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的科研计划已经启动,有了泰山计划作为技术研究基础,炎黄脊梁计划的各种研究项目有了更好的出发点和技术支持,在核物理研究、计算机技术运用、航天工程等项目能够拥有更快的速度取得理想的结果,同时共和国也具备更强的经济实力,可以为科研工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持,以往不敢想象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各种用途卫星甚至空间等等,都将以最快速度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高共和国的科技实力尤其是国防力量,也是为什么要花费近十年时间来做好周密准备的一大原因。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时候获取咱们呕心沥血十年的努力成果了”收到了两大基地正式投入运转的消息,搁在张宇心间很多年的忧虑至少减去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半则是担心那个在沙漠深处的基地,何时能够建设完成、何时能够正式开始对自己那艘货运飞船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飞船里的那些一个个利用基因密码锁住的星际集装箱,里面的东西究竟会给共和国带来何种惊喜,张宇非常想知道

“管它呢,反正要真是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咱们的高科技足以让世界各国感到大大的惊喜”张宇将电报收好,打开窗户让明媚的阳光照进办公室里,他要好好享受——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感觉。

第七十一章 另类备战

第七十一章 另类备战

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即国防科工委正式于1933年7月1日,正式脱离国务院领导,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个下属单位,在挂牌仪式上,张宇忍不住如此感叹道:“这或许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机构变动”

国防科工委是共和国负责管理组织国防科技工业计划、出台政策及标准、制定相应法规并又监督执行权力的一个庞大机构。其加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当天,便开始着手拟定国防科技工业和军转民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而具备制定国防工业研发、生产、资产投资等权力的它,出台了关于统筹建设共和国军事工业生产专业体系的意见,共和国以往散、零、乱,呈三态布置的军工企业群将逐一合并起来,强强联合之后构成大型军工集团。

国防科工委并入工业与信息化部之后,其首要目的是明确组织奋斗目标。

单纯的军事武器装备生产、国防工程建设、科学研究等,在以往是由共和国各大军工企业自行负责,同时也有泰山计划作为科研主体,两者之间容易造成冲突和浪费,整合科研力量、统建生产体系、明确产业转变,就是希望将共和国烦乱的军工企业和科研力量相整合,建立一系列专业化、大型化的军事工业集团。

这样的集团既具备自主科研能力、武器装备研发与制造能力,尤其重要的一点,在很多领域上,军事用途和民事用途基本不分家,将部分技术实施军民通用、共用,军工企业在和平时期也并不需要军备订单,便可依靠生产制造民用产品赚取利润,在战时又可以将民用生产力量转为军事生产,构成的良性使用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同时也能为政府降低财政压力甚至是扩大收入来源。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随着泰山计划的结束、炎黄脊梁计划的顺利实施,共和国已经在向信息化时代大踏步前进,不少科技项目都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财力支持,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统筹好这些“后勤工作”,这也是国防科工委的一大组织奋斗目标所在。

国防科工委其次要做的就是,整合国防人才培育体系。

一直以来,为共和国提供大量科研人才的高等学院并不多,主要是依靠以中国工业大学为首的普通高等院校,而这些院校又是社会急需人才的来源,军事人才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产生了冲突,为了满足两者的需求,各大学院都有很严重的教育专业重复建设、师资力量浪费的情况,为此,国防科工委在教育部的配合下,将全国的高等院校和国防教育力量整合之后,建立了新军事人才培育体制。

将以往重复建设的专业撤销、整合师资力量、打造一批实力雄厚的直属院校,比如将中国工业大学里的航空工程学院撤掉,并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撤掉中国工业大学电信学院超大的电子专业,并入西北理工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撤掉遍布各大普通院校的物理学相关专业,在西北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里,专用于培养共和国核物理方面人才……将所有浪费掉的资源整合于一体,建设出了六所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

同时,国防科工委还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教育部直属普通高等院校,以及一批地方工件院校,加上几十所军工科研研究院,共同构建高素质人才共同培育教育体系,其毕业的优秀学生、研究生等,都有很大可能进入国防领域。

如此之大的作为,进一步坚实了共和国强大的军事科学人才教育基础,奠定了国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动力因素,可以说共和国未来之所以在屡次战争中都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健全的军工体系之外,更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完美的军事科学人才教育体系的存在。

最后,国防科工委着力完成的大事业,就是将共和国散乱的军工企业全部进行拆分、组合,建设出一个强大的军工企业集体。

众所周知,共和国的崛起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积累了很好的崛起资本,通过与交战双方大作买卖,赚足了崛起资本,而其中最能带来效益的自然是蓬勃的武器贸易,至今都被欧洲人称之为“战争贩子”的邓华林,已经是中国进出口贸易集团的老大,也无法洗刷掉他是欧洲军火贸易第一人的身份,邓华林不过是共和国对外军事武器贸易代表中的一个,具有很好的典型性,直观的反应了军事贸易的暴利所在。

俗话说,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

共和国强大的军工制造业在过去的岁月里自然是利大于弊,因为没有足够的军工制造能力,人民军怎么可能完成统一大业。但进入和平时期之后,军队对于大规模制造的武器装备接受能力已经饱和,研发新的武器周期又太长、投资太大,对于军工企业而言,好似到了和平时期,就进入了生存艰难岁月一样。

即使有可以对外销售作战飞机与民用飞机的中国航空工业三大集团,也有可以建造军舰,又可以建造民用船舶的造船集团四巨头,可这样的特例实在太少,要想让整个共和国军工领域得到良好发展,不整合、不找出路是不行的,否则只能把国家逼向军国主义化,或者让部分军工企业直接关闭,如此作为都是相当危险的。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任何事情当它成为困难的时候,只要肯下定决心研究,就不会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国防科工委为了让共和国零散的军工企业们,有长期为国防事业提供坚实保障的能力,又都能有美好的未来,其整合的力度、强度是相当之大的。

按照计划,到1933年年底为止,国防科工委只需要管辖旗下的九家大型集团公司,而共和国境内也只会存在这些大型军工企业,而九家集团公司中,只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属于保密单位,毕竟共和国要发展航天事业的事情,是需要严格保密的,而其余的集团公司都是全球知名,且它们都将实现部分的股份制改造与军民通用。

撤掉原有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三集团和中国航空动力公司,原有的科研生产单位和人才,都将并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或者第二集团公司。撤掉中国原有的中国造船四巨头,即沪东造船集团、长江造船集团、南洋重工以及北方造船集团,新建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拆掉原有的散乱军工武器制造企业,建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在电子领域上将部分企业实施全部转为民用,比如长虹、康佳、海尔等企业,整合其他资源后建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如此之大的动作,其内涵是很明显的,建立统一的、集权的机构,有利于管理好之前散乱的共和国军工体系,国防科工委只需要管辖旗下的九大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自己则只需要对自己的下属企业负责,明晰管理权限、确立直属体系,对企事业单位更好发挥起应有作用,更有长远的裨益。

换而言之,完成重组计划之后,共和国在兵工武器、航天、航空、船舶、电子科技等五大领域里,以超大型集团的方式屹立于该领域,成为科研、生产制造、销售、售后等一条龙的特殊产业链,以前零、散、乱的共和国中央直属大型企业和军工企业,经过如此重组之后,将会以更为高效的新形态存在于共和国的重要领域之中。

在兵工武器领域里,自1933年年底之后,只会有共和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和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存在。

共和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因其地处北方,且主要依赖于环渤海经济区、东北工业基地等北方重工业群,又有共和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该集团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武器装备、特型车辆和光电化工,即它是共和国陆军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大型军工集团,同时也肩负向海军、空军、武警和公安等部队,提供武器弹药和装备的任务,是一个共和国现代化国防的基础性军工集团。

详细说来,该集团的经营范围可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方面,而军用武器的研发上有分为常态武器与高尖端武器两个范围,即该集团是以高尖端武器研发为主导、为共和国军事力量提供大规模常规装备、利用军民通用技术获取一定民用市场地位及利益。

说到底,该集团常规化生产任务,在未来将会是以生产坦克及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航空炸弹、枪弹、炸弹等等,而在尖端武器生产上,其主要发展精确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夜视和高效毁伤等新技术装备,比如夜视仪、导弹、火控指挥系统等就是这类武器的实物代表。在民用方面,也就是依托企业在重型装备与车辆、化学化工、光电材料等方面的优势,生产硝化棉、人造金刚石、建材、工程机械设备与重型车辆等。

如果说兵器工业集团是一个以常规武器生产为主要任务,兼任一定的武器科研与民用产品经营,屹立于共和国北方的一家大型基础性军工企业。那么,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将会是一家大力促进军民通用技术的开发运用,着重于民用市场,屹立于共和国南方的一家大型制造军工企业,有名南方工业集团公司。

南方工业集团公司,主要经营特种产品、车辆、装备制造等,自接受改造之时,便将要并入该集团的特大型企业先进行一番改造重组,由于一直以来担负为军队提供坦克装甲车辆科研制造任务的亚美特种汽车公司,其相应生产单位已经迁入北方工业集团公司,所以最先被动手的就是亚美特种汽车公司,一番生产的单位与人事大调整之后,与亚美重卡相合并之后,正式更名为中国东风汽车工业集团,其科研生产任务依旧是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各型载重卡车、特大运输车等,成为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旗下重要的一大支柱。

而原有的亚美客车公司,因其独霸全球的客运车辆市场的恐怖实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很快被共和国国资委授权同意,一番改造之后更名为中国长安汽车工业集团,与同样被整合的共和国政府控股的摩托车制造企业兼并而成的中国建设工业集团,它俩的加入让南方工业集团公司,载重汽车、特种车辆、摩托车等三大领域都将成为该集团公司的优势所在,继而在制造领域里建立起了不可撼动的优势,当然该集团公司并没有进入轿车市场的意思,毕竟亚美集团也是国资委的,大伙都是一家人。

当然,这样一个以市场经营为主的超大型集团公司,之所以还称之为军工企业,那不仅仅是因为其强大的制造能力能够在战时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而是因为拥有十余所科研单位的它,在当前机密程度很高的光电信息技术、新材料、特种加工等方面,在具有很高军事用途的科研领域里,它拥有着比北方工业集团公司更为强悍的实力,二者之间相互交替控股百分之五十的俩兄弟集团,构成了共和国兵器装备领域的南北共分天下之势。

如果说兵器装备领域里,有两大巨头共分天下而和睦存在,那么在国防科工委直属企业中,有两家同样是兄弟企业的军工集团,它们所从事领域的先进性、保密性、高难度等都是北方和南方工业集团公司所不能相比拟的,它们就是共和国为了抢占空间领域先机,高保密成立的两家烧钱企业,一个是共和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而另一个则是共和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技。

从二者的简称名字中,仿佛都能看出两大集团公司构建的目的所在,共同点就是为了航天而存在,不同点就是一个有所侧重工业生产、一个侧重先进科技。

航天科工,顾名思义就会是共和国国防安全战略产业的急先锋、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泰山计划完成之后,共和国具备了较强的科技实力基础,因而可以在炎黄脊梁计划中展开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运用,航天科工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诞生的。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为主题,打造共和国能运用于不同载体平台的导弹系列、运载火箭与空间技术产品,也就要求航天科工在系统总体控制、精确制导、电子信息、材料科学等领域具备相当的优势。

因此,该集团公司未来的主要任务,详细说来就是要为共和国国防事业,提供一整套导弹武器系列、空间技术产品系列,及其他领域的一些贡献。细分下来,战略导弹、战术地对地导弹、空对空导弹(多距离)、空对地导弹(含滑翔制导航空炸弹)、舰对舰导弹、陆基防空导弹(不同距离防空,含肩扛式单兵防空)、巡航导弹(多平台使用)、舰载防空(多层次)等等,甚至可以与北方工业集团公司,在反装甲导弹上展开合作,务必要打造出完整的、先进的导弹系列,这些才是该集团公司的主要任务所在,空间技术产品方面倒显得次要,毕竟有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存在。

而在航天领域里,该集团公司需要在固体运载火箭、地面及远洋测控、科学探测与实验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当然包括军事侦查用途的)、导航定位系统(含接收与控制系统)、通信广播卫星,这些方面需要贡献自己该有的力量,当然该集团公司因其具备强大的测控技术,即在雷达设备科研制造方面也是实力雄厚的,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等军用和民用都意义非凡的雷达系统将落在该企业肩上,而“两弹一星”中的“星”字任务,则大部分都要交给共和国航天科技集团。

航天科技集团并不是是航天科工的补充,立志于运载火箭、人造卫星甚至载人飞船、空间站等方面,和战略、战术道道武器系统,都要在科研、实验与生产中拥有强大实力的它,才真正是共和国走向宇宙空间的强大力量,航天科工为它做出巨大辅助的同时,它也需要要为航天科工提供优秀的导弹导航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技术支援。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又是共和国军工领域里的一对亲兄热弟。

航空领域是共和国传统的强势项目,从最初的一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