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装替换以往的老式军装。

当然,冈村宁次并不是要让日本军队“穿新衣,走老路”,尤其是被共和国陆军胖揍得没脸见人的日本陆军。

由于日本在建立现代陆军的过程中,先后师从于法国和德国的军事理论和体制,并且又结合了本国的国情来建立地区义务兵役、军事预备役的征兵体制,形成了日本陆军每个师团平时驻守的地区就是其征兵机构的师团管区,也正是其征集补充兵源的地区,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全部来自这一地区的独特军事体制。

这样的独特体制甚至导致过一家祖孙三代都在同一支军队服役的事情发生,而且在以前的日本陆军中所以,雷同的例子还数不胜数,所以日本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也直接用当地名字来表示,比如长期驻守东京地区的第一师团,因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级军官为东京地区人,故又称东京师团。

而且日本在朝鲜半岛战争之前都豢养了太过于庞大的部队,尤其是作为一个领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岛国竟然还要与世界其他资本主义列强比拼海军这种烧钱的军种装备,所以日本陆军只能将陆军服役期设置为两年,士兵们经过两年的疯狂训练后往往都“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成为预备役人员,而后各师团管区每年按原建制领取库存装备集合训练一个月便可以了。

如此以来,日本的兵役制度就根本不能让日本民众当成一种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因为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一个大头兵压根儿想都别想混出头,要想以参军为目的进而改变命运只有读军校,而且朝鲜半岛战争前日本本身就是一个失业率很高的不成熟工业国家,国家贫穷还穷兵黩武,再加上日本各地的民风也不尽相同,来自贫困区域的师团因为士兵素质低下只能显得愚顽蛮悍,如熊本和广岛师团,而来自于城市的师团里却尽是些注重个人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的士兵, 如东京和大阪师团。

冈村宁次自然是看到了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军事制度的不成熟,所以他将原有的制度进行了改革,两年服役期的兵役制度适用于日本任何地区的18岁以上45岁以下的成年男性,身体和岁数都符合条件的都应该服两年的义务兵役,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成为日本未来战争动员的潜在力量,而真正让日本军队确保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制度是新型的日本式士官制度。

共和国的军队的强大与士官制度的健全很有关系,拥有一技之长的士官以及能带兵打仗、技战术出色的士兵就理应留在部队里继续服役,成为职业军人,而由这样的士兵所构成的军队才真正具备强大的战斗力,绝不是那种抓一群农民或者工人后,人人发一支枪就拉起建制的部队战斗力所能相比的,所以冈村宁次在日本军队中也实行这一制度。

他所实行的士官制比较特殊,为了确保日本军队平时能保持很少的规模以节省军费开支,既增加部队战斗力也可以有更加充足的经费装备更为先进的武器,又能保证战时能快速扩编而不影响战斗力,所以冈村宁次实行的士官制俨然就是“班长制”,换而言之就是日本军队是将那些能在两年义务兵役期间表现优异的士兵留下,给予他们能有所经济回报的士官军衔后,还要加以培养,让他们人人基本都能在战时快速成为一个作战班的班长,使得军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兵力呈几何数的增长而且战斗力还不至于太低。

当然,这些成为了士官的士兵自然意味着要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冈村宁次并不希望日本军队中继续维持“穷困地区士兵越发蛮横,富裕地区士兵越发狡诈”,进而导致各支部队战斗力相差甚远的情况发生,所以一方面打乱日本军队中的地域和家庭背景的差别,让士官成为有工资的士兵,吸引大量无法找到工作却又忠君爱国的年轻俊才们加入到日本军队中来,将当兵看作是一种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为国效忠的事业,而并非是为了加入军队中,待有朝一日发动对外侵略之时好烧杀掳掠。

职业化的军队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国防强大所需要的,冈村宁次在改革日本军事制度中,对“士兵”这一弱势群体的照顾,再加上颁发的更为严格、有优胜劣汰规定的作训大纲,自然更加能够提升日本军队的整体凝聚力和作战素质,毕竟如今日本人口已经往一亿大关逼近,狭小的岛国土地上哪儿来足够的土地发展农业养活大批的适龄青年,而且就算是共和国与日本经济合作形势一片大好,可看似量大的就业机会被处以庞大的人口基数后依然不容乐观,所以自以日本陆军为首的日本军队实行了新军事改革以来,日本民众的参军热情更加高涨,光凭这一点就足以判断出如今日本海陆空三军的作战力已经是今非昔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日本军队当今最具战略眼光的将领,冈村宁次既然能成为日本新军事改革的总设计师,他可并不希望拥有上百万的优秀军人,却没有符合需求的武器装备,所以在除却军事制度的改革外,在针对日本海军的重新崛起上,冈村宁次是主打“装备”牌,他认为日本海军不宜追求舰艇总数、总吨位等等浮夸的实力,而是应该细化到追求每一艘军舰是否真正能发挥其战斗力的地步,“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冈村宁次所希望看到的日本海军是一支以符合国际发展潮流的航空母舰为核心、能遂行多样化包括远洋作战任务在内的强大力量。

日本海军是其作为一个岛国而言,在当今已经电气化工业的时代里最为重要的国防力量,所以岗村宁次在日本海军的改革中,最为重视的自然是人才、装备,可从编制上,他优先考虑到的问题是“海军有守土之责”,而且在近海担任战备巡逻等任务的舰队也是日本海军培养人才的一大平台,成为真正能在远洋展开大规模海战的舰队的后备人才依托,而能为大日本帝国角逐海上利益的联合舰队也需要在装备上狠下功夫。

在冈村宁次看来,像战列舰这种已经落后的兵器就应该被直接抛弃掉,当然这并不是说让所有正在服役的战列舰都全部退役,而是未来的装备建设不能再出现战列舰这样落后装备的建造计划,而现有的战列舰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才能满足现代海战需求。

在其内心深处,他更喜欢的是“防空巡洋舰加航空母舰”的组合,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装备才是日本海军真正需要的,而且日本的钢铁工业和制造业本来就不能和西方国家相比较,与其浪费动辄上万吨钢材来为海军打造一艘战列舰,还不如只建一艘防空巡洋舰,节省下来的钢铁、时间和金钱还能让日本陆军也能真正进入到“速射武器”时代,而不是人人都还拿着落后的三八大盖放一枪拉一下枪栓后上膛才能再发射,这样的射速除非陆军所有士兵个个都是神枪手,否则 只会被敌军清一色速射武器打成筛子。

冈村宁次还把日本空军和海军的发展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现代的海战就是比拼双方的航母战斗群能否先敌发现、先敌进攻以及谁有更高的攻击效率,所以他认为海军未来发展的重点除却潜艇作战与反潜作战之外,航母战斗群以舰载机部队为核心的战斗力建设才是关键,这航母舰载机部队能否在海战中出类拔萃,一方面是与部队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当然是舰载机本身性能是否优秀。

已经发生的德美海军比斯开湾大海战充分的证明了一个事实,现代海战中战列舰已经落后,就算是美国海军自诩为最先进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在攻击效率高的德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攻击群的面前,始终都只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加之在共和国电子工业的推波助澜之下,雷达技术已经得以飞速发展,战列舰的主炮射程远低于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就是说两支海军舰队只要双方中有任何一方不愿意打,而且双方最高差距不大,传统的炮战已经没有发生的可能。

航空母舰的出现不仅让海军的攻击距离大大拓展,还让现代意义上的海战与传统的海洋炮战产生了许多的差别,敌我双方的航母舰队比拼的是谁能先行发现敌人、谁能以更快速度出动机群、谁的轰炸机群攻击效率最高、谁的防空作战更有效果……种种因素之下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现代海战俨然扮演着重中之重角色的是航母舰载机。

航母舰载机的优秀与否其实又与空军的强大直接有关,不仅仅是因为空军也是一支以装备为战斗力基础的部队,装备不如人纵使个别飞行员技术再好也是白搭,其实还因为海军航母战斗群所需要的舰载机其实就是空军所用的同类型战斗机的加强版,无论是海军用的战斗机、俯冲式轰炸机、鱼雷攻击机,其实和空军所用的防空战斗机、俯冲式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基本没什么区别,像战斗机方面或许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海军型的需要用更为耐腐蚀的大功率发动机,而且要着重加强一下起落架、挂钩等以便舰载机能“强行”着陆。

由此一来,所以冈村宁次在新军事改革中,着重强调的就是日本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拥有自己更为强大、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科研、制造、维修等所有环节,着重应该向共和国学习炼钢技术、造船技术、航空技术等等。

而如今日本的确是做到了,他们在与共和国的经济合作中,以往的那些日本陆军和海军装备提供商们都痛改前非,在虚心引进共和国生产技术与装备的努力完成生产订单,还不断加紧加快先进技术的科研步伐,在拥有更为强大的制造能力之时,其自主科研实力也大大加强,像如今共和国航空工业中已经并不是太重视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其实日本政府和军队都相当清楚,共和国高价卖给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各型飞机都是日本制造的,如果日本企业自己能够在大功率活塞发动机上取得突破,而且拥有的生产原料,日本空军和海军根本就不缺先进战机。

对于日本陆军的装备建设,冈村宁次已经在军事制度上做出了“宁缺毋滥”的改革,自然在装备上也要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在火炮、枪械、装甲车辆、单兵口粮、野战医护等等方面都做出了改进和改革,尤其是在装甲车辆方面所投入的科研资金已经产生了效果,昭和天皇在召开御前会议之前就兴致勃勃去参观了正围绕着生产定型可行性而实验中的日本43式新型主战坦克,其他以主战坦克底盘为根基发展出来的变型车以及其他装甲系列车辆也都在为定型生产做准备,所以冈村宁次期望已久的大日本帝国路军全机械化部队也能成为现实。

纠结如此种种功绩,冈村宁次可以说是昭和天皇真正掌握日本军权,而且是一支即将焕然一新的强大军事力量的首要功臣,因此在这御前会议召开之前的短暂时间里,昭和天皇很是赞赏的反复看了冈村宁次几眼,让另一边的日本总务院总理渡边正是羡慕不已。

第二九六章 御前会议

第二九六章 御前会议

自昭和天皇到场后,之前还闹哄哄的日本皇宫长和殿顿时就安静下来,万籁俱静之下不少人连粗气也不敢喘,生怕引起了昭和天皇的注意,众人皆战战兢兢般矗立等候着昭和天皇发话。

“今天是4月4日,1945年3月25日下午3点整,我已经代表大日本帝国和德国元首特派大使施佩尔签署了《德日战略合作备忘录》,大日本帝国将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为帝国的崛起而奋战到底”

昭和天皇一开场就把御前会议的基调定了下来,政府成了他统治的工具、法律和法制机构成了他维护统治的保障、军队成了他至高无上统治地位的支柱,所以他的确是毋需征求他人的意见便决定了日本的国运,这短短几句的开场白就足以让有心奉劝天皇放弃参战的人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巴,除非他不想活了。

关于日本即将参战的决定并不是昭和天皇亲自宣布的,军队方面的高级将领们本身都是昭和天皇的心腹,自然早就知晓此事,当初轰轰烈烈的新军事改制就是为了今天参加世界大战分一杯羹,而政府方面还是3月30日由日本总务院渡边正总理宣布的消息,之前政府内部就有不少要参战的小道消息由此变成了不可辨驳的事实,当然也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长和殿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今天昭和天皇将军政两界重要人物都召集在一起,无非就是讨论如何更好、更快的备战罢了。

战争的脚步是来得如此之快,1943年五月份中日琉球群岛战争还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到了1945年的四月份,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日本重新舔好了伤口又要打仗了,而这一次还是主动参战,可不是半岛战争等一系列中日之间的战争是因中日两国利益冲突而导致的被动迎战没有主动权,主动参战的一大好处就是战争何时爆发完全由日本决定,可心急的昭和天皇却急急忙忙的与德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虽然德国并未刻意强调日本必须在何时参战以帮助他们在太平洋地区牵制美国,可真要是符合德日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日本都应该在德国正式侵入苏联之际就开启战争。

时间非常之紧,严谨的德国人已经任何时候都非常精于计算和审时度势,他们为了确保对英作战的胜利,竟然准备了三个月之久,这期间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不仅包括陆军参战部队渡海作战训练和物资囤积,还有空军争夺不列颠制空权、海军争夺大西洋制海权等等,考虑充分、准备完善的德国果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他们的北非战略和入侵苏联的准备工作当然也会相当细致,可惜地中海已经没有能够左右轴心国军队攻入北非的盟军力量,对苏联的战争是陆空之间的较量,所以日本有理由相信德国的战争准备时间会比对英作战的短暂得多。

而且德国之所以要对苏联下手可并不是因为苏联一直同同盟国组织眉来眼去,而且觊觎着德国在西欧所取得的利益,德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虽然是战争的根源,但之所以要让德国如此急切的要对苏联下手,还是因为“怀璧其罪”的原因,美国自大西洋海战失去了大西洋舰队后无时不刻都在积极准备着重建大西洋舰队反攻回欧洲大陆,德国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战略主动权没有多少的时间可供肆意的挥霍,所以德国需要在这段难得的黄金时间里,夺取下苏联的乌克兰这一工农业都很发达的地区,再得到高加索的油田、顿巴斯的煤炭,有了足够战争资源的德国岂能盟军反攻?

当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谨慎的希特勒选择为美国树立一个敌人,那就是日本,太平地区一旦爆发战争,或多或少都会转移美国的战争重心和相当一部分的战争资源,让德国身上的压力更轻,而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会答应最高可赞助日本400亿元人民币用于战争的缘故,因为日本一旦拖住了美国,让德国从容的拿下了苏联,德国收获的将比付出的400亿元人民币更多,而有了这400亿元人民币,希特勒也相信日本绝不会轻而易举就被美国解决掉,日本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始终困扰在同盟国不敢舍弃的太平洋地区,真要是日本能有幸茁壮成长起来,希特勒也乐于希望在强大的共和国身旁树立一个新兴的军事大国,那在未来必将更加有利于德国超过共和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希特勒的战略眼光是看得很远的,在他内心深处已经勾画出了以德中美三国为核心的多极化世界,日本、苏联、意大利等等国家都将围绕着这些超级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