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美洲1620-第7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旨,召宋人入宫,朕要亲自的和他们谈妥这个事情。”

朱尚武愿意出头来谈这个事儿,对于朝臣们来说那是最好的了。

他们都乐意朱尚武接下这个担子,而不是他们这些人。

毕竟,泱泱天朝上国,现在居然穷的要去借银子这个事儿要是传了出去,可是不怎么好听的。

一旦要是被周边的那些番邦小国知道了的话,他们会怎么样的看待大明呢?

至少,这事儿不能让他们来做,他们可都是还要想着青史留名的了。所以呀,像是这种以后会被写进史书,遭来百姓们痛骂的事儿啊,还是让皇帝殿下来做好了。

嗯!

天子嘛,背黑锅的好人选呀。

临时朝议事散去之后,大臣们各怀心机的回到了家中。

朱尚武则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宦官离开了皇宫,带着一队护卫径直的前往理藩院所在,去对赵宏宇他们宣旨了。

只是,宦官来到了理藩院之后,却发现宋人并不在理藩院这边居住,敢情宋人嫌弃理藩院这边太过于简陋和狭小,所以在外面自己找住处了。

得!

对于这些大爷可得罪不起,自己还是继续走一趟吧。

作为朱尚武亲信宦官。这个名字叫做薛三才的太监,当然十分清楚这些宋人对于皇帝陛下,还有京城意味着什么。

匆匆忙忙的离开了理藩院,薛三才薛大太监带着队伍来到了理藩院外的客栈街道。

不过,一连串的打听下来之后,薛大太监发现这里居住的宋人地位不是很高,多数都是一些小官儿和士兵。

他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无法做主。

至于他们所要找的正主,则在京城另外买了一个宅子,住进哪所宅子当中去了。

想不到啊,这些来自什么美洲的宋人。还这么的会享受。

和以往的那些番邦小国使臣根本就不一样。

不过这也不奇怪,人家的老祖宗也曾经是这个国度的主人啊。

虽说现在他们貌似是落魄了,去了一个蛮荒之地。

不过,人家的出身到底是高贵的,和老朱可不一样。

因此,对吃穿住讲究一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薛三才对此在心里却十分的吐槽。

连国家都没有了的人,还这么讲究做啥呀。

如今这里可不是赵宋皇朝了。而是朱明王朝啊。

你还以为这里是你们老赵家统治的国度吗?

吐槽归吐槽,因为宋人的重要性,薛三才也不可能发作一番。

要是得罪了这些宋人,让陛下那边恼火的话。他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所以,很难得的薛三才居然耐子性子,没有发火的迹象。

这让跟着他出宫的一些小太监们,暗自在心里感到好奇不已。

要知道。薛三才的脾气可是坏的很。

别看在朱尚武面前是乖巧很,可一旦要是出宫那可就不一样了。

薛三才一脸两次都没有找到正主,走了这么远的路。他已经累的不行了。

不过,他现在可不敢休息,因为他不敢耽误陛下的要事。

好吧,他只能再次的找到赵宏宇的宅子,到那边去找到正主宣读旨意了。

而这一次同行的,还有一众宋帝国的禁卫军士兵,以及罗德尔尼和一些雇佣兵们。

薛三才看着这些服饰怪异的宋国士兵,心里啧啧称奇。

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对宋国士兵们的服饰之非主流,感到惊奇而已。

他们的服饰和大明主流审美观很是不同。

不过呢,既然是他国之人,这一点和明人不一样是不奇怪的了。

而对于同行的葡萄牙人,这位皇宫大太监倒是没有太过于好奇的。

因为在明末时期,从欧洲那边抵达明国这边的有不少欧洲人,很大一部分虽然混迹于东南沿海一带,很少进入大明腹地。

但是,还有一些具有冒险精神的教会人员来到了京城,并且见到了皇帝的。

所以,跟在皇帝身边的薛三才,也是见过一些欧洲人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没有对欧洲人感到太过于好奇。

就是黄毛蓝眼,像是要怪而已。

嗯,身上的味道很浓,臭的很。

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不是真正的要怪,也需要吃喝拉撒的。

比起这些佛郎机人,倒是同样黑发黑眸的宋人来的亲近一些。

虽说他们的口音有些不太一样,服饰也很怪异。

但人家那也是华夏血脉,炎黄族裔啊。

比起外族人来说,这些宋人心理上还是很容易就接受了的。

在宋国近卫军的带领下,薛三才他们很快的就来到了赵宏宇购买的宅子大门外。

赵宏宇购买的这所宅子,位于理藩院不是很远。

在大门口这边,薛三才看到了刚刚走出大门出去办事儿的一个倭人武士。

哟呵!

这些宋人的队伍中,还真是什么人都有啊,就好像是个大杂烩似的呢。

想不到连倭人武士都有呀。

不过,很快的薛三才就想到了一个事儿,有关于锦衣卫汇报的关于倭国那边的事儿,所以他便释然了。。。。。。因为锦衣卫的密保中提到过,宋人对倭人貌似发动了战争,并且还逼迫倭人朝廷割让了九州这才停止了战争。

因此,想来这些倭人都来自宋人已经控制下的九州吧。(未完待续。。)

第1153章 大人,尽快决断吧

“大人,如果城外的女真人还这样的继续进攻的话,那么我们是无法抵挡太久的。所以末将还是请求大人考虑一下突围吧,即便是舍弃一些人,但我们却可以保存更多的人啊。”

拐子城的城墙上,到处都是经过激烈战斗所留下来的痕迹。散乱扭曲不规则倒在地上的尸体,从服饰上看的出来有明军的,也有女真人的。

城墙上黑烟滚滚,残存的士兵们脸上都充满了对未来的绝望神采,显得是那么的麻木和茫然。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根本就看不到一点点的希望。

这人啊,要是没有了希望,那么精气神儿什么的也就没有了。

他们就会变得和行尸走肉一样,刻板机械的活着。

眼下,拐子城内的明军士兵们,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了。

杨凤仪浑身硝烟,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走在经过了激战的城头,先前对他说话的人正是在议会中,几提议要舍弃一些伤病突围的武官吴三桂。

虽说当时杨凤仪对于吴三桂的提议非常动心,也打心中很是赞成。

但是,奈何其他的将领们对此不同意,所以这事儿也正能作罢。

当时杨凤仪当然也可以用他的身份来压制那些反对的声音,只是这样的话会影响诸将对自己的感官。

而眼下正是需要众将士团结一心的时候,杨凤仪可敢让众将和自己离心离德,要知道城外还有一万多女真骑兵正将他们紧紧地包围着呢。

而且要是他想舍弃了部分伤员,将他们丢在拐子城中任由女真人破城之后,对他们展开毫无人性的屠杀的话,那么搞不好可就会引起一场兵变了。

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拐子城中这三万多人的残兵败将可就没有任何出路和希望了。

所以,即便是杨凤仪内心赞成这个叫做吴三桂的武将的提议。但他还是没有执行这个计划。

吴三桂也十分的无奈。

因为他也清楚督师大人所担心和衡量的事儿是什么。

与此同时,杨凤仪的判断出了一些小小的意外。

原本他判断的是,城外的女真人不会主动的进攻拐子城,因为他们主要就是包围他们,以将他们这些残兵败将控制在这里。

到时候等到入侵到京城的主力回归时,在一起解决了拐子城中的明军。

毕竟女真人不善攻城战,因此他们不可能耗费太多的兵力和损失在拐子城这个地方。

一万二千骑兵用来进攻有三万人的城池,这是白痴才能做出来的事情。显然城外的女真人将军不可能是这样的白痴,所以围城才是上上策。

再说了,女真人全都是骑兵。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城内的明军突围。

因为离开了城池的话,在野外浪战明军根本就不可能是他们的对手。

基于以上的判断,杨凤仪认为在拐子城内,至少也有五天到七天的安全期。

可是,他错了,错的非常离谱。

女真人在围城的第二天,便发动了攻击。

并且令杨凤仪出乎意料的是,女真人用来进行攻城的主力并不是女真骑兵,而是从后方调来的归顺军。

归顺军。是明末的一大特色。

这支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以被后金女真从大明国土掠夺的明人组建的。

毕竟女真的后金过人口稀少,如果要和人口众多的大明对抗的话,那么他们就需要拥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存在。

而有了这样的一支军队。在以后和大明的较量中,女真战士损失的数量就变得很少很少了。

对于后金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

于此同时,被后金抓去的那些明人。在后金的生活非常凄惨。

对于这样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抓住。

至少,只要活的比其他人舒服一些就可以了不是吗。

国家的观念。在这个时代是淡漠的。

所以,为女真人打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哪怕女真人是外族人。

至少,为女真人作战,女真人会将战利品给他们一部分,并且还有军饷足额发放。

要是为大明作战的话,军饷不足不说,他们同样也是活的非常困苦啊。而且还要面对明朝的地主和官员们的欺压,所以给后金的女真人卖命真心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

而后金女真人的这一个策略,从执行的那一刻开始就证明是非常正确的。

这个政策事实上给后金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并且,女真人的这一个策略,还影响了后世的倭国。

也就是抗战的那个时期倭国的对华战争策略。

所谓的皇协军的由来,就是倭人照搬明末后金桂顺军这样弄出来的。

此时的后金女真人可不知道,他们的这一手段居然被人发扬光大,在数百年后还在使用。

这些桂顺军的战士们,作战也非常勇猛。

除了严酷的军法之外,当然也有破城之后巨大的利益摆在他们的眼前。

后金的女真人十分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养的手段来激励桂顺军将士们的作战**和士气。

利益!

利益!

还是利益!

是啊,除了巨大的利益之外,还有什么能够比空洞的口号来的激励人心呢。

后金还是有点能人的,因为他们是如此准确的把握住了人心。

后金自大建国起,就抓了很多的明人到后金。

这其中不乏一些明地的Zei8。电子书生。

这些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什么骨气的。

其中以范文程为代表,他们进入了后金的朝堂之上,为女真人出谋划策。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女真人这才慢慢的强大了起来。

可以说,女真后金国初期,与这些人的献计献策是分不开的。

要是没有他们,女真人也不可能崛起的这么快。变得越来越强大。

要知道,女真人打仗时很猛,但是他们的脑子就不是那么管用了。

不过,女真人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他们善于学习。

从范文程这些人的身上,女真人快速的学习和吸收有用的东西,并且慢慢的成长起来。

到最后,女真人自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子孙后代全都是脑力杰出之人。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女真人善于学些的优点。在他们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杨凤仪就是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才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拐子城迎来了最危难的时刻。

桂顺军已经进攻了两天,将拐子城原本就很残破的城墙变得更加残破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攻势,那么拐子城被攻破也就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杨凤仪走在残破无比的城头之上,脸上的表情很是严峻。

对于眼下是何种形势,他实在是清楚的不得了。

听了吴三桂的话后,他苦笑了一下。

“三桂,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可是这样的决定不好下啊,弄不好可就是兵变了。在这样的一个时候。要是弄出了这样的事情来对于咱们可是非常致命的,我希望你们能清楚这一点。”

吴三桂看了看杨凤仪的亲卫,见他们距离自己二人这边还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便压低了声音继续劝说道:“大人。当断不段反受其害啊。这个时候是非常时期,就需要大人拿出一点点的魄力来。伤兵是不好抛弃,可是不抛弃他们的话,我们都要死在这里的。”

吴三桂对于杨凤仪的性格算是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了。优柔寡断不是做大事儿的人。

这就是吴三桂此时给杨凤仪下的一个定义。

是啊,这事儿在他吴三桂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做的。

与其所有人都在拐子城等死。不如拼一把兴许还有一条活路。

只要能够逃出去,那么就还有机会再次卷土重来,到时候在给拐子城的同袍们报仇就是了。

作为上位者,就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和决断,知道做出怎么样的决策才是最为正确的。

像是杨凤仪这样瞻前顾后的,那么肯定会将大家伙儿都害死在这里。

不过呢,吴三桂人轻言微,不好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必须要说服杨凤仪来做这个决断才行。

地位决定一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如果是他吴三桂是总督的话,这事儿早就已经有了决断了,哪还会等到现在呢。

“只要咱们能够突围出去,留着有用之身,那么这就是本钱!只要有本钱,总有一天咱们还会卷土重来的,到时候就可以给同袍了报仇了。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活下来才行,如果人都死了的话,就什么都是镜花水月了。”

吴三桂该说的都说了,并且说的十分透彻明白。

那么现在,就看杨凤仪是个什么想法了。

如果杨凤仪还是这么固执的话,吴三桂就得必须自己有个打算了。

当然,吴三桂还不至于投降城外的女真人,他毕竟是大明的武将,并且和另外一个时代的吴三桂性格有些不同。

虽说他的心性狠辣有决断能舍弃,但对于大明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了,另外一个时空的吴三桂,也是因为一个陈圆圆这才投靠了女真人的,如果没有陈圆圆的话,吴三桂最后到底会不会遗臭万年那还不一定呢。

“此事我再想想。”,杨凤仪回应了一句。

吴三桂连忙继续劝说道:“大人,眼下的这个形势,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了,还请大人务必要尽快的拿一个主意才是啊。”(未完待续。。)

第1154章,压垮心中底线的消息

吴三桂在三的劝慰,因为他知道以如今的这个情况,真的是不能够再继续的拖下去了。现在每拖一会儿,都会增加一分危险。

城外的女真人现在可不仅仅只是一万二千人了,桂顺军的三万人马抵达之后,女真人已经有了充足的炮灰,可供他们尽情的挥霍了。

女真人打仗的时候,归顺军一向是不错的炮灰,并且使用起来还非常的好用。

这两天的攻城战中,拐子城内的守军们,也算是彻底的知道了这些曾经是同胞们的战斗力。他们的战斗力居然都要比自己还要高昂,并且悍不畏死。

即便是因为女真人严酷的军法,但这其中也还是有一些其他耐人寻味的东西存在的。

杨凤仪无奈的摇了摇头,对吴三桂道:“我说过了,还是让我好好的考虑考虑的为好,眼下我真的不好马上就做出这个决定啊。”

吴三桂闻言之后,心中充满了无奈。

看来自己是真的没有看错,杨总督还就是有些没决断啊。

现在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他居然还考虑的那么多,顾忌的事情也那么多。

要是他能够有足有的决断力,那么现在拐子城内的明军,说不定现在都已经脱离了这个地区,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