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愔也趁着这几天时间,将登州的事情做一个安排,他这次回长安,估计要到明年才能回来,如此一来,登州城的大小事宜,都要由赵复来处理,不过李愔来登州时带来的官员中,大部分也都会留下来,比如深受赵复赞赏的刘仁轨,现在燕北只是挂了个长史的名义,除了商业之外,其他事都交给了刘仁轨去做,虽然这个脾气耿直的年青官员不是很招人喜欢,但因其处事公正铁面无私,在登州也聚拢了很大的人望。

因为只是在长安住一段时间,并不是不回来了,因此李愔决定一切从简,府中只将一些必要的仆人厨子等带回去,剩下的大部分都留在登州。只是惜君那里却有些麻烦,因为这次回去,李愔要处理很多商业上的事,所以她要带的人实在有点多。

另外李愔还要准备礼品,毕竟回长安一趟,给各位亲朋好友带点礼物是必须的,不过这时李愔就觉得自己的亲朋好友实在有点多了,光准备的礼物就装满了几条大船,想从简都从不了。刚把所有的事情准备完毕,李愔一直等着的王况和崔玉两人,也终于上门拜访。

“年余不见,殿下风采更胜往昔,又将登州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条,真是让王某敬佩之至!”王况携崔玉来到王府,立刻得到李愔的热情招待,并且设下酒宴,招待两位贵宾,而王况刚一进来,立刻就对李愔一顿吹捧。

“哈哈,王兄太客气了,不知旁边这位如何称呼?”李愔谦虚了一下,故意问道。

“在下清河崔玉,拜见齐王殿下!”不等王况介绍,崔玉自己站起来,一躬到地说道。

“哦,原来是崔兄,快快请起,你我年岁相当,别叫什么殿下不殿下的,还是叫我六郎好了。”李愔故做惊喜,上前将崔玉搀扶起来,极力做出一副礼贤下士样子。

李愔和崔玉初次见面,自然免不了相互吹捧一番,而王况不是笨人,在一旁帮着两边吹捧,等酒宴准备完毕,三人分宾主落座,李愔绝口不问两人此番来的目的,而是东拉西扯乱说一通。

王况在上次吃亏之后,特意对李愔的脾气进行过研究,知道对方是在等他们将此行的目的讲出来,于是应付了几句之后,和崔玉对视了一眼,趁着李愔说话的间隙,忽然站起来说道:“殿下,我和崔兄此来,是有要事相禀!”

“哦?”李愔漫不经心的挟了块鱼肉放入口中,瞟了两人一眼,这才问道,“王兄,不知是何要事,竟然要两位亲自跑一趟?”

看到李愔似乎毫不在意的样子,王况有些着急,转过桌子上前一步,再次躬身说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因为一些原因,连同我和崔兄背后的家族在内,天下五姓七望已经联合起来,要对殿下及大唐的整个工商业进行打压!”

第一百零一章 新老利益集团

“嗯~”李愔听到王况的话,脸色立刻一沉,他穿越到大唐之后,费进心思以利益将许多人团结在自己身边,而利益的核心其实就是工商业带来巨额利润,大唐现在的工商业之所以如此繁荣,可以说大半都出自李愔之手,毫不夸张地说,工商业其实就是李愔的立身之本,也是他的命脉所在,谁敢动工商业的发展,其实就是和李愔,以及他身后的利益集团过不去。

“他们真的有这么大的胆子?”李愔沉声问道,对于五姓七望,他早就做了足够的调查,知道自己与对方迟早都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冲突,毕竟对方代表的是传统士人阶层与大地主阶层的核心利益,而李愔则代表的是新兴的工商业主的利益,这两个阶层从刚诞生开始,就在进行着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争夺,只不过由于文化原因,工商业一直被士人阶层大力打压,根本没有发展起来的机会。

幸好有李愔这个异类,为了自身的利益,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超前的技术为凭借,大力发展工商业,这才使得大唐的工商业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景象,而且他也借助自己天生的优势,不断抛出各种工商业利润,将大唐新兴贵族阶层拉拢在身边,形成一个实力急速扩张的利益集团,无数是朝堂还是民间,这个利益集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力,而李愔就是这个利益集团的直接代表,若非李愔和李世民之间的特殊关系,估计他早就被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给宰了。

可是现在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传统士人利益集团,竟然忍不住向李愔所代表的新兴工商业主集团开战,毫不夸张地说,若是这件事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波及整个大唐的动乱,甚至动摇大唐的国本。

“殿下,其实他们也是逼不得已,因为若是再不行动,他们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听到李愔满是威胁的话语,王况却是满脸苦笑道。

“哦?这是为何?”听到王况的话,李愔脑子中似乎有道灵光闪现,好像是抓住了什么,可是却一时又想不清楚,于是也懒的再想,开口直接问道。

“殿下何必明知故问,还不就是田地与人口?”这时崔玉也开口说道,而且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

田地、人口!李愔一下子明白过来,五姓七望为何能屹立近千年不倒,除了族中人口众多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占有大量的田地,这些田地是世家大族生存的根本,每家占有的田地都是以万顷来计。如此多的田地,世家大族当然不可能亲自耕种,而是租赁给无数贫穷的农户,用以收取田租,而他们则靠着这些田租,支持族中子弟读书做官,为官的子弟再以族中提供便利,以吞并更多的土地,如此一来,就形成一个循环,使得世家大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依附他们而生的农户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现在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的格局。

但是李愔的出现却打破现在的格局,因为工商业的兴起,使得那那些以租赁田地为生的贫苦农户,有了第二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不需要他们花费任何的成本,只要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就能进到工厂或商户中做工,每月领到的工钱虽然有多有少,但至少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家中几人做工,不但可以养活全家,而且还可能有所盈余。

在刚开始时,受观念和工作机会不多等因素的影响,愿意进到工厂里做工的人并不多,这点李愔是深有体会,他在长安第一个办的是酿酒厂,当时厂中大部分都是各府上的家奴,后来规模扩大,向外招人时,也没少花费力气,好不容易才将人招齐。

不过后来随着李愔将水泥、煤、食品加工等各种产业推广开来,各种工厂在大唐是遍地开花,开始时的确有过一段用工荒,但后来随着李愔第一个提高工人的待遇,使得做工可以真真正正养活全家,其他工商业主也纷纷效仿。

在优厚的待遇下,不少有眼光的贫苦人家放下手中的锄头,开始进到工厂里做工,虽然也有拖欠工钱的事情出现,但大部分工人的生活的确比以前要好过的多,所有人都不是傻子,看到原来和自己一样的邻居吃上了白米细面,自己却还在啃野菜窝头,自然是心中不平,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说就是这个道理。

有了对比之后,原来将做工行商当做贱业的人,也慢慢放下心中的偏见,为了家中的老婆孩子吃上几顿好饭,开始尝试着到工厂找活干,而尝到甜头之后,自然是再也不愿拿起锄头从土里刨食。

可是做工的人多了,种地的人自然就少了,受传统观念影响,最先出去做工的都是无田地或田地不足以养家的贫困农户,这些农户以前都是靠着租种大户人家的田地为生,其中五姓七望就是最大的地主,因此做工的人一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

想到这里,李愔立刻就明白了五姓七望要打压工商业的原因了,说白了,无非是因为工商业的兴起,抢夺了本属于农业的人口资源,减少了土地上出产的红利,这对于近千年来,一直靠分食土地红利为生的世家大族来说,无疑是极其可怕,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也正是如此,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大族,才放下各自的成见,联合起来对正在蚕食他们利益的工商业进行打压。

想明白了这些,李愔的不怒反喜,因此这些世家大族的举动,让他看到一个可喜的信号,那就是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工厂主和迅速壮大的商人阶层,已经对原来的士人和地主阶层形成了有力的威胁,这也说明他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总算为自己打下了一个基础。

王况和崔玉看到李愔面露笑容,都是面面相觑,猜不透眼前这位齐王殿下的心思,不过若是别人听到五姓七望联手对他打压,恐怕早就吓得魂不附体了,甚至连当今陛下听到这个消息,估计都得掂量许久,可没想到李愔听后竟然是这种反应?

“王兄、崔兄,多谢两位千里迢迢跑来登州,将如此重要的信息告之小弟,实在是仁义之举,请受小弟一拜!”李愔忽然转过身,正色对两人拱手施礼道。

“殿下折杀我等了!”看到李愔向自己行礼,王况和崔玉都是吓了一跳,躲是躲不开了,只得急忙躬身回礼道。

“两位客气了,这一拜其实是李愔代天下人向两人拜谢的!”李愔站直身子,少有的露出一本正经的神色说道。

看到李愔如此郑重,王况和崔玉也露出一脸正色,对视一眼一起说道:“殿下,我等虽然不才,但天下大势还是能看清的,以殿下之才,行的是工商兴国之策,而且已经形成一种席卷天下之势,族中那些老顽固妄想以人力抵挡这种大势,无异于螳臂当车,吾等不愿做那种蠢事,故此前来相告,以图日后能保全家中老小!”

听到两人十分诚肯的话,李愔却是微微一笑,这两人虽然说的很真诚,不过却有一点没有明说,那就是他们虽然也是五姓七望出身,但是在族中都受到打压,王况就不用说了,本来有着大好的前途,却生生被逼着行那商贾之事,至于崔玉的情况虽然好点,但想必在族长崔言的打压下,日子肯定也不好过,所以才想借这个机会,来个鱼跃龙门,一吐胸中被压制多年的闷气。

不过李愔很快发现自己上面的猜测并不全面,因为在接下来对两人的谈话中,他很快发现,这两人不但在族中同样受压制,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主管着族中的商业之事,名下都有无数的工厂、店铺和商队,可以说是新兴工商业主的典型代表之一,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反对族中对工商业的打压,其实也有对自己利益的考虑。

对于两人都经商一事,李愔倒有些意外,王况主管太原王氏的商业他知道,可是崔玉好歹也是前任族长唯一的儿子,而且据武媚娘得到的情报,清河崔氏族中支持崔玉的人不少,再怎么也不可能和王况一样,行那商贾之事吧?

李愔想到这里,当下就将自己的不解问了出来,而崔玉听过之后,却是哈哈大笑道:“殿下,崔某其实也是歪打正着,前几年我那位族叔对我百般打压,虽然族中有许多人帮我,但还是有些难以招架,最后我一想,干脆自污求全,放下身份管起族中商业之事,没想到接触之后,倒是引起了崔某的兴趣,后来与王兄结识,对工商的重要性认识更深,再加上殿下对工商业的推动,使得崔某看到,以后的天下,工商必定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于是也就效仿殿下,大量开办工厂,至于家中的田地,都被我变卖换成本钱投了进去,现在时间虽短,但效益却极好,成本已经回收的差不多了。”

虽然崔玉说的简单,但听在李愔耳中却让他肃然起敬,能果断放弃传统的土地收益,转而以工商为主要产业,这点连李愔都自问做不到,没想到眼前这个长的十分娘气的男子,竟然有如此魄力!

崔玉说完之后,又与李愔谈了几句,然后变得有些犹豫,与王况对视一眼,对方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脸色也是一黯,不过却什么也没说。李愔对两人的表情变化都看在眼里,心中也有些奇怪,这两人似乎还有些什么话要说?

第一百零二章 献策之人

“殿下可知,五姓七望会如何向殿下以及工商业发难吗?”崔玉忽然上前一步,一躬到地问道。

“呵呵!若是我猜得不错,无非就是工商业将农户变成工人,使得种地之人减少,粮食产量下降,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肯定是抓住农业是立国之本这一条不放,大肆攻击工商业已经动摇国本,然后联合族中的官员一同上书,逼朝廷对工商业进行打压。”李愔笑道,对于这条他自然早就想到,而且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应对之策。

“殿下果然聪慧,一语就将其中的关键道破,五姓七望正是想借这个理由,将工商业发展的势头打压下去。”崔玉听到李愔话,心中对这位齐王殿下也是赞叹不已,不过紧接着他眉头一皱,有些忧虑的说道:“殿下,虽然五姓七望是将农业做为打压的借口,但这却也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粮食产量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若是放任下去,那就算是工商业再怎么兴旺,恐怕也只是无根之木,对此殿下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农业事关国家稳定,本王也十分注视,只是对于农户流失这件事,我虽然预料到肯定会发生,却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解决的办法却也不是没有,我早就让人做了一些准备,就算是对方联合起来发难,也奈何不了本王,至于想打压工商业,更是痴心妄想!”李愔说到最后,双手拳头紧握,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

虽然五姓七望影响力遍布大唐,但他也不是初到大唐时的那个纨绔王爷,只单纯比较影响力的话,他身后的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未必会比对方弱多少,另外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用,到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王况和崔玉听到李愔早有准备,都是十分兴奋,现在工商业的兴旺,可以说都是眼前这个齐王殿下一手挑起来的,无论产业再大的工商业主,也都要唯这个少年马首是瞻,因为齐王殿下就是大唐工商业的一面旗帜,只要这面旗帜不倒,他们和其他工商业主就不会有事。

另外他们两人对于李愔如何解决农业问题,也十分的感兴趣,不过他们问了几次,李愔却是不愿多说,每次都岔开了话题。这让崔玉和王况都显得有些焦急,对视了一眼之后,刚坐下的王况又站起来躬身说道:“殿下,有人托我向您献上三策,虽然不能彻底解决农户减少的危机,但却能暂时缓解人口不足的问题!”

李愔听后一愣,他本以为王况两人只是向自己通风报信的,没想到竟然还帮自己出谋划策,看来武媚娘猜测他们是来向自己投诚的,也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啊。想到这里,当下一脸好奇地问道:“王兄,不知是哪三策?又是何人所献?”

“殿下,是什么人献的咱们暂且先不提,您先听一下这三策如何,这第一策名为广畜奴隶……”王况看李愔表现出兴趣,立刻表现出一种奇怪的兴奋,也不管李愔愿不愿意听,立刻就开始讲起那三策来。

李愔开始还有些漫不经心,毕竟在他看来,唐人受思维的局限,能想到的办法根本跳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比如王况说的第一策,听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想大量抓捕奴隶,以填补农户人口的不足,这个办法李愔也知道,但关键是到哪里去抓奴隶?

但是随着王况的讲解,李愔是越听越惊讶,甚至有种震惊之感,比如对方在第一条计策时,就指责李愔太过保守,只将捕奴的对象定在朝鲜半岛和北方草原上,岂不知在西域以及南方的吐蕃,都有大量的人口存在,以李愔的影响力,早就应该发动人去那里捕奴。另外对方还指出,在海外的爪哇等地,还有大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