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第二第三集团正扎根于云贵高原,正在克服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恶劣地形,将势要将铁路修至昆明会合二不懈努力的时候,第三集团已经在宝成线上确立了很大的领先优势。

通过繁琐的公路运输,第一集团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宝成线由原计划的单向修建变成了双向向中间靠拢式的同时修建,从成都出发经德阳绵阳过剑阁至广元的工程修得很快。3月5日这天的大日子里,他们虽然没有去参加贵阳的并线仪式,但他们却在预计长达4245米的新会龙场隧道,用轰鸣不停的掘进机作业的施工声音,为天堑化坦途、蜀道不再难发出自己的庆贺声音。

按照计划,他们最快将在22年6月左右就完成宝成线的修建工作,这条全线隧洞只有三百余座、桥梁一千余座,要不是因为地势高差高差大,因秦岭、巴山、剑门山而造成的地形复杂,中铁第一建设集团还能以更快的速度完成施工任务,因为这条铁路并不是川黔线所要求的双线。

如果真是要宝成线也弄成双线,估计他们也没那个信心去争夺未来的超级铁路大工程头名权,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宝成线需要打穿数百座大山,填平数百个深谷,有将近六千万立方的土石方要填,如果真要按高宽皆一米计算,那该土石方可绕地球赤道一周有余。所以中铁第一集团是不得不咬紧牙关苦干活,早日完成宝成线,对自己对人民尤其是对政府,都有无穷的利益。

为了让蜀道不再难,甚至整个中国未来交通都不在艰难困苦,光是修公路、铺铁路是不行的,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密布的公路网只能作废,苦心修建的铁路只能休闲,因为当铁路和公路修出了地势起伏不大的广西境内后,交通工具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汽车行驶要上坡连连、下坡呼呼,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坡、沙漠戈壁等等,自治区的汽车应用范围更广,但过硬的汽车工业制造水平确保着汽车在较广泛的使用地域里,仍然能正常发挥,否则呆在新疆等地的军队和政府机关人员,他们可能就只能彻底入乡随俗,当然有了庞大的汽车运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能按照计划和习惯进行,军事行动也不会因考虑后勤补给而畏手畏脚,该打的该杀的,弹药肯定是足够的,一辆十二吨载重的重卡所拉的一车弹药,足以搞死不少分裂分子、民族主义异己。

当然公路修建工程相比起铁路而言是很简单不过的,覆盖整个自治区重要地区的公路很早前就完成了修建工作,不少公路都已经在尝试改造工程,将传统的碎石路面改成沥青路,在铁路还未完工的时候,用汽车为自治区的整体发展充当物流主力,当然在高昂的运费面前,还是不敢遗忘火车的重要作用,正是有了汽车运输的庞大耗费,才有了铁路修建工程的不遗余力,但铁路上仍然奔跑的是蒸汽火车,这显然已经过时且不能满足要求了。

蒸汽火车作为人类跨入铁路运输时代的首位功臣,它的出现改变了世界的交通主要模式,让大运力、高速度成为了可能,在和马车的较量中它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而后在运输货物、旅客等方面,他又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带动了工业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交流的地域扩大,同时也为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人类工业发展,新的工业技术开始催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开始在陆地运输中崭露头角,但汽车虽然其使用灵活但限于运力有限,使用起来并不如火车廉价。但蒸汽火车本身也有很多的问题,行驶途中必须要设置加水的、加煤的补给点,否则依靠自身的储备,蒸汽火车无法实现长距离超大运力运输。

面对更为复杂的铁路运行环境时,传统蒸汽机车有限的功率,根本无法履行更好的职能,比如完工之后的宝成铁路、昆南铁路等等,要翻越秦岭、从低矮的广西登上海拔两千余米的云贵高原,老式的蒸汽火车肯定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为此自治区唯有开发最好的蒸汽机车,研发内燃机车或者电力机车,让铁路实现电气化尚且缺乏相应的条件,但是开发出相比于蒸汽机车更好的内燃机车还是有可能的,不过在此之前,自治区工业按照自己的习惯,那就是对老功臣也“不抛弃不放弃”,蒸汽火车并不是一无是处,加以改进之后必然能发挥更大功效。

火车最为重要的就数他的牵引力来源,即机车是使用的何种类型。蒸汽机车是蒸汽火车的关键所在,如同发动机之于汽车一样的核心地位。所以当前在世界各地包括自治区广泛使用的蒸汽火车,最为主要的当然是它的机车。

这种利用蒸汽机,把煤炭的热能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主要由锅炉、蒸汽机、车架走行部和煤水车四大部分组成。随着人类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已经开始有了分类齐全的机车系列,这恐怕是当初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时没有想到的,按工作性质的分类,已经有了客运机车、货运机车、调车机车三种。

如果按照更为专业的分类,即按轴式排列分,将机车的导轴、动轴和从轴的数量用三个阿拉伯数字依次来表示,当然这也是自治区内一种特别的分类方式。简单说来,客运机车一般使用的是后世的胜利型,客运机车被要求能高速运行,且通过曲线时能运行平稳,所以这种机车的动轮直径较大,并且在动前轮设有二轴导轮转向架,车轴式排列为二三一。

货运机车也就是专门用来牵引货物列车的机车,这种用后世前进型的机车,它是用来以普通的速度牵引较重的列车,所以这种机车的动轮较多,且其直径小于客运的,但气缸的直径很大,使之具有很好的牵引力和粘着重量,都设有单轴转向导架以便机车容易通过曲线。

调车机车,为了便于通过道岔以及半径较小的曲线,并且还要有足够大的牵引力,这种机车被设计得都比较短,动轮直径较小。当然更多的时候没有谁刻意制造这种牵引机车,用货运机车同样可以客串调车机车,所以全世界没有多少国家生产专业的调车机车,自治区内同样如此,车站内空闲的货运机车都可以用来调运。

1876年7月3日,中国第一条窄轨铁路——淞沪铁路建成通车,那台英制名曰先导号的蒸汽机车最高时速为32公里,是我国第一台外国蒸汽机车。1881年11月8日,我国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山至胥各庄的“唐胥铁路”。在“唐胥铁路”修筑路基的同时,有了时任总工程师的英人金达的几份图纸,中国人利用矿场起重机锅炉和竖井架的槽铁等旧材料,试制成功了一台只有三对动轮,无导轮和从轮的蒸汽机车。被英国专家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和“龙号”,是我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

中国铁路发展至此,沿海数省的铁路干线上运营的可谓是万国牌机车,英格兰、美利坚、德意志、法兰西等等列强的各种机车都有使用,但惟独自治区内使用的是自己设计制造的客运和货运两种机车。但不管现实需求是否会发生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迟早会让蒸汽机车被内燃、电力机车甚至高速列车取代,除了承认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自治区的柳州机车公司的两款机车也是值得称赞回味的。

柳州机车公司设计制造的货运机车,它是张宇剽窃于后世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款也是最好的一款,当然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一款专业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它的“前进型”大名张宇并未更改。前进型蒸汽机车,诞生之日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该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一五一。为了适应更为苛刻的铁路运营线路,柳州机车公司打算将其功率增大,当然机车增长久成为必然。

该机车上采用了当今世界不敢设想的很多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如全电焊锅炉、铸钢汽缸、密闭式司机室、混合式给水预热装置等等,在另一个时空就有着世界第一的名号,放在了这一时空来也堪称霸王。其轮周功率大、牵引性能好、省煤省水、司乘人员劳动条件好等优点,是其他国家机车无法比拟的,凭借其优良的性能,为自治区的蓬勃发展发挥了非常大的功用。

与应用于货运的前进型机车一样,自治区用于客运的机车也是另一个时空的优秀客运机车翻版,胜利型机车是为了满足长途直达旅客列车而制造生产的,在另一时空里,该型机车牵引亚细亚号列车、以高速运营、长途无停车为目的研制了。所以采用流线型设计、施密特式E型给水预热装置、自动加煤机等,该型机车也是贯穿整个蒸汽火车客运始末的最大功臣,当然也是蒸汽客运火车中最好的牵引机车。

但是,无论是动力澎湃的前进型机车,还是运行平稳的胜利型机车,他们都摆脱不了是蒸汽机车的命运,摆脱不了对水和煤炭的依赖,也正是因为行驶需要有大量的煤炭和冷却水作为保障,大大限制了蒸汽火车的适用范围,试想一下假如横穿沙漠的铁路完工了,还能继续用需要大量水和煤的蒸汽机车?很明显,蒸汽火车由于其固有的缺点和局限,迟早会淡出历史舞台,柳州机车公司穷其所能,不断对两型机车加以改进,期望能够提高其功率、改善行车条件等等,但还是将注意力投入到了更有前途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上。

内燃机车也就是使用更为广泛的柴油机车,燃气轮机车效率低于柴油机车而且还有耐高温材料成本高、噪声大缺点,没人愿意将注意力投入到这么一个噪音制造狂身上,所以更多时候内燃机车就是指柴油机车。

世界上很早就有国家开始涉猎柴油机车的研制工作,但限制柴油机车研制、应用的主要是柴油机的性能不够稳定,交直流电力传动无法稳定实现,当大功率的硅整流器出现之后,才让柴油机车的出现成为可能,柴油机车在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相比拟于蒸汽机车极具优势,尤其是作为将来用于干旱地区行驶的列车的牵引机车,不像蒸汽机车要煤又要水那么大胃,柴油机车即内燃机车会表现出更好的功用。

所以,用功率比这个角度判定谁高谁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是难分伯仲的。以柳州机车公司制造的前进型机车,它的牵引力能有324千牛,和正经历各种实验验证中的内燃机车相差不大,按照理论计算,一辆牵引力能够达到三十余吨的机车,在平道起步时候可以提供三十吨左右的牵引力,也就是说理论上能够让一百多节空载车厢启动。

当然,一辆蒸汽机车就拉一百多个空车厢行驶于标准直道上,即便这是近九千吨的大列也毫无价值,因为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考虑到机车运行所需要的煤、水,还有货箱载物重量以及铁路线运行状况,一辆以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其使用价值还是相当可观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蒸汽机车是不会被历史所淘汰,它们必将还在自治区乃至整个世界存活多年,出于铁路现状和站台情况,客车拉上十余个客车厢、货车牵引二十个左右的标准货箱,这是蒸汽机车应用于中国较大适用范围的极限,但这已经非常合适于当前的自治区使用,有了更为完善便捷的交通,整个西部的发展才能更加活跃起来。

第八十五章 有什么放心不下

碧海蓝天,每一个临海国度都因大自然完美的塑造,而拥有着景色美丽的大海、矿产蕴藏丰富的海洋,因为海洋,人类借助海洋的力量互相交往,用海运带来彼此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共享,促进整个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也正是因为海洋,放大了人类的贪欲本性,海洋强国给弱小国家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海洋可以为人类带来经济贸易的巨大利益,带来本国没有的或者匮乏的资源矿产,当然海洋也可以带来强敌入侵,为本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威胁,但人类发展至今,不能不说我们早已离不开海洋,任何不重视利用海洋的国家或民族,都将在滚滚前进的浪潮中沉淀下来,注定要被他人所欺。

工业革命为大英帝国带来了称霸世界的契机,凭借强大的工业能力和灭绝人性的疯狂掠夺,大英帝国很快利用海洋称霸世界,他的势力范围永远都处于太阳的照耀之下,由此得一大名,号称“日不落帝国”。

而为了海洋利益,为了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德意志等和英格兰同样身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他们,为了让世界的势力圈子得以重新划分,他们想到了战争。本以为可以通过海洋战胜强大的英格兰,但却没想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除了让潜艇在海洋中威胁对手,他们没有任何办法,最终协约国通过其强大的海洋利用力量,将海洋控制优势彻底转化为了战争综合实力优势,最终依靠辽阔的大洋赢得了战争。

由此,世界各国包括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再次审视海洋。这个能带来幸福的双刃剑,同时拥有着营造地狱的魔力,一旦掌握不当,于人于己都不好。但对于一个有着1。8万多千米海岸线的临海大国而言,中国人对于海洋的利用可谓少之又少,但海洋却为中国人带来的灾难多之又多。

郑和下西洋,中国人利用海洋,是为世界带去的是友谊与交流。鸦片战争,是大英帝国利用海洋,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甲午海战,是中国人首次对海洋寄予巨大希望,却以一场莫名的惨败告终。从此之后,中国可谓是再无海权,积贫积弱的民国造不起军舰守卫海疆,现有的军舰也是老旧不堪,大部分的精力头投入到了如何争夺地盘当中,而非如何想尽办法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不是再次鼓起征服海洋的雄心,而是如何赢得列强们的欢愉嘉赏……

“广袤大洋,何时能有中国军舰劈波斩浪?这问题不能问别人,而是扪心叩问自己!”张宇很难得又一次来到湛江,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不为了海洋他何必前来湛江。“陈绍宽少校,你是作为中国海军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的,也是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甚至得到了英国女皇授予特别劳勤奖的,你目睹了当今列强们的世界海战真实模样,你也见识到了巴黎和会上列强们是怎么鱼肉弱国的,尤其是中国。对于海洋,对于海军,你可能比我更有意见吧?”

陈绍宽是同众多德国海陆军官们一起回到自治区的,当初离去的时候他是在自治区防城港起航,归来的时候又是落脚自治区,不过这回是湛江港,这个注定要成为人民军海军未来重要军港的地方,一来一去已经三个春秋,当时还心高气傲不得了的陈绍宽,就和萧奈天一样满怀着希冀奔赴欧洲,但回来的时候都像换了一个人似地,目睹了、经历了列强们丑恶的超大表演,心智大增同时也变得现实了许多,当然陈绍宽的转变是最大的,他已经投入了复兴党的行列之中,否则他就不会到湛江来。

“日德兰海战,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交战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海战。在我看来,德意志海军无论是官兵素质还是军舰设计质量,都是领先于英国。英国军舰设计思想是注重速度与火力,牺牲的是装甲防护力。德国军舰则是在降低航速和武备的基础上,强调更好的装甲防护力。”

“另外,德国海军采用的穿甲弹明显质量优于英国人的即碰即炸,且士兵的训练成果也很不一样,德意志军队注重协作与纪律,高昂的士气和细致的战斗细节,光是一个是否在运输弹药时关闭弹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