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6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大王刚刚拿下西雍州,东雍州南部两府也是遭遇汉军猛攻。不管是对将士还是对百姓,他们都需要休整、稳定。另外,大王也需要汉军与蜀军因为汉中的问题而争斗,故而,不易轻易再行出击。”
“汉军实力不如蜀军,汉中王自然需要助力,而洛军和齐军,同样不希望蜀军占据汉中,也不希望汉中王败亡,但更不希望荆州之地失守。所以,大王出动,不仅有可能让蜀军退让,更有可能让汉军不敌蜀军失去汉中之地,而洛军和齐军则无力为汉军提供帮助。”
“故而,臣以为,大王现在当坐镇西雍州,主持西雍州民生诸事。东雍州战事已经结束,大王只需要回复东雍州官府,免其赋税,以做他们协助赵军守城的赏赐。想来,东雍州百姓对大王更是感恩戴德,东雍州则稳如泰山。”
“另外,东雍州作为东部与凉州乃至西雍州连接之地,大王现在应当回复民生至于,修筑驰道,勾连东西两地,让凉州与雍州之地来往畅通。即便日后西域两州出现意外,中原大军也能北从并州,南从雍州直奔西域之地。”
“而西雍州大战,也使得破家者不少,使其不少成为难民。修筑驰道,也能给于这些难民一条出路。等到汉中纷争起,定然也会有不少汉中百姓逃祸与北。”
赵询沉声道:“还有一个原因,我赵军攻伐西雍州,也让西雍州的百姓对我赵军仇视者不少。回复民生,也能让他们接纳我们。”
林书成道:“这并非大王和赵军的错误,大战起,百姓流离失所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大战一起,无数将士阵亡,他们的家眷,自然会对入侵的敌军报以仇视,除非己方君主对他们太过苛刻。”
“不过,以赵军的制度和政策,这些百姓要不了多久就会接纳赵军,接纳大王的统辖。对于百姓而言,参加军队,死亡已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对他更重要的则是安稳的生活。”林书成深沉的说道。
林书成如此一说,赵询顿时沉默了下来。赵询恍然发现,自己只顾东征西讨,却忘了对地方民生的关注。或许,也是因为自己对军事的太过注重,才使得各地官府之中,出现那么多的问题,出现那么多的贪官污吏。甚至是,自己的监察体系都不足以监察诸事。
得到东雍州战报之后,赵询对立刻前往东雍州,查察东雍州战事,甚至对荆北出兵之事,已经不是太过重要了。汉军并没有对东雍州造成太大的伤害,当然,坚壁清野之后,对地方进行回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沉默了少许,赵询沉声道:“本王对你在西雍州的所作所为也是比较清楚的,西雍州在汉中王麾下,百姓生活也是最为稳定的。想来,这里的百姓能协助你们守城,也是多因为如此。”
“你对军事、政务多有建树,我赵国之地,地方军、政、财税和督察是各自分开的,互不统属。正如你所言,现在确实是该休整一段的时间了。西雍州新附,这里确实是我们最需要注重之地。”
“林爱卿才能不凡,但毕竟是新进归附,所以,直接将你提至中枢,不仅不少官员有意义,想来林爱卿也不太清楚我们赵国的一些制度。所以,这西雍州之地,就算是林爱卿你向他人展示自己实力的地方。”
“不知林爱卿是要负责一地民生政务、财税、府军还是督察?”赵询准备让林书成负责西雍州一地事务,也算对其考察。
“政务!财税和督察,正如大王所言,臣对赵国的一些制度确实不太熟悉。府军倒是不错,西雍州刚刚拿下,地方之上,定然存在不少汉军残部、各地还有一些山匪。但臣昔日为了抵御赵军,采用了并不光彩的手段,已经让许多汉军将士不满,想来赵军之中,对臣不满的将校同样很多。此外,这些山匪、溃军,也是昔日臣之部属,臣也不愿对他们下手。”
“臣在西雍州这一年余的时间里,对赵国的各种制度和政策也多有了解,臣愿意负责一地政务,以民生为重。”
赵询点了点头,道:“也好!对于西雍州地方的了解,没有人对你更清楚。这西雍州的民生诸事,就交给你了。正如你所言,修缮城池、水利工程、驰道,也一并提上地方政务日程吧。”
安排了林书成之事后,赵询就让人带其回其家眷所住之地。当然,还要将其的任命传至幽州各部衙门,让幽州各部做出相应的安排。
在林书成离开之后,司徒亮、杨望清等人也被赵军召集了过来。赵询将林书成之事告知诸人,诸人也是大为惊讶。他们也没想到,林书成竟然会这般干脆的归降大赵。
“大王,这林书成可信否?这实在有些让人难以置信。”刘文契一脸惊讶的说道。
赵询摇了摇头,沉声道:“可信不可信,本王也不甚清楚,不过,他不被汉中王所重倒是真的。此人能力出众,能为我所用,自然是最好。”
司徒亮笑道:“林书成不被汉中王所重,除了汉中王,他还能归附何人?以他的能力,自然不甘心归隐山林。再说了,其家眷还在我们手中,据我们了解,林书成也不是无情无义之人。现在为大王所用,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再说了,我们现在并非在前线战场,也没有与诸侯开战,林书成就算再有其他心思,也难以对我们造成祸患。”
“现在他负责西雍州政务,并不能对其他诸事插手,再加上督察官员的监督,兵权和财权的分割,他已经不能祸乱地方。”
赵询沉声道:“确实如此,原本本王还准备暂时让杨爱卿和刘爱卿负责西雍州民生之事,以等待幽州城重新安排人手。现在看来,已经不需要了,这林书成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本王先前忘记了一点,这西雍州百姓,不少人都对我们有所敌视。尤其是这里在林书成效仿我赵国制度,使得这里的百姓生活的比较稳定,我们的到来,却让他们之中不少人家破人亡。所以,让对西雍州最为熟悉,这里的百姓也比较能接受的林书成出任地方巡抚,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当然,对他的监控,也不能放松。虽然我们不惧这里出现大的问题,但也不能出现骚乱。”
“另外,传令幽州工部,让他们派出工匠,前来负责西雍州之地的驰道规划、建设。林书成有一点说的没错,这西雍州之地,连接东西,道路畅通,对我们统治凉州和西域两州极为重要。”赵询将林书成先前所言的建议,向诸人说了一边。
刘文契直接点头道:“大王,林书成所言甚是有理啊。现在确实是坐山观虎斗的时候,趁此机会,我们回复民生,修缮西雍州境内的驰道,勾连东西,恰到好处。而且,现在修建,比日后我们统辖天下之后修建更合适。”
司徒亮也赞同道:“没错,以工代赈,让那些俘虏、流民修缮驰道,现在恰是时候。可以慢一些,但能早一日开始,就早一日获利。”修筑驰道,不仅仅是军事用途,在商业之上,同样有很大好处。修筑驰道、水利工程,不仅对西雍州百姓是好处,同样能带来商业的需求。各种工坊的出现,同样会让这里的百姓获利,进而让赵国稳固这里。
“而且,我们安定下来,南方诸侯才能放松对我们的警惕,才能开始放心的内斗。汉中王不敌蜀军,自然会拉上洛军和齐军。没有我们的进逼,他们也不会劝解汉军与蜀军以和为重,共同对抗我们。”刘文契补充道,“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将我们手中缴获的一些用不上的兵甲器具贩卖出去。除了获利,也让弱者与强者有内斗的力量。”
赵询沉声说道:“即如此,凉州东进的禁军第六镇折返凉州。其余各部,就地修整。另外,派人加大对荆北之地的查察,尤其是对洛军的探查。要不了多久,荆州就是以洛军为主了。”
“据林书成所言和我们对荆州的探查,这现在的洛阳王已经与旧日不一样了。汉军西去,荆州则以洛军为重。也就是说,不仅之后,我们在荆州的主要敌人则就是以洛军为首了。”





第842章 


安排林书成负责西雍州民生政务诸事,司徒亮、杨望清、刘文契等人都没有意义,虽然林书成是新进投降,但他们都没有反对。
除了林书成才能过人,能为己用自然对赵军有利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长安城破之后,赵询就曾经安排枢密副使的杨望清和刘文契负责西雍州政务诸事,以求尽快在西雍州实施赵国的各项新政制度。
但是,在任命下达之后,接替各地府县的官员和一些督察使都向赵询谏言,枢密副使乃是负责赵国军队战事的官员,不可出任地方政务官员,已经有悖赵询当初定下的各司分立制度。所以,他们出任西雍州政务官员不合适,当然,他们二人放弃枢密院官职另当别论。
但是,枢密院的官职可比地方巡抚等政务官员的职务高了几个品级。除非是犯错被贬,否则,如何会让枢密副使放弃其职务,担任地方政务官员?而杨望清和刘文契为了避嫌,也向赵询推辞此任命。
赵询原本还准备让幽州吏部重新安排,但现在林书成出现,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此后,林书成也就无法成为枢密院、都察院体系官员。
当然,除了这个赵军内部原因,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那就是处理西雍州政务,势必要对西雍州地方大族动手。而让林书成担任此时,自然也是对其的考验。林书成自己也很清楚,在赵军提出四个选择之时,他就明白自己该选择什么。
战事之后,民生凋敝。不过,随着地方官府的努力和赵国新制度、新政策的实施,西雍州百姓渐渐开始放弃了对赵军的敌视。尤其是赵军拿下各地之后,新到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张贴告示,以示赵军接管这里之后,新的税收制度。
其次,随着赵军分派各地,配合地方官府清查地方豪强,收缴豪强不法田地,购买豪强多余田地,并分配给那些无地之百姓,更是让更多的西雍州百姓对赵军报以支持和拥护。
现在赵国官员在各地实施新制度,并没有像以前那般,对地方大族豪强的田地强制的收缴和购买。赵国官府的制度,一是加征那些超额田地的税收,越多税收越高。当百姓都有了自己的田地,这些拥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就会发现,他们拥有的田地不仅不能为他带来更对的收获,反而让他们的田地无人租种。
二则是官府限制土地私自买卖,限制租种土地所应上缴的租子。加上商业之上需要的大量人手,也使得一些百姓转而去做工而取代耕田。商铺、工坊,各种来往贸易,都吸纳了大量的人口,而限定的工钱,也开始使得这些百姓不必只能依靠种田生活。
三则是开垦西域之地、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土地,鼓励百姓迁移西域、北方两地,不仅能让赵国稳固边界,也能让这些地域的土地正真利用上。在不久的将来,南方之地,或许更远的海域海岛都将士赵国扩展之地。
最后,官府还将一些官府特定的商贸之事,各地城中店铺的位置,都用以换取这些大族豪强的田地。这些大族豪强大都清楚,在赵国,商贸可是一见赚钱很快的事情。这些大族豪强想要从中获取更大利益,或者更好的获利,就要拿出自己的田地。
赵询没有东进洛阳,而是继续停留在长安。之所以留下,一是,西雍州新进拿下,地方顽固分子倒是不少,有了赵询亲自坐镇,很多事情,地方官府做起了,也果决了很多。当然,有赵王亲自坐镇,他们办事也迅速了很多。
二来,赵询希望南方诸侯不要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自己身上,而是希望放在汉中之地的蜀军和汉军即将发生的争夺。西雍州南部就是汉中,汉中有事情,西雍州之地最是便捷。
坐镇西雍州,一边关注南方情况,一边与林书成、司徒亮等人商议西雍州诸相事务。不得不说,林书成从辅佐雍王司徒雷开始,这么多年,对地方民生政务,却是有一手。西雍州在林书成的主导下,再加上赵国的制度政策,渐渐开始回复过来。最起码,各府县都因为战乱而四散的百姓,现在也都渐渐安定下来。
林书成短短数日功夫,就将西雍州数府之地的情况给正理了一个大概,就是赵询也感到惊讶。毕竟,一些地方现在还是军管配合原来的官员联合处理地方事务,而赵国新派的地方官员,还有不少没有到任。
“大王忘了,臣昔日可是长安留守,统辖西雍州军政诸事。尤其是,长安还是西雍州核心所在,在这里,府库档案之中,可是记录有各地的情况。从档案之中的记录加上地方官员和军官的大体统计,臣这里就有了大体的数据。当然,虽然不能说十分准备,但也相差无几。”林书成看的赵王和诸人惊讶不已,笑着解释道。
赵询不由赞叹道:“看来,本王让你处理西雍州民生政务,正是再合适不过。既然数据有了,接下来的诸事安排,也就轻松了许多。修筑驰道、水利工程、关卡城池等工程行动,你现在就可以安排了。做好安排,无需急躁,慢慢进行,有什么问题,直接让各衙门配合行事。工部官员已经安排了一批相应的工匠正在向此地赶来,想必,预备队多久,他们就能来至此地。”
林书成沉声道:“大王如此安排,诸事定然顺利。不过,最近地方各衙门,尤其是各大城池衙门之中,都有大族富户向官府请求,请求大王也赦免他们的商税。”
西雍州被在拿下之后,首先就将此地的田税免除了一年,其他的一些苛捐杂税,更是直接取消。但是,商税并不在此列。不过,对西雍州户籍的商人而言,他们有一个优惠,则是优先得到官府的各项采办订单。
听闻林书成所言,赵询冷声道:“看来,这些大族豪强还是贪心不足啊!商税?行商之人,多是家有余财之人。他们可不是普通百姓,没了土地就无法生活。不交税,不交税就无法修筑驰道,就无法供养西雍州官府、军队所需。没有驰道,水利工程,他们能更好的行商,货物能更好的流通,百姓有钱财购买他们的货物?”
“不要理会他们,要是再敢继续不思正事,拉拢商人在地方胡闹,就取消他们行商资格。”赵询知晓,这些叫嚣着要求免税的商人,绝对不是那些小商户,而是大商人和大商会。对于这些人,赵询才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赵询以前给商人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但是,随着赵国商业的兴起,赵询也发现商人对国家的不利影响。所以,对待商人,可以给于他们地位,但是,绝对不会让他们爬得太高。就是各地的商会,也大都在王府名下的商号统辖。
对于赵王的回复,林书成早有预料。免除苛捐杂税和一年田税,则是有利百姓,特别是那些下层百姓。至于商税,自然是不会轻易免除的,随着西雍州与赵国的相容,这里的商业很快就会兴盛起来,商税将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很大一块,赵询如何会让他白白流失?莫说是赵王,就是林书成自己,他也不会将他们免除的。
…………
在赵询镇守西雍州,与林书成等人商议西雍州政事之时,襄阳的洛阳王也在与麾下商议汉中王发来的请求。
汉中王在得知自己偏师遇袭全军尽墨之后,当即就立刻撤军,不敢在河南府继续停留,深怕深陷其中无法脱身。同时,痛定思痛的汉中王重新认识了一下自己所处的情形,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重新鼓起了斗志。当然,最重要的是,其决定不再将自己的力量消耗在北面的赵军身上,而是要重新拿回自己的根基之地汉中。
虽然自己不再继续攻打赵军,自己现在更在意的是汉中,但是,汉中王并不能影响北方赵军的判断。毕竟,不是说你想攻打别人就攻打别人,想不打就停手。你汉军愿意停手,但并不能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