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5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最难以预料的也就是“萍水相逢”般的关系,像德国、美国等国家,虽然是共和国建国之际就最早和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但彼此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密切主要是因为经济贸易上的各取所需,这样的关系最容易因两国经贸合作频繁而得到快速升华,同时也最难以经受考验,就像当初金融危机一爆发,各国竞相高筑贸易壁垒之下,率先想到制裁共和国对其贸易倾销的国家,就是所谓的友好经济贸易合作战略伙伴的美国,连德国当时也对共和国的普通民用产品征收高额税款,对军用方面的毫无反应则是因为这些进口物资、设备对其国家战略有益,他们真正想到经济发展摆脱危机的对象是苏联,而不是美其名曰的“好朋友”——共和国。

因此,在国家关系中以地理接壤、种族相通、文化相近、经济共荣等方式缔结的关系是最为牢固的,而单纯以经济方面的共赢而发展出来的关系是无法信任的周期性关系,这一点张宇是认识非常清楚的,罗斯福总统的专机降落在首都机场跑道的时候,他就知道罗斯福之所以带着一帮人找上门来,还不是因为有求于共和国,事实也果然验证了他的料想,罗斯福一行人在共和国为美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略设想留下了超过一百亿人民币的各种订单,其中绝大部分是军事技术购买,而这一次施佩尔代表着希特勒来访,也并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共和国作为一个严格中立的国家,在三月初高规格礼遇了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双方还洽谈愉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的美国甚至还留下大量的军事订单,这些资金最终都会在共和国转化为军事武器或装备以增强美军的战斗力,这对于同样是参战国却是美国的敌对国的德国而言,是什么感想?

自己花费多年心血和钱财培养出来的合作关系,瞬间就被融得干干净净,希特勒顿时就明白了,当初共和国千方百计的分为前后三次把看似先进的军事技术售予自己,待自己的国家和军队高度武装后在欧洲肆无忌惮开来,让共和国既赚得盆满钵满,又让德国的军队给自己赢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美其名曰的指责是德国首先违反当时双方技术贸易时候的协议,将共和国售予给德国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用于发动侵略而并非用于加强国防,所以共和国自然而然就可以将这些已经赢得好名声的武器装备技术打包销售给德国的敌对国家,再一大赚一笔。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共和国的这番花活玩得是相当的有难度,当初连续三次向德国销售数以百亿计算的军事技术和设备,完全就是在做一次注定没有亏损商业冒险,他们赌博的就是德国的海陆空三军肯定会在战争中大放异彩,给中国制造的武器打出名声,如今事成了,德国果然彪悍得吓人,陆军可以横扫欧洲大陆、空军可以把英国皇家空军绞杀得升天都不敢、海军更是先灭英国海军本土舰队,然后再剁掉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

德国海陆空三军的强悍果然让共和国的广告企图实现了,吃了大亏的同盟国顿时就舍得花钱了,大英帝国简直是几十亿的往共和国钱包里砸,财大气粗的美国更是一次就上百亿元人民币,本来就是共和国淘汰的技术和设备,卖了德国人三次就已经赚足了钱,如今更是又要卖给同盟国,还要狠赚更多,共和国赚钱的手法让希特勒是既生气又羡慕,敢情自己的军队每打赢一次胜仗,还附带着给共和国的军工做了广告?

希特勒是相当的生气,连续的胜利让他尝到了和共和国做军事技术贸易的甜头,中国人的武器装备和电子设备成为了德国实现伟大欧洲一统战略的利器,可这些利器怎么能让德国的敌对国家拥有呢?可共和国的所作所为又确实是符合共和国自己“向钱看,向厚赚”的中立国家利益需求,所以希特勒没法指责共和国违背技术贸易协议,因为本来就是德国违约在先,因而只能赶紧让德国的科研部门加紧研发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武器,以应对未来同样会装备着像现在德国三军的武器装备的盟军,另一方面就赶紧安排了一个大使来代表自己前去共和国“兴师问罪”,变相的斥责共和国为何要违背协议向同盟国出售军事技术和装备,实则是想要得到相应的补偿。

张宇看得出来,身为武器装备部部长的施佩尔根本就不是当外交人员的料,三两句话就浑然不知的直接抖底了,美国总统罗斯福访华以加强中美两国关系、通过军购以增强美国的军事实力,按道理,德国要来也应该是希特勒亲自来,但让施佩尔这么一个部长级别人物代表他自己,倒也说明希特勒这个人有些小家子气,就像从商店里买了一把气枪的小朋友已经在其朋友面前炫耀一番,深感得意之下,心里也就不想让其他小朋友从商店买到同样的气枪玩耍了,以至于事后还和商店老板怄气不已。

当然,任何谈判都需要双方拥有各自的底线,而要想赢得谈判的成功,双方肯定还得有自己的砝码。

代表希特勒和张宇讨价还价的施佩尔本身就是德国的武器装备部部长,他非常清楚目前以及未来德国的海陆空三军需要哪些装备、军工企业需要哪些技术和生产设备,他非常清楚的知道目前德国的军队的常规装备,如坦克、自行火炮、军舰等等都能够自行生产,但可以增加装备综合战斗力的先进电子设备却无法国产,在这一方面共和国始终没有放开技术限制,像军舰的舰载大型搜索雷达、防空预警雷达等一类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果德国能够自行生产,那好处之大已经无法言表。

细化下来,施佩尔认为目前德国陆军应该像共和国一样单兵也应该列装自动化武器,一八式枪族是非常值得信赖和购买的,而装甲车辆所需要的大功率柴油发动机、装甲钢、主战坦克需要的钨合金穿甲弹所需钨矿等,甚至包括部队大量换装速射武器后,武器弹药生产方面还得引进的共和国标准弹药自动化生产线,如果能将麻风树果实冶炼技术和设备购买到手,德国的能源忧患也能顿减不少。

空军方面,共和国的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实力在全球都已经有目共睹,无论是大英帝国前后两次租借大型民用洲型喷气式客机,还是美国总统访华租借专机,甚至是刚刚过去不久的共和国空军用战略运输机从爱尔兰都柏林撤离中华文物,以及更为久远的共和国陆空军对马来半岛冲突时间的雷霆出动,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让德国看到了共和国在喷气式航空运输方面的巨大实力,急于追赶的他们却进展缓慢,唯有花费巨资引进这条路可走。

所以,施佩尔自然希望共和国能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方面提供帮助,让德国也能制造自己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以发展喷气式运输机、轰炸机和战斗机等,用涡轮轴发动机装备自己国产化的直升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还能对自己现有的装备活塞式发动机的螺旋桨战斗机进行改进以增强其战斗力,除了发动机技术上,在航空材料、制造工艺等方面,德国同样需求很大,能搞到一万吨级的自由锻造机和五万吨级的模锻机就更加不错。

海军方面,德国自然已经相当清楚,目前共和国从南到北沿海的各大造船厂,但凡有实力的船坞上几乎都是同盟国的在建船只,要么是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未来的军舰,要么就是同盟国的各类运输船,同盟国已经抢先一步利用共和国这么一个世界最强工业化国家为自己增添战力的情况之下,他们一方面只能加强对欧洲已占领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工业进行整合和加强,让欧洲的造船工业实力变成德国海军的支柱。

而在另一方面,则赶紧向共和国求助,希望能得到比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技术(AIP)更为厉害、更为变态的先进技术,否则他们的海军就算是采取战略守势,恐怕也没法战胜未来的同盟国海军,回想起当初吕特晏斯所率的德国海军作战舰队,还没让英国海军霍兰将军所率领的战舰进入他们的射程,就利用共和国提供的中央火控数据计算机、火控雷达等将其消灭干净,未来是否会出现同盟国的海军让德国海军根本够不着却被消灭的场景呢?一想到先进技术可能带来的重大转折,德国就更加不愿意放开共和国了。

为了德国海军的未来,施佩尔非常想要共和国,将对于航空母舰舰载机出勤率非常重要的蒸汽弹射器技术售予给他们,或者是成品也行,只要有了功率强劲的弹射器,航母就不用冒着风险脱离舰队迎风加速航行以放飞舰载机群,低速条件下,都可以让航母上满载弹药的轰炸机弹射起飞,而除了蒸汽弹射器之外,潜艇耐压钢、七叶大倾斜螺旋桨加工技术及设备、重型线导鱼雷、更先进的主/被动声纳等等。

施佩尔对德国海陆空三军所需装备和技术是如数家珍,如此多的技术要求无一不是非常具有科研难度的技术,共和国研发这些技术肯定投入了不少,而且一向喜欢暴利的共和国肯定也会漫天要价,所以施佩尔是做好了被痛宰的准备,连大英帝国本土都拿下的德国,侵略如此之久,“劫富济贫”之下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肯定是不差钱,而且临行之前,施佩尔被希特勒告知,共和国欠着德国一个东西。

共和国究竟欠了德国什么一件东西?究竟是什么可以让希特勒如此有把握的让施佩尔当成谈判的砝码,其实这件东西就因为当初共和国为了更快将大英帝国有条件归还共和国三万件流失海外已久的中华文物空运回国,向正在发起爱尔兰都柏林攻坚战的德国发出了帮助的请求,共和国知道德国非常想要一批先进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用于武装其国产的喷气式战斗机,所以开出了向德国半价出口至少2000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条件,德国欣然同意之下,不仅临时停战了八小时,而且还免费为共和国前去运输文物的战略运输机机群提供了机场和油料。

按理说双方是各取所需,但德国却因此付出了代价,或许就是因为这八小时的耽搁,以至于德国错失了活捉丘吉尔等大英帝国政府高级官员的机会,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也无论真相是否如此,德国非常友好的给共和国运输流失多年的文物回国而停战,还提供很好的地勤服务,这一点足以让很懂得感恩的中国人知道自己欠了德国一个人情,能把作为最后一批作为历史耻辱见证的流失海外的文物全部回收回家,德国人卖给共和国的这个人情很值钱。

中国人常言“欠债好还,人情债难偿”,共和国无论是要维持欧洲地区战略平衡,不要让德国太容易就被同盟国反攻成功也好,还是为了让希特勒更加疯狂的折腾欧洲,把欧洲弄得乌烟瘴气也罢,共和国都需要用第四次中德技术贸易来偿还这个人情债,毕竟三万件文物一分钱不花就回国了,德国也是功劳不小。

第二八四章 小日本的机会

第二八四章 小日本的机会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当德国的卐旗飘扬在大英帝国本土每一座城镇后不久,全世界都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开创出了一个属于日耳曼民族的时代,激昂雄浑的德国国防军军歌也很快伴随着德国陆军参战部队大规模撤离英伦回到欧洲大陆,在一片哀叹、兴奋等各式各样的反应中,依靠强大军事武力以侵略方式快速崛起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又在准备将枪口瞄准下一批目标。

北非和苏联之间,世人多认为北非会是首先遭殃,因为那里还有不少地区属于同盟国的势力范围,还有不少英军依然坚守在非洲大陆上,只有彻底解决了北非问题,德国的军事扩张才算是“功德圆满”,至于德国是否会侵入苏联,不少人都并不敢妄下结论,因为苏联和德国之间可是金融危机之时的铁哥们,二战爆发前两国还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但实际上呢?德国必将入侵苏联的事实已经为不少大国所知晓,除了当事双方,美英中等国家也已经从种种迹象中可以推断出来。

这其中对德国最为了解,也是被打疼得刻苦铭心的英国自然是最清楚不过了,以首相丘吉尔为代表的几十号大英帝国政府高级官员经过一番艰险后,总算是“平安无事”的抵达了加拿大之后不久,也就是在加拿大渥太华时间的3月17日晚上8点,丘吉尔就发表了对全世界的广播讲话,除了唠叨两句像什么必将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底的废话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宣布大英帝国流亡政府正式成立。

成立一个流亡政府没什么令人惊讶,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早在法国亡国后不久就曾在伦敦宣布成立法兰西流亡政府,像波兰、荷兰、比利时等等国家其本土虽然早已沦陷,但都在海外成立了各自的流亡政府,如今除了荷兰的流亡政府设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外,其他的流亡政府都在加拿大齐聚一堂了,堂堂大英帝国的流亡政府也在加拿大成立起来,只不过让世人唏嘘一阵罢了,遥想当年大英帝国的风光无限,再想想如今被德国撵出本土流亡海外,这样的跌宕的命运起伏还真是来得太过于刺激。

而丘吉尔在广播中提及欧洲其他未加入同盟国且处于中立的国家,必须要对纳粹德国的军事扩张严防警惕,谁都知道他暗指的国家就是苏联,目前整个欧洲地区似乎除了瑞士这么一个中立小国之外,就只剩下苏联这么一个有足够侵略价值能够让希特勒利欲熏心蠢蠢欲动的国家了,所以丘吉尔的暗示之语倒是惊醒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世人要密切关注一番,德国是否会侵入苏联,而这也就变相的直接证明了,丘吉尔已经知道德国近期可能就会对苏联下 手。

美国知道苏联已经面临战争危险早已经是一个不能公开的秘密,美国总统罗斯福访华其主要目的有二,第一自然就是为了通过中美双方军事贸易合作加深两国关系提升美国战争实力,第二个目的则是为了秘密经共和国辗转至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与同样秘密抵达的斯大林会晤,因而美国知道苏联已经危险是很早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样,罗斯福才会拉入苏联以钳制德国。

共和国知道德国会入侵苏联已经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最直接的证据莫过于3月18日代表的德国国家元首希特勒访华的施佩尔,这位德国元首特派大使访华的重要目的并不是要联络共和国维护世界和平,而是想要第四次中德技术贸易以方便他们继续在面对同盟国或其他敌对国的战争中拥有武器装备性能优势。

身为武器装备部部长的施佩尔在共和国首都只短短的逗留了三天,第一天他就与共和国主席张宇上下午两次共计会谈了整整六个小时,两人就像是菜市场里买菜一样讨价还价的快速完成了中德第四次技术贸易的合作主要内容,要偿还都柏林德国助共和国空运回文物这个人情债的共和国,虽依然没有在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技术、麻风树果实石化冶炼技术、先进电子设备技术等方面松口,但在武器成品、制造设备、新型材料等方面放开了限制,让德国可以从共和国直接购买包括“大力神”战术运输机在内的先进军事装备,德国紧缺的万吨级自由锻造机等大型制造设备也能购买。

共和国又一次放宽了对德国武器装备方面的出口限制,这样的做法看似有些助纣为虐,但如果考虑到德国购买的这些东西最终所转化出来的战斗力,都会很丰厚的资金来购买,再有不断侵略、缔造战争、创造毁灭的德国在欧洲地区的疯狂,有即将拥有苏联这么一个资源富足、人口众多的红色国家的同盟国来遏制,无论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