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誓不为后-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决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惨淡经营的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打下了应天这一块地盘,说什么也不能轻易的拱手让给了陈友谅,一个臭打渔的出身。

朱元璋想起陈友谅那张奸猾的小白脸,就恨得牙齿都痒痒的。

可是眼下还是拿陈友谅没有办法,陈友谅固然可恶,可是如今实力不如人家,只有负隅抵抗,奈何对方不得。

朱元璋在心里头暗自发狠的说道:“总有一天,我要手刃了陈友谅。”

不过眼下的情势却是极为令人担忧,不管怎么说,眼下最为令人忧心的事情是如何应付汉王陈友谅的这次奔袭,倘或应付不得法,恐怕真的要抱恨终身了。

吴国公朱元璋正在沉思,李善长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对着吴国公朱元璋说道:“吴国公,情形不妙,常遇春将军又遣人回报,贼势过大,他和汤和将军眼下正在勉力苦撑,不过似乎也顶不住几天了。”

朱元璋大惊失色道:“常将军素来骁勇善战,不惧任何敌手,如今居然派人如此说,看来情势确实是极为危险了。”

李善长也很着急,便对着吴国公朱元璋开口说道:“看情形确实是对我军极为不利,必须再派一些精锐劲卒上去将情形扭转过来。”

朱元璋站了起来,焦急的来回踱了几步,心中思量着什么。

李善长问道:“吴国公,眼下情势危急,不如将徐达麾下的部队派上去,徐达将军的麾下都是能征惯战的将领,以一当十都没有问题,若是能够即刻派到前头和常遇春汤和他们会合,虽说不一定马上能够扭转战局,起码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朱元璋闻言,大大的叹息了一声说道:“不瞒军师,不是本国公不愿如此,其实昨夜我已然派人去徐达的军中传令去了,不过徐达麾下的将领居然异口同声的拒绝了执行本国公的命令,反而敖我先将徐达将军放出来。”

“要求先将徐达放出来,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徐达的麾下要造反么,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情。”一听吴国公朱元璋的话,一时之间李善长觉得惊诧万分,不由惊诧的问道。

运筹帷幄 第二十五章 两难

朱元璋开口说道“本国公也是觉得此事极为可疑,照理来说徐达虽然被本国公软禁了起来,可是本国公尚未下令杀了徐达,就算徐达麾下的将士想要抗命,也要顾忌我这个吴国公。”

听了朱元璋的这番话,李善长低头考虑了片刻,说道:“以我的所见,徐达麾下的将领多半是老城谋国的将领,应该不会有如此荒唐的要求,恐怕此事还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情形在里头。”

一听李善长如此到来,朱元璋脑子里头灵光一闪,忽然冒出了一个主意。

“以李军师的意思,莫非此事有人在背后暗地策动不成。”朱元璋开口对着李善长说道。

李善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其实这也不是属下的一点臆测,我只是觉得此事有些古怪。”

吴国公朱元璋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也好,本国公也是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不知道前些时候我是不是哪里得罪了徐达麾下的将领,居然联手抗拒我的命令。”

“徐达麾下多有能征善战的将领,若是这些将领抗命违旨,岂不是成了叛逆了吗,吴国公此事肯不能小视,应当将这些人都抓起来。”李善长素来也徐达并不交好,很想借此机会好好的教训一下徐达麾下的将领。

朱元璋则是另外的想法,毕竟徐达麾下的将领和兵勇是应天军中最为精锐的部武之一,若是真的照着李善长的意思把徐达麾下的将领抓了个干净,估计这些将领手下的兵勇就不稳定了,若是激成了兵变,大局就不好收拾了。

朱元璋沉默不语,对李善长方才言及的话语充耳不闻。

李善长眼见吴国公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话语没有反应,反而有些吃不准朱元璋心里头的想法,只好问了一句:“吴国公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李军师诚是爱我之论,只是局外论事,事后论人,大都务从苛刻,一旦身处期间却有难以摆脱的牵制,从眼下的情势看来,欲要畅行其志,却是大难之事。”

李善长已然听出了朱元璋的言外之意,心知吴国公似乎不准备对那些抗命不从的徐达麾下的将领治罪,李善长便追问道:“以吴国公的意思,如何处置这件事。”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眼下还是不要干涉此事,我想看看徐达麾下的将领到底想要做什么。”

李善长不知道吴国公朱元璋说的此话是不是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意图,自然也就么有办法摸清朱元璋究竟想要如何处置此事了。

过了半晌,朱元璋对着李善长说道:“李军师,这件事情眼下知道的人没有几个,本国公希望李军师切勿外传。”

李善长点了点头说道:“吴国公请放心,属下自有分寸,不会与人胡乱言说此事,只是提醒吴国公要小心关注徐达麾下将领的此番惊人的举动,有无可能是徐达授意部将如此行事。”

吴国公朱元璋摇了摇头说道:“绝无可能,战事一起,徐达已然被我派出了心腹之人秘密的提出应天监狱,软禁在一处僻静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任何人互通声气,如何可能授意其麾下的将领如此行事。”

“那么有无可能是有人从中挑唆,拿徐达的事情大做文章,务必使得吴国公和徐达麾下将领交恶。”李善长对着朱元璋如是言道。

朱元璋低头盘算一下,抬起脸对着李善长说道:“常遇春将军也然和楚军师将汉王派到应天城里头的奸细都捕获了,应该不是汉王成友谅手下搞的鬼。”

李善长饶有深意的提点了一句道:“倘若不是陈友谅手下搞的鬼,是不是军中有人要救出徐达将军,是以才会挑唆徐达麾下的将领做出抗命不从的事情来。”

朱元璋闻言心中一动,李善长虽然没有明言到底是何人从中挑唆,可是从军中之人和徐达的密切程度上而言,李善长口中言称之人已然是唿之欲出了。

朱元璋面色一寒,不无动容的说道:“此事非同小可,没有切实的证据,我等不可妄加揣测。”

李善长一见朱元璋的这种态度,已然明白朱元璋不想将此事牵扯到楚流烟的身上,显然可是知道吴国公朱元璋对于楚流烟还是极为重视和袒护的,不肯随意的将楚流烟攀扯到这件事情上头。

李善长非常见机的没有将这个话题深入下去,吴国公朱元璋自然也是如此,所以两人静默了一阵。

忽然有个侍卫跑了进来,对着吴国公朱元璋报称:“吴国公,大事不好,常遇春将军来报,他和汤和将军又输了一阵。”

朱元璋大惊失色,慌忙推案而起问道:“如今的情势到底如何,常将军和汤和将军到底能不能挡住汉王陈友谅的汉军。”

侍卫不知道此事,只好对着吴国公朱元璋说道:“启禀吴国公,常将军派了一名报信之人快马加鞭的回来了,正在门外候着,此人应该清楚情形到底如何。”

“那还不快将那人宣进来,难道你长的是个榆木脑袋么。”朱元璋有些生气的戟着侍卫说道。

侍卫一听,慌忙就跑了出去,随后就让候立在外头的报信之人。

报信之人一进来,便对着朱元璋跪下来磕了一个头。

“免了。”朱元璋一见此人就开口说道:“常将军那边到底情形如何,能够能挡的住汉王陈友谅的攻击,你快给本国公说说。”

报信之人抬起头来对着吴国公朱元璋开口说道:“属下受常将军的托付,赶回来向吴国公禀报战事,陈友谅的汉军人数众多,贼势极大,常遇春应付的极为吃力,已然有了力绌不支的情形,想要守住战线可能很难了。”

吴国公朱元璋闻言,极为震惊,便对着此人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常将军根本就无法抵御得住汉王陈友谅的攻伐了。”

报信之人点了点头。

一旁的李善长对着报信之人问道:“方才你言及的情势是你自己判断么。”

报信之人转过头来,对着李善长说道:“并非是属下的判断,而是常将军亲口对我说的,常将军此番叠遭败绩,深恐付了吴国公的所托,方才让属下兼程赶回来,一来想吴国公报知战况,二来则是想要吴国公尽快发兵来救,否则在汉军的攻势之下,常将军和汤和将军都要守不住了,不得不败退下来。”

朱元璋一闻此言,已然知道战局已然不妙,若是不赶紧派兵增援常遇春,可能真的要被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突破了阵营,到了那个时候,兵败如山倒自然是不用说了,说不定战败的散兵游勇裹挟着百姓,势必骚乱地方,必须早为之计。

可是这已然是落于下乘,若是只能着眼此事,则已然是将半个应天城拱手让给了陈友谅,朱元璋是万万不能甘心的。

然而最使吴国公烦忧莫释的,还是前线战事的情形,眼下首要的急务还是如何能够对抗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应天城附近的精兵也然让常遇春和汤和抽调走了,如今能够倚靠的只有滁州的十多万的兵马和徐达麾下的兵勇。

可是这两头都不是很顺利,滁州兵马,眼(逗号为了和谐)下还翘首以盼自己杀了徐达,给小明王报仇之后方肯归心,而徐达麾下的将领如今却逼着自己放出徐达,否则就不肯去迎战汉军。

实在是两难的抉择。

运筹帷幄 第二十六章 突兀

朱元璋心中还无定见,不过朱元璋知道眼下的情势已然不容他有过多的考虑了。

李善长开口说道:“吴国公此事大为紧要,若是不尽快派兵相援,一旦常汤两位将军战败,散兵游勇,目无法纪,应天周边村寨必为溃兵骚扰,地方官员倒是必然逃离,市面萧条,士绅四散,满目疮痍,使人不忍见之。”

朱元璋点点头,深表同意的说道:“李军师言之有理,地方善后,若是无人负责,教我职司民牧的怎么对得起应天附近的黎民百姓。”

“吴国公,常遇春将军吩咐我将消息递到之后,马上就回去,既然吴国公已然得知了前方的情形,我也要回去向常遇春将军复命了。”报信之人上前一步,对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盯着报信之人看了一眼,随即说道:“也好,你立时赶回去,就跟常遇春将军说本国公在数日之内,必然会派出将领飞驰援救常将军,请常将军务必要守住阵线,不可让汉军突入到应天城下。”

报信之人点了点头,表示听清楚了,接着便说道:“吴国公的吩咐,属下必然带到,只是前方危急,请吴国公速速发兵来援才是。”

朱元璋上前拍了拍此人的肩膀说道:“你是应天军中的兵勇,凡事军中的兵勇将士无一不是本国公的兄弟,兄弟有难,本国公怎么会坐视不理,你请常将军放心,援兵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希望常将军能够勉力撑持下去。”

报信之人受了吴国公的这一拍,不禁落下了泪来,随即便转身出了签押房,打马飞奔而去了。

朱元璋呆立了片刻,便转过身子对着李善长说道:“李军师,此事关系重大,不可出任何马虎,请李军师先行替我到滁州将领那边摸一摸底牌,看看这些滁州将领到底持着什么态度,我等也好相机行事。”

李善长应了一声,随后问道:“徐达将军麾下的吴国公打算如何解决。”

朱元璋有些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我只好先当此事没有发生,等到情势有了变化,再行处置。”

李善长听得朱元璋这么说,也没有再问什么,便向吴国公告辞出去了。

等到李善长出了签押房之后,吴国公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座椅边上,颓然做了下去。

朱元璋哀叹了一声,如今情势真是扑朔迷离,根本就不知道滁州的十多万将士是何等的意思,是否愿意归顺自己。更加没有想到的居然后院起火,徐达麾下的将领对着居然联手抗命,还要逼自己将徐达释放出来,这些事情对于吴国公来说,都死极为厌烦之事,可是眼下有不能不硬着头皮去解决,汉王陈友谅已然奔袭到了离着应天不远的地方,有如此厉害的死对头在一旁虎视眈眈,朱元璋可不愿意将自己的威名折损在这些事情上。

朱元璋静静的思虑了片刻,觉得眼下想要对付汉王陈友谅这个大敌,滁州的十多万兵马就算如数归附过来,自己也没有办法在数天的时间里头驾驭这些归附不久滁州将领去抵御强大的汉军。

古语有云上阵父子兵,打战亲兄弟。要打这么一场硬仗,想要借助滁州的十多万的兵马是不成了,最多只能用这些兵马来牵制一下汉军,真正想要和汉王陈友谅麾下的强大汉军对阵,也只有从自己麾下的精锐方能担此重任。

先前和编成一军训练的滁州兵勇,后来安排到了其他的应天军队中,可是这些人和应天的驻军表面上看起来相安无事,好像井水不犯河水,虽然摩肩接踵,但谁也不理谁,显然是磨合期还没有结束。这样子互不信任的军队若是派到战场上,一遇到强大的敌军,势必会各自为战,还不如单方面的军队,兵勇将士之间能够相互扶持。

朱元璋心中一动,眼下看来还是要从原本就跟随这自己的麾下部队下手,只要部下能够齐心协力,不怕汉王陈友谅的精锐之师来攻,和汉王陈友谅打了这么多年的战,也早就培养出了一批能够打硬仗的将领和悍不畏死的兵勇。

只要利用得当,打退汉王陈友谅的此次突如其来的奔袭还是有可能的。

吴国公朱元璋心中暗自打定了主意,此次还是要从军中入手,调拨出一批精锐前去援助正在前方和汉王陈友谅的汉军对峙的常遇春和汤和他们。

说起军中的精锐,徐达麾下的战将如云,军中诸路大军无有能出其右者。

可是这支精锐却使得吴国公朱元璋感到害怕。

徐达麾下的将领此次抗命不从,若是让其他将领得知了,群起而效仿之,日后就有得自己麻烦了。

可是如何能够使得这些将领能够听从自己的话语呢。

朱元璋感到十分的头疼。

思前想后,通盘考虑了一阵,朱元璋忽然觉得自己有些陷入了死胡同里头。

忽然灵光一闪,心头忽然浮现出一个人来,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办法。

如今若是不放徐达出来督师作战,恐怕军中再也无能能够挡得住汉王陈友谅的步伐了,可是滁州将领至今为止还是为了小明王韩林儿之事,要求自己处死徐达。

可是眼下的局势若是不派出精锐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法子抵挡,而眼下驻扎在应天城外的营盘里头最为精锐的部队非徐达将军的麾下将士莫属了。何不先命滁州拨付一些人马前去参战,等到这些滁州将领看到汉王陈友谅的强大军容和势力,势必会心中动摇,极有可能会先将处置徐达的事情搁置一边,寻求如何对敌之策。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找人替徐达说情,想来滁州兵马为了不至于被汉王陈友谅剿灭,势必会对徐达之事有所松开。

等到了那样子的时机,并可以下令将徐达弄个出来,让他戴罪立功,先去抵御汉王陈友谅的汉军。

思索定了,朱元璋便叫见来了一个传令兵,如是这般的吩咐了一阵子,传令兵接受了吴国公的命令之后,随即就走出了屋子,上马直奔应天城为的滁州兵马的营盘而来。

过了不久之后,传令兵就到了滁州兵马的营盘前头,核验了令牌之后,侍卫便放行了。

传令兵直入中军大营,连城诀和一干滁州将士正在研讨汉王陈友谅的动向。

常遇春败北的事情早就已然传到了滁州兵营里头,那些在安丰吃了汉军的大亏的将领无不主动请缨,要去迎战汉王陈友谅的汉军。

可是连城诀暂时还不想介入此事,连城诀隐隐约约的感觉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