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医路扬名-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存汉本来就在东边住了许多年,哪会不清楚那边盘枝错节的复杂关系。那也是有通天关系的,关振远才刚坐上书记的位置,下边还传着他是靠家里才能上位的留言呢,他这时候要是一头扎进这堆麻烦里,只会落下个愣头青的名头。

郑彤也听出了其中的厉害,但她了解关振远的性格,所以开腔劝说:“爸,插手不插手是一回事,了解不了解又是另一回事,不管怎么样,多知道一点东西总是好的。”

没想到关振远却一笑:“阿彤,别说了,我们陪爸吃饭。”他看了吴弃疾一眼,“麻烦吴先生去看一看。”

关靖泽眉头一跳,算是瞧出来了:吴弃疾有意和关家交好,关振远也有意接受吴弃疾的善意。

在前世吴弃疾因为种种原因和关家往来不深,而且吴弃疾第二年就去了首都,一跃成为名动一时的高官“御医”,两边倒是没多大的关系了。

这一世因为吴弃疾以郑驰乐为切入口,借乘风机械厂的事打动了郑彤,继而一步步拉近了与关家的距离。

关靖泽感叹世事奇妙之余,对于吴弃疾的加入也是相当乐见其成的。吴弃疾医术高明,那一手“相人”本领更是一绝,更妙的是他为人圆滑,精于算计,正好可以弥补他父亲现在还不怎么成熟的政治手腕。

关靖泽对郑驰乐说:“我们也去看看!”

郑驰乐听到“东边”、“记者”、“水深”这几个词以后就想起关靖泽提示的事,看来并不是没有人察觉污染的情况,而是查处的阻力太大,那些企业才会逍遥到许多年后才落马。

他正愁着没机会出去瞅瞅呢,关靖泽的提议正对他胃口!

郑驰乐这会儿特别喜欢关靖泽的“好奇心”,因而主动拉着关靖泽的手往外跑,中气十足地说:“走!”

关靖泽听着他爽朗的声音,把他的心思摸透了七八分,有点儿想笑,向来跟个小老头儿一样严肃的眉眼都舒展开了。

郑驰乐当然没注意到“关靖泽的笑容”差一点就在他背后出现,他跟着郑老三、吴弃疾往主屋那边走。

一看到躺在地上的伤者,郑驰乐就想起了那张脸的主人是谁。这人叫张世明,是个神奇的人物,早些年他是首都出了名的纨绔子弟,直到家业败光了才幡然悔悟,悄无声息地投身新闻行业。他倒是个能吃苦的,一步一步从底层往上走,几年之后就入了省报当记者,做过几个有名的专题。

得益于早年那短暂却辉煌的“霸王生涯”,张世明在这一行崭露头角以后就表现得相当霸气。都说软怕硬、硬怕横,横怕不要命,张世明就是出了名的“不要命”,什么猛料都敢写、什么黑幕都敢揭。

后来碰上“拨乱反正”,张家平反了,张世明被邀回京,他却甩人家一句:“你被驴踢了以后还会凑上去被它踢第二次吗?会?看来你被驴踢的是脑袋,现在都不好使了。”

这家伙的嘴巴毒得要命,郑驰乐当初听说他的事迹后差点没引为知己。

当然,因为他那张不饶人的嘴巴和那支什么都敢写的笔杆子,这家伙还有个绰号叫“鬼见愁”,后来因为得罪了人还被关了几天——还是首都某位念旧的大佬把他从监狱里捞出来的。

郑驰乐对这个人挺有好感的。

吴弃疾显然也很关注首都的事,瞧见张世明的脸后就把人认出来了。他走过去检查了张世明的伤势,招呼郑驰乐:“过来搭把手!这家伙不仅骨折了,还有几个比较深的伤口,得尽快处理一下。”

郑驰乐这些天都习惯吴弃疾的差遣了,立刻应声:“好!”

两个人围着张世明忙活起来。

关靖泽注意到送张世明过来的同伴一脸焦急,想了想,走过去跟他们搭讪起来。

他看起来才十一二岁,两个同行的记者没有半点戒心,三两下就被关靖泽套光了话。

原来张世明是以省报的名义去东边做调查,第一次还好,他很轻松就拿到了许多人口述的新闻料;第二次他再去,却发现不仅问不出任何东西,就连第一次采访的那些人也推翻了自己前面说过的话,直说附近根本没有污染问题,天忒蓝啊水忒清,空气忒新鲜,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张世明气得差点吐血,第三次调查就直接杀到了别人的厂子里,没想到人家也是“霸王”,直接把他打了一顿,扔出大门。

关靖泽比郑驰乐更了解这位“张叔”,别看张家已经没什么人了,可他家的茶还没凉透!那些受过张家恩惠的、亏欠过张家的、觉得对不住张家的,那个不愿意明里暗里地护着张世明?人越老就越念旧,在首都好几位老爷子心里张世明都跟他们亲孙子差不多。

“前世”张世明揭出了华中省的一整片大毒瘤,恐怕也让那几位很头疼吧?

关靖泽知道自己现在还做不了什么,所以他格外留意周围发生的每一件事——郑驰乐和吴弃疾带来的变化已经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先知先觉”恐怕不会有多大用处,在某些关键时刻要是选择不当,说不定连“前世”那个高度都达不到。

想到自己即将面临的挑战,关靖泽觉得自己的心跳变得分外鲜明。

关振远在他迈入仕途时曾经送给他一句话:“本心不改,万事皆通。”

他一直奉为座右铭。

这时吴弃疾已经把张世明弄醒,张世明发现自己光裸着上身也不觉得丢人,等感觉到清晰的疼痛以后才倒吸了一口冷气,直骂道:“那群王八蛋!”等看清吴弃疾的衣着打扮后他微讶,“你不是这儿的人吧?”

吴弃疾据实以告:“我来这边出诊。”

张世明意识到自己的伤口是吴弃疾帮忙处理的,立刻感激地说:“谢了,我身上的东西都被那群王八蛋给扣了,等回了淮昌我再给你药钱。要是你有空的话,我请你喝酒,什么酒都成!”

吴弃疾笑了起来,这家伙果然跟传闻中一样是个爽快人,待人处事都直来直往。他说道:“好,我回淮昌后就去找你要酒喝,到时你可别赖账。”

郑驰乐在一边看着,对吴弃疾的变脸功夫非常佩服。

吴弃疾这人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张世明性格坦荡,他也表现得非常放得开,绝不拖泥带水地虚来虚往;跟关振远对话时他又成了个政坛老手,话里藏着话儿,最终落到了实处的东西只有关振远能领会。

其他更多的情况就不多提了,总之郑驰乐跟在他身边这些天真是开了眼界。

郑驰乐沉思之际,吴弃疾已经博得张世明的好感,让张世明主动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吴弃疾听完后也不发表意见,直接交待张世明好好休息、暂时不要挪动,然后领着两个人小鬼大的小鬼回了郑存汉那边。

吴弃疾曾经专供癌症这一项目,对于癌变的诱因比其他人要了解得多,因而他讲完张世明调查除草剂厂的事以后看了郑存汉一眼,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农药和除草剂是各大农村的污染源,它们生产时排出的废气和废水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更严重的是如果它发生泄漏事故,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我在东瀛时做过一项调查,化工厂附近是癌症高发区,我怀疑老爷子您的病跟东边的厂子有关。”

郑存汉先是一震,然后硬是否决吴弃疾的话:“这怎么可能!我病了是我的原因,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郑彤最了解郑存汉,她知道她这个拧拗的父亲老毛病又犯了,怕她冲动坏事!

郑彤说:“爸,这方面还是吴先生比较有话语权。”

关振远也是这样想的,他向吴弃疾投以询问的目光:“那吴先生认为这事该怎么办才好?”

吴弃疾说:“凡事不能光靠猜测,要用证据说话才行,我一个人也做不了什么,不过我可以向省院提出立项申请,让那边派个专家组下来调查。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省报那边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剩下的话吴弃疾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这会儿关振远手里抓着的权力还不够大,还没有横扫一切的底气,等舆论把事情推高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再出手是最恰当的。到时候这些“毒瘤”企业大概也快变成弃子了,关振远出面来个快刀斩乱麻,既能立起威信,又不至于过度得罪人。

这是最稳妥的做法,而且也算得上天时地利人和:张世明这把好枪杆已经自己发力了,只需要给他指出一个更准确的方向就行了。

郑驰乐在一边听得眉心猛跳。

刚刚吴弃疾还和张世明谈笑风生,转头就把人家当成计划里的一个棋子来用,任谁听了都会有点不舒坦:往后自己会不会也会给他利用上?

这种剥离个人观感去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谋算,正是吴弃疾最擅长的——也正是他师父最不喜欢的。

可郑驰乐抬头悄然往吴弃疾看去,却看到吴弃疾眼中透着难以错辨的从容和坚定。

有这种眼神的人,绝对不会是卑劣小人。

☆、第二十章 旧事

郑驰乐都能想通其中的关节,关振远自然不会听不懂吴弃疾的话。他已经年近四十,久经政界熏陶,早就不会天真地以为光凭一腔热血就能把事情做好。

说实话他还挺羡慕张世明的,这人永远活得张狂又肆意,什么都不需要顾忌。

“我出去和他见上一面。盯着我的可不仅仅是周围的‘同志’,”关振远顿了顿,抬起手往上指了指:“还有上面。如果我连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都分不清,刚上位就畏手畏脚,那我的前程恐怕只能止步于此了。如果连这种罔顾人命、以权谋私的做法都不敢站出来阻止,就算爬到了顶端又能有什么大作为?”

吴弃疾听到关振远的话反而放宽了心,有关家在,关振远再怎么折腾都不会摔得太惨。对他而言,关振远肯对他解释这些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肯定——说明关振远有把他的意见听进去,而且认真考虑过它的可行性。

吴弃疾笑着说:“关老哥说得在理!”

郑存汉本来还忧心忡忡,郑驰乐却说:“老爹,我和姐陪你去收拾行李。我瞧那几个大个子的车挺宽敞的,我们应该能够挤上去搭个顺风车。”

郑彤也想起了郑存汉答应去省城,生怕郑存汉反悔,立刻应道:“没错,爸,我们去收拾。”

她那点小心思哪里瞒得过郑存汉的眼睛,他觉得关振远的话也在理,也就不再干涉了:“好,走吧。”

于是兵分两路。

关靖泽和郑驰乐的推测差不多,对关振远、吴弃疾和张世明怎么商谈也没兴趣去了解了。他跟着郑驰乐三人往里走,装作不经意地询问:“乐乐以前也住这里吗?”

郑彤闻言一僵,转头看向郑驰乐。

一开始郑存汉并没有把郑驰乐送到岚山,而是以上学方便为由将郑驰乐送到郑家村这边来。那时候郑存汉和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郑驰乐刚回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理会。郑驰乐性格野,领着同龄人上山下水,什么都敢干,一天不惹祸就不舒坦,直到有次连命差点交待在附近那条大河里以后才乖了不少。

也是那一次意外让郑老三忍不住将郑驰乐撵回郑存汉那,促使郑存汉把郑驰乐送到岚山。

郑彤知道这些事时已经是郑驰乐被送走以后了,偏偏这时候郑存汉因为病重而要她立誓绝不认回郑驰乐。

被关靖泽这么一问,郑彤的心像是被人揪了一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郑存汉注意到郑彤的失态,一下子就猜出了她在想什么。

他也知道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狠心,可是他的心要是不狠,不仅这个女儿的未来毁了,郑驰乐的一辈子也毁了!难道要他跟郑彤抱头痛哭,走出门永远被人指指点点,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一辈子吗?或者让他去认回已经再娶的父亲,做个不尴不尬的私生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如果他这个女儿和外孙只想着庸庸碌碌过一世,只要有对方在就觉得万事皆足,那郑存汉肯定不会阻拦。

可不说已经成为一厂之长的郑彤,郑驰乐也不是这样的人!从小郑驰乐就比别人机灵,看似胡作非为,该学的东西一点都不落下。他之所以整天去惹是生非是因为想要引起郑彤的注意而已,他要不是不想有出息,会学得比谁都认真吗?

被人骂顽固也好被人说狠心也罢,郑存汉始终认为现在狠下心把那不该有的念头断个干净,总比往后痛苦万分、悔不当初要好。

郑存汉说:“以前乐乐也住这里,我隔壁那间就是了。乐乐,你也难得回来一趟,这边有你姐就行了,你回房间看看有什么没收拾的,趁着这机会顺便带出去。”

郑驰乐一愣,点点头说:“好。”

离家多年,郑驰乐已经不太记得自己住过几年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了,推开门一看,里头居然还挺整洁,明显有人常常打扫。房间的采光不错,正对着窗口的地方摆着张老旧的木桌,是郑老三从废弃的村小学里面弄回来的,表明不太平整,但已经被郑驰乐拿旧报纸裹了几重,用起来倒也挺舒服。

关靖泽跟着郑驰乐走进房间,一眼就看到了垒满书柜的书。看来当初郑驰乐能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淮昌一中并不是侥幸,而是实实在在地下了功夫的。

郑驰乐见关靖泽盯着自己那堆旧书看,摸着自己的书柜说:“这个木架子是村口那个老木匠帮忙给做的,他有个儿子,但死得早,白头人送黑头人,脾气难免有古怪,不过人挺好的,拿到颗糖都裹好留着给我。有次我下水去玩,差点把命交代了,他也不安慰,兜头就给了我一巴掌,我不服气地抬起头瞪他,结果发现他的手在发抖,眼里分明都是痛心,那时我才知道他儿子也是死在水里的。”

关靖泽听出郑驰乐对这老木匠的感情不一般,不由问道:“你难得回来一趟,怎么不去见见他?”

郑驰乐摇摇头说:“后来我去了岚山念书,几个月后才知道他已经到地底下去找他儿子了。他临走前说他没亲没故的,不打算立坟占地,让人帮他把骨灰洒进大江里。”

这时候普遍还是用土葬,号召火葬还仅仅是口号而已,老木匠能有这样的觉悟,年轻时必定也遭遇过许多事。

骨灰都撒了,倒是让活着的人彻底没了牵挂。

关靖泽眸光微拢,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说:“这也是那位老先生给你的?”

郑驰乐被他这声正正经经的“老先生”震得直起鸡皮疙瘩,不过想想又觉得那个等同于他长辈的老木匠在他心里确实当得起一声“先生”,也就不纠结了。他说道:“有些是,不过大部分都是我跟人换来的。”

关靖泽不耻下问:“换?”

郑驰乐接过他手里的书:“念书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有不少书,就用东西跟他们换呗。小孩子哪里会觉得书很重要,拿个新鲜的玩意儿引…诱一下就能换过来了,就是他们的家长有点儿难缠,有时候换到手了还会被要回去。”

提起那时候的事,郑驰乐已经没有太多的感触。

那时有些小鬼整天拿书出来撕着玩,要么折成纸方块玩儿,要么拿来当草纸,郑驰乐看着心疼,于是连哄带骗把书要了过来。一来二去攒了一堆旧书,就去央老木匠给他做书柜。

老木匠说要他做可以,但是要看完他指定的几本书并且得通过他的考校,郑驰乐自然满口答应。

对于那个充当过自己老师和长辈很长一段时间的老人,郑驰乐始终充满感激和敬慕。因而他回忆起来时那段日子的痛苦和挣扎早已淡忘,只记得那个脾气古怪的老头儿曾经给予过自己怎么样的关爱。

想到这里,郑驰乐笑眯眯地对关靖泽说:“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过得特苦,准备送几本书给我?既然你这么热情我就不客气了!”

关靖泽被他脸上那两个笑窝狠狠煞到。

记忆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