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寒资料集-第4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m270式227毫米12管火箭炮(多管火箭炮英文缩写:mLRS)于70年代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美军,由沃特公司生产。同年5月,根据和美国达成的协议,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共同生产该型火箭炮,成为北约的制式武器,称为mLRS。除了上述国家,该火箭炮现在已经装备了日本、韩国、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希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以色列等国。总定购量超过1000门。该型火箭弹采用模块化技术、机动性和防护性能好、火力密集且精度颇高,尤其是还可以同时具备发射陆军战术地对地导弹(aTacmS)的能力,被西方认为是最好的火力支援系统。改进型号有m270a1和HImaRS(HighmobilityartilleryRocketSystem——高机动性火箭炮兵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一共投入了189门m270火箭炮(其中18门具有发射陆军战术导弹的能力),总共发射了17000多发子母火箭弹(含1170万个子弹),给伊拉克军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威慑力。
成员:3名
战斗全重:25。9吨
发动机和底盘:一台VTa903型8缸水冷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368千瓦;采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机动性强
最大速度:64千米/小时(公路)
最大行程:480千米
最大爬坡度:30度
过垂直墙高:0。914米
越壕宽:2。54米
发射装置:12个298毫米口径的玻璃钢定向管(被组装成2个集装箱式发射…储存器,贮存期可长达10年)。自备起重再装填设备,单人即可操作,装填时间5分钟/12发。高低射界0~+60,方向射界左右各194度。转动速度5度/秒。仰俯速度0。9度/秒。弹药:
火箭弹:m26式双用途子母火箭弹;at…2反坦克雷火箭弹;m26a1增程火箭弹;制导火箭弹;灵巧战术火箭弹
陆军战术导弹:每辆车可以装2枚,也可以1枚战术导弹和6枚火箭弹混装射程:火箭弹32千米(制导火箭弹可达到70千米);战术导弹(Block…1型)25…165千米/(Block…1a型)100…300千米/(Block…2型)35…140千米/(Block…2a型)100…300千米
火控系统:由火控装置、遥控发射装置、定位定向系统、电子装置、和火控面版组成。能完成射击诸元计算、控制瞄准和射击、不间断确定炮车的位置和控制更换发射…储存器的任务。m270具有很强的单车作战能力。
防护:具有防枪弹和炮弹破片的能力;铝制间隔装甲;集体三防装置
改进型号
m270a1:
m270的最新改进型m270a1火箭炮改进了炮载火控系统和发射机械系统。采用快速中央处理器、用激光陀螺代替机械陀螺、加装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加装激光多普勒雷达测风仪(可提高精度30%…40%)。改进的发射装置使发射时间缩短为16秒。装填时间缩短至3分钟
20毫米自行高炮
在二战中,往往将自行高炮称之为“防空坦克”。无论从型号数量,还是装备数量上看,自行高炮都算得上是“排行老三”的自行火炮。其中,光是*德国军队装备的各型自行高炮就有近20种,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由于作战飞机在战斗中大量使用,对空防御成为地面战斗中的突出问题,而牵引式的高射炮机动性较差,能够自行机动的自行高炮便应运而生。装载高射炮的底盘以履带式的为主,但也有轮式底盘和半履带式底盘的自行高炮。这些自行高炮尽管很简陋、很原始,但它们在对空作战中还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现代战场空中力量的发展,20mm口径在威力和射程上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所以现代的地自行高炮通常会选择25mm以上的口径,同时为了对付更远距离的目标许多自行高炮已经发展成了弹炮合一的武器系统。
战斧式巡航导弹
【基本数据】
全长5.56米直径0.527米
翼展2.65米最大射程2500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M0.72最大巡航高度50-150米
起飞重量1.2吨制导方式地形匹配制导辅助惯性导航系统
有效载荷122.5公斤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
核弹当量1-5万吨最大功率267公斤+3100公斤
命中精度30米发射方式地面机动发射
【导弹简介】
美国空军地面机动式战略巡航导弹,代号BGM-109G,系战斧海基巡航导弹的陆基发展改进型。1988年生产截止,导弹成本价200万美元,计划总产量为560枚。现已在西欧共部署464枚。导弹武器系统由4辆运输-起竖-发射车、16导弹、2辆发射控制车、16辆辅助车和69名官兵组成。可空运。各发射单位平时部署在加固掩体中处于快速反应戒备状态。
【研制历史】
1977年10月起研制,1979年12月首次样弹试验,1980年5月进行首次(在运输-起竖-发射车上)地面机动发射,1982年定型生产,1983年12月获初始作战能力并装备部队,
【结构特点】
陆射巡航导弹主发动机采用F-107-WR-450涡扇发动机,推力267公斤,助推器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3110公斤。制导系统为地形匹配制导辅助的惯性导航系统,雷达高度表测高。核战斗部为W84小型可调当量核弹头,当量1-5万吨。
【主要改型】
(1)BGm-109a对陆核攻击型战斧。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1984年6月部署,计划产量1000枚,其中190枚部署于水面舰艇,194枚部署于攻击潜艇,用以执行全球战区对地面目标的核攻击任务,并作为战略后备力量执行核大战后期打击任务。该弹制导系统采用麦道公司研制的以地形匹配修正的惯性导航系统(TaINS),控制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自动驾仪和aN—194型雷达高度表,发射指挥系统为mK117火控系统,动力装置采用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导弹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2米,巡航速度0。72马赫,战斗部重122。5公斤,内装当量可调的20万吨级的W—80-1型核弹头。
(2)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1981年开始作战试验和鉴定,1983年11月潜射型初具作战能力,1984年3月舰射型初具作战能力。它主要用来装备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新泽西号战列舰和斯普鲁恩级驱逐舰。1980年计划总产量为243枚,1986年增至593枚。导弹外形尺寸与BGm-109a相同,助推器采用固体助推火箭。中段制导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由三个速率陀螺和一个加速度陀螺组成姿态参考系统,由计算机/自动驾驶仪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由aN/aDN-194型高度表控制飞行高度;末制导采用PR-53/PSQ-28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采用“小斗犬B”半穿甲战斗部,重454公斤。其改进型为BGm…109e,射程460千米。
(3)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1981年初开始研制,1982年初装备潜艇,1983年6月装备水面舰船,主要用来装备攻击型核潜艇和护卫舰级以上的水面战舰,以攻击敌方海军航空兵基地指挥中心、桥梁、油库等陆上重要目标。导弹计划总产量为2643枚,制导系统为惯性导航加地形匹配加数字式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器(DSmac)末制导。导弹配备高能弹头,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小于10米。
(4)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0。72马赫,配备子母弹头,装有近166枚BLU-97B小口径炸弹。其改进型为BGm…109F。
(5)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以BGm-109c/D为基础加以改进,1993装备部队。采用先进的F107…WR…402型发动机,射程为1667公里(舰射型)或1127公里(潜射型),巡航速度0。72马赫,命中精度3~6米,战斗部采用WDU…36B钝感炸药高效战斗部,采用惯性和GPS+DSmac2a制导。
(6)“战术战斧”Block4型导弹。该弹从“战斧”Block3型发展而来,由雷锡恩导弹系统公司研制,已于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其主要特点是:具备双向卫星信号传输功能,指挥官可以在导弹飞行途中改变攻击目标,转而打击预先输入的后备目标或者按外部提供的目标GPS坐标重新瞄准;导弹还能够在战区上空长时间徘徊,以等待接收攻击“高价值目标”的指令;此外,“战术战斧”还可将飞行状态和精确打击情况反馈给作战人员,并能将部分战场损坏图像传回作战舰艇,而导弹系统本身还综合了改进型反干扰全球定位系统。美海军计划耗资16亿美元采购超过2200枚“战术战斧”导弹,采购期为5年。每枚“战术战斧”导弹的售价大约为72。9万美元,仅仅为目前装备海军的“战斧”Block3型导弹售价的一半。
【实战应用】
1991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18艘战舰。其中:战列舰2艘,导弹巡洋舰9艘,导弹驱逐舰5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装备4种发射装置,总计43具,总载弹量477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288枚,发射成功282枚,被伊军拦截29枚,占10%。
1993年1月17日,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4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DD…966“休伊特”号、DD…978“斯顿普”号、DD…970“卡伦”号驱逐舰,总载弹量约125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20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45枚,成功发射44枚,被拦截8枚,占18%。
1996年9月3、4日,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44枚。
1998年8月20日,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60枚导弹。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共发射了325枚战斧导弹,伊军拦截了包括aGm…86c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aGm…86c在内的巡航导弹1000多枚,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共击落了328枚,拦截成功率在30%左右。
R级
R级
‘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是根据‘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是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型潜艇,其中出口朝鲜7艘埃及4艘。
首制艇于1965年12月在江南造船厂建成。作为原型的613型潜艇完全是一型二战时期水平的潜艇。33型潜艇与613型相比主要改进之处是:增加2具鱼雷发射管,提高了水声设备性能,增加了蓄电池的水冷却系统,下潜深度增大,通气管状态作为主要航态提高了航速,采用将贮备浮力转变成超载燃油的途径,巧妙地使续航力和自持力增大了一倍,结果在动力装置未作改变,依靠改进流体动力和推进特性,排水量增大后艇的水下航速仍保持不降低,应当说,33型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这种设计思路是不会过时的。
排水量:1475吨(水上);1830吨(水下)
主尺寸: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
潜深:300米
主机:两台37…D柴油机,双轴
航速:15。2节(水上),13节(水下)
续航力:9000海里/9节(水上)
编制:57名(其中军官10名)
武器:8具533鱼雷发射管,(或28枚水雷)
舷号:退役(213―218、227、228、237―239、249―255)
在役(256―260、268―280、286、287、291―304、343―349、355)
R级(6633)(1350/1700吨)
概况
1959年签约,从苏联引进633型R级中型鱼雷攻击型常规潜艇的建造权和部分器材装
备。1959年5月至1961年3月,我国分8批收到苏联发来的633型图纸,1961年10月,图纸资料翻译复制完毕,代号改为6633型。首制艇分别由江南和武昌造船厂完全按照苏联图纸建造,江南造船厂装配建造的6633型潜艇首制艇于1960年2月18日开工,1963年8月21日下水,1965年9月交付部队服役,舷号136。武昌造船厂装配建造的首制艇于1960年2月19日开工,1964年10月29日下水,1965年12月交付部队服役。
我国购买的633型潜艇的材料设备只有6艘。至1963年,江南、武昌两造船厂已各开工3艘。由于部分设备已作为样机,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设备已不完整,故艇体开工不久就被迫停工。
1960年开始中国化修改和国产化工作,至1967年基本完成,并命名为033型,出口型号eS5a型。经过努力,江南造船厂的4号艇和武昌造船厂的3号艇部分使用国产材料设备完成了建造。1966年2月,全部采用国产材料设备的第1艘033型潜艇——江南造船厂的5号艇开工建造,1968年下水,1969年6月22日服役。为给南海舰队提供潜艇,从1969年9月开始,在黄埔造船厂共建造了13艘033型潜艇,其中11艘是由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加工制造好分段后运抵黄埔造船厂组装,包括江南造船厂3艘、武昌造船厂8艘。1967年,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由江南造船厂包建四川陪陵造船厂。该厂于1975年形成生产033型艇的生产能力,共建造过3艘后于1985年转产民品。随着配套的完成,033型潜艇开始大批量建造。1973年达到年产9艘的顶峰(江南造船厂4艘、武昌造船厂5艘)。最后1艘建造的033型潜艇是1985年11月由黄埔造船厂建造,1987年交付服役的304号艇。至1987年停产时,我国共建造了106艘。其中江南造船厂47艘、武昌造船厂42艘、黄埔造船厂13艘、陪陵造船厂3艘、渤海造船厂1艘。有90艘装备了中国海军(其中有4艘又无偿转让给朝鲜),1983—1984年间向埃及出口了4艘。另外于1973—1975年由江南造船厂建造了12艘半成品由我国无偿提供给朝鲜自行装配建造(代号“十三号工程”)。国内服役的已确认的舷号如下:
209、210、212、214、216、217、227、240、254、256、272、280、287、298、299、300、301、302、303、304、341、343、346、349、
在批量建造的同时,对后续艇不断进行了改进,包括多种声呐设备的改装、螺旋桨降噪、水声对抗设备改装,通信天线系列改装、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的加强、流水孔改装和其它减振降噪改装。
结构尺度
采用常规水面线型,艇艏水平舵,双轴双桨推进。
单壳体结构,耐压壳体内设有艏鱼雷舱、前蓄电池舱、指挥舱、后蓄电池舱、柴油机舱、推进电机舱和艉鱼雷舱。指挥台围壳在艇的中前部。全艇共有11个压载水舱
艇长76。6米,艇宽6。7米,吃水5。34米,型深米
水下排水量1750/1830吨,水面排水量1350/1475吨
主要性能
水下航速13节,水面航速15节,续航力14000海里/9节,自持力60昼夜。
水下续航力350海里/2节,最大潜深300米,抗风力12级,噪音160分贝,
编制53人。
动力系统
2台6e390c型中速柴油机,功率4000马力,2台推进电机,功率2700马力,双轴双四叶
螺旋桨。
配备应急动力装置,包括柴油发动机组、蓄电池组、应急推进电机。
电子设备
(1)雷达
1部353型导航/对海搜索雷达
(2)声呐
1套SQZ—1型综合声呐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