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9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入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与实力最强的经济体。问题是,共和国当局始终没有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化解战争开支带来的问题?

要知道,在2015年到2049年间,共和国卷入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其中投入兵力超过1万的大型地区战争就超过了8次,以2049年币值计算,战争开支总计228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0%。

这么多的战争开支,总得想办法解决。

如果全部由政府承担,也就是由税收承担,肯定不现实。事实上,在2049年之前,共和国中央财政在战争上的总开支不到100万亿元。

由此可见,大部分战争开始必须从其他渠道获取。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金融领域进行融资。事实上,在2049年前,共和国当局发行的战争贷款与战争国债高达50万亿元,而这些债务最后都由金融集团通过各种方式消化,真正由共和国中央政府偿还的还不到1万亿元。

这里就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金融集团获取的战争融资得想办法弥补。

事实上,这也是共和国坚持对外扩张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对外扩张,才能通过获取海外资源与海外市场,以及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来抵偿战争开支。别的不说,通过将人民币推向国际市场,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然后操控人民币汇率,共和国的金融集团就在国际市场上收获了数十万亿。

毫无疑问,这么做,等于把原本应该由共和国承担的问题转嫁给了全世界。

同样的道理,美国也在想方设法的转移战争压力。

如此一来,等于是共和国与美国的金融集团在联手导演下一场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是下一场大萧条。

事实上,到2045年左右,全球经济已经过热。虽然全球贸易环境非常优越,而且各主要经济体的情况都比较理想,但是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发出警告,如果不对那些在国际贸易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经济体进行约束,特别是对金融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不出10年就会由金融危机引发新的经济危机。

避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场战争。

准确的说,是通过一场全球战争来改变世界格局,从而彻底改变全球金融体系,把旧账一笔购销掉。

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的金融集团有足够的理由为“世界大战”提供动力。

事实上,美国的金融集团也一样。

随着人民币与欧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特别是共和国通过集约集团与各个以共和国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将人民币打造成“硬通货”,美元的国际地位受到重大影响,不再是唯一的国际化货币,对国际金融不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金融集团也希望通过一场战争来改变这种情况,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唯一的“硬通货”。

其他两个利益集团的情况也差不多。

因为可控聚变核电站已经成为全球主要能源,而且是唯一的廉价能源,所以能源企业不但是国家的战略性企业,还是超级大国控制盟国的主要帮手。拿共和国来说,几乎所有集约集团成员国的能源市场都有共和国能源集团的身影,而且都被控制。随着集约集团成员国的市场逐步饱和,共和国的能源集团自然需要更多的市场,也就需要国家在扩张行动上有所表现。当然,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通过一场世界大战控制整个世界,让共和国的能源集团能够控制全球能源。

资源集团就更加不用说了,任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都永无止境。

由此可见,军火商不过是几个主要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受此种种因素影响,颜靖宇上台之后,不得不重视“世界大战”这个重要问题。

作为兼任国防部长的安全副总理,裴承毅有义务替元首排忧解难。可以说,只要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问题,在送到颜靖宇手里之前,都得从裴承毅手里经过。正是如此,裴承毅已经多次向颜靖宇提出了“世界大战”这个话题,希望元首能够在中央高层会议上提出来,并且给出一个明确答复。

问题是,颜靖宇没有这么直接。

裴承毅非常清楚颜靖宇的想法与处境,虽然颜靖宇也知道“世界大战”无可避免,谁先做好准备,谁就有更大的希望赢得胜利,但是作为国家元首,颜靖宇不可能向任何利益集团低头,更不可能只听从几个利益集团的诉求。也就是说,军火商在“世界大战”这个问题上闹得越厉害,颜靖宇的态度就会越强硬。事实上,当年的王元庆也是如此,在印度战争爆发前,共和国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各大利益集团也在积极营造战争气氛,但是直到离任前两年,王元庆才发起了战争。事实上,颜靖宇也早就听取了裴承毅的警告,开始为战争做准备,只是没有急着表明立场。别的不说,颜靖宇在上任之后首先落实“青山绿水工程”的相关项目,就与战争准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再次提到“世界大战”这个问题的时候,裴承毅也觉得很难启齿,只是作为安全副总理与国防部长,他必须尽到职责,让元首清楚认识到,战争威胁已经迫在眉睫,而且不是想避开就能避开的。只要共和国当局坚持国家利益不放,沿着民族复兴的道路走下去,就肯定会在战场上与敌人分个高下。

正是如此,每次谈到这个话题,裴承毅都会在第一时间带出主要话题,即元首打算在什么时候把战争问题明朗化,而不是在暗中做准备。这不是裴承毅在想办法推卸责任,不管怎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没有国家元首的支持,国防部长又能做什么?可以说,只有得到元首支持,战争准备工作才能步入正轨。

站在颜靖宇的立场上,这肯定不是点个头或者摇个头那么简单的问题。

可以说,在是否应该积极为战争做准备,也就是积极推动战争的问题上,颜靖宇面临的决策难题绝不亚于当年的顾卫民。要知道,这是与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的全面战争,打赢了的话一切好说,打输了的话,毁掉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前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

第28章 准备计划

与裴承毅预料的一样,颜靖宇再次沉思了好一阵。

让裴承毅没有想到的是,颜靖宇没有像以前那样用沉默来回答,给出了明确答复,要裴承毅尽快递交一份详细的战争准备计划与战争计划,并且让刘晓宾回来之后,提交一份中东局势的发展评估报告。虽然颜靖宇仍然没有表明态度,但是肯让裴承毅去制订战争准备计划与战争计划,并且让军情局发挥作用,已经算得上是了不起的进步了。要知道,只要军情局介入,问题就简单得多了。

裴承毅离开元首府的时候,天色已经放亮了。

与王元庆一样,颜靖宇也喜欢在夜间处理重要事务,似乎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他的精力才格外集中,能够思考一些重大问题。

对裴承毅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在10多年前,他也经常在半夜到元首府为王元庆汇报工作情况,但是对已经57岁的上将来说,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精力,也就不太适应通宵工作。

正是如此,裴承毅决定回家睡上一觉,再去找袁晨皓。

不管怎么说,制订战争准备计划与战争计划是作战处的事情,不需要裴承毅亲自动手。

2049年8月23日下午,回家睡了一上午,养足了精神的裴承毅去了作战处,找到了正在用兵棋推演消耗时光的袁晨皓。

“备战计划?”

“准确的说,是一份战略计划。”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笑着说道:“老裴,你也太瞧得起我了。”

裴承毅听出了袁晨皓的意思,毕竟作战处是军事机构,只能制订战争计划,无权插手国家战略计划。笑了笑,裴承毅说道:“元首让我来处理这件事情,你也知道,真正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计划,而是有没有办法落实计划,我得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不管怎么说,这是与战争有关的计划,更是关系到了最后成败,所以我希望你来负责具体工作,我让东方闻为你提供协助。”

“这么说,我没得选了。”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袁晨皓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我有一个要求。”

“说吧,我就知道你会提要求。”

“也不是什么过分的要求,我需要得到总参谋部的人事调动权。”

裴承毅的眉头跳了几下,没有急着开口。袁晨皓的意思非常清楚,他要借此机会成为总参谋部的头号人物。

众所周知,2047年的换届选举后,随着林啸雷退役,裴承毅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共和国的头号将领。在此背景下,国防部“收编”了总参谋部。虽然总参谋长得到保留,而且仍然是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但是在裴承毅的影响下,从2047年开始,总参谋长这个职务就形同虚设,反而是总参谋部下设的几个处的处长因为直接向国防部长负责,所以成为了总参谋部的实权人物。因为总参谋部早就失去了人事大权,所以人事处基本上被架空,只有作战处与后勤处有影响力。袁晨皓是作战处处长,而担任后勤处处长的就是在中东战争中指挥南方战线的苏劲辉。虽然在很多人看来,总参谋部后勤处与国防部的后勤装备处重合,职权肯定受到限制,但是国防部的后勤装备处主要面向武器装备供应商,而总参谋部的后勤处主要面向军队,所以后勤处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总参谋部的问题上,裴承毅并不是无条件的支持袁晨皓,所以袁晨皓与苏劲辉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见到裴承毅的神色变化,袁晨皓改口说道:“这种大型战略计划,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作战问题,国家政策方面我不好说什么,我只负责与军队有关的问题。”

袁晨皓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裴承毅不好继续回避。

“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事我会考虑。”裴承毅看了眼手表,说道,“你先把与作战处相关的工作安排下去,我会找苏劲辉谈话。”

“那我尽快给你一份简略报告。”

裴承毅点了点头,没再罗嗦,起身跟袁晨皓告辞。离开作战处之后,裴承毅没有急着离开总参谋部,而是去了仅隔着一座花园的后勤处。

在苏劲辉面前,裴承毅就没有那么客气了。

不是说裴承毅更看得起苏劲辉,而是苏劲辉没有袁晨皓那样的野心。准确的说,是岁月不饶人。对于年近70的苏劲辉来说,虽然按照规定,一级上将可以服役到75岁,而在职的一级上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以一直服役,但是苏劲辉的身体条件并不理想,而且厌倦了军队内部纷争,早就有退役的想法了。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裴承毅挽留,苏劲辉根本不会在2047年出任后勤处处长。按照当前的情况,到2052年的时候,就算身体情况允许,苏劲辉也会退役。

总的说来,苏劲辉不是一个有野心的将军。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苏劲辉没有能够成为总参谋长,没有能够在军队中获得更大的成就,等于浪费了一员将才,但是从苏劲辉的立场来看,能够在70岁之后带着一个军人能够取得的最大成就退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何尝不是一种成就呢?

正是如此,在苏劲辉面前,裴承毅就直接得多了。

问题是,对袁晨皓来说,制订一份完善的战争准备计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关键就是,这是“战争准备计划”,而不是“战争计划”。

与战争计划相比,战争准备计划更加注重“非军事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所谓的“非军事因素”,专门指那些能够影响战争进程,甚至能够决定战争结果的社会因素,比如经济状况、工业实力、民心民意、文化因素等等。虽然袁晨皓在担任战区司令期间,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到“非军事因素”,甚至在某些时候需要顶替政府官员处理涉外事件,但是作为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袁晨皓没有权力插手行政事务。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工作,袁晨皓必须注意影响,不像在战区司令部那样随心所欲。如此一来,在制订战争准备计划的时候,袁晨皓就会受到很多制约。

可以说,这就是袁晨皓为什么要求获得“绝对权”的根本原因。

裴承毅离开后,袁晨皓就召集作战处的主要参谋,开了一个简短会议,介绍了相关情况,并且让参谋做好长期加班的思想准备。

实际上,袁晨皓在当天晚上就开始加班。

因为没有掌握其他方面的情况,所以袁晨皓只能从军事问题着手。实际上,不管是不是为战争做准备的计划,只要与战争相关,就得首先考虑军事问题。

对共和国来说,2041年的中东战争绝对算得上是自2015年以来打得最惨的一场战争。

用某些共和国新闻媒体的话来说,这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共和国第一次没有能够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也是共和国在21世纪中打得最糟糕的一场战争。虽然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都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不认为战果不利与共和国军队有直接关系,而是相信了共和国官方新闻媒体的宣传,认为与战场情况、以及国际局势有很大关系,但是对共和国军队来说,一场不算圆满的战争足以让所有人反思,也足以让共和国的领导人对国防建设进行深入思考。

事实也确实如此。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顾卫民是一个非常单纯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个不那么重视国防建设的领导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在整个执政期间,顾卫民并没大幅度削减国防开支,特别是在其第二届任期内,国防开支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7%,基本上恢复到了王元庆执政时期的水平,并且超过了共和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由此可见,中东战争对共和国高层产生了多大的冲击。

当然,中东战争的直接影响就是改变了共和国国防建设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中东战争前,受第三次军事改革影响,共和国一直奉行战略收缩政策,国防力量整体萎缩,只有天军得到了长足发展。中东战争前,共和国军队的兵力跌到了120万左右,为建国以来最低。虽然没人将中东战争的结果与第三次军事改革联系起来,因为没有第三次军事改革的话,以共和国军队的战略投送能力,别说派遣足足8个战斗单位前往数千公里外的战场执行作战任务,能否抢在美军之前完成战前部署都是个问题,也就不可能在中东地区挑战美国的军事霸权。但是中东战争之后,很多人都根据战争结果,认为第三次军事改革搞过了头,对共和国的军事力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可否认,这种认识带有偏见,并没认识到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中东战争是在共和国整体实力有所下滑,大量国力用在了印度战后重建与国内建设上的时候爆发的,如果不是第三次军事改革,锻造了一支精悍的军事力量,共和国根本不可能在库尔德斯坦地区扶持一个亲华政权,更不可能通过一场大规模战争来改变中东的区的战略格局。重要的是,同样不能否认,第三次军事改革远不如想像的那么大,或者说,受政府换届影响,第三次军事改革并没有达到预先制订的全部目的。

最大的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顾卫民没有搞军事改革的魄力。

归根结底,中东战争与顾卫民的关系并不大,而且不是策划者,所以顾卫民从这场战争中获得的好处非常有限。按照某些西方国家“中国问题专家”的说法,2042年换届选举的时候,叶致胜敢于发起挑战就是因为顾卫民没有得到军队的绝对支持。由此可见,顾卫民与军队的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