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化工作尤其是思想工作。”

“第五军和第六军,加快部队和沈阳军区建设同时,做好部队的冬季适应性工作,有力提高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作战能力。快速反应旅,从广西柳州迁移至浙江,进一步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提高部队的多样化地形、气候等适应能力同时应注重部队同时还要做到随时可出动,快速反应旅是我军相继建设摩托化、机械化、空中化的优秀部队,我不希望在真正战事来临之时侮辱了‘尖刀’的名号。”

“海军部队进一步做好舰艇一分为二的准备,同时也能快速整合为一。海军东海舰队、南海舰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的建设工作刻不容缓,加快多兵种、多协同的作战能力建设。空军部队做好部队的扩大化同时,应注重部队的战斗力跟上,空军作为我军的拳头部队之一必须抓好部队的常规建设,抓牢航空人才的培育、管理工作,在增进常规任务执行能力之时,应加强遂行多任务能力的建设,尤其是空地协同、空海协同等方面还要做得更好。”

庄家明的这份所谓的“全面休整”计划其核心思想并不是休整,反倒是一份积极调整部队部署,加强作战能力建设随时应对战争的准备。其实中日之间或将展开大战的事情是众人皆知,但此日此时人民军总参谋部却做出将兵力分散‘休整’的计划出来,除了针对军情局调查日方做好战争准备尚需时日之外,可借助这一时期做好战争准备,从计划当中就可以读出谁将会是未来台湾战争中的主角了。

海空军必然会成为战争的主角,不过地面战争还是非常重要的,将第五和第六集团军放在东北地区,主要作用便是牵制日本驻朝鲜部队。把战斗力强大的第一集团军调到华北平原地带来,除了拱卫津京地区之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防止日方狗急跳墙,在中国华北沿海地区登陆作战,而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海空军可以让日军放心大胆的进入机械化部队的天堂——华北平原,作为世界上首支机械化集团军的第一集团军,光凭第一军的装甲第一师就能让日本“大获惊喜”。

而第三军与海军陆战队一道拱卫西部这个共和国重要工业区是很有必要的,而腾出手来的第四集团军和快速反应旅便可大展身手。快速反应旅是当之无愧的陆军头牌,应各种任务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装备配置,可以通过空投的方式向几百公里之外的地区发起进攻,是一支实力不俗的空降部队。也可以装备机械化装备,可通过铁路、航运、公路等快速机动,也可以野外快速行军,其快速突击能力不容小觑。

当然,如果共和国的航空能力能够更进一步,让重装备也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机动,那快速反应旅将成为真正二十四小时抵达的尖刀部队,否则只能像现在这样,空降的步兵或机动的装甲兵。即便如此,在当前整个世界航空业发展并不很好的时候,快速反应旅已经是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只要能够保证其后勤补给,大规模列装自动步枪等现代化武器的该旅单挑日军一个精锐师团没有任何问题,但问题是目前台湾地区所有日军加起来还不足一个精锐师团。

如果再将拥有一个机械化步兵师、三个摩托化步兵师,还有很多直属部队的第四集团军,把这样一个憋了一肚子火的集团军投入台湾,那解放台湾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不过在此之前,最大的悬念或者说是担忧就是如何把第四集团军平安送过台湾海峡,并且保证其物资补给要求。当然快速反应旅好办,空投过去之后再凭借强大的空投能力,快反旅站稳脚跟没有任何问题,扩大战果就有点儿难度了。

“说完各现役部队的全面休整问题之后,我们再谈谈未来部队建设问题,也就是说在座各位所关心的明年军事大改编事宜。”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最让人忧心,庄家明不希望各级部队抱有思想包袱进行‘休整’乃至以后上前线。“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国防任务的艰巨,广袤的土地、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领空,就注定了我们的部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化。如何在保证战斗力的同时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国防任务?”

“海空军的扩大化和建设问题,我们一直在做而且做得很好,继续保持下去很有必要,所以今天讨论的重点是陆军的扩大化和建设问题。很显然,目前每个集团军编制四个主力师的规模稍显庞大,将扩编至十个集团军也急需一些主力部队充当构架,并且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战争的形态已经与欧洲大战时期很不一样,而后我军将进一步追求军队的职业化、正规化和现代化,陆军各集团军将是高度集成的作战单位……我的话相信在座的各位非常明白,取得台湾战争胜利之后,我国周边安全形态将有所改善,加快三化建设必将是重中之重,各军将有怎样一个未来,我是不得而知的。”

庄家明淡淡一笑,看了看唐仁辉、邓拉本、戴成勇、蒋阳英等人,这些人已经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而就只有海军司令陈绍宽一个人保持着严肃的姿态,他知道总参谋长的话中有话。陆空两军会有美好未来几乎是必然,而海军要想进行三化建设,好比一个大胃王想加餐一样。海军只要谈及建设,那就是建立在庞大的经费之上,正所谓吞金兽要想有个美好的春天,光靠军委主席张宇一个人是不够的,海军必须在对日作战中拿出点好成绩出来,否则只能在陆空两军面前自惭形秽,永远挂着“黄水海军”或者“护渔船队”的名字。因此,海军司令才陈绍宽压力相当之大。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一点,部分军官指出我们应该尽快发动对日作战,争取早日登陆台湾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我想在座诸位心中也曾有过类似想法。众所周知我国正和日本就台湾问题展开多轮次的外交谈判,并且我军刚刚经历完解放战争继续休整,贸然发起登陆台湾的解放作战,先不说如何调集部队完美登上宝岛,也不谈日军会不会和我们展开陆海决战,光是维持我军庞大的后勤就足够我们头疼。战争需要准备时间,日本同样如此……”

“可我们不能等日本做好周全准备之后再登陆作战吧?我军展开大规模的休整,日本也会做好调集部队、增强台湾防御等准备,尤其是日本海军主力将得以集结,台湾防御军力将大大提升。时间越往后,就越有利于日军!!”陈绍宽憋了一肚子话,一口气全说出来之后心里畅快多了,也不管周围的人怎么看他,直管大喝几口水再说。

陈绍宽的话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第四军军长邓拉本的同意,照说第四军并未经历解放战争,是一支现成的作战力量。目前台湾地区的日军仅仅一个装备极其落后的旅团,完全有可能在日本海军主力赶来之前完成登陆作战,一个再等十年都是精锐的集团军足以消灭盘踞在台湾的日军力量。就算海军什么都没捞到,况且空中优势还能完全掌握在共和国手里,不存在物资补给可能被切断的情况,并且台湾地区多年来一直在反抗日军统治,人民军过去之后依靠群众基础完全能够击败任何妄想收回台湾的日本本土派遣军……

当然,有这样想法的还有不少人,第三集团军军长穆达就是其中一个。第三集团军是重点打造的山地作战王牌军,台湾地形复杂很适合第三军这样的部队,不管是处于战略目的也好,锻炼部队也罢,都应该让一直没捞到战事的第三军上台亮相,不管参谋部把台湾战争弄成偷袭还是强攻,理应如此。

“或许,我们的军队尤其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军官已经有了骄傲轻敌的情绪。在诸位看来,甚至在我们很大一部分军事干部包括战士开来,我们的军队不看平时训练成绩,就单看军事装备都足以号称世界第一。日军有啥?他们凭什么和我们比?是用打一发子弹就得拉一次枪栓上膛的三八大盖和能够连续发射、点射的一八式自动步枪?还是用欧战时候就老的掉牙跟不上时代的野战速射炮和我们的自行榴弹炮比较?”庄家明目光再次扫了一遍在座的诸多将军们,肩膀上的金星那是金光闪闪,骨子里的傲气也差不了多少。

共和国陆军将领们看不起日军是有道理的,就拿日军常设师团也就是其所谓的甲种部队,当然也是共和国陆军中正规野战部队,即最强悍部队的意思。其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其实分别对应的是师、旅、团、营、连、排。以一个装备日军现代化武器的甲种精锐师团为例,下辖有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步兵旅团近八千人。每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近四千余人。步兵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约一千余人。而步兵大队则下辖四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二百五十余人。当然,中队之下便下辖了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约七十来人。

另外,师团还有一个直属的一千余人骑兵联队、两千余人的炮兵联队、一千五百余人的工兵联队以及近三千人的辎重兵联队,加上它的各有几百人的通信队、卫生队和一百多人的野战医院,也就是说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在2.4万人左右。其真正军事装备中,战马数千匹、步枪和骑枪一万余枝、掷弹筒一百四十多个、轻机枪近三百挺、重机枪五十余挺、山炮十六门左右、野炮近四十门。

因此,日军的一个师团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它们称为甲种师团,往往三个师团便组成一个集团军,当然日本人都直接称为第几军,最高统帅军衔是中将。如果三个军加上一定的直属部队,便可构成其方面军,统帅军衔是大将。当然,这些都是战时日本会采取的措施,平时各个师团是独立存在于各地的,征兵、驻训等都在其本地,因此各个师团都有其地方名称,比如第一师团长期驻守东京地区,全部士兵、中下级军官都为本地人,因此有着东京师团之称。而来自民风顽劣的熊本第六师团,则又称之为熊本师团……

看日军编制,其实说不出太大的问题,除了其部队是驮马化和陆军的摩托化、机械化差距较大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和问题。双方同样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战斗力的差距就在于哪一方能够有更好的武器、有更完善的后勤补给,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问题一下就很明显了。

第三十五章 海陆空(续)

中日两国的军队在训练方式、部队编制、兵役制度等都不一样,而且人民军和日军之间还从交手,对于彼此的了解都很少。战斗力无从判别孰高孰低,只能看各自的装备了。

首先,在单兵装备之手枪方面,日军装备的手枪是南部十四式手枪,而共和国陆军装备的是一八式手枪。南部十四式手枪由日本名古屋兵工厂制造,口径八毫米、弹容八发,1925年成为日军制式装备,然而只限于将校级别军官,俗称“王八盒子”。

反观共和国陆军方面,一八式手枪是由原人民军后勤装备部牵头研发,数十位军工人才进行武器设计与研发,并经历上千次苛刻实验之后于1918年正式成为人民军制式装备,首次大规模装备是给自治政府运动会特勤安保部队装备,并在之后推广至全军,目前陆军六大集团军上至将军下至单兵都装备有该枪,一八式手枪采用双排供弹、枪管短后坐式原理、回转闭锁机构,射击精度高、破坏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好,它的大规模列装曾导致军队内部就是否进行格斗、拼刺刀等训练的争论,不过最终以加强枪械射击和单兵格斗能力并重结束争论。强大的单兵火力是避免伤亡的有效手段,当然也是日后和共和国军队交锋对手的噩梦,尤其是酷爱拼刺刀的日本军队。

单兵装备之步枪上,日军骑兵装备四四式骑枪,步兵装备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步枪是日军非常重要的单兵武器装备。三八式步枪改进于日俄战争中备受诟病的三十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枪,1905年正式定型生产之后曾向中国销售部分枪支,该枪主要特点是枪身较长、后坐力较小、子弹飞行稳定,因而该枪特别适用于身材矮小的倭人用于拼刺刀和精准射击,但由于子弹威力不足,除非命中重要部位,否则一穿一个眼不容易让伤兵罹难。其装备的掷弹筒威力倒是不小,不过就是数量太少……

反观共和国陆军方面,其主要装备是一八式折叠枪托式自动步枪,这是张宇的一个杰作,当然其真实剽窃对象是另一个时空的“八一式”自动步枪。该步枪采用成熟的工业冲压工艺,枪口加装膛口装置下方有通条和刺刀的卡槽,后端装有发射四十毫米枪榴弹的卡圈。每分钟近百发的战斗射速、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可发射三百米内枪榴弹(弥补手榴弹与轻型迫击炮火力空白)、弹头杀伤力巨大,该枪是不折不扣的战争利器,与一八式班用轻机枪一道构成了共和国陆军的步兵班强大火力。

另外,日军步兵装备中最为重要的轻重机枪,分别是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和大正三年式重机枪。后者是三八式重机枪的后续发展型号,射击精度非常准确,高平射击转换速度快,六点五毫米的口径却有着不俗的威力,四千米的最大射程和一百余斤的重量都是其深受日军喜爱的优点。但是同样是六点五毫米口径的歪把子轻机枪便没有如此好的待遇,其环境适应能力差、携带困难、射击连续性差等特点虽然不能降低它在日军中的地位,却极大的提高了持枪人的伤亡率……

而共和国陆军则与日军不一样,首先是在军工设计思想上就很有很大迥异。日军的武器研发大多是依照欧洲大战所得到的启发,并且其军事思想侧重于战术而非战略,军工基础又与设计思想相不符合,所以其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其真实需求,但却又不能有太多讲究。

不过,共和国陆军是以原自治政府所辖人民军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欧洲大战期间人民军军事工业对欧洲出口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锻炼出一大批成熟军工人才和设计思想,加上张宇的合理引导,因此更加注重武器的实用化和系列化,无论是手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轻机枪(班用)、重机枪、反器材步枪等等,所有的枪械都在追求系列化的同时注重战场适应能力即武器的通用性,因此曾在欧洲战场赢得了通用机枪的另类美名。

之所以是美名,是因为所有的枪械零部件都是标准化生产,步枪和机枪之间零部件通用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不小心掉进泥潭里、被灌进了沙子等等都能很快打响,而通用的真正美名也就是说被损坏的枪支就是现成枪械修理原材料的来源,别管是不是在恶劣的战场修理。

两军之间存在更大差距的是炮兵火力上,日军普遍装备37毫米速射炮、70毫米步兵炮、75毫米山炮和75毫米野炮,装备少量的120毫米榴弹炮、100毫米加农炮、150毫米加农炮、150毫米榴弹炮。从炮兵装备来看,许许多多的火炮都是欧洲大战期间被证明没有多大实战效果的,尤其是山炮更是因威力、射程等方面的不足,战争不久之后便被各交战国舍弃,即便野战速射炮也只能依靠其可观的射速在军队中“苟延残喘”。

真正在欧洲大战中发挥威力的是大量的前线步兵轻重迫击炮,还有就是炮兵部队的大口径加农炮和榴弹炮。大规模列装的105和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威力巨大的152毫米榴弹炮、155毫米加榴炮、152毫米加农炮、203和305毫米榴弹炮等在各个交战国军队中数目巨大,所以欧洲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