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一切安好-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启智现在脑子里满是疑问,但知道场合时机不对,终究还是忍住了没问。对县令道:“在下也久仰顾中书的大名,难得有机会,当然要前去拜访。还请大人前面带路。”

林启智和县令一行人刚走,林成忙正色对安好说:“我们得想个可以让你不进宫的,那地方估计进去就出不来了。”

安好:“明白,可是有方法呢?康熙的出发点是好的,在他认为,甚至在情朝所有人可能都认为,皇上接我进宫,是天大的恩典,如若直言拒绝,恐怕会被人认为是不识好歹。这还没什么,关键是万一康熙皇帝认为自己被驳了面子,我想我们在清朝就别想过得安慰了,虽说康熙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但毕竟帝王的心思太深,再说了他手上的血腥恐怕不比任何帝王少。”

林成:“那该怎么办呢?康熙接你进宫会以什么名义呢?义女?还是忠臣遗孤呢?无论他以什么名义,你在宫里的生活都不会顺心,而且时刻有失去生命的危险,除此之外,我担心你这次要是和他进宫了,将来我们之间的变数就打了,将来要在一起恐怕要历尽艰难。”

安好:“你说的这些我心里也清楚,但就凭目前的我们除了接受这样的安排之外,别无选择。你放心,你我之间的约定和梦想,我时时刻刻都会记在心里。在这三年里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争取出宫和与你册马江湖的机会,不惹是非,更不惹桃花。每天闭门读书习武。低调做人做事,弱化自己的存在感,让他们几乎都忘了我的存在。‘

林成:“的确事情太突然,我们一时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顺其自然吧,三年的时间一定可以想出更完美的办法,找到更恰当的时机,而且我们也将会变得更强大。安好那你就先去顾贞观哪儿吧,和他那种人相处不会有什么坏处,相反也许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进宫后,凡事小心,照顾好自己。”

安好:“林成,别担心我,你什么时候见我亏待过自己。再说了我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人,你的家族估计也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你将来的日子估计也不会安慰到哪里去,自己照顾好自己,别老担心我。”

就这样林成当天和林启智回济南知府了,而安好则去了顾贞观在口镇的住处,在漫漫人生路上他们短暂的分离了。

☆、第十五章 三年1

康熙三十三年,皇宫的一座小苑内,一个粉雕玉琢的6岁小女孩,正端坐这写一封信,笔端在宣纸上如行云流水般地游走着,一竖竖娟秀的字迹,悄悄地再宣纸上诞生了,小姑娘脸上恬静的笑意,在暖暖的烛光中晕染开来,晚风通过窗户轻轻地拂过小姑娘那如丝绸般乌黑光滑的长发,轻扬起的发丝轻轻地拂过小姑娘手中的笔,再滑过宣纸。浓浓的书卷气息在静谧的时光中流转。

安好搁下笔再细细的看了一遍,觉得满意了,便小心翼翼的叠起来,装进一个信封内,封好。信封上书:“林成亲启”。

安好把信放在床头,看着周围熟悉温馨的一切,淡淡的轻愁拂过心头,三年了,不知道林成怎么样了?这三年来自己几乎每天都在这看书作画,习武刺绣。还记得当初自己无意从顾贞观府上几个丫鬟的闲聊中,得知“自己”的父亲,既然把自己当儿子养,教过自己习武识字,母亲教过自己作画刺绣时,心中的狂喜,于是康熙派人接自己进宫后,面见康熙时便提出了自己想要继续习武术刺绣,识字作画。因为这是父母生前对自己的希望,希望康熙能给自己安排老师。康熙感念其孝心,倒真答应了,安排了几个名师给安好。安好这三年来虚心的向几位老师学习,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尽管安好的灵魂已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但学起来丝毫不觉得轻松,有太多东西值得自己学习了。几位名师见安好沉静好学,倒也倾囊相授。起初,这座小苑内常常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安好担心这样下去根本学不到什么,而且也不耐烦应付这些人。便求见康熙道:“皇上圣明,民女尚处热孝期间,怕冲撞了各位贵人,纵使各位贵人不嫌弃,但民女心存不安。恳求皇上封了民女所暂居的宫苑。”

康熙当然不知道安好是为了三年后的周游大计修学储能,康熙只认为是安好想清静,潜心修学,因此心里很疑惑安好为什么会这么爱好学习,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这是她父母亲的希望,康熙隐隐约约的觉得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他觉得有什么东西似乎不在他的掌控之内;他不喜欢这种感觉,作为天子,他习惯了一切尽在掌控中。当初应承了安好的请求,给她安排了名师,并不是希望或者说认同安好的勤奋好学,在内心里他更倾向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如果真的要学点什么的话,可以去学点刺绣作画,至于习武修学,他认为这不是女孩子该走的路,看的书多了,懂得多了,心就大人,人也就不安分了。现在的安好心里想的东西就比她的同龄了多,这与她的父亲安正国生前把她当儿子养,教他识字习武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因为,自己那比安好还要大两三岁的十三十四儿子,现在还贪玩,不肯勤学苦练。怕他们这样下去会白白浪费了好资质,于是便想借用安好来好好地刺激刺激两个儿子。于是才给她请了好几个名师。安好倒不负他所望,尽管经常被打扰,但学习的进度丝毫没有比十三十四阿哥慢。想到这康熙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不过康熙忽然有了一个新的计策,于是对李德全道:“你去阿哥所把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给朕带过来。”

李德全领命而去。这时康熙对安好道:“小丫头,如果你呆会儿,无论武术,背书还是作画,都能把朕的两个阿哥比下去的话,朕就下旨这三年内,不准任何人随意进你住的院子里打扰你。”

安好一听心里冷汗直下,他搞不清楚康熙这么做的目的。但想到,能赢得三年的清静,也难得了。三年之后说不定自己和林成已经想到了可以出去周游的方法了呢?于是忙应承了下来。

不多久,十三和十四阿哥就被带来了。

十三、十四阿哥:“给皇阿玛请安。”

康熙:“不用多礼,起来吧。”

十三阿哥、十四阿哥行礼完毕,安好忙和周围的宫女太监一起向两个阿哥请安。

康熙:‘今天你们俩又给朕逃课了,是吗?”

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忙跪下请罪。

康熙看着眼前这两个自己心爱的小儿子,怒其不争的道:“你们以为你们已经很了不起了吗?可以不用再学习了吗?朕告诉你,你们现在,连朕身边的这个安小姐都比不上,身为男儿,连比你们小的女子都比不过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啊?”

十四阿哥很不服气的瞪了安好一眼,然后气呼呼的道:“皇阿玛,儿臣怎么会比不过她,要不我和十三哥现在就和她比试比试。”

比试的结果当然是两位小阿哥悲催了。

康熙看着满脸羞愧的两个小儿子道:“男子汉大丈夫的,哪里跌倒的给朕从哪里爬起来,才像是我爱新觉罗的子孙,朕给你们三年的时间,这三年内你们想想该怎样学习才能超过这个小丫头。这三年内她会继续住在清婉院,边为父母守孝,边潜心修学,你们回去给朕好好想想这三年你们该怎么过。”

当晚康熙就下旨,收安好为义女,赐字清婉,赐住清婉院。清婉公主为其生身父母守孝的期间内,其他宫殿里的人不得随意进出清婉院。

就这样安好借着守孝的名义,安静的在是非最多的宫里度过了充实的三年。

明天三年之期就要到了。安好已经想好了说服康熙同意甚至支持自己出宫去周游大清的方法了。不知道林成准备好了没有。

☆、第十六章 三年2

康熙听完清婉院主管关于安好最近动态的回报,又想起今天早上御书房内,他安排给安好的几名名师都声称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给清婉公主(安好)了,心情有些复杂,其实康熙自己也说不准自己对安好究竟是什么心态。这三年来,他从未踏足过清婉院,也从未宣召过安好。一方面是由于政务缠身,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他深知无论是踏足清婉院,还是宣召安好,都可能会打破清婉院地宁静,影响到安好的修学。但他总会要求清婉院地主管,定期向自己回报清婉院地一切,把安好交给几位老师的作品,收集起来。如果说康熙起初答应为安好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是为了激发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话。那么后来,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他想知道安好究竟可以成长成什么样子。三年来安好的言行举止,是康熙开始怀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名言了。三年来安好始终一心向学,安静不惹事,宫里除了自己,还有曾经是安好手下败将的十三、十四阿哥外,其余的人恐怕都忘记了安好,这个他三年前亲封地清婉公主的存在。十三、十四阿哥自从败在了安好的手下之后,就知耻而后勇,如今文韬武略,让康熙甚是欣慰。

康熙看着书案前摆放着的这三年来安好提交给几位老师的画作,刺绣和文章,不自觉的就被其中空灵恬淡的情怀,宁静悠闲的意境,和善博大的心灵所感染。他能感受到安好以纯美得灵魂来面对着人生和尘世。三年来康熙无论是在愤怒不平、身心具疲的时候,还是在偷的浮生半日闲的时光里。总会拿出安好的作品作品来看看,虽然起初时安好的作品还有些生涩,但其中所蕴含的气韵却让人难于忽视。如今作品已日臻成熟了,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也不让为,那几名先生还有什么可以在教安好。但安好的文章,不涉及政治,这是让康熙最满意的地方。她的多是对人生的思索,对自然万物的歌颂。看着安好的作品,心情会在不知不觉中平静下来。常常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发。感觉她的作品中流荡着一股源源不绝的清泉,涤荡着人心、慰藉着心灵。

李德全看夜深了,康熙还没有安寝的意思。这样的情况这些年来,康熙除了批阅奏章时会出现外,还有在康熙欣赏清婉公主的作品时会出现。李德全进宫全,也是个书生,对书画文章也有些研究。也很欣赏清婉公主的作品。但毕竟时候不早了。康熙明早还要早朝,于是谦卑的对康熙道:“万岁爷,时候不早了,该安置了。”

康熙道:“明天,三年之期就到了。明早,你去宣那小丫头过来,朕早朝后想看看三年不见,那小丫头出落的怎样了?。”

一夜无梦,第二天安好在一片鸟语花香中悠悠的睁开了双眼。想到很快就可以与林成相见了,心中的甜意,不自觉的染上了双颊,颊边梨涡浅笑。

宫女顾宁,轻轻地掀开门帘走了进来。见清婉公主没有像往日般在跳舞(据公主说那是瑜伽),心里有些诧异,但没有询问。一来身份摆在这里,清婉公主是主子,没有必要向下人交代什么,二来,门外李德全还候着,要向小主子传达圣意。顾宁柔声谦卑地道:“小主子,您醒了,李主管正在门外候着呢,主子要不先梳洗下出去接旨?”

李德全静静的站在清婉院的客厅候着,不多久,就听见从门口传来请安声:“给清婉公主请安。”接着就听见清婉公主的免礼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个6岁的小女孩缓缓走来,看着她脸上带着的暖暖的笑意,似乎看见了千朵万朵花儿次第开发,澄澈的双眸,纤尘不染。李德全在这宫里活了几十年了,以为天下美色都已经看遍,从未想过人间既然有人可以纯美至斯,美的仿佛要飞升而去。

安好:“李公公,劳你久侯了。”

李德全:“参见清婉公主,圣上甚是挂念公主,特命奴才前来迎接公主,去乾清宫。”

安好:“还请公公带路。”

康熙下朝后,回乾清宫的脚步比平常匆忙了些,很快就回到了乾清宫,安好和周围的宫女太监一起向康熙请安,康熙仔细地打量着安好安好,三年了,她越发的美丽了,越发的引入注目了,只一抹安静的剪影,仿佛整个世界的喧嚣都被她沉浸了,清澈的双眼,似乎可以涤荡去世间的一切污浊。

康熙:“都平生吧。小丫头,这三年过得可好。”

安好:“有皇阿玛的护佑,儿臣一切安好。这三年来儿臣看了许多书,看着看着忽然就悟明白了许多东西。儿臣想与皇阿玛单独分享一下,还请皇阿玛给儿臣这份荣幸。”

康熙:“李德全你带他们都下去吧,没朕的吩咐,不得打扰朕与清婉公主的谈心。”

李德全忙带着周围的宫女太监下去了。康熙看他们都消失在门口后,对安好道:“小丫头,现在可以说了吧。”

安好:“读万卷书别人行万里路。所以儿臣想去行万里路,看看皇阿玛治理下的盛世山河。‘

☆、第十七章 三年3

康熙呵斥到:“胡闹。别说你现在是朕的义女,是朕亲封的清婉公主,是我大清的公主,就算你是普通百姓家的女儿也断没有抛头露面,行走江湖的道理。你给朕回清婉院好好待着,朕派几个教养嬷嬷过去,好好地教你礼仪,让你知道什么才是我大清公主该有的风范。”

安好听完康熙康熙的斥责,道:“皇阿玛息怒,儿臣罪该万死,扰了您的清宁,可是儿臣感念皇阿玛的恩情如山高、似海深,恐此生难以为报,遂日夜沉思,希冀寻的合适的方式,以报答君恩之一二,然,安好一介女流,能做的事情不多,只希冀能成为君父的另一双眼睛。替皇阿玛去看看,那些下面的官员不想让皇阿玛知道,或者是皇阿玛离得太远而看不清、摸不准的情况。儿臣会女扮男装的去周游大清,决不暴露自己是公主的身份,不给皇阿玛和皇室抹黑,儿臣会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信告诉皇阿玛,这民间自古以来就是卧虎藏龙的地方,儿臣在民间行走探访,难免会遇着一些,到时候儿臣会尽力说服一些来为皇阿玛效力。历朝历代的朝代更迭和战乱时期,总有一些典籍国宝,散落民间而明珠蒙尘,儿臣可以把他们收集起来,敬献给皇阿玛,也使它们不至于被蒙尘。儿臣甚至可以去青海,寻找那传说中的黄河石。儿臣可以搜集整理民间流传的土方子,虽说宫里的御医水平很高,但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束手无策的病症,也许民间的土方子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且到时候皇阿玛可以组织人员整理编写这些实用的土方子并散发民间,百姓安康不也是皇阿玛的心愿吗?皇阿玛,身为一国之君,身系天下苍生的希望,自然不能自由的行走民间,也就没有机会见见民间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民风民俗。这一切儿臣可以写信细细的描述给皇阿玛听,让皇阿玛能有身临其境般地感觉。此外皇阿玛如有什么需要儿臣效力的地方,儿臣定当全力以赴。”

安好所提的这些条件,对于任何一个帝王都是有吸引力的,何况是有雄心霸志的康熙。但关键的问题是安好只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尽管学识超群,但在鱼龙混杂的社会底层,恐怕也活不下去,更别说去做上面她所提到的事了。

康熙道;”小丫头口气别太狂,就凭你,放到鱼龙混杂的民间能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安好:“皇阿玛,儿臣可以的。而且儿臣也不是一个人去”

康熙一听心里一怔,难道有谁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怂恿安好出去周游,这等刁奴,居心叵测,该拉下去杖毙。于是不动声色的问安好道“哦,那还有谁?”

安好:“就是林成小哥哥啊。”

康熙:“哦,就是那个和你指腹为婚的小男孩,当年和你一并被拐骗的,朕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济南府的林知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