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逐鼎-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哈……你有所不知,徐州之地正在修筑驰道、蜀军河道,各项用度极大,就算从百姓手中购买不少粮食,如此之天灾,救治百姓,所需物资,也不是少数。此外,徐州东部诸府县,尽皆受灾,所需要救治的百姓同样很多。而因为降雨,道路难行,就算是能从各地官府运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官吏笑着解释道,丝毫没有因为对方只是一普通商人的身份而有所偏见。也是因为如此,程江才敢与这些官吏直面对话,要是在江州,其决计不会如此询问。
顿了顿,程江略显凝重的询问道:“可是,地方官府向海商购买粮食,还托付海商运输大批量粮食,如此,难道不会……”说着,其指了指天空。
官吏笑道:“平日自然是不敢,但这是天灾,算是地方官府应有的应急权利。此外,如此行事,也会得到暗卫体系锦衣卫的监督和都察院下派的督察御史查察,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意外的。”
从对方口中得知,官府早就在天气大变之际,调派地方衙役、县兵通报各地百姓躲避天灾,此外,因为官府的及时救助,沿岸一线,死于天灾的百姓并不多。与江州相比,程江顿时觉得,自己所在的齐军治地与赵国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程江甚至看到,一些地方竟然不是官府在组织救灾,而是一些地方的商人、大族。他们运来粮食、衣物,救助落难百姓。见到这种情况,让程江感到一丝丝的惊讶。要知道,非官府身份而公然组织救灾绝对是一件犯忌讳的事,甚至可以冠上图谋不轨的罪名。但是在这里,他们根本就没有经过官府的许可,就在各地私自组织人手救治难民。这在南面,根本是不可能的。
“难怪那么多南方商人都纷纷北迁,悄悄将家产迁移出去,进入赵国辖地。就是这些商人在赵国那与其他人公平的地位,就足以让人乐意于此安家了。看来,我程家也该考虑一番,是不是移家他处。”程江看到不少商人与地方官府官吏、县兵笑而交谈,其心中不由思绪万千。
程江知道,这样的情况在江州,在整个齐军治地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徐州遭灾,受到的损失定然不小,但是,伤亡的百姓定然不多。要是在南方,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其实其不知道,现如今的扬州北部,同样遭受此次台风袭击。
徐州东部遭灾的情况自然很快传到洛阳,传至赵询的耳中。赵询当即就下令徐州官府立刻安抚百姓,救助灾民。此外,责令冀州、兖州、青州等徐州周边地域,也全力助徐州官府救助灾民。
此外,暗卫之中的锦衣卫、飞鹰卫和暗影卫全部出动,一起监督徐州救灾情况,都察院也派出督察御史监督救灾,任何在救灾之中违法之事,都将加倍处置。严重者或捣乱者,就地处决。
赵询还下令,对此次协助官府救灾的商人、地主、大族以及百姓,都将给于重赏,其名册,则将列于徐州各地功德碑之上,为民所记。
另外,朝中大员右尚书令吕子良、左都御史风子鸣更是亲至徐州,全权负责徐州救灾诸事。徐州之地,则以救灾为重,余者皆轻。
程江在徐州各地都走了一遍,也看了一遍,对于赵国官府行动之迅速,救灾就主动都感到深深的惊讶。此刻,他才明白,南方百姓对于赵国的了解实在太少。在这数日之中,程江也看到了其他来自南方的商人、读书人,他们大多也是因为此次大灾而停留此地。不少商人的货物都是直接被地方官府购买,商船也被官府租用。他们对徐州的了解,也让不少人决定举家北迁。
而那些读书人,更是准备折返南方,将徐州此次救灾情况和从徐州百姓口中得知徐州这一年的变化向南方宣扬,希望南方齐国官府也做出相应的做法。
在自己的船队为徐州运输了一次粮食和各种物资之后,程江决定返回,将程家基业迁移北方。而随行的程家成员,也多是赞同程江的见解。他们此次北上青州,在青州见闻和与其他赵国商人的交流之中,得到了许多北方情况,他们也认为,赵国境内更适合他们生存。
折返的程江没有购买太多的东西,当然,在徐州此刻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商贸。不过,其携带了不少准备折返的南方商人、读书人。
不过,程江和随行的乘客们也没有想到这次风灾会影响如此之大,整个扬州东部区域也都遭遇天灾。扬州东部海岸与北方徐州一样,沿岸植被早已经给风摧折。沿岸满目疮痍,使人不忍睹之。沿岸的村落,在他们北上之时还能看到,但是经过数日的风灾,这里已经不复存在。
为了让船上的乘客上岸,程江的海船在余杭府东部港口钱塘登陆,这里的昔日繁盛的港口,现如今也七零八落,大量的难民聚集在港口南北几十里的范围之内。等上陆地的程江等人,甚至在沿途道路两侧,还能看到被风浪摧残的各种残痕以及溺毙的尸体,越看越叫人心寒。
看着那些无家可归,无饭可食,面色发青,但却无官员管理的难民,程江等人的脸色尽皆都是铁青一片。在北方,这样的情况根本不可能看到。
乘客之中一读书人江鸣是钱塘北部数十里之外乡镇人士,此次折返,其邀请程江等人语气一同归家,少做歇息。江鸣家也算是地主之家,所以,其以为家中自然能躲过此难,不过,等其折返归家之后,众人只发现这里废墟一片,到处都是海浪席卷而来的污泥和杂物,昔日的乡镇,今日已经不复存在。
在众人的帮助下,在青林镇西部一座地形势稍高的土丘上,江鸣等人才遇到聚集在那里的数百名青林镇的百姓,也就是江鸣昔日的邻里。此刻,他们都已经成为难民,各个饿的面黄肌瘦,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
“林叔,其他人呢?我父母他们呢?”江鸣看着这里只有百余人,颤声询问其中一个四旬上下的中年人。
“江鸣?你回来了!他们都给大水冲进来,都死了,尸体都浮到海里去了,这剩下我们这点人,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你父母……你父母也没能逃出来,只有你的弟弟江云活了下来,现在他和镇里的人去县里求助去了。”蓬头散发的中年人也是欲哭无泪,声音嘶哑的向江鸣说道。
“小海,让人将船上的粮食弄些来。记住,不要让人看到!”程江脸色凝重的对身边的家丁吩咐道。
“江鸣,节哀!”其他人也纷纷安慰道。
“一个镇子就这么点人了?那可是数千人呐!这都是快十余日了,难道官府就没有管过吗?”江鸣两眼通红的询问道。
中年人咬牙切齿的说道:“官府?官府会管这些?他们只会伸手,我们周围各个乡镇的南面向官府求助,他们根本不予理会。而分派的救援粮食,根本不足以救助这么多难民。短短数日功夫,再者周围百余里的范围里,可是已经死去了两三万百姓呐。”
“天灾!哈哈……这哪里仅仅是天灾啊?可恶的官府!年年征税纳粮倒是挺干脆,可是,救助灾民为何不能干脆?这可是人命呐!官府,要之何用?”江鸣怒声吼道。
程江叹息一声,对江鸣道:“这里的官府是指望不上了,我欲南返,江鸣,你让这些灾民随我的船队一起南下江州吧。我刚才询问了,南面比这里好上不少,并没有这般严重……”
江鸣苦涩道:“那就多谢程员外了!同样是沿海地带,同样是受灾地域,为何南北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大?两地官府的差距也如此之大?”
而后,江鸣的弟弟江云等人也从县城内折返,与之前一样,他们前去求助并没有得到官府的接见。对于这些灾民而言,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粮食。毕竟,没有其他的还好说,没有吃的,就会饿死。
“我要让扬州的百姓知晓北方赵国官府是如何治理地方的,是如何对待灾民的,是如何救治受灾百姓的。”看着昔日乡里在看到程江家丁带来的粮食之后欢欣鼓舞,江鸣冷冷的看着南方钱塘县城说道。
看到没有其他人注意,程江沉声道:“江鸣,这样的话自己说说就行了,可别真的蛮干。要是让地方官府知晓了,后果不堪设想。不若这样,你随我一起南下,等我将家中的事情安排之后,你再随我一起北上。你们这些读书人,正是赵国需要的人才,定然能在北方赵国立足。”
“多谢!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我也知道现在我们要做什么!”江鸣沉声说道,其自然知晓程江是担心自己这般做会激怒地方官府,毕竟,散播两地差距,定然会让这里的百姓更为不满,说不定还会出现大乱子。但是,短短数日时间就让他家破人亡,江鸣已经下定了决心。
“我也不愿去与官府做对,但是,这些死去的难民让我不得不如此,我那死去的父母家人,也需要我如此做。既然齐军不愿意理会百姓的身死存亡,那就需要有人给他们一个惊醒。如果连治下百姓都不能善待,齐军如何能得到百姓之拥护,如何能毫无愧疚的接受百姓的赋税?”




第852章 粮食


徐扬两州遭遇天灾,自然不会对天下大势有任何的影响。赵军辖地遇灾,对于南方诸侯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毕竟,赵军内部情况越多,赵军也是不会轻易南下。尤其是洛阳王,此刻心情是最为高兴,赵军治地出现天灾,赵军定然要将一部分精力转向徐州。而扬州出现天灾,也避免齐军在此刻对荆州伸手。
最让洛阳王感到惊讶的是,扬州东部此次遭受天灾的难民竟然作乱将钱塘县给攻占了。同时,整个扬州东部府县都有人开始宣扬北方赵国是如何治理地方,如何救助难民,如果快速解决此次天灾带来的祸患的。
这些人多为扬州东部本地人,且多为读书人,还有一部分则是商人。这些人此次因为各种原因遭遇天灾,且进入过北方徐州地界,亲眼见到了徐州的赵国官员是如何解决此次天灾的。徐扬两地相比,让他们对齐国扬州东部官员的不作为身为不满。
而这些人在东部受灾地域的宣传和向官府的质问、申诉,一下子激怒了地方官府,使得他们对这些人开始缉拿。结果,一下子引发了东部难民的不满,结果,整个扬州东部诸府县,到处都是难民作乱,攻打官府和声名狼藉的大族豪强。
结果,短短一个月不到,扬州东部诸府十余县尽皆被流民组成的义军,或者说是乱军占据,声势浩大,震动天下诸侯。
“哈哈……这是好事,齐军内部难民作乱,对于我们而言,南方的阻力又减少了不少!”洛阳城,数个镇军将军得闻扬州乱军占据城池,打出旗号,与齐军对立的消息后,不由一阵大喜。
“不仅如此,别忘了,些难民组成义军对抗齐军的原因是因为齐军地方官府救灾不利,再加上一些到过徐州的商人、读书人的宣扬,使得这些难民蜂拥而出。日后我们南下,这些难民占据的地域,则是最容易吸纳的。”
刘文契沉声谏言道:“大王,虽然这些难民的声势浩大,也有不少因为不满地方官府剥削的大商人、大地主和一些大族的参与,但是,要与齐军对抗只怕难以持久。就是扬州、江州的那些大族豪强,对这些难民义军也不看好,即便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支持这些义军的看法。所以,想要让这些义军为我们所用,还是要派人拉拢,与之联系,将他们化为自己人,甚至是自己的势力。”
赵询沉声道:“你的意思说说,我们现在派人进入这些义军之中,将他们收编为我们的人?只怕这些义军首领不愿意让人接管他们手中的权力。”
刘文契笑道:“他们自然是不愿意,但是,他们不仅需要负责麾下将士的衣食住行,还要经营一地政务。此外,齐军的围剿,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而这些义军虽然被不少人支持,但是,看好他们的却没有多少。所以,这些已经想要坐拥一方,简直是痴心妄想。纵然大部分人都看不清这些,但是,总有一些首领会明白其中的难度的。要是没有人支持,他们必败无疑。”
“再说了,他们不是到处宣扬我赵国如何如何的好吗,现在赵国的使者来了,援助来了,他们难道不愿意接受?难道他们不是为了这些难民考虑?我们完全可以现在这些难民义军之中制造我们想要的言论,再迫使他们向我们低头,随后收编他们。”
“这扬州东部数十府县的义军之中,定然有人愿意为我们所用,我们完全可以将之收编,通过海军战船运输粮草物资和兵甲器具,派出人手加以训练,足以将他们训练成为正真的精锐之士。就算不敌,我们也可以通过战船让他们撤出。”
司徒亮也沉声道:“大王,臣以为可行。虽然此举会让齐军加大对东部的征讨,但是,也牵制了齐军相当大一部分兵力。加上我军在徐州的压制和南方交州之地的牵制,我们完全可以在齐国东部开辟新的战线。”
赵询点头道:“也好!先让暗影卫的人去与之接触,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为我们所用。只要立足,我们就可以打出旗号,想来,只要有我赵军的旗号在,扬州、江州境内,定然会有不少人愿意倒向我们。”
“对了,与汉中王联系贸易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负责此事的杨望清沉声道:“回禀大王,派去联系的商人已经派人回话,汉中王已经答应我们贸易的要求。不过,汉中王除了需要兵甲器具之外,还想与我们贸易粮食。”
“粮食?”赵询不由微微皱眉,“林爱卿,我雍州之地的粮食可有结余?”
林书成沉吟了片刻,说道:“因为雍州的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基本都是从后方运输,所以,我们承担的责任并不重大。但是,因为我们免除了雍州田税,所以,我们没有粮食收入。此外,因为工程建设,我们也需要花费不少钱财购买粮食补入。不过,如今田地粮食已经丰收,如果出钱购买,倒是能购进不少。臣以为,与汉中王交易,还是不要加入粮食为好,最起码,不能加入太多的粮食份额。”
赵询沉声道:“即如此就拒绝汉军贸易粮食的请求,就算要买卖粮食,也必须等到汉军粮草物资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才可。就算要汉军与蜀军消耗,也不能让汉军囤积足够的粮草物资。我们需要的,则是双方都损失惨重。”
杨望清点头道:“臣明白了,臣会让人给汉中传令的。”
…………
扬州出现乱军,对慕容成来说,绝对是难以容忍的,尤其是对方还与赵国有关系。虽然通过暗卫查察,这些乱军不是赵军刻意安排,而是地方官府救治灾民不利,群情激奋而奋起反抗。但是,不管如何,这些乱军的存在,已经对齐国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当然,最重要的是,慕容成担心赵国会插手其中。
慕容成当即就下令扬州大军东进,对东部乱军展开围剿。乱军终究是乱军,即便他们打着义军的旗号。但是,他们如何能与齐国正规大军相比?所以,短短数日,齐军的军队就与这些没有完备组织的义军展开了数次大战。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义军大败亏输。
很快,扬州东部的义军或被剿灭,或自动组合,在扬州东部形成了十家较大的势力存在,他们每一家都占据最少一县以上的地域,与西面的齐军展开对抗。这些义军在这数日的行动之中,也获得了不少的经验,拉拢了一些有能力和有野心的人,渐渐开始稳固地盘,训练士卒,打造兵甲器具,查抄各地大族豪绅,以应对齐军大军的来攻。
华亭县,扬州松江府治下,位于扬州东北部。其下则是余杭、会稽两府,这三地,都是扬州东部地域,也是此次受灾最为眼中的地域。现在,这三府之地基本都陷入乱局之中。而在华亭县,则已经被义军占据。这一支义军的首领不是别人,正是月前随商人程江一起从徐州折返的读书人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