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8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6D机群很有可能正在应付美国海军的F…46机群。在此情况下,第三轮轰炸行动不但不可能取得成功,还会遭到美国空军重型制空战斗机的迎头痛击。

这次,不需要裴承毅下达命令,龙宏恩就给前线部队分派了作战任务。

留在地面上的100多架J…16D从10点10分开始陆续升空,而之前起飞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J…16D开始返航,把巡逻范围设在了机场附近,避免机场遭到美军战斗机、或者巡航导弹的突然打击。

可见,龙宏恩非常小心谨慎。

不管怎么说,伊拉克(J…16D全部部署在伊拉克境内,部署在伊朗与叙利亚的是J…16A战斗机)宣布参加针对土耳其的军事行动之后,美国有理由打击伊拉克的军事设施,把共和国空军的战斗机摧毁在机场的跑道上。

事实上,此时空军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执行第二轮轰炸任务的战斗机正在降落。

可以说,大量战斗机集中在空军基地上空,对空军基地的运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部分J…17战斗机不得不转向飞往附近的野战机场,或者民用机场。万幸的是,F…42战斗机刚刚出发,最快也只能在11点之后对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构成威胁,所以共和国空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作战部署。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一点影响。因为要让执行防空任务的战斗机提前起飞,导致J…17机群无法及时降落、降落后也无法及时获得支持,所以第三轮轰炸行动肯定会延迟到12点30分,甚至13点之后。

如此一来,在29日最多只能进行五轮轰炸,而不是之前安排的六轮。作为弥补,第六轮轰炸将在30日凌晨1点之前进行。按照龙宏恩提出的建议,可以考虑再次动用H…9S机群,在29日22点30分到23点30分,也就是第五轮轰炸行动结束之后进行一次补充轰炸。因为离22点30分还有10多个小时,就算需要提前数个小时下达命令,也还有几个小时,所以裴承毅没有必要这么快考虑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决定。

在龙宏恩调整作战部署的时候,裴承毅抽出时间见了一个很重要的将领。

对裴承毅来说,李东石绝对不陌生。事实上,裴承毅与李东石年龄相仿,两人属于同一代军人,只是命运截然不同。

为了表示尊重,裴承毅没有让李东石等待。

“知道战场上的情况吗?”请李东石坐平后,裴承毅亲自给他泡了杯茶。

“在路上看过简报,轰炸进行得很顺利,地面部队也很正常。”李东石接住裴承毅递来的茶杯,说道,“出发后,我就下达了战斗动员令,第十战斗单位时刻处于战斗状态,随时可以执行作战任务。”

“我知道,你们一直处于战斗状态。”

李东石借着喝茶,没有接这句话。

“根据我的了解,你们是成立得最晚,但是战斗力最完备的战斗单位,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多面手。”裴承毅坐到了李东石对面的沙发上,“正是如此,我才决定让第十战斗单位以第二梯队的身份参战,而且是第一支机动部队。”

李东石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立即上战场。”

“当然不是,准确斩说,现在下结论还太早了。”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让你提前过来,主要就是征求你的意见。你也知道,运送第九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的战略投送舰队还没有做好出发的准备工作,最快也只能在两天之后起锚。虽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凌云霄将军的第一战斗单位不会辜负众望,肯定能在北面的战斗中取得突破,但是从最近掌握的情报来看,杜奇威很有可能把两个美国陆军旅放到土耳其东南地区,在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路线上部署防线。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考虑某种不大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就是在第一战斗单位的正面进攻受阻的情况下,需要一支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虽然第二战斗单位已经登陆伊拉克,将在二十四小时内到达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省,但是罗少鹏的主要任务不是北上攻打土耳其,事实上第二战斗单位也不太适合在山地作战。按照我的部署,第二战斗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拱卫叙利亚,如果杜奇威把美军的陆战师送上叙利亚海滩,第二战斗单位就将成为我们手里的一支王牌部队。当然,在以色列态度暧昧的情况下,第九战斗单位肯定得盯在大马士革,不然叙利亚当局不会跟我们战斗到底。”

“除了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第一战斗单位将在明天夜间发动进攻,最快会在下个月的第一天凌晨攻入土耳其境内。不出所料的话,两个美国陆军旅肯定会在此之前到达,从而使第一战斗单位的进攻受阻。换句话说,如果第十战斗单位在这里等待战略投送舰队,肯定无法及时到达战场,所以必须调整部署。”

李东石看了裴承毅一眼,没有急着发表意见。

“与第一战斗单位不同的是,到达战场后,第十战斗单位首先进入伊拉克境内,从代胡克省北上,攻击美土联军的侧翼。更重要的是,你们不可能像第一战斗单位那样,在发起进攻前获得充足的准备时间。为了确保进攻的突然性,第十战斗单位不但要在四十个小时内到达进攻地点,还要在到达之后立即发动进攻。”

“这可不轻松。”

“所以在做出部署前,需要征求你的意见。”

李东石微微点了点头,沉思一阵,说道:“我也不多罗嗦,只有一个要求,即在我们到达代胡克省的时候,希望能在出发阵地上见到所需的作战物资。”

“多少作战物资?”

“至少满足五天作战行动的物资。”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没问题,我会做好安排,出发前,你把具体的物资清单发给东方闻。”

“没别的事,我就告辞了。”

裴承毅起身将李东石送到了门外,然后把东方闻叫了过来。

作为共和国最有名的“铁血悍将”,李东石的保证有足够的分量。

第79章 独角戏

裴承毅见到李东石的时候,袁晨皓正在与第一战斗单位的凌云霄通视频电话。

因为第一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一直以极限速度行军,所以13点过才到达巴夫格。万幸的是,后勤保障单位在伊朗空军的积极配合下,已经提前到达巴夫格,并且做好了为先头部队服务的准备工作。因为在3个小时前,即到达巴姆时,先头部队就休整了半个小时,所以没有在巴夫格停留,部队在行军中完成了充电作业。

为了与袁晨皓通信,凌云霄所在的战斗单位直属警卫连冲在了最前面。

众所周知,凌云霄是共和国陆军第一猛将,在他一生中只尊重过一个人:彭茂邦;只服从过一个人:项铤辉;只佩服过一个人:裴承毅。如果说还有第四个人得到他重视,那肯定是袁晨皓。

对这个协助裴承毅打完印度战争、随后出任南亚战区最高指挥官、比自己小了快二十岁的年轻将军,凌云霄有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在感叹造物主弄人的时候,凌云霄并不轻视袁晨皓,而是非常爱护这个“小兄弟”。第一战斗单位编入南亚战区后,凌云霄就比以往老实多了,虽然不能排除项铤辉发挥的作用,毕竟项铤辉之后,陆军将领的日子都不大好过,南亚战区几乎成了陆军将领的乐园,作为领军人物,凌云霄肯定得做好表率,但是这与袁晨皓也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凌云霄最先公开表示,假以时日,袁晨皓将成为裴承毅那样的军事统帅。

多年合作下来,袁晨皓与凌云霄的关系早已非同一般。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作战部署的时候,裴承毅把第一战斗单位留在了袁晨皓负责的北方战场上(之前称之为东部战区),并且给予了袁晨皓最大限度的自由指挥权。用裴承毅对凌云霄的话来说,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联合司令部不会对第一战斗单位的作战行动指手画脚。

所谓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虽然在裴承毅的部署中,罗少鹏的第二战斗单位将留在伊拉克北部地区,不但负责守卫两条战线的结合部,还要充当战役预备队。也就是说,搞得不好的话,袁晨皓随时可以要求第二战斗单位驰援。但是袁晨皓与凌云霄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到最后时刻,不要让罗少鹏插手伊朗这边的作战行动。

凌云霄与罗少鹏的关系,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印度战争期间,罗少鹏因为对项铤辉的安排不满意,搞砸了两次行动,如果不是在攻打苏拉特的作战行动中表现勇猛,恐怕项铤辉会在离任前亲手签署罗少鹏的退役文书。罗少鹏在印度战争的最后几次机会中拯救了他的前程,却没有挽回他与凌云霄的关系。按照项铤辉的安排,罗少鹏作为“值得重点培养”的陆军将领之一,也被派往了南亚战区,在袁晨皓的手下负责第二战斗单位。从外界的评论来看,项铤辉此举,无非是想留下一个“用人不唯亲”的贤名,因为项铤辉离任时,共和国陆军中像罗少鹏这样的将军不下100个,而胆敢对项铤辉表达不满的就只有罗少鹏一个。

不管怎么说,凌云霄与罗少鹏的关系好不到哪里去。

正是如此,数年间,第一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虽然都驻扎在南亚地区,但是从未进行过联合训练,就算一道参加过两次战区级演习,也是对手。

袁晨皓与罗少鹏的关系没有这么极端,却也算不上融洽。

虽然凌云霄也是出了名的刺头,就算脾气比以往好了许多,他仍然是个标准的军人性格,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据理力争,往往让袁晨皓下不了台。但是不管怎么说,凌云霄从来是对事不对人,吵过闹过也就算了,不会往心里去,更不会耍小心眼。罗少鹏完全是另一种军人,他很少在公开场合下与袁晨皓发生争执,却非常固执,遇到不满的事情,往往说一套做一套,让袁晨皓非常无奈。

很明显,袁晨皓更喜欢与凌云霄这样的直爽人合作。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裴承毅做战役部署之前,袁晨皓就征求了凌云霄的意见,确定第一战斗单位能够单独完成伊朗方向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不需要支援力量。在裴承毅进行部署的时候,袁晨皓就拍着胸脯保证,由第一战斗单位单独承担正面进攻行动,后勤保障则由伊朗军队负责。正是袁晨皓的这一保证,让裴承毅做出了后面的部署,即第二战斗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拱卫叙利亚,而不是北上攻打土耳其。

事实上,裴承毅不可能不清楚袁晨皓的想法。

可以说,除了项铤辉之外,最了解袁晨皓的人就是裴承毅了。

袁晨皓提出由第一战斗单位负责正面进攻的时候,没有提到第二战斗单位,就让裴承毅相信,袁晨皓与罗少鹏的关系不怎么样。至于凌云霄与罗少鹏的关系,裴承毅更加没有理由认为他们是可以并肩作战的战友。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留了一手,也就是李东石的第十战斗单位。

凌云霄不会与罗少鹏合作,却不会不给李东石面子。作为10个战斗单位指挥官中最年轻的有关,李东石在共和国陆军中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按照外界估计,这位还不到45岁的中将肯定能在50岁的时候成为陆军上将,在55岁或者60岁的时候成为陆军司令。如果袁晨皓希望在军队以外的地方有所作为,李东石就有可能在10多年后成为总参谋长。就算袁晨皓打算一辈子呆在军队里面,李东石也会大有作为。更重要的是,李东石是得到公认的,共和国陆军中的二号猛将。如果不是资历比凌云霄差得多,他肯定是头号猛将。对于一个相信实力的军人来说,凌云霄没有理由不佩服李东石。

当然,裴承毅不会不给凌云霄面子。

既然凌云霄保证第一战斗单位能够单独承担正面进攻的重任,裴承毅就不会怀疑,毕竟裴承毅也非常尊重凌云霄。正是如此,第十战斗单位没有按照计划,在战争爆发之前到达伊拉克,而是留在了瓜达尔港。虽然这也与战略投送舰队无法及时出发有关,但是裴承毅在做部署的时候,肯定会有所顾虑。从他给李东石安排的任务来看,即便第一战斗单位的正面进攻行动遇到了麻烦,第十战斗单位也不会转向伊朗战场,而会从伊拉克北部地区攻入土耳其境内,也就是从土军的右翼发动进攻,达到策应第一战斗单位,联合围剿土军、以及美军的战役目的。

因为第十战斗单位还没有出发,所以袁晨皓与凌云霄都不知道这个安排。

通电话的时候,两人讨论得是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刚刚从伊斯肯德伦出发的美军。

“前线指挥部已经收到军情局发来的第二份卫星侦察报告,两个美国陆军旅主力部队离开伊斯肯德伦,向土耳其东南地区进发的情报得到确认。”袁晨皓的神色很平静,语气却很严峻。“根据军情局之前提供的情报,这两个旅分别是第1装甲师的一个装甲旅与第3步兵师的一个机械化步兵旅,而这两支部队正是美国陆军首批进行改编的部队。虽然美军的改编工作没有我们这么彻底,编制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但是这两个旅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装备方面,两个旅都拥有美国陆军最先进的主战装备,除了炮兵的主战装备比我们差了一点、而且规模小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比第一战斗单位差,装甲部队的规模甚至在第一战斗单位之上。”

“打仗拼的不是兵力,如果装备多就能取胜的话,我们连土军都打不过。”

袁晨皓笑了笑,说道:“毋庸置疑,美军不是土军。虽然我们在半岛战争中击败过同样由杜奇威指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但是美军卧薪尝胆近二十年,为的就是一雪前耻,我们绝对不能大意轻敌。”

“这个我知道,能上战场的都不是弱旅。”凌云霄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有没有美军装备的具体情况?”

“已经联系了军情局,很快剩会给我们详细资料。”

“最好让情报参谋处理一下,然后放到战术信息共享平台上。”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做了安排,保证在你们上战场前让基层作战单位能够获得最准确的信息。”

凌云霄说的“战术信息共享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专门储存战争信息的网络终端。在信息化建设中,共和国与美国等大国都完成了“信息网络化”建设,即将各部队所需的信息放在军事网络上,作战的时候,各部队需要什么信息,都可以顺利获取。

虽然这看上去是一项非常简单的工程,即为各级指挥单位提供一个网络终端接入设备,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极为麻烦,而且耗费巨大。别的不说,为共和国陆军各级战斗单位(班为最基本的战斗单位)提供网络终端接入设备就花掉了数千亿元,加上高速无线保密网络的建设投入,光陆军就在信息化上花了1万多亿。

巨大的投入对应的是巨大的收效。

早在印度战争前,共和国军队就实现了信息网络化。虽然不是第一支实现信息网络化的军队(关军在2027年就实现了信息网络化),但是得益于后发优势,即采用了更先进的基础设备,共和国军队的信息网络化更为彻底。印度战争中,信息网络化的作用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按照共和国公布的相关消息,空降153旅与空降173能够有出色表现,与最先实现信息网络化有很大的关系。

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军队开始挖掘信息网络化的扩展潜力。

“战术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在这一期间建立的重要系统之一。虽然该系统的基本技术并不复杂,与民用的网络搜索引擎非常相似,但是军用设备与民用设备有很大的差别,除了安全性、通信带宽、可靠性等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之外,需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