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宇在给大哥介绍民族政策执行成果的时候,没有谈及伤亡多少无辜,没有说出存有多少冤枉,更没有讲述做得够不够绝。为了广大西部,为了整个未来国家的稳定,公正廉明背后必须结合铁血与暴力,和谐美好背后必有肮脏和黑幕。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都是多面性的,有所得必有所舍,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总之为了实现更为广大人群的利益与稳定,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当然,人民军在为内部稳定作努力的时候,世界其他地方的局势也在不断变幻之中。

1919年10月不堪重负的俄国人民,终于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政府武装起义,不久之后革命火焰蔓延至整个俄国欧洲地区,并且新上台的布尔什维克党很快与德国形成了“默契”,让德国军队终于可以从东线脱身。

在此之前1919年10月中旬,美利坚远征军独立策划的圣米勒耶战役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终于获得了胜利,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让同盟国各支军队认识到没有统一指挥的苦恼,法军在凡尔登一线苦苦支撑,而英军与部分法军发动的马恩河战役也迟迟得不到效果,甚至到了后期出现大量逃兵的事件发生。随着俄国境内的叛乱局势愈演愈烈,尼古拉二世明显已经无力回天,俄国除了名义上还未退出协约国,都能实际上已经未对德军形成任何军事威胁,这样一来德军很快可以将东线部队调至西线与同盟国军队厮杀。

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话来讲,那就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最终结局必然将是以西线战事的结果而定,也就是说谁在西线取得了优势,给予了对方超乎其承受能力的打击,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但此时同盟国军队依旧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他们没人任何的退路可言,一战终于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地步。

1919年11月中旬,德军于西线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线反击,也称之为第三次攻势的行动,准备充分的他们一度进攻至距离巴黎不过二十余公里的地方,相比于另一时空的战绩还近十余公里,但十余万人的损失也是惨重的。

已经几近亡国的法军和被逼到近乎绝境的英军和美国远征军,奋起了顽强反击,将德军的第三次攻势成功化解,而之后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们终于组成了一个联合指挥的机制,即任命法军的福熙元帅为协约国总司令,统一号令指挥三军。

不甘失败的德军很快于1920年初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四次攻势,他们为了将亚眠和马恩河两个突出点连接起来,与上一次一样,还是集中了大量部队疯狂进攻巴黎,但面对早已做好准备的美英法三军还是无果,自己还损失了数百门大炮、数千挺轻重机枪,付出了十余万士兵的伤亡代价。1920年2月,德军终于鼓足最后的勇气也可称之为德皇威廉二世的最后疯狂,德军要毕其功于一役,发动了第五次攻势,称之为德军的回光返照也好,最后赌博也罢,但这次攻势的损失更加惨重,直接的恶果就是德军进攻受挫之后不得不退守兴登堡防线,从此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性,而且国内早就怨声载道的民众更加不满政府了。

至此,任何人都能得出战争的胜利者究竟是谁了。

1920年3月,德军最高统帅部仍旧看不清早已确立的失败局势,愈加糜烂的战事早已让德意志帝国几近国家破产,而他们意图要让海军发动决死一击,这直接导致了水兵们的暴动,后演变成了影响深远的基尔港起义,革命的火焰迅速被不堪忍受的人们愈演愈烈最终弥漫全国。

1920年4月9日,历史的车轮多晃悠一圈多一点后回到了“正轨之上”,比另一个时空多了17个月时间的第一场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这天德国首都柏林革命最终导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又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魏玛共和国刚一上台便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议,《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的正式签署宣告德军正式投降;历时五年零八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争注定必将为历史和人类所铭记,世界几大国都被卷进了战争中来,残酷的战争和负面效益给整个人类世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初步估计的结果即便理想化一点,整场战争让将近六千万人离开了人世,让六万亿财富消耗殆尽,让……

一战虽已落下了帷幕,真正的好戏大戏其实还有一些在后面,胜利国与战败国都将为世人唱出一幕幕好戏,但之于自治区而言或许一战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自治区发展的春天过去,热情似火的夏天即将到来。

ps:最近和谐比较严重,本打算好好写一下民族问题、政府问题的,但删了又删改了又改,多事之秋只能从简,抱歉。最近本书的成绩还真有点雷到我了,感觉有点不好之外,仔细一想差也无妨,毕竟我们是论持久战的人,本书一定会很精彩不太监,我只能向各位这样保证,成绩差不差都无所谓,只要各位认同就好。今天小子废话写得多了点,实在抱歉。

第六十八章 我们都一样

战火硝烟,烧蚀掉了多少青春容颜,将沃野千里变成腐尸遍野,将青山绿水变成沟壑遍布弹坑密布,将生机勃勃的村庄乡镇变成一座座荒无人烟的落寞孤城,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一群群亡魂……战争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是战友之间之间的生死与共,是崇尚荣誉追求胜利的坚定脚步,它也有肮脏的一面,逃避与背叛;也有无情的地方,比如践踏生命。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争让生灵涂炭,毁掉无数个幸福家庭。然而巨大的伤亡与痛苦对一个个将军和元首而言,一千一万乃至十万百万的伤亡,也不过是一个数据,在追求国家战略胜利的路上倒下的人,最终都不过化为一个个数字。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失去一个青壮年失去一个生命,家,何以还称之为家?

“我已经记不起到底是哪一年,是哪一年我变得如此失落,是哪一年我变得如此落魄。我也记不清是哪一刻,是哪一刻我失去了自己的家人,是哪一刻我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孤人,是哪一刻我成了上帝的弃儿。让我好好的想想,究竟是哪一年,究竟是哪一刻……”

太阳西斜,温暖的金色阳光照耀着大地,破旧不堪的房屋前一位慵懒的人抽着旱烟,用报纸裹成的旱烟临时客串了香烟的角色,在孤寂的大地上冒出了唯一的青烟。咯吱咯吱乱叫的椅子时刻面临着崩塌的结局,但坐在上面的人根本无心过问,他一直在眺望,眺望远方。

他希望能看到空中飞翔过鸟儿,有生命有勇气搏击蓝天的小鸟,哪怕只有一只也心满意足,但他没有看见鸟却看见一片片淡淡的乌云,不知是雨水凝集而成的,还是战争还未消散开的硝烟。闭眼后苦涩双眼传来一阵阵酸痛,战场上肆意使用的化学毒剂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便是后遗症,痛苦折磨着他只好努力睁开眼,好好看一看这美丽的世界。

平坦的田园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葡萄藤,甚至连架子都没有,只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弹坑还有一片片灼烧得发黑的泥土,远处的山坳本应有翠绿的树木生长,但它却更黑更难看,坑洼的表面如同老妇人的沧桑老脸,只有靠近破旧房屋的地方,在那墙角的某一个角落还有一点绿草,在弹坑之间某些地方,野草在爆发着生命。

“我想起了,那是一九一四年……”

“那一年之前,我有自己的家园,青山悠悠绿水长流;那一年之前,国家仍然强盛,工厂林立车船驰行;那一年之前,生活依旧如此美好,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可是,到了那一年,一切都开始改变,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我坚信上帝是从那一年离开了人间,弃我们于不顾。于是乎,人间就此变了天!”

“我的故事很长很长,我需要些时间让我细细回忆,我需要认真记录下我的生命之1914至1920。”

过去的伤痛早已结茧脱落,除了在身上留下一处处伤痕在心灵烙下一个个疤痕,年轻的士兵此时有了过早的衰退:白皙的皮肤早已被硝烟和火焰熏得发黑,仔细洗刷后才能让脸上的道道上伤痕显露,让黝黑苍老的脸多一点生命微红。

空荡荡的左袖口昭示着士兵的处境,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单手卷好一支烟、单手划燃火柴,或许依靠了他的双腿,不过这并不重要。蹒跚着拉来半拉木板,估计是这所房屋被一炮击中后炸开来的木屋墙板,一头明显的灼烧过的痕迹正是说明了这点。

士兵将木板垫在了一个石头上,然后坐在上面权当板凳使用,他不想坐在自己的破旧背包上。刚才稳稳坐着都唧唧歪歪快要散架的椅子,此时成了他的书桌,哆嗦着从怀里摸出一只钢笔和之前从屋舍里搜罗的纸张,他有了一定的条件,可以开始他的回忆之旅,慢慢回忆这场悠久的战争。

“如果谁要问我,谁是德意志帝国陆军中最幸运的一员,谁又是最倒霉的一份子,那我只能说。在我看来,幸运的是我,因为我在战争中辗转多场苦战但却活了下来,我是最幸运的人;倒霉的也是我,因为我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胞生命,我一次又一次忘了自己杀的究竟是人还是畜生,我失去了起码的人性、同情心和理智,所以上帝惩罚我让我失去了所有,包括左臂……”

士兵抬头看了看天,淡黄的阳光正斜斜的照耀大地,光明仍在人间但却始终等候不到一个生灵,举目四望发现这里只有自己,还有一座被炮轰后变得稀巴烂的木房屋,孤独寂寥的环境里,一时半会儿太阳还不会下山,他有足够的时间写一点东西,仔细想了想后,他慢慢写下了一些东西:

我的名字叫做罗伯斯·卡尔,非常幸运我还能记得起自己叫什么,我还能步履蹒跚回到故乡,虽然我的家已经变成一座废墟。我在屋里翻腾了很久很久,不知道家人到底去哪儿了,家里变得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不过可气的是这样一座空房屋,竟然还要挨上一炮?让我今夜何处安身?”

无所谓,真的无所谓。我早就死了,不知道死在哪里,不知道魂归何处,当然更不知道我是否死得其所、物有所值?的确,一四年之后我一直把自己当成毫无生命的物质,毫无感情的茅坑里浸泡过久的硬石头!

我的故事应该是从一四年十二月开始的,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那是一个非常温和的日子,刚领到工资的我好想去花花手中的票子,或者给家里带回一些好东西,但还没走出锅炉厂就听到有人在高呼口号,高呼着伟大的“德意志万岁”之类的口号,一问才得知这是战争爆发了,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向该死的斯拉夫人宣战,而后又向我们的世仇法兰西人宣战……

街上到处都是群情激昂的人们,公路上经过一队接一队的士兵,他们喊着号子步伐坚定而又整齐,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和大家欢呼相映衬,我估计着上帝也在此时为忘乎所以的人民“祝福”,祝福这些愚蠢的人将会收获的苦难。

再也没有任何词汇能够形容当时的疯狂,商铺老板甚至没有收取我一分钱就给我一包香烟,还一个劲儿地给我说,“小伙子,当兵去吧!为了德意志的伟大明天,为了威廉二世的雄图伟略,为了帝国的明天,强大的帝国需要优秀而又忠诚的士兵,让战争为帝国带来荣誉与利益……”总之,他说了一大堆,反正就是最后那包烟没给钱,我也被说服了,心里升起了犹如火山爆发般的激情,涌动的是比岩浆还要炙热的热血。(这时候看来,我当时有多妄想就有多愚蠢…)

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才发现我老爹比我还积极,他正努力说服着大哥,让他继承他去为国效力,可左右也没想到,最终被说服的却是我,因为我还未成家,至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我反正是记不起来了,只知道当时我也很高兴,傻乎乎的高兴,仅此而已。

不知道是不是天生愚笨,还是我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料,我经历了整整四个月的训练,直至一四年年末我才考核合格准备服从调配,那段时间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悲哀的遭遇,我已经记不得了,不过也幸好经历了漫长的训练,上帝让我有了足够的能耐去活得更久,经历更多的痛苦。

“呜呜”鸣叫的火车总是爱冒腾着恐怖的蒸汽,当我被长官勒令涌进闷罐车里后,推搡不已的伙计们群情激昂得很,就像压缩饼干一样被塞进车厢内,但大家还一个劲儿的说笑打闹,都以为这是去游行一番就可以取得胜利,都以为胜利必然来得轻松。

在我的眼里,俄国人都是一群软蛋而已,他们是属于原始时代的农民,他们怎么可能有大炮、有机枪?咱们一个师里近百挺轻重机枪,穷困潦倒的俄国人的一个师却只有十来挺马克沁重机枪,这些在奔赴东线的路上长官给我们说了一遍又一遍,我们的军队是如何的战力惊人,我们的战役战术计划是如何的无懈可击,事实上抵达前线后我们真的感受到了长官们所说的,那的确是事实。

伟大的德意志帝国陆军是世界第一的,她是绝对不可战胜的。我们有严明苛刻的纪律、艰苦有效的训练、制式统一的武器装备,还有那高昂的志气,但是狗日的奥匈帝国却是一颗软蛋,他们对俄国毛子的进攻中竟然损失了近五十万人,而我们的鲁道夫指挥我们第八集团军却轻而易举打赢了俄国佬,杀敌无数还俘虏了十几万人,从那一刻我也彻底相信了,相信了伟大的德意志必将赢得辉煌的胜利。

可所有人都忘了有哪么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的德意志帝国再强大,有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意大利,这些猪一样的队友做陪,我们怎么可能会有美好的未来?但当时,的确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上至德皇威廉二世,下至我这么一个凡夫小卒,谁能预料到这些猪竟然那么禁不起风浪。

战争非常顺利,可就当我们正不断收割着俄国佬的小命儿时,该死的英国猪和法国婊子却在我们背后捅了两刀,自以为是的他们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我们却赢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在大炮、机枪和铁丝网的作用下,英国猪和法国婊子只能留下一具具尸体,当然也消耗了我们大量的弹药,也让我们知道该死的英法联军竟然还有能力向我们发动主动进攻,我们必须做出什么以免让战争的胜利果实落入他人之手。

没有任何慌里慌张,就好像这一切都出自于某一位战略大师的精心计划之一小部分而已,我们在东线节节胜利但并不能让我们满意,法国的葡萄酒和美女才是战士们的向往,包括我在内!于是我们又被塞进闷罐车,吭哧吭哧地又来到了西线。休整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不少之前西线所发生的好事儿。(这些美好的记忆非常让我难忘,所以至今也记忆犹新)。

休整期间我得知了不少事情,比如:

在我还在新兵营里训练的时候,伟大的德军也就是那些常备军战士们,他们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占领了卢森堡、比利时,然后一路狂追失魂落魄的比利时军队一直抵达发够边境,接着就是勇猛顽强的他们拿下了法国北部。按照这样的进度,不少人都以为冬天来临之前足以让他们抱着美丽的巴黎女孩,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胜利的果实。

巴黎近郊的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被逼得快要亡国的法国婊子终于卖弄出了强大的骚劲,咱们不少心高气傲的活计都被他们的机枪给打成了肉块,就像我们在东线把斯拉夫人用弹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