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6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降卒,各地尚未降赵的小势力,也纷纷收到巨大的影响。他们麾下的士卒都开始出现逃亡,更有甚者,他们掌控的各地的百姓,都开始不支持他们,而降赵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些手中掌握着一些实力的小势力,当然不会被李怀远等人放在眼中,更不会被赵询关注。这些小势力,一部分是昔日楚军之中不愿意归降赵军的楚军文武官员,以及那些因为李哲叛乱杀死李炽而在各地彼此争斗不休的地方文武,至于他们究竟是因为忠于李炽还是其他,就不为人所知了;一部分则是目光短浅,不想失去自己昔日作威作福的地位和权势;还有一部分则是那些想要趁乱做一方土霸王的野心之徒,他们想依靠手中的武力在地方之上捞取一些好处,日后看徐州的情况在做决策。
但不管如何,不管这些人想要做什么,进入徐州的赵军都直接大军压境,对于这些人,声名狼藉者,格杀勿论,名声不错者,才会允许投降。
但不管如何,随着赵王诏令传至徐州之地,这些地域之中,不管是赵军统辖之下还是赵军尚未抵达的地方,徐州的百姓以及楚军的士卒都已经没有了反对赵军和与赵军作战的意思了。这些小势力,要么开始降赵,要么,就要等到他们麾下将士杀掉他们,向赵军投降。自此赵王诏令传至徐州,已经有不少还在因为李炽之死而没有降赵的地方小势力和文武官员,已经在麾下楚军将校的行动之下丧命。这些将士不愿继续作战,想要在赵军统治这里之后,享受获取田地,获得耕田的牲畜等让他们生活更好的新政。
总之,在徐州之地,没有外来势力的介入,赵军一统徐州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而徐州之上的楚军,也没有了主事者,临时的中枢管理者,也已经降了赵国。对于徐州的接管,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虽然其他诸侯很不乐意看到赵军平稳的吞并徐州之地,但也无可奈何。除了齐军,其他诸侯都不与徐州之地接壤。而单单一个齐军,却也不能与赵军相提并论。尤其是现在徐州境内有七八万赵军,而在齐军核心扬州的北面豫州境内,同样有七八万赵军虎视眈眈。此外,在齐军东部海域和南部交州之地,也是有着赵军势力活动的存在。
齐王慕容成很想在此刻挥军入徐州,但单凭一个齐国,也不能承受赵军的四面围攻。尤其是其他诸侯很可能希望自己与赵军大战,自己实力收到折损。所以,唯一一个与徐州接壤的齐国,也没有出军之意。这让整个徐州之地,已经成为赵军的囊中之物,根本没有强大的外力影响,只需要赵军一口一口将之慢慢吞下。
在徐州南部,则就是齐军治地扬州,在徐州西南与齐军交接之地,则是淮水东段为分界线。在淮水东部之地,有一大片水域,这里,就是位于徐州和扬州之间的洪泽湖和白马湖,洪泽湖占地数百里方圆,是徐州与扬州之间天然的分割线。生活在湖泊水域两侧的就有数万百姓,他们全靠捕鱼为生,所以,在洪泽湖一带,船只较多,会水之人也是非常的多。
在这洪泽湖之中,光是因为当初徐州军和齐军的大战而求活的渔民,一些为繁重的赋税逼迫的走投无路的百姓以及一些与徐州军和齐军不对付的人纷纷来到这方圆数百里的湖泊之中,组织了不计其数的水匪,游荡在这洪泽湖之中。而徐州军和齐军对峙,双方都没有下精力去清理这些水匪。
昔日齐军占据东南诸州,齐王慕容成成为天下三大诸侯最强,最富的诸侯,其老巢扬州,更是被其打造的固若金汤。在扬州东部则是海军,在扬州北部,除了数万将士之外,还在淮河一线,布下了一直内河水师。
可惜的是,在齐王慕容成当初讨伐雍王司徒雷不果,准备突袭徐州李炽之际,被赵询的兖州军算计,反倒让齐王慕容成成为诸侯群起而攻之的目标。结果,慕容成十余万大军被困死在徐州与兖州交界之地,而徐州李炽更是亲率大军杀入扬州之中。措手不及且防御不足的扬州顿时就被早有准备且采取突袭的李炽拿下北方四府之地。
在这期间,因为徐州军夺了扬州北方四府,让淮河水师处在徐州军的包围之中。而李炽在大胜之后,许以好处,收编洪泽湖水匪,而洪泽湖水匪也清楚,徐州军现在占据扬州北方四府,洪泽湖就处在徐州军包围之中,他们也不敢与兵威正盛的徐州军对着干。所以,这些水匪就变成了徐州军的水师。在这些水师的协助之下,徐州军又拿下了淮河水师。让淮河以及洪泽湖一线,成为徐州军的辖地,南来北往的为徐州军运输物资,为攻打扬州提供帮助。
然而,各个诸侯在获取好处之后,都停下了对齐军的猛攻。齐王慕容成也不愿舍弃自己的老巢。故而,慕容成聚集大军与李炽大战与扬州北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根基深厚的齐军终于战败李炽,并拿回了被李炽占据的扬州北方四府。不过,洪泽湖一线,依旧是改名之后的楚军掌控之中。
不过,因为楚军已经远远比不上实力迅速回复的齐军,所以,哪怕是占据了洪泽湖一线,有着近万水师的楚军,也不敢轻易向着西南岸靠近,生怕招惹上齐军,为楚军增添新的麻烦。
水师不敢轻易渡河,水师不能上岸,在楚军不敢对齐军出手的情况下,这非是李氏嫡系的水师,自然就不会得到李炽的重视。最起码,在楚军没有南下扬州的实力之前,其是不会太过在意水师的。毕竟,以楚军现在的情况看,水师唯一的作用就是向南。可是,以楚军现在的实力,如何敢于扬州的齐军一较高下?
所以,楚军名下的水师,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存在了。不仅不被李炽所重,就是内部楚军将校,也对这近万的水师队伍看不上。说起来,李炽不重这水师,倒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徐州所处地利有关,并非李炽不明白水师存在的意义。但是,其没有实力南下,就算有水师,又能如何?
水师有八千余人,真正的战兵,则有五六千,剩余的则是一些辅兵。这些水师士卒,部分是李炽收纳的水匪,部分则是齐军淮河水师的降卒。
在这水师不受重视之后,在楚军内部将校鄙视、打压他们之后,这些非是楚军一系出身的水师将士,就已经不满,不少将士更是向主帅建议,要么继续为水匪,逍遥与洪泽湖水域,要么,则换个诸侯投效。
在不少水师将校的眼中,南面的齐军更适合他们效忠,最起码,齐王慕容成对水师的重视,要高于楚王李炽。而现在扬州之地,并没有水师新建。
不过,水师将士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明确表示反对。毕竟,昔日他们协助楚军拿下扬州之地,为楚军攻伐扬州的齐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与齐军解下仇怨。更重要的是,这洪泽湖水师之中,不少将士还是昔日扬州水师的降卒,他们叛变了一次,现在再回去,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尤其是这水师将校之中,半数以上的主将校尉都是昔日扬州水师投降而来,而齐军在收复扬州北方四府之后,也对这些投降的水师给于了惩罚,他们的家眷,多被齐王处死。可以说,他们与齐王有着生死大仇,故而,他们不愿意继续归附齐军。
而自赵军大军第一次准备与楚军大战之时,这些水师也开始有了新的念头,那就是降赵。赵军远远强于楚军,赵军占据徐州应该也是大势所趋,然结果却让这些心情激动的水师将士们顿时跌至低谷。赵军没有攻伐楚军,而是突袭了东雍州之地。
反倒是这水师暗中想要降赵的行为让李炽有所察觉,不过,当时李炽已经有心降赵,所以并没有严惩他们,但也将他们训示了一番。
也正是因为如此,此次赵军再一次大军逼近徐州之地,洪泽湖的水师将士,再也没有轻易喊出什么口号。不过,水师之中,一些人也开始与南面的扬州有了联系。齐军的张图欲拉拢这水师将士,自然不会临时抱佛脚,在这楚军的水师之中,也有与他有联系的人,亦或者是被他收买的人。此大乱之际,这些人也开始为自己考虑起来。




第787章 水师


正是因为这水师的内部之人,齐国左丞张图才能清楚的知晓这楚军洪泽湖水师现在的地位,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担心齐王秋后算账的恐惧。因为了解了这些,张图才觉得自己有信心收复这近万水师,为扬州之地增加防御力量,也为齐军增加近万的水师士卒。
如果李怀远没有注意到这一支水师,或许,这一近万士卒的水师,也就真的成为齐军麾下将士了。不过,李怀远已经将目光注意到这里,结局自然又是不同了。毕竟,这洪泽湖水师,还是在徐州地界上呢。而赵军又没有与这水师有太大的仇恨。最为重要的是,这洪泽湖水师士卒之中,很大一部分士卒则是生活在洪泽湖水域附近的渔民。对于他们而言,赵军的新政,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在李芳林抵达洪泽湖水师之际,赵军已经顺利的完成了与李哲的回合,兵大军向彭城开进。而此刻,洪泽湖水师之中,也是异动不已。
在洪泽湖水师之中,因为赵军正式与徐州出击,使得这水师之中不少人都提出降赵之意。而另外的一部分将校,则提出降齐之意。不用多说,这一部分人则就是被齐国左丞张图拉拢收买的那一部分。最后一部分则是保持中立之态,他们也大多都是洪泽湖附近渔民出身,对于投降哪一方,他们认为先看情况,在做决策。三方之间,就这近万将士的出路而各抒己见,难以拿出最终的决策。
但总的来说,先观望的占据最上风,除了这水师将士不少都是洪泽湖附近渔民有关之外,也与上一次降赵被楚王发觉有关。尤其是现在,楚王李炽父子被李哲斩杀,而赵军又对徐州进行了攻伐,表面上,李哲却又打着楚军降赵的旗号。再加上那些不满李哲叛乱杀死李炽父子行为的地方领军将军和官员,以及那些有着自己野心的人也拉起兵马到处乱打,让徐州的局面格外的乱。
可以说,从整体看来,徐州境内,那是乱成一团糟。而他们这水师又在徐州边缘,楚军外围的存在,所以,楚军之中的一些情况,他们很难详细的知晓。此外,他们对徐州情况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主张先观望在看水师的出路。尤其是现在徐州境内大战不断,还没有理会他们,更让他们不敢轻易做出决断。谁知道他们一动,会不会让水师直接面临大军攻伐。近万水师士卒,一旦被人突袭破了水军营地,那他们可只能成为水匪,四分五裂了。
除了观望派,其次则是降赵一系,他们的观点是,赵军是北方霸主,也是天下诸侯最强,徐州之地落入赵国之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算现在还没有赵军赶来这里,但是,要不了多久,赵军就会出现在洪泽湖一线。即如此,还不如趁早归降,在赵国之中,让赵军了解水师现在的情况。
最弱的就是降齐,毕竟,齐国是他们的敌对国,杀死过很多水师弟兄,也杀死过不少水师将士的家眷。此外,从那些昔日齐军水师投降将校可知,齐军水师之中,可是很讲究排资论辈,将就出身之地。毕竟,扬州之地,同样出水师人才。
而他们这之中,不少可都是水匪出身,另外的一部分,则是降军出身。不管如何,就是齐王喊出口号赦免他们,他们只怕也不会在齐军之中得到重用。甚至那些降军出身的将校,更担心他们回去会被齐王秋后算账。就算齐王能接纳水师士卒,但是他们这些投降的军官,就算齐王表面赦免他们,但想要收拾他们也是轻而易举之事。到时候,会有人为他们出头吗?
在李芳林出现在水师大营之后,很快得到了水师将校的欢迎。这些水师将士,脱离徐州大局太久,现在已经有些弄不起徐州现在的情况了。毕竟,他们是水师,又不得李炽所重,还不被楚军李氏一系所喜。所以,徐州境内发生的事情,往往水师将士是最后一个知晓。消息传至水师将士这里,已经相当于整个徐州基本上都知晓了。
对于水师将校而言,他们现在迫切需要知晓徐州的情况,楚军现在的情况。之前,水师将校得知的消失也就是楚王李炽被李哲等楚王嫡系所杀,赵军已经开始正式攻入徐州之地。至于为何如此,现在徐州是何种情况,楚军又是何种情况,楚军现在谁做主等一些问题,他们丝毫不知。
李芳林是何许人,这些水师将校自然知晓,不说其大哥李芳宗乃是楚军左丞,就是李芳林,也是一府文官之首,地位可比他们这些没人喜欢的水师将军高多了。如果说道楚军现在情况,徐州现在情况,水师将校相信,这李芳林定然最为清楚。
水师一名主将,三名副将,十余名裨将齐齐将李芳林迎进大帐,向李芳林询问徐州现在的情况。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什么比了解徐州现况更重要的了。
李芳林没有废话,直接将李炽父子被李哲斩杀,李炽亲信除了李哲等人之外,其余尽皆被诛杀,楚军四分五裂。而赵军也获取了半数徐州之地,同时李哲等人也向赵军投降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知了水师诸将。
对于水师诸将而言,徐州的情况,简直让他们有些难以置信。不过,想到近来从水师主将刻意派人去附近打探的情况看,李芳林所言应该属实。
“如此说来,楚军没了?”水师主将,也是李炽从自己麾下将校军官之中,选出的唯一懂得水战的军官派往水师之中的主将宋翔皱眉道。
李芳林略带感触的说道:“没错,楚军是没了,诸侯势力,哪里有长期存在的可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分合合才是正理。现在,赵国已经一统北方,镇压突厥逐步,横扫西域之地。可以说,赵军占据徐州,不仅仅是赵国强大,也是大势所趋。徐州,已经经不起继续大战了。”
副将林默文看着李芳林,沉声询问道:“如此说来,楚军在李哲的带领之下,已经开始降赵了?那也就是说,楚军绝大多数的将士和官员,已经决心降赵了?那李大人您呢?是不是也降赵了?”
林默文一席话,顿时让十余人齐齐看向李芳林,眼中各自带着询问的神色。
李芳林沉默了少许,哈哈一笑,道:“没错,芳林是降赵了,不仅仅是我,就是我哥哥和我弟弟,都已经降赵,此外,彭城之内的官员以及彭城周边的戍卫军都已经降赵。换句话说,现在楚军之中,七成的军队和官员已经降赵了。剩余的官员,虽然还没有降赵,但也不敢轻易打出反对赵军的旗号。”
“现在,在徐州境内,赵国已经出动了七八万大军。而其他诸侯,更是不敢有一丝多言。徐州之地归属赵国,已经是无可更改的事实。另外,赵国国君了解徐州情况之后,也对徐州民事做了诏令。其中,除了大家了解的赵国政策之外,还免除了徐州三年赋税,分配耕田牲畜,允楚军将士回家务农以及侍奉父母,照顾妻儿。诸位将军,此等情况下,你们说,芳林还有什么理由与赵军对抗?”
李芳林的话确实让十余人大吃一惊,都有些发呆。尤其是几个水匪出身的裨将,他们昔日都是渔民出身,自然希望能让徐州百姓过的更好。现在听闻赵国在徐州的新政,他们自然是喜上眉梢。如果不是因为这里他们不能做主,只怕此刻已经直接向李芳林询问赵国政策详情,直接让水师投降赵军了。
不过,李芳林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继续说道:“诸位将军,说起来,你们也都是我楚军之人,这近万水师弟兄,也是我楚军编制。现在,楚军大旗已经倒向赵国,诸位将军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李芳林的话很简单,但意思却不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