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徒]隋乱-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伙若是以此言去号令麾下弟兄;不知道弟兄们会做何反应?〃李旭轻轻摇头;对众人背熟了的答案极不满意。
    〃这个…。。。。嗨;在弟兄们面前;谁还会掉这文儿!〃县尉周英性子最直率;拍拍自己后脑勺;讪笑着回答。
    〃就是;那些粗痞;让他们懂得号令就是了;又何必跟他们罗嗦!〃昭武校尉黄乔补充。新来的上官没什么架子;所以他也不想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官军在进行大的战役前;通常都会由主将向弟兄们说一番激励士气的话;但底下的弟兄们只是看他的面子才胡乱叫嚷几声而已。至于点将台上的大人物具体说的是什么内容;弟兄们听不清楚;也没心思去听。
    大多数将领们的想法其实都和黄乔差不多;并不觉得李旭的问话有什么新意。有人甚至因而心生隔阂;认为主将大人明明出身行伍;却偏偏玩那些监军才喜欢玩的花活;远不如刚才拍胸脯保证大伙粮饷时模样来得亲切。更有甚者;竟偷偷地向同僚撇嘴;示意大伙刚才可能看错了人;到头来难免只落下一场空欢喜。
    〃不知道周县尉是哪里人?〃不理会众人的小动作;李旭从帅案后走出;踱到周英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询问。
    〃启禀大将军;末将;卑职;卑职是宜阳人!〃周英不知道李将军问自己的籍贯做什么;楞了一下;局促不安地回答。虽然生得虎背熊腰;但与旭子相比;他依然矮了大半个头;肩膀也窄了不止一寸。因此回答对方的话时只能仰视;仿佛犯了错的弟子对着严格古板的授业恩师。
    〃家乡附近还平安么;有没有乱匪?〃李旭无意向对方施加压力;稍稍将身材侧开了些;和气地问道。
    〃托大人的福!〃周英习惯性地抱了抱拳;用一种近乎拍马屁的口吻说道;〃还算安宁;没打到县城门口!〃
    〃我又不是洛阳府尹;你家那边有没有乱匪;托我什么福?〃李旭笑着摇了摇头;伸手压下周英的胳膊;〃你出来多久了;担心家里人么?弟兄们想早些回去么?〃
    〃怎么不担心呢!宜阳的青壮几乎都被我带了出来。一旦土匪杀上门;县令麾下根本没兵可用!弟兄们日日问我什么时候回去;烦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周英见李旭一直态度平和;心情大定;罗罗嗦嗦地倾诉。
    〃是这样啊!〃李旭笑了笑;未做任何品评。然后慢慢踱到襄城郡守郑勃面前。没等他开口询问;郑勃主动应道:〃襄城的情况还不如宜阳。卑职那边多山;大小土匪一窝挨着一窝的;剿都剿不过来。去年那会儿他们就差点打到郡城根下;今年;嗨;谁知道呢。要不是皇命在身;卑职早就带着弟兄们杀了回去!〃
    〃我那也差不多!〃黄乔见李旭将目光转向自己;主动回答。
    〃大将军还是莫要问了;大伙都很为难!〃来自南阳的督尉杜子贵红着眼睛;申诉。他是菊潭人;老家在一个月前便陷入了贼手;父母妻儿生死不知。而身为郡兵大将的他却干耗在荥阳城中;根本没办法回师为家人报仇。
    〃我那情况和你们差不多!〃李旭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委我以六郡抚慰大使之职;其中最大的那个郡却被叛贼罗艺占去了三分之二;我从来没能要回。如今博陵军主力尽在荥阳;不知道罗艺那厮会不会趁机生事!〃
    〃那罗艺;罗艺不是刚刚向陛下悔过了么?〃裴仁基听得心焦;大声追问。
    〃他的确悔过了;麾下的士兵却一个没有裁。〃李旭摇头;苦笑;〃以幽州各地的赋税;绝对养活不下整支虎贲铁骑。没有粮饷时;他不抢我还抢谁?更倒霉的我家南边的窦建德这阵子也闹得越来越大了。一旦他们两个联起手来;我这六郡抚慰大使;就连家都回不得了!〃
    这些话都是实情;所以说出来给人的感觉绝非作伪。众将领听了;不由得陪着主帅一道叹气。都说世事艰难;为将者不易。能不能建立功业还很难说;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保不住。
    〃所以;诸君可问问麾下弟兄;愿意跟我早日平了瓦岗;回家去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么?〃李旭突然挺直身躯;大声发问。
    刹那之间;军帐当中一片寂然。不是为了朝廷;也不是为了功名;只为了早日能回去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大将军的问话虽然糙;听在耳朵里;却仿佛有一碗酒在五腹六脏中烧;直烧得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
    〃诸君愿意跟我一道平了瓦岗;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么?〃李旭用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再度询问。
    〃愿意!〃周英大声叫道;〃愿意追随于大人马后!荡平瓦岗!〃
    〃荡平瓦岗!荡平瓦岗!〃众将一同大呼;声音震得毡做的帐顶上下震颤。已经迷茫很久了;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此朝廷;大伙继续为其战斗下去还有什么意义?但今天;有人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了他们;他们不是为朝廷而战;不是为了功名而战;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在乱世中不受伤害。
    乱世将致;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国家;至少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天积攒起足够的力量以保护自己家人。在众人的呐喊声中;李旭又回忆起了自己当年的梦想。
    他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且永远不会放弃。


第六卷 广陵散 第四章 变徵 (三 下)
    调动起所有人情绪后;旭子趁热打铁将众将近期需要执行的任务一一分派了下去。
    即将进行的战斗会是一场可能要持续两、三个月的大对决;夺回运河不过是其中第一步。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情报和多年来的用兵经验;李旭不认为瓦岗群雄会坐视官军重新掌握河道的控制权。
    通济渠对瓦岗寨来说和它对朝廷的作用同样重要。当年;瓦岗军就是靠劫掠河上的过往船只;慢慢积累到了坐大的本钱。如今;据李旭了解;瓦岗军换了另一种方式利用运河。他们对民船和商船只收取保护费便给予放行;对官船才会完全截留。
    所以;在运河东岸的据点也受到官军攻击后;为了保证通济渠这一活的财源;李密即便不愿意仓猝与官军交战;也不得不领兵出山。如此;战役将转入第二阶段;由各路官军直接面对瓦岗主力兵马。而此刻瓦岗军战斗力最强的破阵营和其主将徐茂功都在百花谷;只要扼守虎牢关的裴矩、秦叔宝等人能堵住该营东归的道路;徐茂功将对运河附近的战斗鞭长莫及。
    除非徐茂功冒险放弃刚刚到手的百花谷;从虎牢关靠近黄河的一侧绕路而归。那样;战役将进入第三;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李旭会安排另一个更完美陷阱在半路上等着他。
    为了保守秘密;旭子只给将领们分派了第一阶段作战行动中各自的目标。对于第二阶段;他只是简略的推测了一下其可能;并没有详细说明自己的打算。为了确保切断徐茂功和李密二人之间的联系;他毅然命令各路兵马之中战斗力最完整的一支;虎牙郎将王辩及其所部移防荥阳城;与裴仁基所部虎牢守军形成犄角;遥遥锁住百花谷。
    至于战役可能进行的第三阶段;旭子把其藏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如果老天一定要安排两人进行一场对决;李旭希望;决战的时间尽量晚一些。他需要一点时间磨合麾下各路兵马;他更需要一点时间让自己的心肠硬下来;对当年生死与共的朋友举起黑刀。
    〃瓦岗外营诸军当中;也有几支战斗力非常强的;大将军请务必小心些!〃待其他将领纷纷离开后;借故留下来裴仁基低声忠告。
    〃多谢德本兄提醒;我对敌情了解不多;瓦岗诸营的具体情况如何;还请德本兄详细告知!〃李旭笑着向对方抱了抱拳;回应。
    二人曾经在辽东共过一段事;所以旭子还保持着当年彼此之间称谓习惯。裴仁基却不敢在他面前妄自尊大;赶紧躬下身躯;结结实实还了个全礼;〃大将军折杀末将了!你我现在是主从;末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德本兄切莫这样说;在外人面前;我自然要摆摆大将军的模样。此刻帐中仅剩你我;咱们再绷着身份说话;不也太矫情了么?〃李旭又笑;低声抗议。
    〃那末将恭敬不如从命!〃裴仁基再次向李旭做了个揖;才歪着身子在紧临帅案的胡凳子上坐了半个屁股。
    〃本来我该带着叔宝和士信一道来见你;以全你们兄弟之情。可徐贼茂功声势迫人;所以我不得不把两员悍将留在虎牢关中;以免徐贼嗅到什么破绽!〃坐稳之后;裴仁基主动解释。
    〃德本兄谨慎些是对的;徐茂功用兵的确狡诈多变!至于叔宝和士信;我想我们将来会有很多机会再见!〃李旭笑了笑;对裴仁基的安排表示理解。内心深处;他曾经对自己孤军奋战在雍丘、开封一带时;前来汇合的是王辩而不是秦琼和罗士信隐隐有些失望。但过后想想;两位故友现在的地位也的确尴尬;所以很快便看开了;不再抱怨对方的冷漠。
    〃他二人皆万夫之敌;可惜被埋没在了郡兵当中!〃裴仁基听李旭的话里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笑着补充;〃我能顺利掌控齐郡精锐;也多亏了他们两个。前些日子我已经将两员虎将的具体功劳写到表章中;着人送入东都了。但东都那边做事的风格;唉;大将军想必比我还清楚…。。〃
    提到朝廷在人才使用和选拔方面的种种弊端;李旭和裴仁基相对摇头。前者因为幸运有皇帝陛下于背后撑腰;仕途上还算顺利。而后者虽然在和李旭初次相见时就有光禄大夫;武贲郎将的虚衔;此后却于宦海中沉浮不定;熬得头发都白了;才勉强补又到了一个通守的实缺。
    几声长叹之后;双方彼此之间的距离立刻拉近了不少。〃德本兄还是坐正了身体说话吧;否则你不舒服;我看着也浑身别扭!〃李旭笑了笑;请求。
    〃嗨;嗨;不是很久没见到仲坚了么?没想到你性子还像当年那样率直!〃裴仁基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自己的头;笑着在胡凳上坐实。〃其实我更愿意站着;骑马骑惯了的身体;坐下来屁股上就如同生了疮般难过!〃
    〃那就一道站在舆图旁说话!〃李旭指了指铺在地上的敌我形势图;建议。
    〃也好;记得当年咱们在辽东时便是如此!〃
    话题转到行军打仗方面;裴仁基立刻放开了所有拘束。蹲下身去;用手点了点运河东侧那些标明瓦岗各营大体规模的数字;笑着说道:〃想必你这百战之将也不会光看人头数。瓦岗军中能战的各营士卒反而不多;倒是那些稀松平常的熊将;个个恨不得坐拥百万熊兵!〃
    〃我跟他们交过很多次手;感觉当时的瓦岗内营士卒虽少;战斗力却与官军旗鼓相当。至于外营;终归是群乌合之众!〃李旭轻轻摇头;对瓦岗军的战斗力做出评价。
    〃对;内营后来改做了破阵营;想是效仿三国高顺之故事。如今驻扎于百花谷;对虎牢、荥阳两地虎视眈眈。外营还是按众贼入伙前各山头划分;老巢在何处的;便唤做什么营。情况大体如此;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若说瓦岗军现在的情况;还真的跟将军不无关系!〃裴仁基笑了笑;补充。见李旭满脸不解;他又用手指了指通济渠旁靠近原武一带的平原;低声问道:〃我记得仲坚曾经在这里跟李密交过一次手;用千余骑便破了他数万大军?〃
    〃那次是他太嚣张了。原本没那么容易取胜;李密仗着自己一方人多;信心过满;反被我抓到了机会!〃李旭想了想;承认。此战是他指挥过的经典战斗之一;至今回忆起来依旧令人热血彭湃。所以话说得虽然谦虚;兴奋的语气却在不知不觉间流露了出来。
    裴仁基抬起头;有些诧异地看了李旭一眼。转念一想对方如今不过二十刚出头的年纪;心中也就释然。顿了顿;说道:〃据我所知;自从运河边上败给你之后;李密便在瓦岗力主整军。各外营兵马也的确集中到山寨中整训过一段时日。但后来粮草运输不便;再加上你和张须陀老将军逼得紧;贼众便不得不又化整为零了。这一化;便再也合不起来!〃
    〃想必是在那次整训中;徐茂功又替别人做了嫁衣!〃李旭对土匪一直没什么好感;所以不禅从最坏的角度推测他们的行为方式。〃以李密的为人;他不可能完全信任徐茂功。只会借徐茂功之手为自己训练兵马;然后再将训练好的士卒交到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中。〃
    〃也不完全如此。我想应该是有人被你打疼了;所以吸取了教训!〃裴仁基摇了摇头;并不完全赞同李旭的看法。〃后来瓦岗军中的济阴营、济阳营和齐郡营便脱颖而出;为将者还是原来的人;士卒战斗力却大为改观。将军这次渡河作战时;对这三个营和李密的蒲山公营还要多留意些!〃
    〃齐郡营?〃李旭对这个名字非常敏感;皱着眉头追问。
    〃是啊;大贼孟让原籍就是齐郡;与叔宝和士信还算得上是老乡。〃裴仁基点点头;回答。〃此人勇力说得过去;谋略也堪称上上之选;因而深受李密器重。此外;济阴房献伯、济阳王伯当两个本事也都不差;这两年瓦岗军四下攻城略地;靠得便是徐茂功的破阵营和另外这三支主力!至于李密的蒲山公营;则是从各营抽调精锐组成的;号称可以以一当十。张老将军便是丧在这个营手里;你遇到后千万小心!〃
    〃多谢德本兄指点。否则;我还真小看了对手!〃李旭咀嚼着蒲山公这三个字;半真半假地说道。
    裴仁基所提供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李旭已经探听明白的;也有一小部分此前闻所未闻。从了解敌情角度上看;裴仁基在执掌齐郡精锐后;的确于军务上下过一番功夫。这让李旭更放心自己的背后;认为即便裴仁基不是徐茂功之敌;至少在与虎牙郎将王辩联手的情况下;也能将瓦岗破阵营挡在主战场外。想到这;他忍不住问道:〃齐郡子弟的士气如何;刚才我只顾及鼓舞郑老将军等人;一时竟忘了关注你这边!〃
    〃大将军尽管放心;只要粮草充足;咱们齐郡精锐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况且这是一支哀兵;自从张老将军故去后;弟兄们就一直想着找机会给他报仇!〃
    〃那我就放心了!〃李旭脸上浮现出一丝轻松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取胜的把握又增添了许多;〃你麾下这支劲旅先按兵不动;替我将瓦岗破阵营钉死在荥阳西侧。这样;我才能集中全部力量去对付李密!〃
    〃我就知道你眼界不会这么窄;只想着打通运河。〃裴仁基用拳头重重地捶了李旭肩膀一下;笑道。〃当年在辽东;你便是个胆大包天的!〃
    〃我想尽快结束这场战事。再这样耗下去;好人坏人就全死光了。〃李旭叹了口气;黯然道。〃打完了瓦岗;我在河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罗艺、窦建德、高开道;这些人没一个好相与的!况且还有虎视眈眈的突厥人;一旦他们南下…。〃
    一旦刘武周勾结突厥南下;河东太原与河北涿郡都是其必取之地。在数日前接到雁门关再度有变的消息后;李旭便对北方提心吊胆。比起各地盗匪来;突厥人的行径更可怕。他深知草原民族处理失败者的习惯;也亲眼看过雁门附近那些曾经被突厥人攻破的堡寨。
    那是比地狱还难以让人忍受的惨景;凡看在眼里者无不怒火添膺。他上次放始毕出关;又将甘罗归还与骨托鲁;便存了让草原上两群狼相斗的侥幸心思。只可惜还没等两群狼斗起来;边关上倒有无数隋将争先恐后引其入室了。
    〃还是那句话;只要粮草充足;我绝对不会放任徐贼茂功回师!〃裴仁基听不懂李旭的忧虑;但他有足够的官场经验赢得上司的好感。
    〃没问题;我明天便带人去开官库!〃李旭笑着保证。
    大隋朝存放粮食的官库建立于征讨南陈之时;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惯例。在太平年代;官府每年收上来的米粮大概有三分之一要流入各地官库。大业八、九、十这三年;因为征讨高丽和平息内乱;存粮曾经被消耗掉一少部分;但各地官仓依旧呈大半满状态。只是杨广一直申明他要用其中的粮食做第四次东征之用;因此没有圣旨;地方官员们宁可看着百姓们饿死;也不敢打官库的主意。
    李旭在守卫黎阳时已经冒险开过一次仓。事后的境遇证明;只要你拿出足够理由;朝廷未必会追究擅动存粮之过。当然;这个结果可能只适用于他和宇文士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