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行了,下次,你去找那两个双生子吧,我要睡觉……还有,你太混蛋了……”
缓过气来的苏紫烟脸颊殷红的娇声呵斥道。
“好了,我们睡觉吧!”抱起苏紫烟,两人一起滚落大床之上……




第408章 善后 
北海诸部的使者足有三十余人,基本上不服从北海王赤术的大小部落都来了。和其他几个靺鞨人部落不同,北海诸部更接近草原,故而北海诸部放牧大于农耕。
这三十余个大小部落之中,多着十来万部族,小者一两万部族,合计起来也不过四五十万人,和北海王赤术彼此死磕了一年之后,有些撑不住了。
经过和这些小部落的细谈之后,赵询明白对方的意思了,想要依附自己,但又要保持独立。换句话说,就是拿自己当雇佣军来威慑北海王。
说实话,赵询还真的很想打这些部落的主意,但是骁果军现在实在是没钱没粮打仗了。一个不好,就会重蹈大燕国现在的情况。徐州和凉州之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北方最大的势力突厥人几十年来回征战的缘故。
战争打的是什么,兵马钱粮,这东西不是凭空就有的。不够了,怎么办,加税呗,于是乎,东部百姓就遭了殃。为国家,我们可以付出,可以战死沙场,可不能为此而导致全家饿死吧。结果,突厥萎缩了,大燕国也快倒下了。赵询可不希望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骁果军,也想流星一般,转瞬即逝。汉武帝很厉害,那时因为有文景两帝的底子。虽然自己见识比这个时代的人远一些,又有了火药的助力。但可不代表着,自己真的打仗不要钱粮。
因为身边没人商议,赵询也就没有立刻给出回应,而是让这些使者暂且留下,等自己考虑一番,在做决定。
契丹三部、辽东国、粟末靺鞨部三方势力的使者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报告情况了。赵询强令,以最快的速度让出划分的地盘,以便骁果军派人接手。至于赔偿的牲畜,也尽快缴付。
这日,刚刚坐下,批示着东三府之地民夫转而为农和留守驻军的问题时,韩猛就前来禀报:“主公,司徒先生到了!”
“回来了?请他进来!”
“属下司徒亮,拜见大都督!”司徒亮进了书房,对着赵询一礼道。
“免礼,历来不喜礼节的你,怎么也变成这样了?”赵询笑着请司徒亮坐下。
“大都督现在身份不凡,属下不敢放肆!没想到大人如今竟然有此高位。”司徒亮一脸笑意道。
“你说的没错啊,位子高了可不好啊,高处不胜寒,众矢之的!”赵询感叹道。
“可这些位子,确实很多人拼了命想要去追求的。”司徒亮也深深的说道。
“对了,辽州府的情况怎么样?”
“基本上稳定了下来,随军而来的一万民夫也按照主公的意思,将他们转为各地的县兵了。好在东三府是减免税赋,否则的话,想要立足,难呐!不过,现在好了,周围各族都被主公的屠杀给震慑了,只知道我们现在人强马壮,却不知道我们现在是劳困交加,后勤已经有些承担不上了。”
赵询点头道:“我们在东三府缴获了不少粮草,抛开提供给百姓的种子和生活所需之外,还能提供十万军队一年半之用。所以,现在首先就是要将各族的赔偿拿到手。这些牛羊都是好东西。牛就不用说了,耕地少不了,绝对是农民的重中之重。至于羊,一个人都能照看一大群,往山野之地一赶,完全不用操心,肉可食用,匹可为衣料、甲胄之用。”
“属下也认为这是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贵重的丝绸、盐茶来和他们互换。除了牛羊为己所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让各族贵族地主,习惯上我们的丝绸、瓷器、茶叶,让他们欲罢不能,最好形成习惯和攀比。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源源不断的换回我们需要之物。”
赵询抚掌叹道:“此法甚妙,可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后让我们的商人们开始往北方销售那些华丽又贵重的东西,这类商品,我们还可以降税。”
司徒亮又道:“据属下所知,北方诸胡之中,我汉人不少,心慕汉人文化,愿意入汉籍者,同样不少。我们可以将这些人争取过来,甚至争取更多。
“嗯!敌军的削弱,就是我们的强大。“
“还有,属下以为,辽东三府不易留下太多的守军。”
听闻司徒亮这般说,赵询一怔,道:“说说看!”他也不欲在此地留下太多的守军,因为无论留下多少,都不足以支撑大军大战的进行。与其留下大军在此,还不如少留些人,但同样让北方诸胡不敢轻辱。
“现在东三府的北面是辽东国和粟末靺鞨部,加上我们,就成了三足鼎立、而我们是最强的,如果留下太多的守军,就会让其余两方时刻提心吊胆,甚至会彼此联合。但如果我们一副保持现状之意,不再强势逼人,那么本来就不和,又损失了大片疆土的两国,自然就会迸发矛盾。”
赵询沉吟了片刻,道:“你说的在理,但东三府同样有劣势之处。与诸胡交接,胡汉混居,虽然我们大举迁移百姓,但短期内,难以对靺鞨人造成极高的比例。所以,驻军可少,但又不能太少。辽东国和粟末靺鞨部不会亲自来袭,但诱惑某些人在内部乱搞,还是有可能的。第二府军折损大半,基本上失去了战力,所以第二府军要撤回幽州,进行恢复。第一府、第五府和第六府,我想还是留在这里,这北方,必须留下足够人手。”
司徒亮想了想,道:“如此,只能让士卒屯田了,自养自足,兵农互换,既能让两方放心,但又能震慑地方,一旦有变,及时杀伐四方。”
“屯田制,这可以行,这这么办!”赵询闻言,眼睛一亮,当下说道。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其中又分军屯和民屯。而赵询就是让这七八万士卒转化为屯田兵,训练当然也少不了。一旦战事爆发,立刻转民为兵。
“这样一来,就能减轻幽州的粮食压力。此外,属下看东三府之地,道路难行。我们还要修缮官道,无论是商人来往,还是紧急调兵,这通道的好坏,都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赵询点头道:“确实如此,我骁果军和北方两部不同,他们的骑兵远多与我们,如果,道路对我们的重要性要高于他们。辽隧城还有六七万靺鞨人,让他们去修路吧,做错了事,就该付出点代价,三府之间的官道一定要贯穿左右南北,幽州与东三府的官道,自然有幽州内部的那些俘虏去修。”
“司徒,你对北海诸部的事情怎么看?”赵询询问道。
“管!当然要管,这种连借口都不用找的好时机,我们岂可将之抛弃。进了北海诸部,我们就不用出来了。”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此消磨北海王的地盘,或自用,或赏赐与那些愿意为我们所用之人或部落。”
看到赵询一脸沉思,司徒亮道:“主公是在为派遣哪只军队考虑吗?”
赵询苦笑道:“是啊,这时机是很好,但北海诸部却又要保持极高的独立性,这派去的军队,完全就在没有支援的地方。还要面临随时都会有的战斗,没有完备的防御工事,没有详尽的情报系统,不能不小心啊。”
司徒亮笑道:“主公,我们现在还恰恰有那么一支军队?”
“哪支?”
“靺鞨八旗兵!既然粟末靺鞨部已经认输,靺鞨八旗兵就无需留在这里。可靺鞨八旗的士卒没了战事,就会没有收获。短期内还没什么,时间长了,这些士卒难免会出现乱子。”
想想也是,骁果军士卒饷银、上次、抚恤都是不菲,可同为骁果军部下的靺鞨八旗兵却没有,时间长了,他们岂能心甘。虽然里面安插了不少自己人,但这四万人的队伍,一旦出了乱子,绝对是个大麻烦。
“那就让他们去北海诸部,对了,既然去了,就需要一个汉将或者官府进行统筹北海诸部的事情,你看派谁合适?”
司徒亮迟疑道:“这个……属下也没有好的人选,主公随意指正即可,反正则死亡靺鞨八旗兵是死是活,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会导致北海诸部和北海王之间化不开的矛盾。”
见到司徒亮部正面回答,赵询暗中一笑,道:“我想让李牧之及其麾下的六千黑甲营征调北海诸部,与靺鞨八旗兵汇合,成立北海都护府,
都护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凡对周边民族之“抚慰、征讨、叙功、罚过事宜”,皆其所统。
“都护府”源自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在乌垒的西域都护府,统领大宛极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行国。
赵询的意见是,在北海诸部成立北海都护府,设都护,负责北海诸部以及周围的契丹、辽东国等北胡之事。都护一人,副都护三人,行军都尉若干。
见到司徒亮微微皱眉,赵询道:“怎么?我这安排有问题?“
“主公,这都护府可是朝廷才能派遣,我们这般私自而为……如果主公没有入朝的意思,此法倒是没有问题,但要去洛阳,此事还需考虑。”司徒亮担心的说道。他其实认为没必要去洛阳,反正朝廷也奈何不得骁果军。就算骂名加身,那又如何。唯一有些不好的地方就是,中原各州府已经开始掐断幽州的物资来源,让很多东西无法/正常得到。
赵询道:“那只有先派人去北海诸部,行都护府之职,五都护府之名。入朝之后,看有没有机会提出建议,许了这个都护府。反正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没有作用的名号。有了这个名号,还能扩大国家的声望,应该不会被拒绝吧。”
“难说!如果是别人建议,应该不会拒绝,但是,如果是主公的意见,那就难说喽!”司徒亮摇头苦笑道。
随后赵询就和北海诸部进行了一番细议,骁果军不干涉北海诸部内务,派出大军进驻北海诸部,抵御北海王的攻打。北海诸部要按照各部人口的多寡,提供大军的粮草所需。
和北海王战斗所缴获的钱物,皆归骁果军所有,额外占领的土地,骁果军和北海诸部平分。
北海诸部不得阻拦北海诸部的青壮参加进驻北海诸部的军队,不得阻拦骁果军治下商队的来往。北海诸部要承担大战之中的损失,比如战马和兵甲。不足者,去骁果军购买。总之,骁果军不会为了北海诸部额外承担士卒所用。如果北海诸部不想承担进驻士卒所需,那导致的任何后果,则有北海诸部自己承担,与骁果军无直接关系。
签署之后,北海诸部使者就赶回来各部,而辽州府北端的靺鞨八旗兵也开始向西移动,与此同时,一道军令也下到顺州府黑甲营李牧之的手中。
召集诸将商议之后,最终第二府撤回幽州休整,第一府进驻安东府,第五府和第六府皆进驻辽州府和西平府两地,但还是以北端为主。三府士卒开始了屯田,同时,大量的罪犯、不予配合的靺鞨人被发配道屯田之中,在军官的统一管理下,开始种地。
骁果军水师也分派移驻西平府南端,和海州府水师大营遥相呼应。
徐州张煜欲和赵询联盟,但被赵询拒绝,他现在还没想着拉起造反大旗。但同时答应和徐州进行贸易,甚至为徐州军提供一些兵甲、战马等物。
和三个将军详细的一番交代之后,赵询就带着亲卫营开始折返。




第409章 现状



与来时不同,返回之时,赵询身边又多了两个身材娇小,且一模一样的护卫。
在询问两人之后,得知两人分别叫阿斯丽和阿斯泌,其母是突厥人。不过现在姐妹两个在辽东国也没了亲人,又被幽州的“屠夫”给强抢了来。所以姐妹俩见到赵询,就像老鼠看见猫一样,惊慌失措。让赵询暗自发闷!看的一边的苏紫烟咯咯之笑。
“紫烟,她们两个交给你了!”见此,赵询也失去了和两人交谈的兴趣,本来嘛,要下姐妹俩,只不过是一时无意而为罢了。
返回幽州城,自然受到了骁果军诸官的迎接,随后就是庆功晚宴。归家之后的赵询,拜见了母亲之后,有何自己的夫人和儿子聚了聚。两个儿子都是一岁多,现在也能说话了,只是许久未见,见到赵询有些生疏罢了。
昔日的云麾将军府,现在的大都督府,骁果军军阵各司主官齐聚一堂,向着赵询陈述幽州情况。
一开始,财务司的情况就让他眉头紧锁。
“这么说来,我军有功之士就不能得道应有的赏赐?还有那些牺牲烈士,他们的抚恤也不能及时发放?”赵询皱眉说道。
财务司司长胡易苦笑道:“大都督,年前年后,先是南征幽州南部、冀州北部,后是东征三府,组建新军,有北挡契丹四族。现在的幽州,基本上空空如也了,一些官员的俸禄都是问题。”
“看来,事情要比我想象之中严重啊。”此次东征三府之地,阵亡的将士青壮不下五万,这都需要抚恤。收复三府,有功之士,亦不在少数,同样需要赏赐。
“算了,这个暂且先放下!幽州以及冀北五府的土地都分配给百姓了吗?新的户籍制度,也颁布了?”
“回主公,各州府土地以及分配下去了,按照真的政策,只有新的户籍才能拥有合法的土地,,才能在骁果军治下行商,才能进出骁果军各州府城池。所以,百姓都换了我骁果军新的户籍制度,让各州府的百姓猛然多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土地户籍司司长薛朗连声说道。“不过,仍有一些大地主不予配合,这类人,我们大都给予处理,一般都是没收田地,允许其携带一定的私产离开骁果军境内。但还有一类人,我们不知如何处理。”
“哦?说说看,到底是什么人,连我们骁果军的官员都给难住了。”赵询轻笑着说道。
“他们都是朝中大员或者一些高官的族人,冀州之地,南北中途,商业兴旺,故而很多朝中贵族、官员都在此置下产业,购买田地,通手商贸,极为强势。这些人,我们都不便处置。”
“诸位的意思呢?”
“属下以为,既然骁果军新政已出,就当形成典范,如果处理一批人,放纵一批人,这样一来,我们有何威信可言?如果那些见势不妙的地主纷纷都将土地假名挂在朝中大员身上,我们是动还是不动?”跟随赵询东征的司徒亮,沉声说道。
“我同意司徒兄的话,此事绝对不可迟疑,我骁果军定下的规矩,无论是谁,都必须遵从!不愿意?那好办,离开骁果军治地,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是不是,我们岂能因为对方的身份而畏缩不前。”政务使杨望真也冷声说道。他是在靺鞨部生活多年,对于朝中的大员,那时一点都不感冒。
薛朗见两位大人都如此说,也苦笑着解释道:“我土地户籍司的人,也不是怕事的孬种,只是……”说着,薛朗脸色一僵。
裴毅笑插话道:“我知道薛司长的意思,薛司长是因为主公要入朝一事,担心遭到朝中大员的责难吧。”
“正是如此!我们将这些人处置了,岂不是让主公入朝树立更多的敌人?”
赵询笑了笑,道:“我和这些朝中大员们可成不了朋友!”
吕子良道:“既然成不了朋友,我们更不必顾忌他们。一旦我们有所后退,就会让那些大地主占到空子不说,还会让那些朝中大员觉得我们软弱,那样更不会多主公入朝有利。所以,这些人必须按照规矩来,这些人如果没有什么,倒也罢了,要是有什么不干净的地方,一定要严惩。我们不是正缺少资金吗,这些人身上有不少呢。”
这个吕子良,比司徒亮还狠,将主意达到这些人身上了。但不得不说,这还是个好主意。这些大员的族人,那个是干净的?说不定把柄一抓一大把而且很容易将他们定到翻不过身来的罪名之上。
赵询敲了敲桌子,沉吟了片刻,道:“胡易,展开行动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