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6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插手了。他们二人都明白,现在赵国的人在徐州的威慑力,已经非同一般了。
随后,徐弓一就给李哲和李芳宗传令,让他们立刻安排向外传达彭城情况,让赵军顺利入境,并接受赵军的管辖。
而此刻的赵军也没有理会徐州楚军的反应,大军直扑而入,三路大军,西路最快,但其余两路也不慢。北方的的楚州府,西面的睢陵府和南面的江都府,都被赵军攻入。
这些地方之所以会如此轻易被赵军攻入,也与楚军内部情况有关。在一月之前,楚军之中都开始盛传楚军要降赵之意,而楚王李炽也没有澄清这个流言。而随后李炽等人虽然有坐山观虎斗和趁势复起之意,但为了避免让赵军察觉,李炽依旧没有澄清此流言。
而此次赵军大军逼近,楚军上层自然是明白怎么回事,但是对于下面的人,下面的小校士卒,下面的百姓,甚至普通的校尉都尉,都以为这是赵军前来纳降,接管地方。而赵军大军临城,楚王没有传令楚军积极放手,准备与赵军大战,更是让这些将士如此怀疑,甚至一些将校也开始向这个想法转变。
毕竟,上面不澄清,下面又如何能弄清楚这是怎么会事?就算有一些人知晓其中的问题,但此刻也不敢轻易说出。要是将实情说出,言李炽等楚军上层想要利用赵军与诸侯联军大战之际复起不果,反被赵军识破,大军临城。说不定没能激起楚军将士的坚守之心,反而会直接让楚军将士崩溃。
毕竟,楚军上下原本可都是以为楚王已经答应降赵了,降赵也是楚军将士现在最能接受的想法。对于普通将校和士卒而言,他们并不愿与强大的赵国作战。舍不得手中权势,也掌握这楚军权势的,不会是这些普通将士,而是楚军的上层官员。所以,知晓实际情况的官员们,则担心一旦实情泄漏,让这些普通将士们知道,是楚军上层心思不正,激怒赵军,致使要与赵军大战,说不定还未等到赵军来攻,将士们就因怒而散了。
楚军普通将士,都是徐州本地人,在这数年的大战之中,这限额将士及其他们的家人,都因为战祸苦不堪言,早已经不愿意继续作战,尤其是与赵国这样强大的诸侯国开战。而赵国治地的新政和和平以及宁静的生活,早已经让徐州的百姓羡慕不已,期待不已。所以,徐州的百姓,楚军普通将士的家人们,都希望早一日被赵国管辖,被赵王管辖,做赵国治下一小民。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自然希望能平稳的生活,而普通士卒,也是出身普通百姓之家。尤其是近些年楚军与齐军与扬州和徐州大战,不仅徐州百姓不愿再战,就是楚军士卒,也不愿再战,更别说与强大的赵军作战了。
所以,当赵军三路齐出,开始攻入楚军管辖的地界之后,地方守军都措手不及。就是那些领军将军也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们是忠于李炽,但是,李炽现在也打着降赵的念头,这些地方主将也是知晓,赵国的使者就在彭城的事情。
让这些主将措手不及的是,赵军来了,可楚王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指示,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作战指令。是战是降,李炽却没有给他们最明确的命令。所以,楚州府等地的地方官员,有战有降,文武官员,想法各不相同。
但不管如何,这些各地文武官员,大多都是与李氏一族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这些官员之中,除了出身李氏大族之人外,还有不少都是与李氏有着宗亲关系,有着利益关系的大族出身。所以,他们一边驻守城池,一边派人与赵军交涉,另外,一边向彭城紧急传令,询问如何应对。
而此刻的彭城,李哲和李芳宗以及其他几位将军已经完全的掌控了这做楚军治所。此外,彭城周围城池的领军将军,也因为赵国暗影司的诱使,前来彭城与李哲等人回合,共同撑住楚军中枢。
见没能掌控彭城周围的近万士卒,李哲有些不甘。这近万将士的领军将军,都是与李炽有这一定关系之人,这让李哲没能借助此次叛乱之际,将他们除掉,接管近万大军,让他感到有些不安。不过,见他们听令与赵国的人,李哲这才稍微的安了安心。
李芳宗见到彭城周围的戍卫军将军前来彭城与自己等人议事之时,其心中就明白,赵国还是在防备他们。换句话说,赵国是在防备李哲。现在李哲和其他几个将军的手中有军一万两千余,成为戍卫军则有近万人,双方领军将军彼此却有些不对付。保留了城外戍卫军的存在,不仅让李哲受到威胁,不得不依靠赵国,也然李哲手中的兵马不至于扩充的太快。
李哲此次叛乱,虽然是受到赵国的诱使,但是,其背弃楚王,并弑杀自己的主公,此等人物,不防备那是不可能的。虽然赵军不会惧怕他们,但是,赵军也不希望李哲在徐州再搞出什么乱事来。
等到赵军将楚州府、睢陵府、江都府等三府之地拿下半数之后,时隔五日之后,从彭城传来的消息,终于让徐州境内的各地官员傻了眼。楚王李炽死了,王世子李昊死了,李炽的嫡系亲信李哲、李应等十余将校因不愿再战,为民生计,杀昏庸之主李炽,降赵。
好吧,这些都是官面上的意思。但实际上,各地官员都清楚,李哲等人叛乱,杀了楚王和王世子,现在,坐镇彭城的是李哲,其打着为楚军考虑,为徐州百姓考虑的旗号,再加上降赵的意思,其已经获得了彭城官员的支持,彭城周边戍卫军将军的支持,这让各地官员又惊又怒。
随后,徐州境内的楚军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直接顺势而为,直接向城外或即将到来的赵军投降。一种,则开始大骂李哲等人不仁不义,背主弑主之徒,兵拒绝承认李哲等人的命令,更不承认李哲现在的合理地位。于是乎,一些赵军还没有到达的地方,楚军各部就已经开始自己内斗起来。
降赵的,愿意遵从李哲、李芳宗等人军令的官员,地方驻军与那些不服从李哲、李芳宗等人军令,甚至将李哲、李芳宗定为叛乱之人的队伍率先开打起来。往往,一个城池之中,这样分别支持两种意见的人都有,于是,在各个城池之中,赵军还没来,他们就先打了起来。
虽然有不少官员和将校不支持李哲、李芳宗等人,甚至直接将之定为叛逆,要举兵讨伐。但是,广大的徐州百姓对他们还是蛮抱有好感的。为何?原因就是其下达了降赵的命令,让这些徐州百姓放下了与赵军交战的担心。毕竟,他们的儿子、丈夫可都是在楚军之中为军士,如果要与赵军大战,还不知道要战死多少人呢。
所以,大体之上,降赵的趋势还是占据了上风,不管是遵不遵从李哲的命令,不管是恨不恨李哲,与赵军决战的人,还是处于劣势。
李怀远亲自坐镇西路,因为西路军距离彭城最近,如果横插而入,完全可以将整个徐州之地一分为而,将徐州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让他们收尾不能呼应。到那时,管你是降与不降,都不能与赵军相抗衡。
“李帅,我兄长回信,他们已经完全的掌控了彭城及其周边二十余城。现在,他们也在向西新进,准备与我们汇合。当然,我兄长和李哲李将军能如此顺利的掌控彭城,也与暗影司的弟兄有关。”李芳林沉声向李怀远禀报道。
现在的李芳林终于明白,为何王世子自此洛阳回来之后,就极力的劝阻李炽降赵,莫要再耽搁,哪怕是牺牲李哲等人的性命。他抵达赵军之中不过十余日,但就在这十余日的时间里,其已经明白楚军与赵军之间的差距。
兵多将广,士气高昂,粮草物资充足,兵甲器具犀利,这岂是楚军能与之抗衡的?
李怀远点头道:“很好,对了,你现在配合我赵军整编楚军降卒,可有难题?”
李芳林犹豫了些许,道:“大问题没有,这些楚军降卒,见过我大赵士卒之后,就已经明白他们与我们的差距,自然不敢闹事,只有乖乖配合。不过,这些士卒大部分不愿继续为军。”
“哦?这是真的?”李怀远微微皱眉,他倒不是因为这些楚军降卒不愿为军而不满而是楚军降卒之中,绝大多数还是继续留在军营之中,并没有离去。要是按照李芳林这般说,这些降卒应该离开军营才对。再说了,赵国给于这些离开的士卒还是很好的,每一人都能领取到三月的饷银。就是离开军营,也足以让他们顺利回家,甚至还能剩余不少钱财。但这些降卒,怎么会继续留在军营之中呢?
当然,李怀远并不担心这些降卒留在军营之中会有什么麻烦,毕竟,这些楚军归降之后,都会经过选拔,合格者,如新兵营训练,日后为战兵或地方县兵、府兵,不合格者,如果不愿意离开军营,或无家可归,则如地方府县人衙役、差役或牢房牢头等各种杂役。这也是为了不让这些士卒无处可去,成为地方祸害。但不管如何,哪怕是编入新兵营,也是被彻底打散,加上一些愿意加入赵军的青壮混编在一起的。更重要的是,不少人都会编入各个新兵营之中,相隔甚远。
“这是真的,楚军起于徐州,先后经历十余年,徐州的百姓,受兵祸之苦多年。不少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其青壮多战死。这也是我军进入徐州,徐州百姓热切欢迎的缘故。同样,这也是楚军无论哪一个方面,大体之上都是愿意归降赵国的缘故。这些降卒,绝大多数都是一家之中的顶梁柱,这也是为何他们直接向我们归降,没有与我们交战之意。并不是领军将军不想打,而是士卒们不愿意与无法战胜,且又不祸害徐州百姓的赵军死拼罢了。”李芳林一脸凝重的说道。
李怀远脸色一正,道:“那为何这些士卒不愿意归家,不离开军营,离开这个让他们不太适应,让他们疲倦的地方呢?难道他们都已经没有了家人?亦或者他们的家人无需他们担心?你不是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吗?”
李芳林沉重的说道:“楚军单靠徐州之地,先是与朝廷卫军大战,后是与新旧兖州军大战,还与昔日唐军大战,最后又与齐军大战。这些战争,让徐州之地付出了最后的力量,百姓几乎是无生活来源了,就是田地,也没有青壮耕种了。所以,这些士卒,需要养活一家,需要赵军现在远比楚军高的饷银。如果他们离开了,他们将无法过活。这不仅仅是他们一个人,而是他们一大家。”
听闻李芳林如此说,李怀远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半晌,沉声道:“没想打,徐州现在的情况如此严重。”
“李芳林,给你弟弟李芳羽传令,让他清查徐州境内所有的大族,将那些名声不佳的都给标记下来。另外,给徐州各地城池守将传令,告诉他们,我大赵接管徐州,已经是势不可挡,如果谁要是胆敢阻拦,大军一至,夷灭三族。”
“本将军随后就给吾王上报这里的情况,请求免除徐州所有苛捐杂税,免除所有田税一年以上,丈量田地,分配给每一人,另外,本将军还会向吾王请求,调派一部分牛羊牲畜,以供百姓耕田所用。此外,还要从北方弄来一批奴隶,在这里以最快的速度修筑驰道、水利工程。”
听闻李怀远所言,李芳林顿时躬身道:“如此,徐州百姓不仅都会归心,还会永记吾王之恩典,李帅之恩义。”
“不过,免税、丈量田地还好说,可是牲畜,这并不容易吧。”李芳林自然希望弄来一批牲畜,要知道,有了耕牛,对百姓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另外,其他牲畜也能让一些百姓之家,多上一样收入。要知道,以赵国的政策,放养这些牲畜,绝对是有很大好处和利益的。
“这点你放心!”李怀远笑着说道,“我大赵可不是大燕后期,如今我大赵不仅降服突厥部落,就是在北方,东北之地,无论是夏州、定州还是辽州等地,我们都占据了大量的草原,拥有大量的牲畜。这些玩意,我们不缺。当然了,用一些粮食和楚军退换下来的兵甲器具,完全能到突厥部落换取大量的牲畜。所以,这些你还是无需担心。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尽快拿下徐州。”
“对了,楚军昔日南下突袭齐军,似乎还占据了淮水东部的洪泽湖和白马湖,并征召了不少水军?”
李芳林点头道:“确实如此,不过,依旧无法与齐军的海军相比,不过,这洪泽湖水军,不少还是齐军水师投降过来的。所以,在淮河一线,我们还是能据守地方,防备齐军的。”





第784章 徐州落诸侯急
得知楚军的水师还能在淮河一线占据上风,封锁齐军越过洞庭湖、白马湖一线进攻徐州侧翼,让李怀远不由眼睛一亮。
“那现在这些楚军水师还在吗?”李怀远急声问道。之所以如此询问,也是因为楚军当初联合各路诸侯对齐军下手,甚至楚军还夺了齐军扬州的北方四府之地,但是,战至最后,各路诸侯各得好处,楚军就独自在扬州激战齐军。
扬州乃是齐军紧要之地,齐王岂能让楚军夺去?所以,齐王没有理会交州、江州乃至荆州的丢失,与楚军大战与扬州北方。楚军一方自然不是齐军对手,所以,最后败退回徐州之地。此战,楚军是先胜后败,损失不小。要不是因为北方赵国的威胁和西面蜀国的威胁,齐王与楚军停战,只怕现在的徐州之地,已经是齐王辖地了。
楚军后大败而回,李怀远也担心这些水师未能保全。这些水师虽然与赵国的水军和海军相比,差之甚远,但是,在徐州和扬州一线,却能抵挡齐军越过淮河防线,突袭徐州之地。毕竟,占据河道,远比被动防守要好的多。
李芳林沉声道:“还在,但因为与楚军停战,这些水师也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所以,并未得到太大的重视。”
李怀远哈哈一笑,道:“还在,这简直太好了。李芳林,本将军就给你个人,此次你去洞庭湖水师营地,替本将军劝降他们,如何?另外,告诉他们,如果愿降,我赵军自然不会轻视与他们,但是如果拒不投降,他日我大赵水军一至,必将他们彻底剿灭。”
李芳林笑道:“李帅放心,这些水师,绝对不敢无视赵国的存在。赵国对待士卒的待遇,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早已经羡慕的不得了。尤其是水师不被重视之后,他们更不愿继续为李炽效力了。只不过,他们昔日为楚军攻伐齐军出大过力,恐被齐王秋后算账。否则,只怕其中不少人都早已经难逃扬州齐国了。”
李怀远点头道:“如此甚好,此事就交与你去办。”
这些水师,如果按照实力而言,对于赵军来说,确实不算什么,但是,徐州地界,却能成为齐军北上徐州的一道阻碍。等到徐州被赵军赵军占据,赵军海军舰队在徐州东部海域驻扎以后,整个齐国与徐州之间,就形成一道以海军和水师连起来的防护网。
虽然光凭这些海军和水军并不能完全的防备齐军,但是,有何他们,就能让徐州的赵军处在上风,监视河道,以防万一。另外,李怀远也不希望南面的齐军会趁楚军大乱的岂会插手徐州。齐王顾忌赵国插手,不会轻易将实力探入徐州之内,但是,河道并没有明确的归属,那方圆数百里的洪泽湖和白马湖,也没有明确的归属。另外,李怀远也不希望这楚军的水师因为楚军内乱而被齐王给收走了。
安排还水师的事情之后,李怀远立刻给洛阳赵王写奏报,言徐州之情况,请求免除赋税,官府提供牲畜,以供百姓所用。随后,其就下令三路大军加快行动。先不管地方有没有官员抵达,先将这些地方的楚军收降,以免祸乱地方。
楚军原本就不是赵军的对手,综合实力,就兵力对比,连上李炽新征召的士卒和那些数月前被其遣散回家又被复召的士卒,也不过与李怀远麾下士卒相当而已。赵军士气高昂,兵甲器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