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酒徒]隋乱-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欲奇袭敌后!〃宇文述第一个反应过来;惊诧地叫道。
〃然也!高元小丑;必看不出朕之妙计!〃杨广没听出宇文述话中的怀疑之意;非常高兴地说道。〃他既然不肯将辽东城交出来;朕就围而不攻。朕马上发一道圣旨给来护儿将军;命其带水师去平壤附近登陆。你等带精锐从陆上绕过去;与水师配合。待三军聚齐;一举把平壤拿下来。高元小丑被朕擒获了;其他蟊贼有何俱哉!〃
当年大隋兵伐南陈;就曾用过这样的妙计。如今;高句丽小丑;不过是另一个南陈耳!皇帝陛下高兴地想着;双目放出热烈的光芒。
〃陛下圣明!〃文武们齐声称赞。上次在横渡辽河时;陛下就折巧计地让守军受骗上当;这次;依旧是陛下自己率先想到了破敌之策。
〃此策真的可行么?〃宇文述的表情有些迟疑。他想提醒皇帝陛下高句丽和南陈地貌和气候的差异;看看满朝同僚那热切的表情;看看主君那志得意满的姿态。暗自叹了一口气;把所有谏言埋在了心底。


第二卷 功名误 第四章 国殇 (七 上)
被雨洗过后的天空很纯净;纯净地就像一整块宝玉。当然;这块宝玉是蓝色的;蓝得令人无法逼视。瓦蓝得天空下;芦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窜了起来;一边在微风中抒展腰肢;一边从叶子间上喷出细细的水柱。如喷泉般;将天空降下来的甘露再次还给天空。耀眼的阳光就在这层层叠叠的喷泉内幻化成七色、赤、橙、黄、绿…;每一种颜色都蕴藏着一种不同的意境。
李旭喜欢这种宁静的诗意;战争已经远离一个多月了。虽然六十万大军包围在辽东城外;每日还例行公事地摇旗呐喊几声;但谁都知道他们在做戏;大隋已经另遣主力甩过辽东城;深入敌后。辽东城守将乙支文慧也知道;但他送不出信去;围在城外的六十万大军虽然其中精锐不多;但凭借充足的人数绝对可以保证让辽东城内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一个多月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亲自下令;派遣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等九军三十万府兵精锐绕过辽东;直扑平壤。沿途村镇部落望风而降;乌骨城守将高诩试图从背后偷袭大军;被老将于仲文将计就计;大破于马砦水畔。高诩小贼被阵斩;所部一万余人全军覆没。
接下来;远征军送回来的全是好消息。渡过马砦水的大隋兵马每战必胜;前锋已经直指平壤。而从海路进攻的来护儿大将军也溯涀水而上;在平壤以西六十里出大破高句丽军;斩首无算。
唯一令人稍感遗憾的就是东征大军放走了高句丽国相乙支文德。此贼跑到隋营来诈降;宇文述和于仲文暗布武士;准备将其生擒活捉。辽东慰抚使刘世龙却以两国交兵;不杀使节为理由;将乙支文德放走了。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军与刘世龙这位文职监军意见不和;把弹劾奏折用快马送到了皇帝面前。大隋皇帝陛下怒骂刘世龙是妇人之仁;已经派驸马督尉宇文士及带着圣旨前往军中申斥。
如果形势一直这么顺利的话;一个月后;大军就可以凯旋了吧!护粮军中;很多人兴奋地猜测。能平平安捞一笔战功衣锦还乡;几乎是每个人的期望。除了少数功利心极重的家伙;没人愿意再在辽东耗下去。
让李旭更高兴的消息来自他的家乡。父亲在最近一封信中透漏;因为教子有方;他已经被族里推为乡老;有资格参与族中大事决策了。族里几个主枝都说他见识卓越;既然能让自己的儿子被当今圣上钦点为校尉;肯定也能带领全族重现祖先的辉煌。舅舅的酒馆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至少官府的差役不敢再上门勒索。据父亲的来信中说;县城西边某个无赖上门归还了三年前的欠帐;痛哭流泣地请求宝生叔宽宏大量;别跟他小蟊贼一般见识。酒馆渐渐恢复元气后;一些多年不往来的亲戚也重新开始走动;特别是张五娃的父亲张宝贵;自从得知儿子去了李旭军中后;忽然想起了自己还曾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接连到宝生舅舅家拜访了好几次;还特地套上马车;亲自到李家来接自己的妹妹回娘家省亲。 (注1)〃此皆赖唐公提携之恩;我儿且不可忘!〃在信中;老李懋一再叮嘱儿子。他是个经历过风霜的人;心里面更懂得感恩。突然回归的亲情起源于哪里;老人比任何人都看得清楚。
〃儿定不负唐公之德!〃李旭在给父亲的家书中保证。唐公李渊一家对自己不错;少年人知道自己不能辜负了别人的一番栽培。何况现在;婉儿和世民两个还是他说得来的好朋友。
远处传来喧闹声;将李旭的目光从周围风景中吸引开去。是护粮军中的几伙朋友在河滩上击鞠 (马球);李家兄弟和刘弘基都是个中好手。自从远征大军出发后;百无聊赖的护军将校们经常在河畔找机会杀上一局。这个拳头大小的藤球在很多人眼里比辽东战事还重要;很多人为之茶饭不思。其他各军也有将领们私下里以击鞠为乐;皇帝陛下以为击鞠有助于将士们练习马术和战斗时的相互配合;所以对此游戏一直持包容态度。 (注2)二十名骑手在沙滩上往来奔驰;场面十分热闹。在李旭看来;刘弘基、齐破凝所在的一方大占优势;李建成几次将球击出;半路上都被刘弘基斜次截了下来。刘弘基每当截住球后;旋即挥杖击给齐破凝;齐破凝所在方位与王元通之间刚好是一击的距离;因此;他不用连续奔走即可把球交到王元通手上。接应王远通的是秦子婴;他的动作以阴柔为主;出招十分狠辣…。
李建成的一方;最出色的骑手应该是李世民;他的视野很好;头脑灵活;可以将所有人调度起来。但因为年龄的关系;他的骑术和臂力都不如人;所以发挥不出致命作用。因此;虽然有李婉儿在球场为替哥哥和弟弟擂鼓助威;李家球队还是接二连三败下阵来。
〃仲坚;你怎么不去试试!〃猛然间;张秀的声音在背后响起;吓了李旭一大跳。经过几个月的交往;李旭发现自己这位表兄特别有做斥候的潜质;他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你不期望他出现的地方;并且能做到绝对地悄无声息。
〃我不会!〃李旭轻轻地摇头。这是一句实话;论控马能力;场中任何人都不能与他相比。但论起击球技术;连李婉儿都高出他许多。
〃有什么难的;我教你!〃张秀毫不犹豫地自荐;看向李旭的目光中充满惊诧。
〃要去你自己去玩吧;我不喜欢!〃李旭摇摇头;转身走向自己的战马。他讨厌张秀那种诧异的目光;同样的目光;前几天他刚在李婉儿的眼中领教过。听说他不会击鞠;李婉儿的眼睛当时瞪得几乎可比得上鸡蛋;好像自己看到了一个跑得飞快的瘸子。
这种目光让李旭很受伤;仿佛一瞬间就在他和李婉儿、李世民姐弟之间隔开了堵厚厚的墙。没有高墙的时候;大家可以像朋友般肆无忌惮谈笑玩闹。有墙的存在;立刻让人想起彼此之间的地位差距原来是那样的大。
〃只有将校才有资格上场;你又不是不知道!〃张秀对着李旭的背影气哼哼地嘀咕。他不明白表弟突然间生哪门子气;不就是不会打球么;有谁天生会打来。哪个能下场的;没在球杖上花过七、八月的功夫!
他佩服表弟骑术精良;以为表弟稍为学习后;下场击鞠便可以百战百胜。偏偏忘记了在离开易县前;自己这个表弟骑的是匹青花骡子。一个家中连好马都备不起的人;怎么有空闲和钱财来玩击鞠?
李旭不理睬张秀的抱怨;骑着马慢慢走向军营。今天所有的好心情被张秀一句话给破坏了;他现在只想回帐篷里去蒙头睡上一觉。可无论马跑得多快;李婉儿在球场外的呐喊声还是缠绕在耳边;怎么都挥之不去。
李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些喜欢李婉儿;只知道自己绝对不可以对李家二小姐动半分心思。双方彼此之间家世相差太大;况且婉儿已经与柴家有了婚约在先。
旭子还小;他还不清楚;即便没有那个该死的婚约在;二人的性子也格格不入。此时的他虽然已经开始长大;却没长大到足够明白男女之间的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成长环境;就像一只鸟和一尾鱼;彼此之间可能充满好奇;但无论任何一方走进对方的天地;都不会得到想要的结局。
〃如果我能当大将军…〃有时候;李旭激动地想。但他的梦很快就被自己用冷水泼醒。已经不是在易县时那个脑袋里充满不切实际梦想的少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已经知道了人和人生下来彼此之间就存在差距。‘功名但凭马上取’;这句话乍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辽东血战让他知道;一万人个普通人家的子弟中;未必有一个能活着达成自己的梦想。而那些世家子弟;他们的功劳自有别人的尸体来堆积。
〃即使成了大将军后又能怎样;我来她的心思都猜不透!〃李旭苦笑;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后脑勺。年少的梦就是一个梦;不会有任何变成事实的可能。李婉儿也许对自己很好;喜欢和自己一起玩;希望听自己讲塞外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但她对别人也一样好;在刘弘基、王元通等人面前;一样像个小妹妹。
〃也许;她走到我身边;仅仅只是因为好奇!〃李旭笑着自我安慰;嘴里突然感到有些苦;有股酸涩的滋味从心头一直涌上眉梢;涌到眼底。
〃呜-呜-呜!〃四野里突然响起了号角声;彻底打断了他的心事。‘唐公聚将议事!’李旭稍微楞了一下;立刻意识到角声来自护粮军中。这可是很久不曾发生的事情;他用力一夹马肚子;风驰电掣般冲入了军营。
注1:古礼;女子出嫁后;如果非娘家派人来接;不得主动回家。
注2:击鞠;古代马球。起源年代不详;唐代最为盛行。比赛双方各为十人;以攻门进球为胜。因为有利于骑兵配合;所以在尚武的隋唐两代;皇家、贵族和富豪之间非常流行。至今有唐代以击鞠为背景的铜镜花纹流传下来。


第二卷 功名误 第四章 国殇 (七 下)
自从唐公李渊升迁为卫慰少卿;负责掌管三镇粮草军械后;他已经很久不干涉护粮军运作。这次猛然在军中吹起号角来;将士们皆大吃一惊;须臾;校尉以上将领聚齐;立于帐下;静待唐公吩咐。
〃东征大军来信;前日已与高句丽签订城下之盟。高元小丑称臣;愿割萨水以北所有土地给大隋;永不反悔!〃唐公李渊朗声对大伙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护粮军众将校平素于李旭、刘弘基等人交往密切;受对方的影响太重;对于此番东征的前景;都不抱什么乐观态度。猛然听捷报传来;大伙悬在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登时落地;彼此之间互相击掌;大声欢呼。
唐公李渊脸上却未带出半点儿喜悦之色;轻轻按了按手臂;压下大伙发出的吵闹;继续说道:〃许国公宇文述同时遣快马来信;说军中粮食缺口甚巨;请护粮军速运十万石粮食到马砦水西岸接应!〃
话音落下;众人俱是一愣。许国公宇文述和唐公李渊彼此之间素来不合;这一点人尽皆知。若是大军已经锁定胜局;他万没有在这个节骨眼上把功劳分给唐公一半儿的道理。刹那间;众人脸上的表情由喜悦变为困惑;几个心思缜密如长孙顺德、陈演寿、马元规等;眼中已经露出了一片忧虑。
〃怕是军粮已经断了!〃陈演寿第一个站出来;忧心忡忡地分析道。虽然作为李府首席幕僚;他知道宇文述求援的消息却并不比其他人早。大军告捷的信使今天上午才到达皇帝陛下的御帐;而宇文述的求粮信紧跟着报捷信使的马尾就追了过来。
〃现在向马砦水送粮;沿途还要防备乱匪袭扰;快也得七天才能到!〃唐公府侍卫长钱九珑低声补充。论谋划;他自认不如长孙顺德等人。论行军打仗的经验;在座众人却没有一个高得过他。
〃若能送到还好;最怕莫过于高句丽人言而无信!〃马元规的话把众人的心情一同打入了十八层地狱。在辽东城下;大伙已经充分领略过高句丽人的狡诈与无信;如果他们假意求和;待宇文述等人撤军时再衔尾巴来追;沿途处处截杀;没有粮草支撑的三十万隋军危在旦夕。
〃宇文述这个老匹夫;居然不早些告诉咱们他断了顿!〃钱九珑的眼睛登时就红了起来。他从过军;知道当兵的苦与难。如果真的战败了;将领们被俘后还可以投降敌国;或作为俘虏被对手拿来换取赎金;而士兵们能剩下的只会是一个无头的身子。
高句丽集倾国之兵;才凑了二十余万众。没有一个将军敢冒险收留比本部人马还多俘虏;从秦将白起到楚霸王项羽;对于人数远超过本军的降卒只有一个处理手段。其中原因未必全是他们天性残忍;更大程度是因为没有更安全的解决办法。
况且;高句丽人开化未久;性子本来就比中原人野蛮。
军帐中瞬间就安静了下来;众将士面面相觑;脸色比冻过的雪还要苍白。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弘基叹了口气;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如果事实真如陈大人所料;恐怕没等咱们把粮食运到;大军已经溃了。但无论如何;咱们不能坐视大军灭亡不理。不如先凑两千匹战马;轻装运送一万石粮食过去救急。然后;唐公再禀明圣上;调集民壮徐徐发粮;力争能救更多的人回来!〃
〃只怕圣上不肯相信大军会战败!〃陈演寿苦着脸;惨笑。
如果不是熟知宇文述的秉性;李渊麾下众幕僚也不敢推测大军会遇到风险。眼下;皇上正沉浸在伐辽功成的喜讯中。这个节骨眼上有人跟他说宇文述可能大败而归;不被他当做故意搅人雅兴才怪。
唐公李渊在皇帝陛下面前本来就不受宠;平素跟宇文述又不和睦;他去提醒大军已陷入危急;即使不受责罚;也没有人会相信。想到这;大伙脸上的表情更苦;真的是任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既让皇帝陛下相信唐公的忠心;又能及时把粮草送到宇文述手上的良策来。
〃就按弘基的建议办!〃片刻后;唐公李渊长出了一口气;仿佛豁出身家性命般;决然地说道。
〃是!〃刘弘基大声答应着;转身便欲出门。才挪动身体;又被李渊叫住。
〃且慢;你先回库中领出粮食。我将战马征集好后;直接派到你营中。小规模向前线补给是我分内之责;不必向皇上请旨。运粮队今晚出发;一刻不停。〃李渊向前几步;靠近刘弘基;低声吩咐。
〃末将遵命!〃刘弘基知道事关重大;拱手向李渊行了个军礼;正色回答。
〃仲坚所部一团骑兵;行动速度最快;你全带上;头前打探大军消息。〃李渊上前轻轻拍了拍刘弘基的肩膀;语气听起来无比沉重;〃建成和九珑也与你同去;九珑的仗打得过;凡事多听他的建议。你们这些后生;没打过什么仗;但现在也没办法了。总不能让三十万大军;活活饿死在撤兵途中!去吧;能救一个算一个;救不得别人;也要让自己平安回来!〃
〃是;末将遵命!〃李建成、钱九珑二人同时答应;不待长孙顺德等人出言反对;从桌案上抓起了军令。
〃唐公;世子…〃长孙顺德张了张口;想建议李渊不要派儿子去冒险;看看对方的脸色;又把剩下的半句话憋回了肚子。
李渊的手离开了刘弘基的肩膀;尽力站直身体。一瞬间;他脸上的表情从惨然变成了庄重;仿佛在送千军万马出征。
〃刘洪听令!〃李渊站稳身躯;大声喊道。
〃末将在!〃刘弘基肃手;直立。
〃立刻回库中调粮;战马一到;旋即出发!〃李渊把将令交到刘弘基手上;接着;抓起了另一根将令:〃李旭听令!〃
〃卑职在!〃李旭前跨半步;肃立。
〃你带本部兵马;头前为刘弘基探路。如有大军消息;立刻派快马回报!〃
〃卑职遵命!〃李旭大声答应;嗓音里带着一点紧张。刚才众人的议论;他一个字没落听了个清清楚楚。可眼下除了尽力救人之外;他顾不上想任何风险。
〃周文远!〃唐公拿起第三根将令。
〃卑职在!〃周文远鼓足勇气上前;心中有一点点害怕;还有一点点兴奋。
…。
护粮军兵马只留下了五百人守卫粮仓;其余的都被李渊派遣了出去。有的随刘弘基去运粮;有的向附近高句丽人龟缩的新城;国内城两个方向警戒;以免那两所城池中的高句丽人听闻风吹草动;再打大军粮草的主意。待众将校都走远了;李渊招了招手;把两个心腹幕僚叫到了身边。
〃顺德、演寿;你们二人带领咱们李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