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资本大唐-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报李贞和李恽都已经知道,其中赵秋也为他们补充了一些细节,所以在针对泰米尔王国的军事行动中,他们决定直捣黄龙,一举占领对方的首都,借此瓦解泰米尔人的反抗心理。

大唐贞观十八年九月十八日,李贞与李恽率领五万草原人登陆锡兰岛,泰米尔人连战连败,最后固守于贾夫纳城,三日后、李贞与李恽调来海军的火炮轰击,一日后破城,贾夫纳陷落,泰米尔王国随之灭亡。虽然其他地区的泰米尔人并没有放弃抵抗,但是在绝对的力量之下,他们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势,最后只有被征服的下场。

泰米尔王国的覆灭,终于让李贞和李恽走出了第一步,虽然锡兰岛是送给李愔的报酬,但却也是他们进攻天竺大陆的后勤基地,同时也是他们的练兵之所,在这里,他们慢慢的熟悉了当地的气候,同时也了解了天竺军队的战斗方式,可以说为他们日后入侵天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泰米尔王国覆灭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台湾,结果当天晚上,已经很少喝酒的李愔却喝的酩酊大醉,其实他并不在意一个小小的锡兰岛,甚至哪怕是李贞和李恽将天竺全都打下来,他也不会在意,真正让他在意的,其实是李贞和李恽向外开拓的这种行为,虽然他已经为其他人树立了一个榜样,但这却还远远不够,因为这还形不成群体效应。

不过现在却不一样了,同样身为皇子的李贞和李恽也开始向海外开拓,而且第一步也已经取得了成功,虽然这对普通百姓好像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对像李愔这样的皇子们来说,却无疑是多了一条路,日后无论是他的儿孙,还是李治、李贞、李恽等人的儿孙们,在无法继承皇位的时候,都可以以他们的父辈为榜样,用自己的力量在海外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

千万不要小看这种影响,在封建王朝中,皇位的更替都是无比残酷与激烈的,而且皇子们对皇位的争夺,也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爆发战争也是很平常的事,到时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而李愔现在做的,就是将这些皇子皇孙们的目光引向海外,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只要他们肯努力,哪怕是打下一块比大唐还要广阔的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了,李愔这种引导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甚至他已经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让所有儿孙们都形成这种共识,那就是国内的土地不够分了,那就带着军队去开拓,反正这个世界这么大,足够他们开拓好几百年了。

接下来李愔将李贞和李恽需要的最后一批战马送上船,然后亲自安排这批船队出航。李贞和李恽这次远征天竺的军队,是分批送往锡兰岛的,比如第一批就是李贞和李恽带着五万草原军队,不过这次运去的只有人,骑兵需要的马匹却没有运过去,这主要是马匹的运输可比人要麻烦多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死在海上,再加上锡兰岛上的地形也不需要骑兵,所以马匹放在了最后运输。

另外李世民租借给李贞和李恽的火器部队也到了,他们在台湾装备上李愔提供的火枪和火炮后,随第二批船队去了锡兰,不过当他们到达时,泰米尔王国已经被灭,李贞和李恽已经掌握了半个锡兰岛。

在忙完了上面的这些事后,李愔却又开始安排另外一件让他既高兴又头痛的事,那就是李治和采儿要回来了,而且还带着兕子,本来这是件好事,但是李治却提出要求,让李愔给他安排行程,他要从登州开始,把李愔的属地全都走上一遍。

虽然这个要求看似不大,但其实却很麻烦,因为各处都要安排人手接待,并且还要保护好李治的安全,否则若是李治真的在他这里出了点什么事的话,以他太子的身份,到时连李愔也扛不起这个罪名。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愔在将李贞和李恽需要的马匹、物资运输过去后,就将所有精力转移到接待李治这方面来,其实在李愔心里,李治的安全还在其次,采儿和兕子可是和李治在一起,她们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对于李治的到来,李愔也知道这是李世民在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想让李治在登基之前,多了解一些民间的疾苦,另外还有就是让他通过对大唐国内与李愔属地的了解与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以便日后更好的管理大唐。

不过除了上面的这些外,李世民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是这层意思隐藏得很深,估计没几个人能看出来,甚至可能连李治自己都不清楚。而这层隐藏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李治与李愔多多接触,增近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李愔和李治一样,都是李世民的儿子,但是现在李愔已经在海外打下一片不小的疆土,而李治则成为大唐的太子,下一任的皇帝。虽然现在李愔还挂着大唐亲王的名义,但是随着他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多,手中的力量也越来越强,那么迟早都要在海外立国。

若是李愔立国,那么也就是说,在紧邻大唐的海外,将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崛起,虽然这个国家是从大唐发展起来的,国中百姓也大都是汉人,甚至李愔和李治还是亲兄弟。但是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存在的只有赤裸裸的利益,谁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两国会不会因为利益而发生冲突?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决定让李治去见李愔,一方面向李愔学习治国的经验,免得大唐日后的发展落后太多,另外则是增强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十分脆弱,但是在有些时候,两国国主之间的感情还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的,特别是李愔和李治也都是十分重视感情的人。

李愔对李世民的这些打算十分清楚,但是在想到日后若真的与大唐产生利益冲突的话,他也不禁叹了口气,自己与李治之间的兄弟之情,真的能化解两国之间的冲突吗?

第五百一十九章 兕子的礼物

沧州东北方向的一处新兴港口,这里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港,不过前几年沧州、幽州等地成为大唐的棉纺织基地,现在正式命名为河北道纺织基地,每天都有无数的马车将各地的棉花运来,然后被这里的纺织厂生产出各种棉布,经过印染后销往各地。

河北道纺织基地是大唐成立的最早,也是全国最大的纺织基地,当初整个大唐的棉布产量有一半都是产自这里,甚至这里的棉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河北布。不过这几年以来,各地都在兴建纺织厂,这些纺织厂运输成本少,价格上有优势,所以很快就将河北布从当地的市场上挤走,这使得河北布的销量受到很大影响。

不过主管河北道纺织基地的官员们很快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增大海外销售份额,甚至为了方便棉布的运输,他们还特意在沧州东北修建了一座港口,并且还对进货的海船减免税收。在这种鼓励下,这个被称为棉港的港口很快发展起来,虽然无法与登州或上海的发展速度相比,但却也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今天的棉港与往日一样,码头上的奴隶们在监工的督促下,不停的装卸着货物,一般来说,往船上搬的都是棉布,而卸下来的则是南方运来的粮食,然后这些粮食通过北方的商道运往关中等地区。

不过今天的棉港也有些不一样,在码头最好的泊位上,停着十几艘巨大的海船,其中一艘最大的船头下面,用红色油漆写着三个大字“齐王号”,只要是在海面上讨生活的人,全都知道这是齐王殿下的座船,只是李愔并不在这艘船上,齐王是来接人的。

“九哥,你让他们小心点,这些都是我要送给丑丑他们的礼物,碰坏了你可要赔我!”齐王号紧挨着码头的船舷旁,兕子一边看着下面的人将自己的东西送到船上,一边拉着李治的手叫道。

不过李治看着兕子从长安带出来的礼物,却是有些哭笑不得的道:“兕子,你的这些玩具不都是六哥送给你的吗,而且还都是被你玩旧的,这些怎么能拿出去当礼物呢?”

“为什么不行?这些是六哥送给我的礼物,而且也是我最喜欢的玩具,你看那个大布娃娃,那是我五岁生日时,六哥特意派人送到长安的,我平时最喜欢抱着它睡了,如果我送给丑丑的话,相信她肯定也十分喜欢!”兕子有些不服气的道,在她的小脑袋里,送给丑丑他们的礼物自然要最好的,所以兕子才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只是其中有许多东西都是李愔送给她的,她现在却又要送给丑丑和李启他们。

李治也知道和兕子这种小女孩没办法讲道理,因此听后只得苦笑着摇了摇头,不过这时采儿走过来笑道:“我觉得兕子的话很对,丑丑也最喜欢布娃娃了,她的小房间里全都是布娃娃,只是都没有像兕子送的这个这么漂亮,所以相信她见到后肯定会爱不释手!”

“还是采儿姐姐有眼光,我就说丑丑他们一定会喜欢这些东西的!”兕子一看采儿支持自己,立刻高兴地拍着手笑道,红扑扑的小脸像个苹果似的,让人有种趴上去咬一口的冲动。

李治再次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他心中还是很高兴的,这主要是看到采儿和兕子相处的十分愉快,三个月下来,兕子已经完全接纳了采儿这个嫂子,而且两人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晚上也同住在一起,天天晚上都是吵闹到很晚才睡,真不知道她们两个哪来的那么多话。

“咦,我的童车!”正在这时,兕子忽然兴奋的指着船下面的码头,又跳又笑的叫道。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一个年轻的侍卫正扛着一辆童车,虽然这是辆旧童车,但是保养的很好,而且用的木料也不错,所以现在看起来还像新的一样。

下面的侍卫也听到头顶上兕子的叫闹,当下有些疑惑的抬头看向兕子,而兕子则兴奋的边跳边对下面的侍卫道:“快!快把我的童车拿上来,我现在就要骑!”

看到兕子兴奋的样子,采儿却有些不解,在她看来,下面的那辆童车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甚至样式还很老,看上去有些笨重,现在一些商店里卖的童车可比这辆童车要轻巧漂亮多了。

李治看到采儿眼中的不解,当下伏在采儿的耳边轻声说道:“这辆童车是六哥发明自行车时,专门为兕子做的,可以说是咱们大唐的第一辆童车,也是兕子以前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平时连我都不让碰!”

听到李治的解释,采儿才明白过来,不过她看向兕子的目光中却满是羡慕,当初她与李愔相见时,都已经十岁了,若是能早几年的话,那么她也能像兕子一样,让表哥李愔送给自己这些好玩的玩具。

这时侍卫已经将童车扛到船上,兕子提着裙角跑过去,让侍卫放下童车,然后她跳上去就想像小时候一样骑着走,不过当时李愔送这辆童车时,她才刚刚三岁,而现在兕子都已经十一岁了,手脚都要比小时候长的多,所以根本就坐不下去,最后只能撅着小嘴又下了车。

看到兕子因为骑不了车而气鼓鼓的样子,采儿笑着走上去安慰道:“兕子不生气了,等咱们到了台湾,再让表哥给你做一辆大点的车子就是了!”

“采儿说的没错,六哥的脑子那么聪明,让他再帮兕子多设计几种玩具,另外咱们下一站就要到登州了,兕子你不是一直想坐一坐那种吃石炭的火车吗?到时九哥带着你们去坐个够!”李治也急忙转移兕子的注意力道。

还是李治了解兕子,他一说到坐火车,兕子立刻就转移了注意力,一脸兴奋地抱住采儿道:“采儿姐姐,你快告诉我火车好玩吗,我宫里的人说,火车吃进石炭后,喷出的都是白云,然后火车在白云上面跑,这是真的吗?”

火车虽然已经发明好几年了,而且在登州和上海等沿海地区,也已经开始推广开来,不过受制于修建铁轨的庞大费用,很少有城市大规模的修建铁路,也就只有登州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中,才有几条纵贯全城的铁路网。

而登州和上海之外的铁路一般都是在必要之地,修上那么一小短铁路,而且也都是在离州和上海不远的沿海城市。至于关中等内陆地区,一是对火车这种新生事物不了解,二是铁路的修建费用太大,再加上关中等地的水泥路也四通八达,对铁路的需求不太大,所以一直到现在,长安等内陆地区还没有修建过铁路,兕子没见过火车也自然不奇怪。至于她刚才说的那些,全都是宫中的宫女内侍道听途说的,根本做不得准。

听到兕子对火车那些奇怪的描述,采儿却是失笑道:“火车吃的是石炭没错,不过喷出来的可不是白云,而是一种呛人的黑烟,而且它也不是在白云上面路,而是在一种特制的铁轨上面,速度也不快,骑着马就能追上,不过它却不像马那样需要休息,只要有石炭有水,而且不出毛病的话,火车就能一直跑下去!”

听到火车不是跑在白云上面的,兕子不禁有些失望的‘啊’了一声,不过又听到火车可以不休息的永远跑下去,兕子不禁又对火车提起了几分兴趣,当下缠着采儿问东问西,结果采儿又给兕子讲了蒸汽船,另外还有登州的一些风俗民情,比如捕鲸之类的,更让兕子对登州向往不已,催着李治赶快开船,她要亲手捕一条鲸鱼送给父皇和母后,结果让李治和采儿是哈哈大笑。

李治等到将他们带来的东西全都装上船后,立刻就下令开船,毕竟现在已经不早了,若是再晚一点的话,晚上就到不了登州了。

李治和兕子都是第一次出海,因此当看着身后的陆地越来越远,眼前则是一望无际的碧蓝大海时,两人都是十分兴奋,兕子更是在甲板上跑来跑去,手中拿着从船长那要来的望远镜,兴奋的在海面上四处张望,特别是在看到一头鲸鱼在海面上喷水时,更让兕子高兴坏了,飞奔跑到船顶的床弩旁边,然后让士卒上好弩箭,她准备亲手‘射死’鲸鱼,不过兕子的‘壮举’还是没能完成,因为他们的船还没将鲸鱼纳入自己的射程,对方就已经潜入水中了。

不过兕子并没有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一路上他们又遇到几次鲸鱼出水,但是这些鲸鱼很聪明,特别是在捕鲸船大肆活动的这几年,它们已经学会了不让人类的船只靠近自己,所以兕子的捕鲸行动一直未能如愿。

沧州离登州本来就不远,经过一天的航行,齐王号带着李贞和采儿、兕子,终于来到了登州,而当他们的船靠岸时,一辆喷着黑烟的火车,在清脆的汽笛声中,缓缓地驶入码头!

第五百二十章 李治的登州之行

轰隆隆的火车上,兕子与采儿趴在窗口,手中拿着鱿鱼丝做成的小吃,嘴巴里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讨论火车沿途的风景。而李治则坐在她们后面,趴在桌子上正认真的记录着参观登州的所见所得。

昨天下午他们到达登州,在李愔的齐王府中休息了一晚后,李治和兕子就接着采儿,兴致勃勃的坐上火车,每到一站都要下去游览一番,现在已经是中午了,整个登州城也被他们转了一半。想到今天上午的收获,李治也颇为兴奋。

兕子是抱着一种游玩的心态在参观登州城,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好奇地跑来跑去,同时对登州的本地小吃也十分迷恋,一上午小嘴巴都没有消停过。而李治则不同,他是抱着一种考察的心态在参观登州城,所以他并不仅仅只看登州城的表面现象,而是透过这种表象,看到许多更深一层的东西,所以他对登州的了解绝对比兕子多的多,当然了,这一上午的游览他却没有像兕子那么快乐和放松。

李治他们乘坐的火车是一辆专门的小火车,平时就是用来游览之用,这是因为随着登州的繁华,不少人或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