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常亲近的和王定国说着悄悄话,私人性质甚重的谈话中古德里安夹杂着非常浓厚的对法鄙视情绪。

“这么说,贵国是对我国的坦克很感兴趣了?”王定国笑着说道。

“的确是这样”古德里安非常诚实的说道,他相信即便是伟大领袖希特勒来到中国,也会选择完美无瑕的二二式坦克,压低了声音说道:“但是,我想我们不会购买成品坦克,我们更愿意购买整套生产技术,甚至是一颗与之想相匹配的螺母制造技术都要包含在内。”

听到这话,王定国心里虽是乐开了花,但面部表情却表现得非常沉重,他有些惋惜似的说道:“作为朋友,我不得不建议你,包括你所代表的国家,趁早放弃这个想法”说完,王定国就赶紧支开了古德里安的话题。

4月8日,德国军事代表团正式参观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的陕西飞机制造公司(陕飞),这一次激动的人轮到了戈林。他亲眼见证了一架架先进的战斗机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全部过程,毫无保留的陕飞甚至还让戈林亲自驾驶了一架活塞式单座教练机飞上蓝天,感受一下中国航空业产品的优秀。因为他们正在制造的作战飞机,是要销售给美国陆军航空兵和印尼国防军航空团的,共和国空军和海军所需要的先进飞机,制造线都在成飞和沈飞,也快要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调整的陕飞,就等候着买单的人出现,戈林的到来便刚刚好。

占据中国天空多年的蓝鹰运输机和飞鸟、飞雕、飞燕等系列的作战飞机,都已经到了淘汰的边沿,从1930年的首届珠海航空展上就开始大规模向世界推销这四种飞机的中国航空企业,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只有部分航空制造公司的下属企业,仍然保留着原有的生产线,毕竟广阔的世界仍然断断续续的涌入成品订单,陕飞旗下就有两家工厂便属于这一类。

如果1941年年底,当完成了印尼航空部队和美国陆军航空兵的订单,都还未能迎来机遇,那么陕飞必将把旗下的四款飞机生产线全部出售给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然后陕飞将全力生产更先进的飞机,而商用飞机公司则买来为世界各国,无论是军方还是民间,提供四款飞机的各种演变型号。

然而,戈林的到来让陕飞不再需要走到最坏打算的那一步。不止是戈林,连容克飞机公司获悉陕飞有出售飞机制造生产线以及配套技术的时候,也显得特别的激动。从1930年开始便大肆从中国购买飞机的欧洲各国,尤其是英法两国,都已建立了很强大的航空部队,德国要想赶超两国必将付出更大代价,然而能够获得完备的生产线和制造技术,这必然是一个难得的天赐良机。毕竟,有实力买飞机的肯定比不上自己能够造飞机的。

4月11日,终于轮到了邓尼茨激动的时刻了。屡次催促王定国的邓尼茨希望早一点去参观中国的造船企业或者是海军部队,看着古德里安和戈林等人,纷纷获得了满意的答复,他自己显然是愈加焦急。在11日这一天,他们终于坐上了从先飞赴上海的飞机,此行参观的目的地是中船工业的沪东造船集团,中国海军扩建计划早已完成,没有大吨位的水面舰艇正在建造,但却有邓尼茨喜欢的远洋潜艇正处于建造之中。

在沪东造船集团里,邓尼茨还是第一次知道了一个名词,那就是“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即英文简称AIP的先进技术。中国正在建造的常规远洋大型潜艇,不同于邓尼茨所想象的那样,不是船型艇身而是更先进的水滴型,不是单层耐压钢板而是双层复合高耐压钢。光是其下潜深度就足以打破邓尼茨的想象极限,而最优秀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潜艇已经突破了传统常规动力潜艇固有的缺陷。

不能在水下长时间航行,必须定时用通气管为舰艇内输送新鲜空气,让柴油机工作之后为蓄电池充满电能以便能够在水下潜航。很显然,这样的方式不仅会带来巨大的噪声,还因需要长时间浮出水面航行而增大了暴露机会。这一点也一直是潜艇作为隐形杀手却还是被人诟病的固有缺陷。然而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的运用却消除了这个缺陷,常规潜艇将能以以往难以想象的潜航航行和速度极限,真正成为隐形杀手。

可惜的是,沪东造船集团给邓尼茨画的是一个大大的饼,因为该集团明确告诉他,这项技术虽说已经经过验证,并且要运用该技术的相应潜艇就在船台上制造着,但究竟会不会成功,而且究竟会有怎样的一个性能,会怎样改变海军潜艇部队的战术,该集团目前也是一无所知的,中国海军要想获得先进的潜艇,也至少还等三五年。

看似虚无的画饼其实早就成为共和国海军潜艇的主力装备必备技术,要真是没有这种技术,共和国的潜艇部队怎么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秘密给当初印尼的反殖民武装运输了那么多的武器装备,还不是由外海装载然后躲过荷兰海防巡逻,再秘密潜到交付地点,反复多次之后反殖民武装便具备了很强的战力了,因为他们得到了相比于殖民者更多更好的武器。

由此,便可以想象,要是没有安装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的潜艇,要策划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肯定还需很多周折。而沪东造船集团之所以要忽悠一下邓尼茨,摆明了就是要证明这项技术的来之不易,从另一个层面上告诉邓尼茨所代表的德国海军,技术中国已经有了,要想得到起码得出一个称心的价钱,否则根本就没门。

之后,邓尼茨自然参观到的不是有AIP技术的潜艇建造,而是1921年前中重造船集团以1904年德意志海军从沙俄购买回的三艘“卡普”级潜艇之一为基础,发展出来了中国的首款潜艇,即“甲”级近海潜艇,最大排水量不超过一千吨的甲级潜艇伴随着自治区海军走过了十多年的成长路程,1932年开始研究的乙级潜艇就是在甲级的基础上,结合海军潜艇部队官兵们的意见和共和国的新技术而研究设计,于35年推出了首款乙级潜艇,随后该级潜艇陆续替换服役十余年的老式甲级潜艇。

邓尼茨看到的就是一条正在建造的乙级潜艇,虽说未能装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到那该级潜艇也是非常先进的,同样邓尼茨也获得了随意参观的机会,非常兴奋的他甚至穿上了船厂普通造船工人的服装,进入已经在安装电气设备的潜艇内部体验一下。

4月15日,参观完了具体军工企业的德国军事代表们,又在王定国等人的陪同下参观共和国的工业城市和重工业基地,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区陆续飞了个遍之后,政府方面的谈判也结束了参观之旅,彼此更加了解之后的双方,已经到了坐下来好好谈谈的时候。

在北京长城饭店里,中德两国洽谈会在5月1日如期举行,会议没有被冠上“中德经济贸易洽谈会”或者是“中德两国军事贸易交流会”之类的头衔,只有一个朴实的名字。

会议首先由德国方面提交了合作报告,24日就结束了全部参观访问活动的德国使团,在与国内保持频繁通讯的同时,闭门研究了数天合作报告,最后由希特勒亲自敲定的报告终于在这一天呈上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有十四人,每一个人都是各自领域里多年的老手,但接到德国人递交过来的报告也是心里猛震一下,因为这份报告简直就是德国要搬空中国工业“先进”技术的告白书。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中国在传统的钢铁、冶金、造船等领域里实力强大,在汽车、飞机、武器装备、电子等领域里也是世界第一,但德国其实根基也是不差。同样聪慧的德国人不缺乏研究这些技术、具备这些能力的条件,匮乏的只是时间。德国愿意以非常实惠的价格,向中国购买十七个领域里的三千多项技术,还包括坦克、飞机、潜艇、舰船等方面成套的生产线与制造技术。

换做是购买实物,那么根本用不着政府和军方出面,德国人要多少就直接和中国进出口集团商议便可,几十亿上百亿的订单,该集团还是能够吃得下的。在以往的共和国对外军事贸易中,也就是该集团充当开路者和急先锋,拿到订单后再在国内向具体企业分配订单,所以国内的军工企业不需要满世界找买家,中国进出口贸易集团就是良好的中介。

但是,此时此刻的中德两国,可都不是普通的军事组织,而是实力都是不俗的大国,德国人的大胃口是不能够让中国进出口集团满足的,尤其是涉及到很多领域里的合作洽谈,只能由政府和军方出面。

但是,谈判并没有像双方所预料的那样,中国更愿意卖实物产品,坦克飞机大炮无论多少都可以,因为中国一直都对世界各国敞开供应各种各样工业产品,武器也是产品,生产技术一直是共和国维持暴利所必须坚决保密的。而,德国人却一心要技术,他们希望这些技术能够买回国后,结合他们自身的优势,打造出属于德国的强大国防工业……

双方都明白,或许分歧并不是在于中国不愿意出售这些早已被中国成熟运用的各宗技术,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一直在科技领域里高歌猛进的中国,肯定有更为先进的技术,而且在参观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和军方,甚至是政府都有意无意的透露这些技术的优秀,还有就是这些技术要是被德国所掌握,可以获得的远大前途。一系列的举动,摆明了就是在给德国人透露这些东西可以卖,价格和技术将会是同样的优秀。

“我们谈判的前提条件,我务必再次重申”挥舞着德国提交的报告书,王定国义正言辞的对着谈判桌对面的德国代表们说道:“中德两国在多方面的合作,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德国的工业发展与防御性军事力量增加,同时也为我国提供理应得到的回报。合作,应该是坦诚互信而又彼此共赢的。”

“但是,贵国提出这些技术所有权都将一并转让给贵国。在军事技术上,试问我国如何知道贵国会和平利用这些技术,我国一贯坚持的军事贸易宗旨就是平等贸易、互惠互利、尊重主权、旨在防御,尤其是‘旨在防御’这一点上,我国的军事贸易一直奉行为购买国提供先进且适用的防御性武器,坚决反对用于侵略”

三千多项技术中,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明确的军事用途技术,比如装甲战车制造技术、作战飞机制造技术等,这些大宗技术下又涵盖了很多技术分支,就像坦克制造中有装甲材料、焊接工艺、火炮制造、动力系统等等,分属技术特别多。

第二类技术则是含糊不清的,就像柴油机制造技术,谁都知道大功率的柴油机可以用来充当战车的动力,甚至是军舰的常规动力,也可以用在民用重载汽车、拖拉机、发电机等方面。第三类则是很明显的民用技术,比如汽车成套制造技术以及配套设备,矿山开采、石油冶炼、交通工程机械等。

很显然,德国一旦将拥有了这些技术,其综合工业实力将很快提升一个台阶,工业制造水平将远远超过英法等西欧国家,当然制造规模还得看德国实力究竟如何。因此,如此重要的技术,而且是中国愿意出售转让的,为何双方还会有分歧,归根到底根本就不是未来技术运用,甭管德国人是买回去修桥筑路、开工设厂、狂造军备等等,王定国等人最在乎的是这些宝贝般的技术,德国是不是有能力买。

“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非常贴切的形容了谈判双方此时的尴尬,很显然一心要快速走向国家崛起之路的德国,满心欢喜的来到中国之后,发现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得到满足,却在要掏钱的那一刻,发现钱包里并没有几个铜板,哪儿买得起一个比一个精贵的宝贝技术。

一分钱能够难倒英雄汉,也自然能让中德两国合作显得异常晦涩,可聪明的德国人,还有他们那伟大的希特勒首领,自然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九十五章 引进中国技术

第九十五章 引进中国技术(加更,求支持)

“你们真不差钱?”

“确实不差钱”

“但愿吧”

中德军事贸易在5月1日召开的当天,便遇到了唯一的一个阻碍,来自钱的压力。急于摆脱金融危机进一步提升国力的中国,期盼着大量的工业订单的同时,却又更加渴望所有的订单都能化为一张张钞票,最不济也不能是白条。德国人的举动无疑会为共和国,带来建国以来最大一笔的外贸交易,美好的愿望与现实之间,最大的担忧就是担心德国无力支付。

“经过两天的仔细演算对比,你我双方都已经对支付金额确认,三千六百一十二项技术专利、十二条生产线成套设备、二十四万件技术设备。我国需要在六个月至十二个月之内交付完毕……”

“可惜的是,所有的技术专利都只有德国境内使用权,而且每项专利都只有二十年的使用权,我很难想象我们利用贵国技术和生产线组建起来的工厂,生产的产品却不能卖到其他国家,这样一个谈判结果竟然能被国内所接受。”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里,古德里安和王定国两人俨然已经变成了挚友。当双方的代表们正在忙于各种技术专利转让价格谈判的时候,他们这些无关人士则已经放下了担子,开始享受工作间隙带来的偷闲乐趣了。当双方财务代表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王定国等人已经遍尝了长城饭店的各种最贵美食。而当双方敲定转让价格和期限,王定国等人已经开始觉得在饭店里竟然是如此的无聊。

所以,一来二往之间中国方面出的价格越来越低,德国看似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多,但实际却是到了最后敲定不再更改决议的时候,德国获得了一个很舒服的报价,但所有的技术都被要求德国务必保密,运用这些技术的工业产品也仅限于德国境内流通,同时由中方提供技术专利以及成熟生产线而构成的德国相关军事工业,所制造的武器理应用于德国战略防御不能主动进攻……

中方为什么要有如此之多的附加条件,原因很简单,因为共和国还将把这些卖给德国的东西,原封不动的卖给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一整套,反正只要有钱买的国家,都能够在这整套技术出售中随意挑选自己热衷的东西,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其真正需求,倘若是一个连步枪都不能自主生产的国家,连基本钢铁工业都没有的地区,购买一条蓝鹰运输机制造生产线又有何用?

况且每一项技术专利,每一台配套设备都是极其昂贵,与其说从中国购买成熟技术和设备,倒不如直接向中国购买实物产品来得合适。所以,真正能够买得起的国家,也就只有那么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像远在南美洲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等一类的国家,买点食品加工生产线倒是挺适合他们,矿山设备也不错,真要是买条二二式主战坦克生产线回去,估计没人能够消化得了。

中国有这样一个打算,丝毫没有对德国使团代表们保密,甚至是在德国方面大呼中方报价太高,甚至抱怨到即使把整个德国出售了也买不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德国选择了中方建议的技术授权方式,限制技术专利的使用年限和范围,大大降低了德国购买的成本。

而德国方面购买这些技术自然是为了在其他国家面前获得更大的技术优势,真要是让财大气粗的英法美等国家也买回一整套,德国也就没有购买的必要了,所以有一些很重要的技术,德国就买的是整个欧洲地区的使用范围,压根儿就不给英法机会。而且德国使团代表们也相信,不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