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曜权臣-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总觉得,伶舟身上似乎存在许多奇怪的悖点,包括一直一来对待自己的态度。和伶舟比起来,明明他才是年长的那一方,但两人相处的过程中,他却总有一种被包容、被宠溺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让他心生无奈,也有些不安。

这一日上午,闻守绎吃过早饭之后,便坐在书房中,听着管家对于本次寿宴收支情况的汇报。

闻守绎一边在画纸上涂涂抹抹,一边听得漫不经心。随着官职的逐渐升高,他对于钱财这类身外之物,越发看得淡了,平日里生活收支都是由管家一手打理的,他只需听一个结果。

管家例行做完汇报之后,问道:“大人,昨晚收到的那些贺礼,是否需要过目?”说着,递上一份事先罗列好的清单。

闻守绎接过清单随便瞄了一眼,便递还给管家,吩咐道:“将那些画搬到我书房来,其余的你自行处理吧。”

“是。”管家心下明白,闻守绎对金银财宝并不怎么上心,按照以往惯例,所得财务都是一半充入府库,剩下的一半按资历分赏给下人,出手十分大方,是以丞相府上下对这位主子还是非常忠心的。

管家命几个小厮将一大捆画卷搬入书房,按照尺寸大小归类排放在书桌上,然后便关上门悉数退了出去。

闻守绎看上去心情不错,慢条斯理地挨个将画卷展开,细细欣赏,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分类整理。

当他打开其中一幅时,突然眉心皱了皱,面上露出狐疑之色。

这是一幅叙事风格的水墨画,凭那糟糕的绘画技术来看,绘者大约只有入门水平,所画人物也是勉强可以辨认。

画中左上角是一位手持长枪、威风凛凛的将军,身边有无数低矮小人簇拥着他;右下角是身着帝王长袍的男子,瞪着将军怒目而视。

闻守绎眯起双眼,将那幅画仔仔细细瞧了几遍,然后突然悟到了什么,紧蹙的眉心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透出一抹异色。

他低头去看画中落款,随即惊诧地睁大了眼睛——与那糟糕的绘画风格大相径庭的是,落款上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写着:韶宁和。

第六十三章

闻守绎正对着这幅画低头沉思,互听门外管家敲门通报:“大人,宫里急召。”

闻守绎一怔,因为昨日是他生辰,成帝原本特许他今日不必上朝,在家休息。却不知因何缘故突然反悔,召他入宫了?

但这种事情却是不好多问的,当下他换了官服,便匆匆入宫去了。

却说成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见闻守绎入内,也不待他行礼,便搁下纸笔,客客气气地赐他入座。

闻守绎见成帝气色不错,想必此次召他入宫,应当不是问责而来。

“丞相,朕扰你休息了么?”成帝微笑着开了口。

闻守绎忙道:“皇上言重了,为皇上效力,是臣分内之事。皇上今日召臣入宫,有何吩咐,但说无妨。”

成帝却是一派惬意之色,并不急着说正事,兜兜转转地与他客套:“丞相别太严肃了,今日你我暂且抛开君臣身份,不分尊卑地聊聊天,可好?”

闻守绎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不敢推辞,于是欠身道:“皇上请说,臣定知无不言。”

“听说……昨晚上丞相府宴客之际,太尉送了十几个美貌少年作为贺礼?”

闻守绎眉心几不可见地蹙了蹙,随即又舒展开来,自嘲地笑了笑:“没想到臣的这些八卦之事,这么快就传到宫里来了。”

“丞相别误会,”成帝摆手笑道,“朕不是在监视你,只不过今日早朝之时,恰巧听了一些闲话。听说昨晚上太尉挑衅不成,反被丞相奚落了一番,可有此事?”

闻守绎脸上却不见一丝得意之色,苦笑道:“臣当时也是无可奈何,众目睽睽之下让殷大人失了颜面,恐怕日后……唉。”

“此事是太尉失礼在先,原也怪不得丞相。不过朕有些纳闷,听说民间传出一些流言,说丞相有些特殊癖好,不知是谁造的谣。丞相知道么?”

闻守绎低眉道:“臣不知。”

成帝又道:“不过,既然传出了这样的流言,丞相是否也该采取些行动,辟辟谣了?”

闻守绎抬头看了一眼成帝:“皇上的意思是……?”

“丞相已是而立之年了,一直孤身一人,无人照料,也确实不太妥当。就算丞相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女子做正室,不妨先纳一房妾室,以传承子嗣啊。”

闻守绎心中觉得奇怪,皇上自己还不到十八岁,如此老气横秋的话,不像出自他本人之口。更何况,之前皇上一直对臣子们的私生活兴趣缺缺,如今却突然婉转提醒他纳妾,这份心思,倒带了几分妇人之见。

他仔细一想,便不难猜出,必定又是太后对皇上说了些什么。太后既然提出了这个想法,必定已经替他物色好了人选,至于这女子的身份,就更加不必猜了,必定是太后身边信得过的人。

闻守绎思虑至此,心中冷笑,太后竟天真地以为,通过这种姻亲手段就能达到控制他的目的?这算盘打得也太马虎了!

当下,他并未接着成帝的话题往下说,而是突然站起身来,一撩袍角长身而跪。

成帝吃了一惊:“丞相,你这是何意?”

“只怕……臣要让皇上失望了。”闻守绎俯身拜了下去。

成帝先是一怔,随即有些哭笑不得:“朕不过是随口提个建议罢了,你若不愿意,就当朕不曾提过,何必如此……”

却见闻守绎面色肃穆地道:“臣曾发誓对皇上无所隐瞒,但……臣还是隐瞒了一件事。”

成帝面色一凝,问道:“何事?”

“先帝驾崩前一晚,曾密召臣入宫觐见,此事皇上可知?”

“朕有所耳闻。”成帝点了点头,“当初先帝与你一夜长谈之后,在遗诏中封你为帝师,并担任御史大夫一职;同时封丞相姜如海为摄政大臣,辅佐朕处理政务。”他顿了一顿,“——怎么,难道不是如此?”

“大致情况的确如此,但个中细节,皇上或许有所不知。”

成帝果然被成功勾起了好奇心,向前倾了倾身,道:“愿闻其详。”

“先帝晚年一直缠绵病榻,当时的丞相姜如海势力坐大,却因太监总管席德盛的刻意隐瞒,导致先帝多年来一直未曾察觉,以致疏于防范。当他惊觉此事时,为时已晚。

“依着先帝雷厉风行的治事风格,原是打算找个机会,将姜如海及其党羽一锅端了,无奈当时姜如海一派已树大根深,非但一时间难以根除,还极有可能造成朝廷动荡,为新帝继位埋下诸多隐患。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先帝决定采用缓兵之计,明里继续重用姜如海,暗中则培植新的势力,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渐渐抽空姜如海的人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将之铲除。”

成帝恍然:“先帝看中的新势力代表,便是你,对么?”

闻守绎颔首:“当时先帝封臣为御史大夫,这个职务在三公之中,不过是个起到制衡作用的虚职,并无太大实权,尚不足以让姜如海对臣生出太多防范之心。同时先帝又命臣担任帝师,便是希望臣能完全对皇上效忠,必要时能护皇上周全。”

成帝回想起自己尚未亲政的那几年,好几次被摄政大臣姜如海逼得进退不得,都是闻守绎及时出现,从中斡旋,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危机。如今想来,不禁心下唏嘘,若不是闻守绎,他可能直到现在还只是姜如海身后的一个傀儡皇帝。

却听闻守绎继续道:“但先帝有了姜如海这个前车之鉴,对臣也是诸多防范,他召臣密谈,便是想从臣这里讨一颗赤诚忠心,要求臣毕生以皇室为重,效忠皇上,效忠大曜。”

成帝眯起眼睛想了想:“朕倒是有些好奇了,当时你究竟是如何令先帝对你完全放心的?恐怕空口一句承诺,是不可能取信于先帝的吧?”

“臣当时并未给予先帝太多的承诺,只是向先帝说了一句实话。”

“哦?什么话?”

“但凡出仕为官者,从大了说,是为君分忧、为国效力;从小了说,则是为了光宗耀祖、福泽后世。但臣父母早逝,家族凋零,同宗的族人中只剩下一些隔代的远亲,关系疏离。

“再加上臣无意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所以在臣看来,一切权力、钱财,皆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臣要的再多也无用,因而光宗耀祖、福泽后世对臣而言,已无太大意义。如此一来,臣就只剩下为君分忧、为国效力了。”

闻守绎滔滔不绝说了这番话,成帝却是越听越迷糊:“等等,你方才说,无意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这是为何?”

闻守绎低眉沉默片刻,然后抬头看向成帝,轻描淡写地道:“因为,坊间流言说得不错,臣的确是个断袖。”

成帝怔怔看着他,哑了半晌才问:“这事儿……是真的?”

“是真的。”

“先帝知道?”

“先帝原本不知道,临终前才知晓。”

成帝有些坐不住了,他豁得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问道:“此事除了先帝,还有谁知晓?那些流言又是谁传的?”

“知道这个秘密的,先帝是第一位,皇上您是第二位。”闻守绎始终面色淡然,“至于外头所传流言,不过是歪打正着罢了。”

成帝皱了皱眉,露出不解的神色:“既是秘密,又为何说出来?你就不怕授人以柄,日后会使自己处于被动境地?”

闻守绎垂下双目:“臣对先帝、对皇上,皆是一片赤诚。他日臣若有二心,皇上大可以此要挟,以免臣犯下大错。”

成帝听闻此言,神色逐渐变得肃穆。他注视着闻守绎良久,轻轻一叹,走上前双手将其扶起,郑重道:“丞相赤诚之心,朕信了。”

第六十四章

成帝说得情真意切,闻守绎也毫不掩饰动容之色,连连称谢。

成帝命他重新落座,然后转了话题道:“丞相,其实朕此次召你入宫,是有一事相询。”

闻守绎猜他此时才算是转入了正题,忙收敛情绪,凝神道:“皇上请讲。”

成帝酝酿了片刻,问道:“关于宋翊此人,丞相有何看法?”

“宋翊……”闻守绎眉心一跳,“宋将军?”

成帝颔首:“正是。”

闻守绎沉思了片刻,答道:“臣与宋将军接触不深,记得臣刚入仕不久,宋将军便已被先帝派往西北边关驻守,这一去,便是十数年。多年来,西北边关捷报不断,宋将军功不可没……”

他话未说完,成帝已抬手打断了他:“丞相,你说的这些,都是台面上的话,谁都知道。”他说着,声音略沉,“朕要听的,是你的心里话。”

闻守绎脑中忽然闪过今早赏画时看到的那幅韶宁和的涂鸦作品,心中微微一凛,忽然觉得,韶宁和赶在此前以画隐喻,时间上巧合得有些过分。

但此刻面对成帝问话,容不得他分心,当下他迅速判断形势、猜度圣意,略一斟酌后,含蓄地道:“宋将军立功无数,对我大曜来说,算得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功臣,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他说到此处,故意顿了一顿,抬眸打量成帝神色变化。

果见成帝微微向前倾了倾身,急切问道:“但是如何?”

闻守绎缓缓道:“以臣愚见,对于宋将军这样的功臣,皇上应多多爱惜才是。”

成帝眉梢微挑:“怎么个爱惜法?”

闻守绎却没有明白说出来,而是突然转了个话题:“皇上可曾听说过,大曜四国时期蒋壑的故事?”

成帝凝眉想了想,说道:“朕读史书时,似乎曾经看到过这个人物。蒋壑原是四国时期鐾霁国的一员大将,为鐾霁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不仅得到了鐾霁君主的无上荣宠,也得到了鐾霁百姓的一致拥戴。

“然而蒋壑却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不该辜负君主对他的信任,意图谋反、夺权篡位。最终他兵败丧命,晚节不保,落得千古骂名的下场。”

闻守绎听罢,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皇上所说,确是史书中的官方记载。但皇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成帝皱了皱眉:“还有其二?”

“事实上,当初蒋壑错误的根源,在于功高震主而不自知,当他的权势与威望皆盖过当朝君主之时,他便已经骑虎难下。其实最初蒋壑并无篡位之心,但身边挑唆言论听得多了,他也便渐渐生出了谋反之意。”

“丞相的意思是……激流勇退?”

“在蒋壑这一方面,激流勇退,不失为自保之法。但臣认为,给予蒋壑如此殊荣,并放任其野心不断膨胀、不知收敛的那个人——即当时的鐾霁国君——才是这一场悲剧的始作俑者,如果他能在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之前,及时改变他对蒋壑的放纵姿态,并适当收回他赋予蒋壑的权力,或许蒋壑此人的命运,又会是另外一番面貌了。”

成帝听到此处,回身靠在椅背上,锁着双眉陷入了沉思。

闻守绎知道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于是坐在位子上静静品茶,没有出言打扰。

半晌之后,成帝喃喃道:“朕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

闻守绎道:“皇上明白了什么,可否说给臣听听?”

“身为国君,对于臣子的爱护,不仅仅体现在宠信与恩赐,还体现在适度的放权与控制上。一旦臣子获得了超出其本分的权力与地位,其野心就会不断膨胀,直至失控,最终反噬其身。”

闻守绎微笑颔首:“皇上圣明。”

成帝脸上渐渐浮现出豁然开朗的神色,他站起身,缓步走到闻守绎面前,恭恭敬敬作了一揖。

闻守绎慌忙起身:“皇上这是何故?”

“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多谢恩师提点,学生受教了。”

闻守绎回到丞相府,才刚落轿,便对身后跟着的一名小厮道:“去韶宁和韶议郎府上通传一声,就说我……有话要问。”

此时鸣鹤正跟在闻守绎身后,听闻此言,不由一怔,面色错愕地望着闻守绎的背影,几度开口,却欲言又止。

前方的闻守绎察觉他没有跟上,奇怪地回身看他:“鸣鹤,呆在那儿做什么呢?”

“属下……”鸣鹤眼神飘忽了一下,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将到了嘴边的担忧咽了回去:“没什么。”

闻守绎在书房里等了约摸一个时辰,手中一直拿着韶宁和的那幅画,盯着画面上的人物,蹙眉沉思。

忽听门外小厮通报:“大人,韶议郎带到。”

“让他进来。”

话音稍落,便听“吱呀”一声,书房门被推开了,韶宁和刚走进来,身后小厮便很利索地将门关上了。

房内静得有些过分,闻守绎姿势不变地侧身倚在椅子扶手上,一手托腮,神色慵懒地看着画,却不曾抬头看韶宁和一眼。

韶宁和行过礼后,便只能在一旁安静站着,不敢再出声打扰。

片刻之后,闻守绎才淡淡开了口:“宁和,这画……是你画的?”

韶宁和垂眸道:“是,微臣不才,水平有限,让丞相大人见笑了。”

闻守绎扯了扯嘴角:“见笑谈不上,惊喜倒是不少。想不到,你还懂得以画作喻。”

韶宁和低着头,没有回答,他总觉得此时的闻守绎,脾气有些捉摸不定,不知究竟是喜是怒,因此还是谨慎应对为好。

闻守绎又问:“你这画中的将军,画的是谁?”

“宋翊。”韶宁和声音低沉,却毫不含糊。

闻守绎眯起眼看了看他:“说说你的想法。”

韶宁和略抬了抬头,匆匆看了闻守绎一眼,又垂下眸去:“微臣想法,尽在画中,说出来,便是大不敬。”

“你倒是言行谨慎。”闻守绎漫笑一声,“只是没想到,你竟会有此等远见,倒叫我刮目相看了。”

“远见谈不上,只不过近日微臣在坊间听到一些关于宋翊将军的言论,百姓拥戴是好,但拥戴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