这一招其实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叫攻其必救。没办法,和睦仁、伊藤博文、伊东佑亨一样,人家就是喜欢读点中国兵法和历史方面的书。

战术得到睦仁和大本营的批准后,野津道贯率领援军出发了,1。1万名大军直扑辽阳方向而去。果然,在鞍山的八旗军开始紧张了,他们飞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日军往辽阳而去,难道会放弃解救海城,直攻辽阳然后攻取奉天?

而朝廷军机处宁愿相信野津道贯进攻奉天的可能,祖坟比较重要,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预估的那一幕发生了:在日军到达之前,八旗大军主动撤向辽阳!

见此情况,野津道贯立即率大军迅速开向鞍山,在开向鞍山的过程中,日军发挥了魔鬼般行军速度的本领,等清军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成功地到达鞍山,成功地插入清军包围圈!

随着鞍山清军撤守,海城之围就这样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吴大瀓对野津道贯援军的到来十分紧张,第五次反攻也就不了了之——援军都到了,还攻什么攻,赶紧守吧!

野津道贯的第一步目标达到了,而接下来,将是他的第二步目标!

野津道贯即将按照他的计划行动,而吴大瀓陷入了思考之中。

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野津道贯是冲着海城而来的。所以吴大瀓立即将大军从田庄台开赴海城前线,正当吴大瀓以为野津道贯的大军会乘势从鞍山进军海城时,结果又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鞍山,除了喝口水,野津道贯并未做片刻的停留,而是立即挥兵,以疾风之势绕过海城,向牛庄进军!

从地图上看,牛庄位于田庄台以东,海城以西——也就是夹在田庄台和海城的中间。这是一个小小的街镇,小到连城墙都没有,所以驻守在这里的清军很少。

经过一番思考后,吴大瀓同志认为,野津道贯的大军进军牛庄跟之前进军鞍山一样,只是要取得一个进攻海城的据点——毕竟他们是来解海城之围的嘛。既然野津道贯的大军迟早要进军海城,不如现在就放弃牛庄,让日军去占领,而自己的大军在海城以逸待劳。

吴大瀓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他就是牛庄的守将魏光焘。

湘西人魏光焘是魏源的侄孙,早年曾在左宗棠军中效力,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他留在了当地,出任新疆财政厅厅长(藩台)。当朝廷下令起用湘军时,他以老湘军将领的身份带领一支部队,跟吴大瀓一起来到了东北战场。

对于吴大瀓的安排,魏光焘极力反对:很明显,牛庄虽然并不起眼,但位置十分重要。田庄台和海城将同时受到威胁,而田庄台是吴大瀓大军原先的驻地、清军大本营、粮草重地和军火中转基地,一旦野津道贯占据牛庄,按照这个人的野路子风格,他很可能不去管海城而首先进攻田庄台。到时候,海城的清军又不得不回援,正中了野津道贯企图大范围调动清军之计。

另外,从整体战场考虑,牛庄往南就是宋庆大军驻守的营口。营口再往南就是乃木希典率领的日军,一旦牛庄失守,野津道贯也很可能直接南下营口,与乃木希典夹击营口的宋庆军。到那时,海城前线的清军也不得不增援营口,这又中了调动之计。

总之,虽然反攻海城是之前制订的战略,各路清军也一直在执行,但是当野津道贯的援军到来之后,战场形势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此时就不能再继续机械地执行进攻海城的命令了,而是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制订新的计划。野津道贯的援军长途跋涉,此时正是围点打援的好时机,清军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围住海城,然后,大军主力合力围歼野津道贯的援军,一举挫灭日军锐气和企图。

而按照吴大瀓的计划,不管援军而仍然坚持去打海城,让日军重兵集结在后路,给野津道贯多个选择的机会,相当于把战场主动权拱手相让,这对接下来战势的发展极为不利。

战争,除了要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还要消灭敌军的选择!让敌军只有一种选择是上策,让敌军没有选择是上上之策。

这么简单的道理,吴大帅不会不明白吧。

但魏光焘不知道的是,吴大瀓坚持先进攻海城,有他自己的考虑。

为了保护奉天陵寝重地,朝廷是急于收复海城的,而在重兵压境几次反攻海城不成后,吴大瀓很抓狂。作为总指挥官,他很没面子,他急需拿下海城为自己正名。而且海城的日军被围已久,兵疲将乏,还是打它比较有保险,第六次反攻海城大有胜算。

就这样,战斗打响之前,魏光焘和吴大瀓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尽管魏光焘向吴大瀓陈述了牛庄的重要性,并请求大军回援,但吴大瀓的意见仍然是:不同意,要打你去打。

·魏光焘孤军抵抗·

当野津道贯一万大军到达牛庄时,魏光焘的兵力仍然只有原来的3000人。他决定死守这里,弃城而走绝不是一个守将应有的所为!

日本人,来吧!让你们在这里见识一下左宗棠大人传下来的老湘军的血性,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湘军!

战斗打响了。面对超过自己三倍的精锐之众,魏光焘命令士兵在街头修筑土墙进行抵抗,他骑上大马,亲自督战,魏光焘的战马被炸死,换马再战!

拥有优势兵力的野津道贯并不急于发动步兵冲锋,继续让大炮发挥威力,几十门大炮从早晨炸到中午,土墙全部被炸毁。防御工事被摧毁了,清军阵地里一片寂静,他们似乎已经撤走。

见到这个状况,野津道贯放心地命令步兵:冲锋!步兵端起步枪就往前冲,而厄运在等着他们,当日军靠近街道时,埋伏在街道两旁的清军密集射杀!日军猝不及防,倒下了一大片,调头后撤。

原来,魏光焘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日军前进,然后近距离格杀。

野津道贯尝到了厉害,于是他又想起了大炮,下令:继续开炮!日军对着街道两旁的房屋逐间进行轰炸,炸掉一间前进一步,直到全部炸光为止。猛烈的炮火很快将牛庄的街道夷为平地,没有了掩体,魏光焘率领士兵退守街巷,与日军展开了英勇的巷战。在魏光焘的指挥下,所有的军官们都冲在最前面,拿起刺刀刺向敌人,受伤了,扯块布包住伤口再战,他们誓与牛庄共存亡。

然而,日军毕竟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进攻的人越来越多。魏光焘步步后退,从一条街巷退到另一条街巷。战斗难解难分,天黑后,魏光焘身边只剩下了几百人,大家已经激战一天,滴水粒米未进,但是每个人都士气高昂,继续战斗。而日军采用车轮战术,轮流发起冲锋,双方一时间都杀红了眼。

凌晨,魏光焘率领的部队已经退到了最后一条小巷,魏光焘身上多处负伤,鲜血已经将战袍全部染红,而由于连续激战,双手的手指无法再扣动扳机。魏光焘知道,同归于尽的时候到了,他默默地命令士兵将剩下的炸药全部堆在身边,准备等日军围上来时,引爆炸药。

“守将不能死,以图将来!”身旁的士兵单膝跪下,他们不能看着主帅死去,几名士兵不由分说架起魏光焘,抬起魏光焘突围,在这些士兵的前面,是上百名士兵组成的人墙,他们用身体挡住日军炮火,掩护魏光焘突围。

天亮后,战场恢复了平静。掩护魏光焘的士兵终于成功突围而去,1880名湘军士兵全部阵亡,魏光焘以下所有的军官全部牺牲。而日军也付出了伤亡389人的代价。这是野津道贯遇到的第一场硬仗,能在一天之内攻下旅顺要塞的日军,竟然在这里被一支3000人的小部队阻截了一天一夜。

可以说,除去兵力和武器对比,魏光焘和他的士兵并没有输掉战斗!

在牛庄之战中,魏光焘身先士卒,以他的英勇激励着士兵,指挥士兵沉着应战,这才是一支真正的湘军。牛庄之战虽然失败了,但它向世人展示,清军并不是天生无战斗力,日军也不是不可以战胜,只要将士英勇,指挥得当,胜利同样可以属于清军。

而在占据牛庄后,野津道贯再一次使出了奇招。

跟魏光焘的预料一样,野津道贯并没有向海城进军,但也没有单独进军田庄台或者营口,而是兵分两路,分别向田庄台和营口进军。

在兵法上,分兵是大忌,野津道贯兵分两路的进军,正是试探性的进攻,野津道贯并没有决定先主攻田庄台还是先主攻营口,他在等待清军的变动,露出破绽,打乱吴大瀓的部署,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而吴大瀓果然上当了,由于田庄台是清军重要的战略后方,一旦田庄台失守,粮道受影响,清军就要挨冻饿肚子了。于是,吴大瀓也顾不得再去进攻海城了,迅速把部队回撤——再次回到田庄台!

在回军的路途中,吴大瀓畏敌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觉得光靠他的大军可能挡不住日本人,于是叫人急电给在营口的宋庆,要求宋庆率领主力前往田庄台。

宋庆手下的大军有两万多人,虽然他认为吴大瀓的主力足够对付日军了,而且自己大军一走,营口将会变成一座空城,日军可以轻而易举地占领。但是,现在吴大瀓是他的领导,考虑再三,他觉得还是应该先听领导的,留下了3000人驻防营口,其他兵力在他的率领下开往田庄台。

营口清军变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野津道贯的耳朵。机会来了!清军终于出现了破绽!这种局面正是野津道贯希望看到的,吴大瀓大军从海城前线撤走,海城之围自动解除,海城里的日军可以出来晒晒太阳,拍拍手跺跺脚了,与自己的援兵合兵,而宋庆大军从营口开赴田庄台,营口兵力空虚,可以一举攻下,被阻截在营口以南的乃木希典的大军也可以实现合兵了。

如此一来,原本分散各地的日军可以完全实现合兵,到时候再调转枪口,去总攻田庄台,胜算也大增。

如此好的战机,野津道贯并没有错过,他命令小股日军继续佯攻田庄台,调动吴大瀓和宋庆主力扑向田庄台,而主力日军兵不血刃,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占领了营口。

·战场上如何抓住战机·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野津道贯自出兵以来的行动,这支明明是来解围的军队,在到达海城后,偏偏只在周边作战而不去进攻海城,到现在为止,野津道贯甚至没有让自己的一个兵跑到海城城下,他似乎很无视被围的海城的存在。

野津道贯的兵法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攻其必救,大范围调动对方,让对方去跑步,而对方的破绽总会在这个过程中露出来。一旦发现了破绽,就要毫不犹豫,抓住就打,并击其弱部,先打孤立无援之敌,以自己的优势兵力歼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实施各个击破,直到把这次机会榨干为止。

不要认为步枪等热兵器出现以后,就不需要兵法,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是人以及如何使用人,而这就是兵法的核心。

而战场上的机会是均等的,发现机会不等于抓住了机会。除了良好的判断力,要抓住战机,还有一条极为重要的因素:冒险。

事实上所有的机会,其实都是冒险得来的。有时候,冒险越大,机会越大。而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承担风险,作出决断,下达命令。这个命令在下达之前,可以深思熟虑,可以反复权衡,但是一个好谋无决的人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是谁非还需要自己拿主意。对于统帅来说,在关键时候,你必须压下所有的争论,抹去所有的唾沫——拔刀!让战刀出鞘!

而一旦战刀出鞘,剩下的事情就是为之战斗了。这时候就无法东想西想、左顾右盼、前瞻后顾,也不必患得患失,成功的人在关键时候都是能够豁得出的,统帅也不例外。当你坚持到自己都忘了是为何坚持的时候,也许胜利的曙光就来了。

一个优秀的统帅必须像信仰神一样信仰自己的决断。

大家知道这个情况不仅只是在战场如此。

在商场甚至情场上的很多成功者,他们都具备敢于冒险的天性。因为他们知道,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是不会很多的,错过了这一次,很可能就没有下一次,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在机会面前犹豫不决,而是会积极出击,即使有那么多不明白的事情,也是在做的过程中去明白,而不是在白白等待中想破脑袋。

知行合一,欲穷千里目,先走到一楼,做起来再说。

曾经是有很多机会摆在吴大瀓面前的,但他没有抓住。

因为同样的方法敌军可以用,自己也可以用,所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最美妙的现象。即使在野津道贯占据牛庄之后,分兵向田庄台和营口进军,吴大瀓还有以牙还牙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不需要管田庄台和营口,只需要再一次反攻牛庄。

在野津道贯大军出动后,牛庄只留下了日军的小股部队,吴大瀓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击牛庄,如果野津道贯派兵来救,正好就可以解田庄台或者营口之围,让日军跑步,把战场主动权又夺回来。如果不救,那也好办:先把牛庄的日军剁了包饺子,大大挫灭日军的锐气,再与营口的宋庆大军南北夹击日军,反而将野津道贯的援军堵在包围圈内!

而吴大瀓之所以在一开始不愿意放弃海城,现在紧赶慢赶地跑回田庄台,有他的秘密。

·一位画家的最后表演·

在得知宋庆大军已经从营口出发,田庄台可以由宋庆大军去防卫后,吴大瀓将大军拉向了位于田庄台后方的双台子。一旦宋庆战事失利,从这里他可以很方便地跑到锦州,然后跑回山海关。在关内待着挺安全的。

吴大瀓现在考虑的就是自己的后路问题。

在最初的激情过去之后,吴大瀓同志发现仗并不是那么好打的,甚至连怎么指挥士兵都是个问题,他战前很狂,骨子里却很胆小。保命要紧,吴大瀓已经完全没有那种指点江山、想当曾国藩第二的雄心壮志了,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