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3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藁ㄒ恢贝τ诠┎挥η蟮淖刺灾灰悄茉谔祗么蛳乱豢槊薏蔷褪且豢樵丛床痪木郾ε琛

至于茶叶,虽然现在的天竺茶叶还都是野生的,也不像大唐那样将茶叶当成一种商品,但是后世的印度茶可是十分有名,甚至取代了中国这个茶乡的地位,由此可知,在天竺发展种茶业也是个极好的发财之路。

“七哥你误会了,我问的是天竺那边好不好打?虽然六哥说那里小国林立,实力都不是很强,但据六哥的情报所说,那里的地势比较平坦,盛行象兵、车兵和骑兵,其中后两个还好,但是想要对付象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李贞有些皱眉的道。他自然也相信自己的六哥,毕竟他最佩服的人就是李愔,不过他刚才问的可不是天竺经济方面的事,而是想问军事方面的事。

李恽学的就是参谋科,对各个兵种都十分了解,当听到李贞的话时,也不禁皱起眉头。车兵在中原早就淘汰掉了,李恽随便都能想到数种克制车兵的办法,因此不足为虑。至于骑兵,只需要组建一只比对方更加精锐的骑兵就行了,这点他和李贞也有信心。不过象兵却比较麻烦,他也知道大象那庞大的体型,若是真的冲锋起来,恐怕只有一个办法能克制对方。

“火炮!”李贞和李恽几乎同时开口,然后两人相视苦笑,大唐的所有火器都属于违禁品,除了军队之外,任何私人都不能拥有,哪怕是他们两个亲王也不行。不过幸好除了大唐外,他们六哥李愔那里也生产火炮,但是火炮的价钱可不低,而他们想要对付天竺庞大的象兵,恐怕需要得组建一支火炮部队,光是想想这支部队的造价,就足以让他们睡不着觉了。

第四百九十章 唐灭薛延陀之战(上)

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中最强悍的部落,自从东突厥被大唐灭亡后,漠北一度十分空虚,而薛延陀的真珠毗伽可汗带着薛延陀部返回漠北,重新占据了以前被突厥人抢走的漠北地区,建牙于都尉犍山北、独罗河以南,正式建立薛延陀汗国。其辖区东至室韦,西到金山,南接沙碛,北界瀚海,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皆臣服,拥兵20万,成为继东突厥之后,北方草原的又一霸主。

本来当初东突厥还在时,李世民为了牵制颉利可汗,所以就将薛延陀部的头领夷男封为真珠毗伽可汗,可是没想到这个夷男也不是简单人物,十分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已经成为大唐北方的又一威胁。

东突厥的覆灭与薛延陀兴起,让李世民为首的大唐高层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北方草原这个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想要从根本上清除掉,就必须将这里完全的纳入大唐的掌控中,否则今天灭掉一个强敌,过几年就会再出现一个,而且只要一遇到天灾,这些草原人就会南下掠夺,而大唐为此只得空耗国力,与其如此,还不如一劳永逸的完全解决掉这个麻烦。

也正是在这种战略思想下,再加上水泥、火器新发明的应用,终于让大唐在几年前开始对草原动手,他们以自身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开始由南向北的在草原上修建水泥路和水泥堡垒,层层推进之下,抢占和压缩草原人的生存空间。

在这种战略下,大部分的草原部落都选择向大唐屈服,他们进入水泥路与堡垒之间的草场中生活,并且接受大唐官员的管理,另外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量从中原赶来的汉商进入这些部落中,与他们展开各种贸易,这使得这些草原人与汉人的交流日益密切,而且已经在语言、风俗等方面,开始向汉人靠近,甚至大唐高层已经开始考虑,准备在这些归顺的草原人中推行汉化,就像李愔在三韩州和倭州那里推行的汉化一样。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初被大唐逼近的落云等部族走投无路,后来被李愔运到海外,成为他手中一把锋利的战刀。

不过草原人一向都是强者为尊,愿意归顺大唐的都是一些实力弱小的部落,另外像薛延陀这样的大部落,却并不甘心被大唐吞并,也正是因为如此,以薛延陀为首的铁勒诸部,以及一些不原归顺大唐的部落联合起来,推荐薛延陀可汗夷男为汗王,结成漠北联盟与大唐相对抗。

面对势力庞大的漠北联盟,大唐却表现十分淡定,该怎么修建道路还怎么修建,统治范围一点点的向北方扩展,好像根本没有看到漠北联盟的军力一般。

而夷男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是在面对战无不胜的唐军时,却还是有些心虚,因此根本不敢率先挑起争端,对于大唐对草原的蚕食,也是一忍再忍,甚至还命令手下的各个部族,绝对不能擅自招惹唐人,以免给对方开战的借口。

不过任何退让都是有限度的,薛延陀汗国每退一步,大唐都会前进一步,同时将国境线也就向前移动一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贞观十七年的冬天,今天的冬天比往年要寒冷的多,而且漠北草原上遭到数次大风雪袭击,导致各个部落都是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漠北联盟终于忍无可忍,开始集结兵力,准备大规模南侵。

不过现在的草原各部早已经被大唐渗透,哪怕是在薛延陀内部,也都有大唐的卧底,因此在薛延陀的大军才刚刚开始集结时,大唐就已经得到消息,新丰县立刻做出反应。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薛延陀汗国组织同罗、仆骨、回纥等部族,共三十万大军,以夷男之子大度设为帅,大举入侵大唐的北方边境。而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刚刚归顺大唐的那些游牧部落,他们早就被大唐的边境驻军组织起来,借着堡垒层层抵御薛延陀的进攻。

不过这次薛延陀是真的被逼急了,一方面是这几年来受够了大唐的气,二来每个战士身后的部落都因为风雪损失惨重,无数老人和孩子冻饿而死,他们的家人也都处于生死的边缘。

怀着报复快感,以及生存的压力,这次薛延陀的大军显得格外疯狂,以归顺的游牧民族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很快就被他们攻破。而相比于贫穷的漠北各族,在大唐统治下的草原各族频繁与中原的商人交易,因此显得十分富足,但是在战争中,这种富足并不是什么好事,至少它激起了薛延陀大军的兽性,所到之处全都被抢掠一空,无数归顺的部落被灭族。

面对如蝗虫般的薛延陀大军,本来一些并不真心归顺大唐的部落也都被激起了同仇敌忾之心,开始积极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其中一些受到薛延陀大军抢掠的部落更是对其恨之入骨,几乎倾尽全族之力来截杀对方。

而直到这个时候,早就接到薛延陀大军动向,却一直迟迟没有动作的大唐终于派出了真正的大军。这次还是以李绩为主帅,率六万大军从正面出击。

而安东都护张俭率着一万铁骑,以及三万原来高句丽士卒,现在统称为扶余人,从东面向薛延陀包抄而去。本来以前安东都护府和营州等地还有不少契丹、奚人、靺鞨等胡族,但是这几年他和李愔合作,暗中大力支持捕奴队向这些胡族下手,结果使得契丹等族几近灭族,少数幸运的也已经逃到了后世的西伯利亚地区,在那片冻土中为了生存挣扎,后世强大的契丹或女真等民族,已经不可能再出现了。

另外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四万、精骑五千驻守灵武;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两万人出兵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率兵三万包抄薛延陀西部。

数面出击的大唐军队将薛延陀大军三面围住,但却并不急于反攻,而是以固守为主的政策,与薛延陀消耗时间。薛延陀这次主要是为了解决大风雪带来的物匮乏,可是现在被唐军拖在原地,不但无法抢掠,而且每天还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这让薛延陀大军根本消耗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薛延陀统帅大度设果断做出决定,带领三十万大军返回漠北,毕竟他们在前段时间已经抢掠了不少草原部落,虽然南方的汉人更富有,但是被李绩的大军阻隔,根本就冲不过去,因此与其在这里消耗物资,还不如见好就收。

不过李绩却并不打算这么放过薛延陀,而是沿着对方的撤退路线一路追击,最后更是派出六千精锐骑兵,抄近道度过白道川,在青山下阻断了薛延陀的撤退路线。大度设无奈之下,只得在诺真水摆开战阵,准备与唐军一决胜负。

面对这种情况,李绩亲率大军与大度设展开决战,最开始是由李绩下属的突厥人与对方交战,但是却首战不利,突厥人被杀的大败,后来李绩的大军赶到,正面与薛延陀展开一场血战。

本来大度设以为三十万对六万唐军,肯定是必胜之局,但是没想到的是,唐军竟然放弃马匹,然后排着紧密整齐的队形,后方有火炮策应,打乱对方的骑兵队形,然后以手雷等火器近距离杀伤,当短兵相接时,又以长长的马槊应敌。

在这种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的战法下,薛延陀的三十万大军竟然发挥不出人数的优势,一时间两军僵持不下,战场呈现一种胶着状态。而李绩能凭借着六万步兵与对方的三十万骑兵杀得难解难分,也的确不愧是一代名将。(史实记载,李绩以六万步兵杀的二十万薛延陀骑兵连连后退,当时还没有火器的加入,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奇迹。)而就在两方杀的能解难分之时,副帅薛万彻率领的五千精骑绕过战场,忽然从薛延陀大军的背后杀入,这支奇兵的加入,让薛延陀大军的军心不稳,而李绩也抓住时机,指挥大军全力攻击,结果使得薛延陀兵败如山倒,其中战死一万,七万人被俘,另外还有不少军队被打散,大度设逃出去后,只收拢了不到二十万军队,史称诺真水之战。

诺真水之战是大唐与薛延陀战争中的转折点,在强大的后勤保证下,张俭和张士贵、李袭誉各率大军,从东西两方抄了大度设的后路,切断了薛延陀大军与后方的联系。

薛延陀汗国这次是倾巢而出,绝大部分青壮都已经加入军中,所以根本无力援救,最后大度设的二十万残军退无可退,进又有强敌阻击,最后在粮草耗尽之时,终于向大唐投降。

另外张俭在与张士贵的大军汇合后,亲率一支骑兵杀入薛延陀汗国,结果内部空虚的薛延陀被张俭搅的是天翻地覆,汗王夷男虽然气的暴跳如雷,但却没有任何办法,而当大度设投降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后,这位将薛延陀带上顶峰的汗王竟然气得吐血三升,最后一病不起,十几天后呕血而亡。

第四百九十一章 灭薛延陀之战(下)

夷男是一位雄主,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身为铁勒人一支的薛延陀部接替东突厥人,成为漠北草原的霸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夷男还是一个十分清醒的君王,他知道自己部族与大唐的差别,所以他在位时,一直尽量避免与大唐的冲突。

当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征伐高句丽时,曾用一种挑衅的语气对薛延陀派来的使者说:我和我的六儿子要对高句丽用兵,若是夷男认为这是个机会的话,那我欢迎他来!可是夷男听后却十分恐惧,不但又派出使者向李世民表示自己绝无南下的意思,甚至还希望能派兵协助大唐攻打高句丽,不过却被李世民拒绝了。

也正是夷男的这种性格,他才会对大唐蚕食东北草原的行动中,一再的忍让,可惜最后在退无可退之下,才不得不集结大军,为了生存与大唐开战,可惜三十万大军一去不回,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唐的俘虏,国内更是被张俭以牙还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结果夷男无法接受这种打击,最后气病交加而亡。

夷男死后,薛延陀大乱,两个儿子因为汗位的继承问题起了争执,而这时回纥、仆骨、同罗等依附于薛延陀的铁勒诸部,也开始对薛延陀失去信心,其中回纥部的首领吐迷度率先起兵,趁着薛延陀内乱,又暗中联络到了张俭,两人合兵一片,突然袭击土拉河上的薛延陀王庭,结果夷男的两个儿子被杀,而且所有王族成员也被吐迷度屠戮一空,薛延陀正式灭亡。

强盛一时的薛延陀被大唐一战而灭,这个战果极大的震慑了西域各国,特别是混乱中的西突厥,更是震动不已。其中正在相互攻伐的乙毗咄陆可汗与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纷纷上书,向大唐表示了臣服之意,并且保证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再也不敢在暗中有什么小动作。

薛延陀被灭,大唐北方草原的最大威胁终于被消灭了,本来按照原来的历史上,薛延陀被灭之后,是回纥人接管了薛延陀人的大部分势力,而回纥虽然一向与唐朝交好,但中间也发生过不少摩擦,后来更是被黠戛斯所灭,而北方草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势力更替,后来更是崛起了强大的蒙古人,给中原王朝带来无尽的灾难。

不过现在的大唐早已经制定了吞并漠北的计划,准备一举解决北方这个最大的威胁。所以在薛延陀灭亡后,李绩以及各路大军齐头并进,一举控制住了薛延陀的大部分地区,所有敢于反抗的部落,全都遭到他们的血腥镇压,甚至为了达到震慑的目的,再加上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所以他们镇压时根本不留俘虏,所有反抗者全都被灭族。

在这种铁血手段下,薛延陀人人自危,再也无人敢于反抗,而这也恰巧印证了那句话,草原人畏威而不怀德,你的手段越是血腥,他们就越是惧怕,只有将他们打怕了、杀怕了,这些草原人日后才会更加的老实。

李绩等人的血腥手段,也让回纥等薛延陀的附属部落感到敬畏,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对于大唐接下来的动作,都一致表示拥护,生怕一不小心惹来灭族之祸。

而李世民在接到薛延陀已经初步平定的消息后,立刻派驻官员,并将薛延陀分为十一个州,并设立安北都护府,总管十一州的军政,暂以李绩为都护。毕竟那里现在还只是初定,需要一个有分量的武将镇守,而这次灭掉薛延陀的李绩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安北都护府设立之后,大量薛延陀的族人被贬为奴隶,另外回纥等部落因为受到雪灾的影响,各个部落都十分贫困,因此纷纷向大唐求助。不过受到李愔的影响,李世民也不会再做亏本的买卖,他答应为各个部落提供粮食,但却需要这些部落每年出一定的青壮男子,这些男子需要为大唐服务十年,或从军或进入内陆做工,反正一切都要听大唐的安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薛延陀一战为大唐提供了大量的战俘,除了在战争中俘虏的二十多万战俘外,唐军进入到薛延陀汗国后,将一些薛延陀贵族及附属部落全都贬为奴隶,这些奴隶数量巨大,一时间充斥着大唐的奴隶市场,甚至有些奴隶还被运到台湾、吕宋等地。

薛延陀之战让大唐的奴隶商人们欢欣鼓舞,同时也让一些毛纺织厂主和羊毛商人十分兴奋,因为这几年随着毛纺织业的发展,羊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漠北的草原却被薛延陀把持,他们想要从那里进口羊毛,就要对薛延陀缴纳大量的税金,现在漠北收复,他们就可以像在国内一样,只需要向政府缴纳税收就行了。

不过相比那些商人,大唐国内却还有两个人比任何人都高兴,这两人就是一心招募兵马的李贞和李恽,他们两个虽然招揽了一批军校的学生,但这些学生都是他们日后军队的中高级军官,但至于军队中最普通的士卒却是个很大的麻烦。

本来在李贞的设想中,他想招募一支完全由汉人组成的军队,毕竟在天竺那种全都是外族的地方作战,自然还是本族人最受信任,但是很快他发现这很困难,一来是因为他们要远离故土作战,这就让绝大部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