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

丝绸之路从汉代延续到唐代,丝绸之路的东段发展为南、中、北三线。南线沿渭河流域行进,中线越六盘山至兰州进入河西走廊,北线越六盘山到达固原三营,再分为两路,经平夏城入石门关、出海原红羊向西,另一路则通过汉萧关的萧关古道往西而行,是西安到凉州通西域的一条平坦通途。

如此战略意义重大自然备受重视,干盐池是西夏王朝最大的军马繁殖场,西安州又是西夏王朝最大的粮仓,西夏王朝借用车马大道,又将军事指挥中心设在西安州。它是背靠天都山,面临园子河,依山傍水可谓善攻易守。

“万顷田荒稼穑功,尘扬紫陌起凄风。渔樵不到山溪寂,鸡犬不闻里巷空。谁惜柳非前度碧,可怜花是旧时红。何当再睹蕃昌会,扑地闾阎乐利同。”朱美燮的《过西安州》见证了西安州的明代时期的兴盛与没落,事实上蒙古和西夏的战争已经让西安州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即便后来的元代豫王在此建都,也没能将这座城市从没落的命运中拉扯出来。

当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不断碾压着昨日的过去迎来新的时日,作为古代历史国家重镇的西安州战略意义虽然没落了,失去了作为军事重镇的意义和价值,但在经济发展和人丁兴旺上却没有落后,海原是一个响当当的农业城市,在天堂日子里安居乐业的人们,在这驿马古道旁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日出与日落。

光阴冉冉岁月如梭,历史的前进方向虽有改变,历史不断前进的脚步还是让这座城市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姗姗来迟重要的事件虽有改变,但还是照样惨烈上演。

1922年12月15日,晚上8时05分53秒,中国甘肃省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6。7,东经105。7度,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极震区包括固原、隆德、西吉、靖远、景泰等县,强烈地震区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中国十余个省市震感强烈。

“一个滚珠发出一点轻微的响动,木面板发生倾斜,悬在滚珠核心上方的垂锤易位,滚珠跌落到下面的磁盘里面,发出清脆的嘈杂声……”古老的防震试验是如此的简单,但真正地震来临之时,又有多少人愿意去聆听那声脆响。

海原在北宋得到强化以后,地理位置体现出了农业的优势,一跃成为西夏的粮仓,也成为亚洲最大的骆驼草料基地。富饶的农牧、古达军事意义的重大,即便到了民国时期海原依旧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大县,然而强烈的地震来临之时,更多的人希望这里怎么不是荒芜一人?

强大的地震释放了前所未有的疯狂能量,强烈的震动使世界不同国家的近百个地震台,都纪录到了这次地震,而且还纪录到了这次地震绕地球表面两圈的地震波纹,8。5级的烈度让此次地震立刻成了“环球大地震”。

“山走了,灯灭了,遮天蔽日里沙雾中的弥漫着灾难的味道……”

“从天上人间到黑暗地狱,真的只有一步之遥!”

地动山摇,镶嵌在大地的一座座房屋犹如波涛汹涌海浪中的帆船,剧烈的晃动中这些土石结构的房屋无一例外很快便纷纷开始倒塌,寒冬里街道上本来没有多少行人,强烈的摇晃让路灯不断闪动,不一会儿后便熄灭了,纷纷跌落在地的行人哭喊着想爬起来却怎么也站立不稳,街道两侧摇晃不停的电杆树木很快轰然倒地,一簇簇电火花之后再也没有声响,大地上响遍了轰隆隆的呼嚎,犹如火车过洞一般的鬼哭狼嚎,黑暗的夜里不再同往日一样寂静。

颓倒的屋舍摔落着屋瓦、垮塌着墙壁之时,地表开始出现裂缝,呲牙咧嘴的仿佛要吞噬掉一切生灵,从一间间房屋里叫喊着跑出一个又一个人,个个都是身着单衣恐慌不已,倒塌的房屋不断垮落致命的物事,除了沉重的屋梁,这时候连房顶跌落的瓦块也成了夺命的飞剑,寒冷的街道上开始聚集一群又一群逃出来的人,倒塌的屋舍不断吞噬着熟睡中的生命,彻骨的寒冷让逃出的幸运者们难以忍受,剧烈的摇晃中他们只能匍匐在地不敢站立。

“这狗日的老天爷,你这是不想让人活啦……”

“妈呀…我的妈呀?”逃出来的人不停呼喊着亲人的名字,轰轰作响的倒塌声中这样的声音根本不起作用,试图冲回屋舍的人很快消失在坍塌废墟之中,嘶哑的痛鸣刺透每一个试图采取行动之人心坎,大自然的破坏力除了营造声嘶力竭的恸哭和呼天抢地的苦楚,将一片一片的繁华彻底化为乌有而存在,鲜血和泪水在这一刻跟随漫天的黄沙扑腾开来。

“听老师的话啊,不准挤……”

固原、靖远、通渭等县都是较小的县,基本都只有一所基础学校,而规模较大的海原县里也仅有两所学校。十二月还不未到放假的时令,所以八点过正是刚上晚自习的时间,而且甘肃整个地区的学校都有一个古怪的规定,那就是这个时间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必须在靠近运动场的会堂里上自习,每个会堂都设有左右各两个正常时间开闭的玻璃大门,后方有一个很大的应急滑动门,玻璃门旁都放有大锤子,应急滑动门只要值班老师按下门旁的红色按钮即可开闭。

古怪的规定要求,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自习时间的值班老师必须立刻打开大门,让自习中的学生尽快赶到学校运动场的足球场内,当然这样的推论是考虑到这些地区的学子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温习功课,所以虽然才是小学也需要在晚上八点至九点十五分用功,但教育部的规定无疑是害怕这段时间出现什么意外,但往往想象力越是丰富,事情的后果就更加难以想象,学生们虽是全部保住了,在以造高楼大厦般的价格修筑的小规模校园建筑群,清一色的钢混结构平房在8。5级地震来临的短时间内,足以支撑到学生们逃离完毕,但其他的地方就成了难以想象的惨景。

“求救电报发出去了吗?”

海原县无线电通讯值班室里,已经执行了数百次夜间值班的工作人员才刚接班不久便迎来了剧烈的地震,很快发出了两次地震电报后,冲进值班室的保安很快帮助正副通讯员搬起无线电台就奔向政府空地,架起电台后通讯员满头大汗的不断发报。

黑漆漆的夜里没有了大地的摇晃,只剩下惨烈的呻吟和幸存人的呼喊声,偶尔闪动的亮光也是人们搜寻幸存者点着的火把、电筒发出的光,或者是聚集于一起取暖的火堆,睡梦中逃离出来的人们普遍都是身着单衣,寒风瑟瑟中只有汇成一团才能取暖,而有的人已经开始跪地哭天抢地,也有的人在默默述说,还有人在心存不甘的翻腾废墟并且不断喊话,希望能听到一点点回应,哪怕是一点点痛苦的呻吟,只要让人们直到压在房舍下的亲人还活着,只要……

“现实是残酷的,往往在事情面前人类的想象力越发达,后果就越不堪设想!”正准备结束一个接见会议回去休息的张宇被很快招到了张雨生的办公室,浏览着一封封灾情电报,张宇说道:“我们已经尽人事,做了我们俩能想到的而一切,但上天还是不让人过活,但愿他能慈悲一点……”

“十分钟后我将发表全民广播讲话,与此同时我的讲话内容简要也会译成电文向整个世界发布,此时正是深夜之中,目前灾区究竟是何情况我们还不得而知,但通过刚才地震监测局的通话可以确定的是,此次地震是八点五级大地震,如此大烈度的地震破坏力是难以想象的,我希望我俩就不要在心存任何侥幸,这狗日的老天要是靠的住,母猪都会上树!”

说完,张雨生很快拿出了封存很久的预案文件,拆封之后分给了张宇需要负责的那一部分,并补充说道:“这一次,我希望军队好好表现,国内不少人都把人民军也当什么直系、皖系军阀看待,我要让他们知道,人民军是真正为人民的部队,不是他们眼中的狗屎,我们人民政府也不是西部边陲里一群玩泥巴的农民!”

拿到自己的“行动计划”后张宇很快回到人民武装部,一身戎装的他很快组织召开了紧急会议,八月份就已经结束三个月新兵训练时期的十万优秀新兵都已经分到了六个主力师,而当初的教导旅也扩编为陆军预备役第四师,当然以他们的战斗力和驻扎在柳州这个特别的位置,他们的能力和六大主力师不相上下,但辛辛苦苦招募如此多新兵进来可不是为了让各个师玩玩超编制,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然而就在十个师的师领导都齐聚柳州共商大事的时候,海原摇晃起来了。

“情况就是这样,我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人都不能给老子掉链子!”紧急会议上,张宇简单介绍完海原发生超级大地震的情况之后,张宇兼任着陆空军司令,列席会议人中当然有陆军十大师长、海军司令陈绍宽等重要人士,环顾众人一圈后接着说道:“我宣布从此刻开始人民军陆空军进入紧急状态,同时我命令!”

张宇的最后两字刚一出嘴,列席会议的所有人便嗖的一下全部站立起来听令。“命令陆军第二师、陕西第三师调集力量组织突击力量,即刻向灾区进发。同时调集部队医疗人员和物资、筹备救灾器材、动员军官和士兵组织后续增援力量,各驻地除留下必要战备人员之外,最迟于明日拂晓必须向灾区挺进!”

“报告司令,我师甭管道路是否通畅,今夜也不打算休息了即可组织部队和物资,就是爬也会爬去灾区去!”第二师的庄家明和第三师的戴成勇很快表态,拿到张宇签发的命令后便退出会议室,直奔大楼的电讯部门而去,他们要尽快把张宇的指示和自己的命令发回部队,让留守部队的副师长和政委组织安排相应工作。

“预备役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你们虽无组织突击力量的工作,但也要有做好前去救灾的准备,我给你们三个师48小时的时间,你们必须准备好相应的物资和设备,组织好救援力量随时准备搭机前往灾区救援。”

人民军这边在如火如荼部署各种工作事宜的时候,自治政府那边也是忙开了锅,被一阵阵摇晃感惊醒后的政工人员还未来得及和家人搞清楚是何缘故的时候,就被一通通电话叫走,今夜政府将彻夜工作,原因很简单——海原大地震。

“现在时间是8时25分,此刻我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收音机前的各位公民通报,就在二十分钟之前,自治区甘肃省海原县发生8。5级大地震,我相信强烈的震感已经让自治区所有的人民感受到了,生命在此刻显得是脆弱而又宝贵的,我不得不宣布…”

“宣布,从即刻起人民自治政府和人民军三军都已进入紧急状态,所属职能部门都将进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期,政府、军队都将被发动起来……我们将会竭尽一切办法救援地震灾区。总之,生死不离,我们绝不放弃!”

刚刚结束广播讲话的张雨生很快获得了灾区发来的几封长篇电报,都是寥寥的一百余字,但在这要命的时刻已经算是宝贵的长篇,各灾区县发来的电报除了强调发生强烈地震之外,透露该地区政府各大部门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展开行动,储备仓库虽受到破坏但物资还在,做好相应防护措施之余,已经在组织人民利用库存物资展开自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灾区缺乏救援力量、物资也会被耗尽……总之,言外之意就是请求外界尽早展开救援,对这些已经被堰塞湖、山体滑坡围成孤岛的灾区展开救援。

“海原机场的情况并不是很糟糕,地震没有对跑道造成严重破坏,目前机场方面已经启封了备用电力设备和通信设备,组织人员力量对机场检修,争取在9点左右拿出是否可以通航的报告。当然钢混封闭仓库也被启用,机场里的部分技术人员已经开始为海原县城各地区架设临时电路,为夜间救灾提供必需的照明……”

“甘肃教育部发回统计电报称,根据各校的应急电讯部门上报结果统计,该省的所有学校无一伤亡,海原、固原等灾区的学校师生都按照应急演练的一样聚集到了学校的足球场内,目前他们的状况良好,学校封存的帐篷、食物和淡水都很充足…”

“海原、固原和靖远等县人民政府再次发回电报,称目前灾区小规模的余震不断。还有就是卫生部的紧急会议已经可以召开,所有重要人员已经到场,就等您过去召开会议,另外人民军方面通报他们也…”灯火通明的总务院大楼里充斥着忙碌的身影,一次八点五级的大地震或许在遥远的那个北京看来无所谓,但是在人民政府眼里这无疑是压在头上的首要大事,因为政府和军队都已经许诺,整个自治区都将和灾区生死不离。

ps:最后啰嗦一句,老美这两天在黄海的表演,真的让小子很不爽,大伙觉得呢?

第九十九章(续) 生死不离

“老天爷不给我们活路在,咱得自己找活路!”

瑟瑟寒风中,颓倒的废墟周围站立着很多很多衣衫褴褛的灾民,滴水成冰的冬季寒夜里发生难以想象的超级地震,美丽的家园几乎瞬间变为砖石瓦砾,有幸从被窝里逃出到安全地域的人不少,这与西北地区简单的房屋布局有关,很多家庭都是一间大屋,灶台热炕头都离门口很近,意外发生后不少人都是很快掀开被子打开门后都玩命的往外跑,人是活下来了不少,但屋舍彻底坍塌了,吃的、喝的、穿的都被掩埋在了里面。

“全部排成队,一个接一个的来领棉服和热粥!”

满是废墟的县城已经没剩下几栋竖起的建筑物,但灾民皆感幸运的是,学校和政府机关的大部分建筑都还未倒下,呼呼寒风中探照灯的亮光下就剩下那些建筑物,即便不少都有呲牙咧嘴的裂缝,但只要没倒下,那灾民心中的希望就没有倒下。

政府还在代表活下去的希望就还在,被掩埋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发出声响,而活着的人也快被冻死,而就在这时候寒夜里噌噌发饷突然发亮灯光,是来自县政府架起的众多临时电路所供应的探照灯发出的希望之光,不久之后轰隆隆作响的拖拉机、挖掘机和小卡车,虽然数量不多但给每一个灾民聚集点运来了一件件军棉袄和一桶桶饮用水,在每一个聚集点很快利用废墟搜寻而来的木料,燃气了一堆堆大火供灾民保暖,而更主要的是架起大铁锅开始熬热粥、分棉衣。

“你放心,孩子们都在学校的运动场呢!他们可安全着呢,你就甭操那份心。”戴着红帽子的政府工作员为关心自己孩子的灾民介绍情况,分发热粥和军用大棉衣。“您就好好喝着您的热粥,这棉大衣可是军队用的,咱们粮食储备局的仓库里有吃不完的粮食和用不完的棉衣棉被,大伙就甭担心以后的活计,咱们往后的路还长着!下一位…”

热腾腾白汽是热粥和开水锅里发出的,当然一个多小时以来灾民们难得舒心一笑所发出的热气也在其中。吃了点热食、穿上了保暖的棉衣后,灾民们在红帽子的带领下很快开始了大规模的营救工作,地震才过去一个多小时,被掩埋于废墟之下的人都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当逃生者们没有了死亡的担忧之后,他们便成为了营救的重中之重。

“一二三…起!”

轰隆隆作响的吊车开始发出生命的怒吼,将压在幸存者身上的一根根房梁、一块块巨石全部起吊,工程机械设备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在此刻得以很好体现,往往很多人都抬不动的东西,将它给系稳当了,吊着轻轻松松就能把它们给搬开。

县城里有不少的工程机械车辆,修建县县通水泥公路的时候,不少民营基建企业都入驻了县城,当然由于他们大多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