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寒资料集-第6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找到真正需要慢练的地方。要记住,练习时应该做到:困难点重点练,易错点仔细练,慢练与快练结合练。
六、不可忽略的左手的按颤技巧练习
在演奏中左右手拨弦发音的作用是明显的,出现的错误也容易被察觉的,因此人们往往在练习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左右手的拨弹上。这并没有什么错,但由此而忽略了左右手按颤技巧的练习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筝演奏中,左手恰到好处的“吟、揉、按、滑”是筝乐表现力的“灵魂”所在。“以韵辅声,音韵相成”是古筝音乐的特色所在,左手按颤技巧运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古筝演奏者的艺术水准的高低。缺乏了左手的按颤运用,筝乐就淡而无味的失去了光彩。由于左手按颤技巧和表现手法不那么具体,又富于美学性质,要想练习好左手按颤技巧其实又是最困难的。因此,在练习中必须认真仔细的琢磨左手按颤技法,决不可忽略。
七、不要轻视演奏技巧“简单”的乐曲或乐段
有的筝乐作品,一看乐谱就知道其技巧比较简单,因此人们往往都会忽视对它的练习和细致地分析研究。
其实在古筝曲中,一些看上去演奏技巧很简单的乐曲恰恰是风格、特点、韵味十足的曲目,稍不注意就会弹得“驴头不对马列嘴”了。由于这些乐曲一般速度比较慢,在练习时不但要把握好风格特点表现的左手按揉技法,还应该注意其节奏的准确,句法的呈现,音色的纯净,强弱的控制。因此,在学习这类乐曲时,练习重点只是不同于那些快速度、大力度的技巧练习罢了,更多的是要多加强对乐曲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八、重视练习曲的训练
在古筝的学习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弹几首乐曲,而忽视了练习曲的训练。这是存在在学习古筝人群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而今,由于古筝艺术的不断发展,弹奏的力度、速度、技巧和乐曲表现内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曲代功”的练习方法已很难适应了,练习曲的训练也必然的成了我们提高演奏技巧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手段。因为,练习曲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过反复的、专门的进行某种单项练习,可以从中学会、巩固、或改进某种弹奏技巧和方法。加之,训练练习曲时通常都是纯技巧的练习,没有旋律和乐曲表现方面的负担,就能有更多注意力放在准确的掌握触弦的角度、音色的追求、力度的控制等技术要求上,从而技术训练的成效就特别的高。所以说,只有通过专门的练习才能有效的克服高难度技巧的技术负担。
九、温故知新有助于不断提升
目前在众多的学筝族中“狗熊掰玉米”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都是学了后一个曲子,却丢了前一个曲子,无论是用价值观来分析,还是用学习效果来衡量,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复习旧曲作为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复习旧曲不但可以为我们积累大量的表演曲目,还能够训练和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在那些旧曲目中得到新的体会和认识,从而在演奏的技术能力上、乐曲的理解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
例如:即使是初学者都不会在意的山东板头曲《凤翔歌》,是一首仅有二十几个小节的小曲,可其中的上、下滑音就有近三十个。我们在初学时,通常只要能掌握好节奏和按滑音音准就很不错了,而有了一定基础后通过对它反复的温习,就可以从中体会到滑音有着不同的推进速度,怎样才能使滑音的滑动过程圆润等种种感受,并能真正的认识到这是一首绝好的滑音的练习曲。这种演奏能力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好的,只能是通过温故知新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十、调整心理状态学会漏*点练习
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演奏,而演奏和练习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在家自己练习时,错了可以反复的去改正、去练习,在舞台上演奏则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是没有反悔的机会的。
由于舞台上演奏者的内心都会十分激动,心理上和肌体上都比平时练习时紧张得多。平时已练习得滚瓜烂熟的乐曲,这时往往由于紧张会使演奏者大脑一片空白,或错音百出。因此,我们在努力创造上台的表演机会之外,还应注意在平时练习完整的乐曲时调整心态,想象自己正在音乐厅的舞台上演奏,练习时使自己处于表演的兴奋状态。经常进行这样的精神性训练不仅能改善肌体的和心理的紧张状态,提高正式演出的效果,还能由于练习时精神集中的兴奋状态提高练习效果和增强信心,以及改进自我的意识。这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还要说明两点的是:
(1)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人云亦云的死板学,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循规蹈矩是按部就班,但这并非是好事。过多的包办代替,只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性,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被动等。还有的老师(或者是家长)为了让学生能在比赛中获奖,不遵循教学的规律,而一年半载的只给学生磨一个曲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给学生造成音乐情感的麻木,兴趣丧失等不良影响。这样的学习方法都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心理的成长和人格的树立。
(2)弹奏技巧是演奏乐器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有了一定的弹奏基础后,应该回头去检查一下自己在弹奏技巧上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重视以练习曲做针对性的训练,脚踏实地进行改进、调整。
对于练那些长期只是“手把手”情况下的学习者,还应该回过头去认真学习乐理知识,熟悉各种记号、音乐术语,培养读谱习惯,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心理感应能力等。只有这样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才是不断进步的唯一出路。对自己估计不足,拼命的想拨高,这种自我提升意识,挑战困难的行动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违背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的做法最终只能是事与愿违。因此,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学会自己教会自己和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演奏古筝时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宋代画家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说道:“作画形易而神难。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这是说绘画时形象容易表现而神韵却很难以把握。形是物体外在的表现,而神韵则是内心精神状态的体现。音乐更具抽象性,就音乐表现而言,单纯的乐曲演奏容易,而要较好的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精神与气质就很难了。这了演奏好一首乐曲,你必须知道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乐曲的思想内容,还必须查阅曲作者的创作特点与乐曲的音乐风格,从而在宏观上对乐曲进行整体上的把握。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不妨给自己的内心以想象的窨,在内心使音乐具象化、情绪化并将自己的内心感悟通过音乐演奏传达给听众。即:由心生意、由意至技、心音交融从而达到“神形兼备”。
如何处理古筝演奏的‘缓急”之分
乐曲旋律和乐句的进行有“迟速”、“缓急”,亦如人说话有语调、语速之差别。严天池有诗云“几回拈出阳春调,月满西楼下指迟”,如果你的手指一触弦就只知道匆匆忙忙地弹下去,就会给人以躁动不安之感;反之,过于凝滞,也会令人索然无味。把握“迟速”、“缓急”的关键在于“速”与“急”时(如乐曲的快板)要连接紧密,节奏急促却不杂乱,既要有如骏马奔腾之势,又要有如平步青云之感。“迟”与“缓”时(如乐曲的慢板、散板)旋律要连绵而不拖沓,从容而不呆滞,既要有如碧水深潭般的沉静,又要有如闲庭信步般的从容。
如何弹出古筝韵味
许多人都说,弹筝必须先弹到一个程度,才能讲求韵味,我的经验是如果一开始就不注意韵味,即使练到很高深的程度,往往也是弹不出韵味的。厨师学艺并不是等到学会全套料理方式才开始想办法煮出好吃的菜,而是一开始就要试着尽量煮得好吃好看。大菜有大菜好,小菜有小菜好,繁有繁好,简有简妙。古筝指法很多,曲子也很多,有难有易,并非愈难的就愈有味道,有时候简单的曲子也足以让人百听不厌。韵味这东西似乎很难掌握,其实也是容易不过。难,因为它包含了很多学问、很多前人累积的音乐想像,易,因为美感就在你心中,不在别的地方。一首乐曲到底是好听还是不好听,你不需要问别人,不需要学问,问自己就可以。专家们都说某曲子很动听,但我不喜欢,对我而言,这曲子不好听是多麽真实、明了的事实,无须怀疑,无须勉强自己。相反的,大家都不喜欢的曲子,我听了偏偏很感动,毫无疑问,一定有它动人之处。我们对古筝音乐认识愈深、相关经验和知识愈丰富,我们的审美眼光也会改变,但无论在那一个阶段,那一种程度,我们都有相应的能力可以感受古筝之美。把我感受到的美,尽量表现出来,那就是我应能表现的韵味,每个人多少都有这种能力,跟技巧高低不一定成比例。妨害我们表现有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我们根本不层试着去做,第二,每次试着去处理乐曲,总是不理想,踏出一小步又退回原处,第三,太相信别人的说法,不相信自己的感觉。要改善这种状况,得分两面着手。首先要建立心中的音乐,最有效的办法是唱谱,由於弹筝时既要注意音是否弹对,又要注意指法,总是无法行有余力去注意如何处理乐曲乐句,一首曲子哼上数十遍自然就有感觉。哼曲时无须太在意自己是否真的哼得好听,我们只是在想像和掌握曲子,并非在演唱。要以弹筝的方式去哼,把指法的效果也要哼出来,哼出实际弹奏时给你的感觉,拍子不好,还要边哼边打拍。如果哼不出来,就多听,听熟了再哼,开始时可以跟着cd哼,到後来一定要独自哼,哼时要尽量投入情感,并且注意强弱缓急吟揉按放拂等细微差异。心中对乐曲的每个地方都有了细微的掌握和想法,练筝时就有了方向,只要看到目标,往前走就一定能到达,不知道目标在那里,往往是原地打转,浪费许多练习时间。哼谱对初学者或有相当程度的人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果诠释能力已不错,大部分乐曲,不必哼,心中已有数,或者可以直接用筝来思考,不过那是以後的事了。除了哼谱,另方面,常常在安静的地方弹筝,有时候根本不必弹曲子,不必太依循指法成规,随意乱弹,试试不同的弹法有什麽不同的感觉,或者在cd中听过某种感觉,不知道如何做出来的,试着揣测,找出方法去弹出那种感觉,这种练习不见得每次都有收获,但总能偶有所得,日积月累就成了属於你自己的表达系统。
古筝:练琴十记
1:如果节奏和基础动作有问题,那么其他方面也不会好到那里去。
2:任何一个基础动作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手指到位不好、不够直立压弦,那么除了演奏把握性会受影响,圆滑音的质量也没有保证,然后所有关于圆滑音的装饰音也同样会有问题,左手独奏也会变的极难弹奏了。
3:为一首乐曲确立指法前非常谨慎,指法对弹奏的影响比一般习琴者认为的要重要的多。但是一旦确定了指法,那么在以后的练习里一定要严格做到,尽快的养成弹奏习惯。
4:不要随便的否定或接受书上其他演奏者的指法标注,一定要明白一个指法的含义以后再接受它或否定它。如有没有声部连接、音乐色彩、方便演奏等等的意义。
5:一个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连用,安排指法时候要特别的注意。所谓指法连用就是右手的同一指接连的使用(除了p指),所以一定要交替使用;左手同样有这个问题:同一弦上的的同一指可以连用,但是不同弦之间的一定尽量避免。
6:每个阶段以至每次的练习都要有清晰的目的,如果练习的是音阶,那么可以考虑练习目的是音阶的起伏还是速度或是其他的目的,然后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练习才能算是高效率的练习。
7:如果练习时间不很多,但是又有几个练习类型要练习,那么应该一次就集中练习一个类型,下次再集中练习另一个类型,这样的效果要好于一次练习好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乐曲的练习。
8:慢速练习对于练习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注意在慢速的练习时,音乐的乐句呼吸和起伏同样也要做出来,不然到了乐曲正常的速度的时候,这些就会因为养成了习惯而做不出来了,而且因为慢速练习在练习里占很大的成分,如果不注意音乐表情,将会养成很不好的习惯,慢慢的音乐就会失去活力。
9:在不能准确的完成乐曲的每一乐句的节奏下,先不要做一些自由式的处理。任何一个演奏家对某一部分自由处理时,他也可以弹奏那个部分的准确节奏,在明白准确节奏的基础上做自由处理,才是有源之水。(p。s其实大部分的西方音乐可以做的自由处理并不是象一般琴友想象的那么多。
10:时常可以见到很多琴友问如何去选择练习曲或乐曲,没错“选择什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弹奏”,就是说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练习或演奏;而最为重要的是“表达什么”,即使有很好的乐曲,有很好的技术去操纵它,但是如果忘记了要“表达什么”,这样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其实这种情况在器乐演奏相当的常见;由于器乐的演奏技巧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完成好一个乐曲,我们会对很多技术或处理的细节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注意力:”谨毫发者失仪“,在对细节雕琢中,我们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演奏音乐了、、、、、也就是常说的:他在弹奏,但是他不知道他在做什么。所以,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我们弹奏的音乐要表达什么,如果实在无话可说,那么还不如保持沉默。
名家谈古筝左手技法
古筝的发展最为人瞩目,以快速指序技法技巧领引着古筝的发展,呈现出传统筝曲、流派筝曲、充满流派风格的现代筝曲、非常前卫的筝曲都同时并存发展的局面,同时充满左手技法技巧、韵味丰富的筝曲也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重视。这是因为古筝是以韵见长的一种乐器,如何体现这一特有魅力,许多古筝大家、名家(明家)、前辈,都对此颇有感悟,语重心长的指出要特别注重左手的演奏功夫。因此,我把在学习中积累的一些有关论述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学习运用。
赵玉斋
左手是古筝的魂!
叶申龙
我们年轻时在学校和赵玉斋老师学筝的时候,赵老师经常讲:左手是古筝的魂!当时由于年龄的关系,对此还不太注意、也不太理解,后来才逐渐理解的越来越深刻,人们之所以喜爱古筝并有别于其他乐器,并不在于它的演奏速度上有多快,更重要的是在左手的韵味上,这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媲美的,所以应特别重视左手韵味技巧的学习。
阎莉
各地筝曲除了乐曲结构,调式各有不同之外,主要区别在左手的颤、揉、按、滑、揉技法,长期以来,各地区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左手技法,他给予乐曲以优美动听的音乐韵律,使之动人心弦,赋予乐曲以无比的生命力。
如果左手演奏技术掌握不好就演奏大型独奏曲,那么它的风格、韵味,是不会演奏出色的。
曹桂芬
根据我们几十年时间的实践的体会,总结了这样两句话:快功练流利、清脆;慢功练音色、韵味。这与戏剧、曲艺有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