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徒]隋乱-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像被蛇咬了一般发出厉声大叫,“图来,来人,拿舆图给老夫!”
李世民心中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不计较长孙顺德的无礼,笑着吩咐门外的侍卫去取舆图。片刻之后,舆图铺开。大伙围在河东北侧的羊皮地图前,重新推测李旭的用兵方式。三路被视作疑兵的大军标在了相应位置,突厥人可能的对策也逐一用丹青标出。众人的目光却不再理会这些箭头,紧紧地落在比马邑郡更北的地段。
在燕山之北,长城之外,还有一片名以上属于中原,但被阿史那家族借去休养生息,并且一借不还的沃土。舆图上称之为定襄郡,阿史那家族在那里设立了自己的牙帐!
从李旭目前屯兵的张家堡到娄烦,无论走哪一条路,都是回头向南,并且沿途阻拦重重。但从张家堡到定襄,却几乎可以画一条直线出来。那条直线在长城外,燕山北,中间隔着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没有几个中原人知道路在哪里,突厥牧人自己也很少走那条路。但当年大隋虎贲为了救援自己的突厥盟友,也就是始必可汗的父亲启民可汗,却曾经创造过半个月之内从幽州杀到定襄的奇迹。当年的虎贲铁骑仍在,从涿郡到定襄,比从幽州到定襄还要近上三分之一距离。
“好一个飞将军!”李世民低声赞叹。在他的印象中,也就是李旭才敢使出如此狠辣一击,也就是李旭才配得上如此奇谋。趁着始必在援军和目标之间徘徊不定的时候,数万骑着骏马的步兵已经冲到了突厥人的老巢。大部分突厥将领的老婆孩子都安顿在定襄,他们辛辛苦苦抢到的金银细软也放在定襄郡城。前方正打得火热,突然听到老婆孩子和多年积攒的棺材本都丢了,试问谁还有心将战斗继续下去?
届时,自己带领娄烦关守军倾巢而出,死死咬住始必的尾巴。一路追亡逐北,先前无论多少失利都能连本带利赚回来!唯一可惜的是又让哥哥建成立了大功,又让其地位稳固了不止一点半点儿!
“如果博陵军果真突袭始必的老巢,始必发觉后,会如何应对?”强迫自己冷静心神,李世民向心腹们咨询。
“他可能且战且退,摆脱我军追杀,然后退入草原深处重整旗鼓!”房玄龄想了想,笑着回答。“但此战之后,至少五年以内,突厥人没力气南下!”
五年的时间,足够大唐统一中原。届时,集整个中原之力,始必可汗想卷土重来,也必将被碰得头破血流。
“如果我是始必,定然不顾一切猛扑娄烦。”到了本该欢呼的时候,侯君集脸上的表情反而谨慎了起来。“老婆没了,可以再娶。孩子没了,可以再生。财宝没了,可以再抢。唯独士气不可泄,否则有死无生。击破了娄烦关,至少能在河东抢个够。有了财宝和粮食,就有继续南下打家劫舍或者北上迎击李旭的动力。最起码,能博个两败俱伤!”
“侯将军说得不无道理!”杜如晦迟疑了片刻,低声响应。“依照我的判断,始必很可能被逼得铤而走险。秦王殿下请做两手准备,不能光想着追杀敌军,反而失了我等立身的根本!”
李世民虽然不喜欢杜如晦说话的方式和语气,却不得不承认他的判断有一定道理。突厥人是游牧出身,不像中原人一样有明确的家和根基的概念。丢了定襄,却换来了河东,对于始必而言不算吃亏。并且李旭如果真的去偷袭定襄,人马肯定不会超过两万。只要始必能保证自家军心不乱,吃掉娄烦守军后,便可徐徐班师,将定襄重新夺回来。
战败的风险,李世民不想冒。他甚至不希望与始必死拼到底,以求在付出一定代价后全歼敌军。“如何可让始必不强攻娄烦?不跟我们拼命?”本着某种原则,他和颜悦色地问,目光里边充满了冷静。
“依照末将的经验,突厥人非常欺软怕硬。我们在娄烦关上表现得越强大,始必麾下的仆从们越不敢攻得太猛。用这种办法拖住他,直到定襄失守的消息传开。届时,始必纵然组织兵马狂攻娄烦,吃过亏的仆从们也对我等非常忌惮。所以,我们只要能顶住始必破釜沉舟一击,剩下的事情,便只有追亡逐北了!”李靖想了片刻,第一个给出答案。
“如果顶不住呢?我军和娘子军已经损伤很大,即便顶住了始必的最后一波疯狂,恐怕也只会与人做嫁衣吧!”长孙顺德走上前,冷冷地插嘴。
“末将不认为我等顶不住!”李靖向对方躬了躬身体,然后缓缓从地图旁退开。他能猜到长孙顺德想干什么,也有避免守军风险的“更佳”策略。但某些主意却违背了他的做人底限,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愿意抛出。
“药师真没其他办法?是不为,还是不能?”长孙顺德却不管李靖如何退让,一再苦苦相逼。
“前辈不妨将你的办法说出来,交给大伙公议!”李靖又退了半步,低声回答。他现在完全托庇于李世民羽翼下,所以不敢得罪任何同僚。军中已经有了一些传言,说大唐皇帝陛下一直想将他调往他处。只是耐于秦王的颜面才暂时没有做出最后决定。而一旦被调往他处,李靖知道,自己头上的保护伞也就没了。大唐皇帝不是个豁达的人,当年放弃杀子之仇和撅坟之恨是为了给所有降将吃定心丸,如今降将们已经被完全收服了,定心丸的作用也就尽了!
“突厥人的确欺软怕硬!”长孙顺德冷笑着耸肩。“所以,我们更不能示强于敌。骨托鲁的战败已经让他惊疑不定,我等示强,只会激怒他。不如示弱!只要我等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示弱,却不肯放弃关卡,始必可汗自然会考虑我等是不是打算将其拖在娄烦关下!”
“万一他猜到李将军有可能偷袭定襄,主动撤军呢?”杜如晦大急,怒气冲冲地质问。
“则娄烦之围立解,中原转危为安。”长孙顺德继续冷笑,“克明你先前也曾说过,我军的目的是守住娄烦,不败便是大胜。”
“此一时,彼一时。杜某先前所言,是建立于李将军没有出塞的基础上。如今,我等既然判断出李将军十有**已经走在赶赴定襄的路上,便不能光考虑自己安危。一旦长孙大人的疑兵之计惊走了始必,则李将军和太子殿下那边必然要面临一场恶战。在草原上以骑兵对骑兵,敌军人数又是李将军麾下弟兄的十倍。这岂不是我等刻意置其于死地么?!”杜如晦目光如刀,直刺入长孙顺德的心房。他能看见长孙顺德在想什么。此人肚子里的那些伎俩其实没瞒住在座任何一个,只是大伙都不愿戳穿而已。
“杜郎中急什么啊?”长孙顺德瞟了对方一眼,淡淡地道。“李将军偷袭定襄,只是我等的一个判断而已。未必属实。而即便我等判断正确,始必会不会被我等以疑兵之计惊走,还在五五之间。两个五五累积起来,李将军那边所要面临的风险还不足三成,有什么可担心的?而像药师刚才的建议,却是让我等冒着七成以上被始必拼掉的风险,成就别人功名。两相比较,该采取哪个策略,大伙自然明白!”
“长孙大人!”杜如晦气得浑身都开始哆嗦,“你平日怂恿秦王窥探皇储之位,我也就不多说了。毕竟太子孱弱,非明君之选。可平日秦王与太子之争,是李家家事,输赢不关国运。今天,我等面对的可是外敌寇仇,你再怂恿秦王做这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就不畏惧史家之口么?”
“史家?!”长孙顺德冷笑着打量所有人,“史家怎么写,还不是由胜利者说得算?甭说我没有陷害李仲坚的意思。即便陷害了,有谁能为证明?那人可是一头长了翅膀的老虎,又攀上了太子殿下这座高山!我等今日不杀他,将来难免会死于他的手!”
没人能否认他说得是句实话。秦王与太子势同水火,早晚会有李渊压制不住的时候。即便李渊活着时能压制得住,一旦李渊百年之后,李建成也不会给秦王任何好果子吃。届时,恐怕所有跟李世民亲近的人,都要面对太子手中的钢刀。李旭如果再趁机掺和进来,恐怕今天在座所有人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但杜如晦的话却宛如霹雳,一方是外敌寇仇,一方是仗义来援的盟友,大伙处心积虑去害他,难道不怕在青史中留下千秋骂名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正当李世民犹豫不绝之时,耳畔突然传来一阵大笑。他有些恼怒地回过头去,看见素来稳重谦和的记事参军房玄龄笑得前仰后合,满脸是泪,“长孙,长孙大人!”房玄龄不肯与李世民愤怒的目光相对,手指径自点向长孙顺德“长孙大人既然如此忌惮李旭,又一点儿不在乎身后骂名,何不直接写一封信到城下,将李将军可能采取的行动知会给始必一声?那样,始必立刻班师,娄烦之困立解。李仲坚和太子殿下也会被始必追杀到底,省得大伙将来面对任何麻烦?说不定始必可汗还知恩图报,赏大人个官儿当当。反正大人只为了建功立业,又何必介意是为了大唐,还是为了突厥?”
“你血口喷人!”这回,轮到长孙顺德哆嗦了,指着房玄龄的鼻子大骂。房玄龄不再理睬他,转过头来,向李世民躬身及地,“房某没什么本事,就不在这里耽误秦王殿下的大好前程了。请允许我辞官归隐,找个清净地方终老此生。他日诸位身败名裂之时,也好有个人给诸位收拢遗骨!”
“你,老夫现在就宰了你!”长孙顺德气得几乎吐血,手一伸,便从腰间抽出刀来。没等他举刀过肩,李世民冲上去,一把握住了他的手腕。
“长孙大人,你眼里还有孤么?”李世民脸色铁青,瞪圆双眼质问。长孙顺德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低下头,气急败坏地解释道:“他,他恶语伤人。诅咒大伙不得好死!他根本没把秦王殿下放在眼里,只顾及自己能否捞到好名声!”
李世民轻轻摇头,稍稍用力,从长孙顺德手中夺下佩刀。“玄龄和克明说得对。此战乃为中原所打,我不能光想着跟大哥为难。国事,终究要放于家事之前。”
说罢,他将刀丢弃在地,冲着房玄龄深深俯首,“谢谢玄龄教我。玄龄可否留下来,以免我再犯糊涂?!”
“愿为秦王而谋!”房玄龄没想到李世民的如此从谏如流,又能如此礼贤下士,心中感动得无以复加。
长孙顺德见一切已经成了定局,恼怒地哼了几声,喃喃道:“既然秦王执意养虎,我也无话可说。只怕有朝一日,我等一定会死在其手!”
“我不相信会死在他手。”李世民笑着摇头,犀利的目光仿佛能洞穿一切。“有你等相助,我也不信会输给太子和他。况且,人生得遇如此对手,不亦快哉?!”


第七卷 逍遥游 第七章 盛世 (十三 下)
“秦王一定是被气晕了头!”长孙顺德抬起眼睛,定定地看着李世民。我看书^斋突然间,他发现面前这个几乎是自己看着其长大的年青人非常陌生。霸气、谦和、坦诚、狡猾,几乎各种相互矛盾的气质纠缠在一起,令此人笑容就像一团迷雾,谁也没有机会去揭开雾后的真相。
“就这么定了!”李世民挥了挥胳膊,举手投足间充满了阳刚味道。“药师,你和君集两个详细谋划示强于敌的作战方案。最好能让始必多吃些苦头,免得他觉得我们胜之不武。无忌,你和玄龄两个负责安排粮草辎重。随时做好追杀敌军的准备。克明,你性子谨慎,负责准备另外一套方案,即万一我们今天的判断失误,如何确保娄烦关不落于敌手。我让长孙叔叔协助你,刚才的争执乃必要的探讨,今后类似的争论肯定还很多,大伙谁都不可将争论时的火气带到日常政务中去!”
“属下谨遵秦王教诲!”众文武齐声答应,都为能追随如此通情达理的主公而感到荣幸。
李世民满意地冲大伙点了点头,“天色不早了。你等也下去歇息吧。明天一早,咱们正式开始给狼骑准我看备后事!”
“诺!”大伙被秦王的比喻逗得会心一笑,躬了下身,依次退出军帐。趁着别人不注意,长孙顺德悄悄扯了扯自己侄儿长孙无忌的衣袖,然后向倒映在帐壁上的秦王身影用力驽嘴。长孙无忌笑着搔了搔自己的后脑勺,紧跟着又摇了摇头,丢下长孙顺德,追随大伙的脚步一道远去。
“没担当的家伙!无怪君集老数落你!”长孙顺德暗自腹诽。身影愈发显得孤独。他试图紧追几步,赶上前边的几个年青人。却发现自己的腿脚已经不像当年般灵光。
他知道自己追上去也没话说。几个幕僚们正兴奋地议论着李世民那句“不亦快哉!”的结论,话语被夜风一句句送进他的耳朵。最近几年,李旭的名字就像清晨的鸟鸣一样,每天都会出现在他们耳朵里,几乎日日不断。无论赞其忠直也罢,毁其迂腐也好,任谁也不能忽视他的存在。他就像与大伙走在不同道路上的马车,渐行渐远,并且永无比肩而驰的机会。5c我看cc。对于这样一个道不同,但值得尊敬的人,如果不能与他成为朋友,成为对手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堂堂正正击败他,让他输得心服口服。而不是依靠背后那些阴谋与手段,否则,纵使胜了,也难免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一句接一句带着向往意味的议论声让长孙顺德愈发烦躁。大伙的愿望虽然光明,却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作为老成持重之士的他,今晚所提出的建议尽管阴险卑鄙,却能使得秦王府以最小代价攫取最大的利益。坐失良机不是长孙顺德的风格,百无聊赖地走了一会儿,他决定还是回一次头,重新向李世民陈述一遍自己的想法。
李世民的军帐依旧亮着灯光,这个年青人的身体内几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长孙顺德没有让侍卫通报,而是轻轻地走到门边,手指有节奏地在门框上叩了几下,“笃、笃、笃!”
“进来吧!”埋首于卷牍之中的李世民头也不回,大声命令。“自己找胡凳坐下,别坐地上,这里地上太冷,叔叔你的腿未必受得了!”
长孙顺德答应一声,慢吞吞地坐了下来。这一刻,他觉得自己无论受到多少委屈也都值了。哪怕背上一个万世骂名,为了主公千秋基业,也值得自己去做,去牺牲。主公会理解他的想法,也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贡献。长孙家将世代从这次牺牲中受益,泉远流长。
他发现自己完全不该回来,笑了笑,又慢慢从胡凳上站起身,低声劝道:“我只是回来看你睡没睡。别太累了!今后你要做的事情多着呢!”
“能处理一些就处理一些,总是假手他人,终究会养成惰性!”李世民一边在来往文案上批批画画,一边回答。“咱们手中的人才还是太少了些,长孙叔叔,你说是不是?”
“房玄龄心思慎密,多谋。杜如晦刚正不阿,善断。李靖熟知兵事,运筹谋划鲜有不中。侯君集勇敢且善于抚众,深得士卒拥戴。无忌处事我看通融,可以协调各方。眼下咱们秦王府的人才,几乎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但秦王若想巩固根本,还需要虎贲之士相从,耀武扬威于万军之间。如此,风头才不输于人!”长孙顺德想了想,如实回答。
我看    “是啊!”李世民放下笔,感慨地道:“盛世成名看文章,乱世成名看勇力。眼下世道马上由乱转盛,还是要建立些看得见功业,才能让人仰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说得虽然好听,但总是在军帐内才有人知晓,外边的人未必看得那么清楚。”
“我知道秦王想力战而得名!”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低声回应,“武将们看重这个。文人们心里未必看重,嘴上却也要些大义和名分。所以,有些事情秦王不便去做的,我去做就是了。左右不会让人知道……!”
“不可!”李世民猛然转身,目光锐利如刀。“叔叔不可再说这样的话。我看药师所讲,乃为阳谋。叔叔所言,乃为阴谋。阴阳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