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谩T诩兜秸庑┖M庵睾螅腿患浞⑾郑春M庵夭⒉槐却舐狡恶ぃ喾矗行矶嗟胤缴踔帘却舐交挂蝗模热缱ν垡阅系囊恍┐蠛5海厦娴耐寥思负醪挥美妥鳎掷锩娴酱Χ际强梢允秤玫乃@锏母怯腥≈痪〉挠憷啵庑┳匀簧さ闹参锖投锞妥阋员Vに且荒晁募径疾换岚ざ觥

相比这些地方,中原大地几乎可以用贫瘠来形容,辛勤的百姓忙上一年,却勉强才能吃顿饱饭,若是遇上水旱灾害,那么饿死人更是常事,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另外杨暕还不无感慨地说道,他还在爪哇南方找到一个极为适合居住的大岛,而且还派了些人去上面清理土人,若是流求这边万一有什么不测,那他就带人全部移居那个大岛上,现在估计也用不到了,到时也会一起送给李愔两兄弟。

一直到夕阳西下之时,李愔他们才结束这次谈话,只法相比早上的剑拔弩张,现在却变得十分和谐,甚至趁着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来,杨暕还乘着船到李愔那边坐了下,顺便还和李愔兄弟两人吃了顿晚饭,然后这才离开。

而到了第二天一早,李愔就让陆青带着人去接收对方的地盘。这也是昨天杨暕主动要求的,毕竟他已经是个等死之人,膝下又只有一个十岁的女儿,根本无法继承他的位子,而除此之外,最亲近的就要数李恪和李愔这两个亲外甥了,不给他们又能给谁?

说起来杨暕手中的势力还真不小,辖下的居民人数高达八万有余,其中能调动的兵力也有一万余人,当然了,这一万余人只能做为一时之用,真正做为常备兵力的,也只有做为核心力量的两千余人。

这两千余人直接掌握在杨暕手中,统领这两千人,也是他心腹之一,此人名叫朱猛,今年四十多岁,原来就是杨暕身边的护卫统领,当初杨暕之所以能从江都逃出来,就是多亏了此人拼命杀出一条血路,甚至为了保护杨暕,差点连命都丢掉,可谓是杨暕最信任的人。

另外这个朱猛也是大有来头,他父亲名叫朱宽,这个名字可能知道的不多,不过当初杨广三次派人来流求大岛,以及更远处的流求群岛,其中前两次都是由这个朱宽做为主将,可以说他是中原王朝官员之中,通往东南亚的第一人。也正是朱宽的缘故,当初杨暕在走投无路之时,做为朱宽儿子的朱猛才建议他来流求,以图徐徐发展,结果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可以说朱猛不但是杨暕的心腹,也是他手下的第一功臣。

另外除了朱猛之外,杨暕手下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此人姓陈名宫,与三国时期那个弃曹操而去,后来辅佐吕布的谋士同名同姓,不过说来也巧,虽然相隔了几百年,但这两个同名同姓的人却都是难得的智谋之士。引李愔前来的那个计划就是出自他和杨暕之手,而且真正的执行者也正是这个陈宫,另外自从杨暕生病之后,关于民生之类的政事都是由陈宫在帮他处理,而且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可谓是个难得的行政人材。

另外相比朱猛,陈宫不但更加年轻,而且来头也更大。他的父亲名叫陈棱,本来是前隋的大将,当初杨广第三次派人来流求时,正是这个陈棱带的兵。而且与前两次带队的朱宽相比,陈棱的职务也更高,不但官拜光禄大夫,而且赐爵信安候。另外陈棱还与流求的土人发生了冲突,不但杀了对方的头人,还掠了上千土人男女献给杨广,可以动作比朱宽要大的多。

隋末江都之乱前后,陈棱也一直跟着杨广的身边,而且也是杨广最信任的官员之一,可惜当时江都之乱时,陈棱正带兵在外剿灭江南各地的叛乱,根本来不及回兵,后来宇文化及引军北上,陈棱这才回到江都,找到草草埋葬的杨广尸体,重新为他发丧,可以说此人是隋末少有的忠臣之一。可惜后来被李子通打败,本想鼓动李子通的世仇杜伏威报仇,结果目的是达到了,自己最后却也被杜伏威所杀。

陈宫就是陈棱的儿子,只不过他自幼受父亲教诲,对前隋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并不想在大唐为官,后来在母亲去世后,他更是将家产变卖一空,拿着得来的钱财游历全国,后来心血来潮,来了自己父亲出使过的流求,结果巧遇到杨暕,两自然是一拍即合,从那开始,他就成为了杨暕最重要的助手,帮他将台南等地治理的井井有条。

陈宫和朱猛都是杨暕的心腹,也都知道杨暕身患重病的事,而且早在之前,杨暕也都说服了他们,让他们继续跟着李愔,所以李愔接管杨暕的势力时,这两人率先表达了忠心,其他人自然也就不在话下,所以李愔很容易控制住了整个流求大岛的外围。

不过还没等李愔将杨暕的势力整合完毕,基隆那边却传来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而接到这个消息后,李愔和李恪全都吓得不轻,带着来时的船队一刻不停地向基隆赶去!

第二百五十章 李贞惹下的祸事

“陆青,以你的估计,基隆港的防御会不会出现问题?”战船上的李愔手扶船舷,一边紧张的向北方张望,一边急切的向身边的陆青问道。

“殿下不必担心,流求大岛上的土人大部分都很温顺,比较愿意与汉人交往,所以一般不会发生冲突,至于另外一少部分,这些土人以游猎为生,民风比较彪悍,甚至还有食人的风俗,所以围攻基隆城的最可能是这些人,不过土人之间本来分成各个族群,而且内斗十分严重,所以就算是有土人围攻基隆,想必人数也不会很多,以基隆城的防御,应该没有任何的问题!”陆青缓缓地开口答道,虽然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回答了,不过他也知道李愔是关心基隆城中的人,因此每次都是回答的十分耐心。

李愔正在整合舅父杨暕的势力,可是却收到基隆城传来的消息,竟然有一帮土人开始攻打基隆城,本来基隆是李愔在流求大岛上立足点,防卫力量十分强横,可是因为要来台南,所以李愔不但带走了大部分的王府护卫,而且连陆青的人也带走了不少,结果现在基隆城满打满算也才两千余人在守卫,可以说力量十分薄弱,万一被土人攻破的话,那么城里的李恽、李贞,以及武媚娘、崔梦雪等人可就危险了。

其实李愔也清楚地知道,流求大岛上的土人生产力落后,甚至连铁器都十分少见,因此武力也十分有限,以基隆城那两千守卫的实力,再加上占据着城池之利,对方起码也得派出两万以上的土人才有可能攻破,而在流求这种土方,绝大部土人部落的总人数也才几千人,根本不可能派出两万人这么庞大的武装力量。

不过心中明白是一回事,担不担心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比如现在的李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明知道城中的众人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但还是忍不住会担心,特别其中还有武媚娘和崔梦雪两个弱女子,自然更让他放心不下。

相比李愔的关心则乱,旁边的李恪虽然也有些担心,但表现的却要理性的多。看到弟弟如此着急的样子,也忍不住开口劝道:“六郎,七弟他们又不是傻子,基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海港,港口里停着不少的船只,哪怕万一基隆城被攻破,他们也可以撤到船上,毕竟那些土人再怎么厉害,可是没有大船也根本奈何不了他们。”

“对对对!还是三哥想得周到,他们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李愔虽然嘴上称是,但眼睛却还是一眨不眨的看向北方,显然是一点也没听进去。

看到弟弟的样子,李恪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他也知道,李愔身上的压力要比他大的多,毕竟从长安出来的都是跟着李愔出来的,而且现在大部分都在基隆城,若是万一出了点什么问题的话,那李愔可就没办法交待了,更何况那里还有他们的两个亲兄弟,以及李愔的两个女人,这自然让他倍感压力。

想到这些,李恪也不再劝李愔,摆手让陆青退下准备,尽量一登陆就能做好战斗准备,而他自己则陪着李愔站在船头。

从澎湖到基隆大约在两百海里左右,昨天下午李愔接到消息后,立刻就命船队启航,再加上晚上没有什么大的风浪,依然可以行船,到现在已经航行了七八个时辰了,而基隆港也已经远远在望。

等到李愔的船队风风火火的冲进港口里,却意外的发现,整个港口秩序井然,进进出出的船只源源不绝,丝毫看不出被围攻的迹象,而等到李愔他们把船队开进牛稠港,结果发现李恽和李贞等人都在港口上等着,其中李贞这小子看起来有些畏畏缩缩,好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

船刚一停好,李愔立刻一个箭步跳上码头,冲着燕北高声问道:“燕兄,到底怎么回事,土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围攻基隆?”

李愔和陆青都离开了基隆,所以这里的事情就暂时交给燕北处理,虽然他这个齐王府长史并不怎么称职,但总有一些执政的经验,再加上李愔又特意提拔崔玉和梦雪的那位二堂叔崔巍做为他的副手,所以倒也十分放心,而这次土人攻城的消息也是燕北送去的。

燕北就知道李愔要问这个,不过他却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没好气地瞪了旁边的李贞一眼,然后这才说道:“启禀殿下,围攻基隆的土人已经被打退了,所以不用太过担心,至于这件事的原因,还是让越王殿下亲自和您说吧!”

虽然燕北和李愔私下里是朋友,不过在这种正式场合,他却依然得称对方为殿下,毕竟上下有别,若是真的不分公私的话,那日后很可能会让上位者心生间隙,所以燕北一直很明白自己的定位。

听到土人已经退了,李愔也是松了口气,不过听到燕北接下来的话,立刻猜这件事和李贞有关刚才他就看出这小子有些不对劲。想到这里,立刻转过身狠狠地瞪了李贞一眼,怒声吼道:“八弟,你又给我闯了什么祸?”

李贞本来就心虚,现在听到六哥的怒吼,立刻吓得直往七哥李恽身边躲。不过躲是躲不过去的,只见李愔上前一把把他抓了过来,瞪着眼睛等他回答。看到六哥的样子,李贞终于知道这次是躲不掉了,只得把他惹出的事情讲了一遍。

原来李愔和李恪离开基隆之后,李贞在基隆港游玩了几天,一开始还感觉很新鲜,可是慢慢的也觉得有些腻了,因此一直想出去转转,不过燕北却担心他的安全,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他出城,这让李贞感觉十分无趣。

而刚才就在这时,城中一伙商人到基隆以南的一个土人部落交易,本来那个土人部落十分温驯,与汉人也多有接触,根本没什么危险,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土人部落忽然被一个游猎的部落袭击,部落里的人全都被杀死,而那伙汉人商队也被对方抓住。

洲猎的土人部落一般都十分凶残,被抓住的汉人商队本来也是必死无疑,不过这支土人的首领却还有些见识,知道与其杀了这些汉人,不如拿他们交换点必须品,比如汉人的铁器和布匹,都是他们急需的东西,所以就放了一个人回基隆,让他们准备好一定数目的铁器和布匹。

燕北身为基隆的最高长官,在接到消息后,权衡一下轻重后,决定答应对方的条件,毕竟李愔和陆青带走了基隆大部分的武装力量,实在不宜在这种时候与对方发生冲突。所以就准备好对方要的东西,准备亲自带兵把人换回来。

不过李贞却不知道从哪听说了这件事,非要吵着一起去,燕北一想那个部落离基隆也不远,他又带着上千士兵护卫,再加上这次只是去换人而不是打仗,所以也就同意了。

本来一开始都还很顺便,见到那个游猎土人的首领后,一手交货一手放人。不过就在交易的过程中,李贞却发现对面的土人部落中,真正的壮年男子却并不多,加在一起顶多才百多个,剩下的大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根本没什么太强的战斗力。

看到这种情况,李贞心中十分不服气,对方明明只有这么点力量,却竟然敢威胁自己这方,而且燕北竟然还送上了大批铁器和布匹,这也显得太懦弱了。

想到这里,李贞的眼珠一转,想到一个好主意,当天晚上他们在半路上宿营时,李贞却带着自己的两百护卫偷偷的摸了回去,然后趁着土人正在睡觉的时候,指挥着人杀了进去,结果自然不出意料的大胜。而且别看李贞这小子年龄不大,但杀气却不小,竟然下令不要俘虏,整个部落几乎被他给屠戮一空。

当然了,若是真的把土人给全灭了也行,可是在那种天黑风高之夜,很容易就会有漏网之鱼,比如那个土人首领,最后就没找到他的尸首。可惜年纪太小的李贞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此举带来的风险,甚至还得意洋洋的向燕北报功,结果燕北知道后,气的真想揍这小子一顿。毕竟他又不傻,自然知道对方的实力很弱,但事情要是真的这么容易解决就好了。

杀人的事李贞已经做下,再怪他也没有用,燕北只得马上带人回到基隆,然后着手准备防御,因为做为副手的崔巍早就提醒过他,流求岛上的部落都有各自的盟友,惹了一个就可能带出一堆,所以他在面对好个弱小的土人部落时,才选择了答应对方的要求,可惜却被李贞给坏了大事。

后来发生的事也果然如崔巍所说,几天之后,那个被屠了部落的首领就带着几个盟友部落攻打基隆城,而且这几个盟友的人数还都不少,加在一起足有上万人。面对数倍于已的敌人,燕北选择了最谨慎的办法,一边坚守不出,一边派人通知李愔,想等他带着大军回来后,再一起把对方消失在城下。

不过就在燕北刚把消息送出去,一件意外却又发生了,而这件意外也直接导致了城下土人的崩溃。

第二百五十一章 懂外语的坏处

基隆城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本来就是极为险要之地,那一万多土人从南方攻来,必须要经过一条峡谷,只不过在这条峡谷中间,陆青早就建好了一座关口,取名南下关,平时有一千士卒守卫,一来是对进入流求内陆的商人收税,二来正是为了防备土人。

这些土人被南下关挡住,他们的生产力低下,甚至连铁器都十分少见,战斗手段也十分原始,因此面对这么高大的城池时,根本没有任何有效的攻击手段,一开始只知道一股恼的向前冲,结果被城头上的士卒一阵箭雨给射杀了不少,这才把他们吓得全都退了回来。

土人的几个头领也不是傻子,一看死了这么多人,却连对方的城门都没摸到,立刻就明白以他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攻下汉人的城池,不过他们却也不肯甘心,毕竟来一次也不容易,而且又死了这么多的族人,自然更加不肯退去。后来几个头领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就在城下和南下关的守军耗上了,不攻城也不退军,只是派人在城下高声怒骂。

守城的士兵都是陆青手下的老人,在流求也住了不少年了,有些甚至就是流求本地出生的,平时和土人接触的也多,所以对方的话他们大都能听懂。对于土人的骂战,城头上的士卒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用土语回敬对方。

不过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方人家说的母语,城头上的士卒就算是再精通,可是先天上就占着弱势,再加上对方的人数又多,一帮人骂累了,可以再换一批接着骂,如此一来,城头上的士卒自然是骂不过对方。

嘴巴上骂不过对方,上头又严令不许出战,这可让南下关的士卒十分憋屈,不过再憋屈也得忍着,毕竟军令如山,谁也没胆子抗令。本来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李愔带着大部队赶来,然后再打开城门,一举冲垮对方的队伍,不过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