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娇-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看到殿上皇上和群臣的样子,他想到此茶出自妻子之手,当真是与有荣焉。

皇帝看到此茶之后大喜,听到名字之后更是大喜:上圣贺天寿——这不就是他献给太后最好的寿礼嘛。

郑将军和沈老侯爷早已经得了红袖的吩咐,上前奏请了皇帝:同样的寿礼,他们已经让儿媳代他们敬献到太后面前;这一份,便是他们两府大胆,给皇帝备下的。

皇帝闻言深深的看了一眼郑、沈两人,然后一笑:“嗯,很好,你们的确是朕的好臣子。”

郑、沈二府这是在向皇帝表忠心。

皇帝听说此茶出自于红袖之手,便点了点头:“一会儿面见太后之后,定有封赏。”他封赏的不止止是红袖,他封赏的郑、沈二府。

皇帝这是在收买臣心。

皇帝给太后拜寿的时候,除了原来贺礼把那沈妙歌交给他的一份也展现给太后看了:那茶球展开之后,却是一大三小四朵花,围绕在一朵大大的红色花朵旁边。

当朝皇帝还有三位异母的兄弟在世,所以是一大三小的花儿,但是名称里却无三王的存在:皇帝嘛,当然是独尊为圣。

太后虽然已经见过红袖献上来的茶,依然还是被皇帝所献的茶吸引了过去;她自然是明白沈、郑两家人的心思,却也不点破。

皇帝也言明此茶也是红袖所制,太后很是夸赞了红袖几句;而皇帝便顺势道:“母后如此高兴当重重封赏才是;嗯,就封沈郑氏为县主,加封号为东和。”

太后微微一讶,然后微笑道:“这孩子心灵手巧、温良贤淑,当得此封。”她讶异的是封号,那可就是封地了——这对那沈家妇来说,当真是殊荣。

红袖已经得到了宫婢的指引,在殿外领旨谢恩:她的目的,到现在完全达到了:她要凭自己博一个身份出身,让沈太夫人再也不敢小瞧她一眼。

一品诰命对命妇来说已经是极致,但是女子的封号并不止于此:在此之上还有乡君等等的封号,哪一都比一品诰命尊贵。

红袖,现在是县主;在此封号之上还有郡主和公主:她原本也只是想混个乡君或是郡君的封号,不想皇帝居然如此大方。

这也是因为太后和皇帝互为牵制的缘故,反倒是平白便宜了红袖。

对于红袖的被封,沈、郑两家的男人们当然是高兴的,但却还是有些不同:郑将军那是满心的高兴,而沈老侯爷父子却在高兴的同时,感到了一种压力。

红袖现在身份的转变,沈太夫人自然是更不能留在府中了:万一她再口出恶言,那对沈家来说真是灾祸了。

沈太夫人在皇帝来了之后也随众命妇到左边的偏殿待茶,她在听到红袖被封后,心里是一片冰凉!可是她却不得不强打起精神来,应酬着一众对她道喜的命妇。

只有她自己知道,红袖被封为县主,于她来说并不是喜、只能是忧,是愁;身份的转变,让她再思起自己的言行来,后背也不由得生出了冷汗。

第4章 知道怕了的沈太夫人

沈太夫人就在得知红袖被封为县主时,第一次因为红袖生出了惧意:虽然她还没有想过自己曾经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但是她却真得怕红袖会借机告她一状。

有沈府做依仗,她虽然不怕性命不保,只是她丢不起这个人啊;而且她被太后或是皇上皇后申斥,那沈老侯爷说不定真会休了她。

她一把年纪如何回转娘家,去看小辈们的脸色过日子呢?她越想心下越慌:就算今天太后寿诞,红袖不会乱来,也难保他日她给太后敬献那奇茶的时候,不会说上一句两句。

后悔,现在她才知道什么叫做后悔:在知道沈老侯爷回府时,她的悔意与现在相比,可以算做没有。

她当真是把肠子悔青了:为什么非要同个小辈过不去?自己是沈家的太夫人,就算是不掌理府中的事情,有哪一个沈家的子孙与媳妇,敢对自己不孝不敬?其实,她只要安安稳稳的做她的太夫人,本可以安享尊荣一辈子的。

她想明白了,在她知道怕的同时,她终于想通了所有;只是等着她的,依然是回到府中沈老侯爷的怒气。

回到府中,沈老侯爷一进房门便把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冷冷的看向身后的太夫人:“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太夫人这一次低下了头,没有再分辩一句:红袖的身份摆在了她的眼前,她哪里还敢再强辩半句。

沈老侯爷的怒火却怎么也压不下去了,现在红袖身份的转变,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如果他的老妻知道一点点分寸,事情也不会到如此地步。

沈太夫人老老实实的听训,直到沈老侯爷不再怒斥,她才轻轻的道:“如今最要紧的是想法子让红袖回到府中,她一个人在外面带着个身子,实在是让人不放心的。”

沈老侯爷冷冷哼了一声:“你现在才知道孙媳带着身子?”他一拂袖子:“要孙媳回来,你说怎么才能让孙媳回来?”

沈太夫人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我就是去请孙媳,孙媳也不会理睬于我,必不会跟我回来。”她是有些怕了,只是还没有认为自己错的有多厉害;所以对当日到老宅的事情,还是有些耿耿于怀的,她也不想再去丢那个人。

沈老侯爷看了她一眼:“这些事情不用你操心了,你自去收拾一下到家庙去吧;自此之后,没有我的话你不能离开家庙一步!”

“不然——;”沈老侯爷的声音森然了三分:“你就等着领一纸休书回去吧!我豁出这张老脸不要,也不能让你祸害我们沈家的子孙!”

沈太夫人的眼圈一红,看了一眼沈老侯爷不敢多说什么,只得低低应了一声儿:这一辈子,怕是再也看不到沈老侯爷了。

她又看了一眼沈侯爷父子:儿子、孙子也不能常常看到。

沈侯爷夫妇和沈妙歌都跪下了,却都没有说什么:沈太夫人所为,他们也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

沈妙歌心里最是矛盾:祖母去家庙了此残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只是红袖所受的委屈,他也清清楚楚——总要给红袖一个交待吧?

最终,他只能想着,过上几年沈太夫人的心气在庙中磨得差不多了,到时再和红袖好好的说一说,把她接来府来颐养天年;好在现在沈太夫人的身体极好,年岁也不是很大,去家庙就当是去养性吧。

沈太夫人看沈老侯爷看也不看她,轻轻一叹起身道:“你、你日后要多在意身子,年岁大了莫要多生气恼怒,有什么事情交给儿子和五哥儿去办,你少操些心……”

她是真得关心老侯爷:几十年的夫妻,她不管怎么样,心中只有这么一个男人;原本老来是伴儿的,但现在她去要去家庙度余年。

她倒并不恨老侯爷,明白眼下她不得不去家庙,不然郑红袖难说会回府:她不回府,时间久了就是被太后或是皇上皇后随口问上一句,也说不定会引来什么祸事儿。

她知道沈老侯爷现在烦她,所以也没有多啰嗦,又叮嘱了儿子、孙子几句,吩咐他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老侯爷,早晚记得给老侯爷加衣,晚上老侯爷熬夜记得给他煮碗热汤等等。

沈老侯爷不是铁石心肠,多年的夫妻岂能没有一丝感情?只是老妻所为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做错事情总要有所惩戒才是,不然如何警示他人。

所以他硬下心肠没有看太夫人一眼:怕太夫人看出他心软下来,再多恳求一两句,自己再也硬不下心肠赶她去家庙——对郑家、对红袖如何交待不说,他实在是不想遗祸子孙。

沈侯爷夫妇和沈妙歌都眼眶微红,叩头请沈老侯爷暂缓送太夫人去家庙。

沈老侯爷缓缓摇头:“你们莫要求了。如果红袖是我们家的姑娘,被婆家如此相待,我们会如何?”

一时间屋里无一人说话,沈太夫人对着沈老侯爷微一屈膝,起身向外行去;她真得很凄惶:这一次同上一次不同,红袖今非昔比,她终生不要想回来了。

太夫人几乎是三步一回头的走进自己的卧房,还没有收拾什么,就愣愣的落下泪来;她虽然极为伤心,却没有多大怒火:现在红袖的身份,让她生不出恼怒来。

只要红袖不来找她的麻烦,她已经感觉到万幸了;她知道:其实老侯爷让她去家庙,也是保护她;不然红袖真在皇帝或是太后面前进言,她的下场绝对比去家庙要难堪的多。

因为怕了红袖,沈太夫人再有不舍也没有指望能留下来,只得指挥着丫头们收拾房子;不过她看到露珠之后,忽然想起露珠当天听到的事情——这丫头留不得啊。

露珠看到太夫人看过来,立是跪下,言道愿意一生不嫁终生伺候太夫人:意思是说你死了,我便去做姑子给你守灵。

太夫人看着露珠满脸的惧色,不知道为什么心下就是一软,居然就这样轻轻点头放过了她。

露珠也没有想到太夫人会如此轻易的放过自己,愣过之后急忙叩头谢过了太夫人。

沈太夫人收拾好之后,便出了卧房准备走了:她最后恋恋不舍的又看了一眼上房的花厅,她的夫君、儿子、孙子都在那里。

她不想再进去,不如这样悄悄的走为好;再见一面,也只会更不舍、更伤感而已。

怕了红袖,所以她走得也还算甘心。

红袖回到府中,却立时叫了赵氏到面前,吩咐她带上几样备好的礼物去沈府一趟,让她如此如此这般说话。

赵氏十分的不服,红袖却道:“去吧,奶娘,我自有分寸把握的。”赵氏拗不过红袖,只得来到了沈府。

沈老侯爷等人听到红袖打发人来,便请赵氏进去相见。

听完赵氏的话后,沈老侯爷沉默半晌才道:“好媳妇,果然是好媳妇啊,我们沈家、沈家真是有愧于她,有愧于她啊。”

沈侯爷夫妇也是一脸的有相信,和一脸的愧色:这样的媳妇真是好的不能再好,再想想沈太夫人,他们夫妇还真是感觉没有脸见儿媳妇。

沈妙歌却只有感激,感激红袖:袖儿永远知道他的心,永远都替他考虑;只是、只是自己和沈府太对不起红袖了。

红袖打发赵氏只为一件事情,请求沈老侯爷把沈太夫人留在府中。

沈老侯爷想了想之后,让人把沈太夫人请了来,让赵氏把红袖的意思对她说了;沈太夫人当时便愣在了当地。

虽然她一开始以为红袖只是故意这样做,博取自己丈夫、儿子等人好感;可是后来想到红袖的身份,以她现在的身份哪里还需要这样做?

她在这霎间,是真得后悔了;在怕之后,听到红袖为她求情,她的良心终于浮了上来。

“我、我还是去家庙吧。”太夫人掩脸,她实在是羞愧难以见人。

沈老侯爷也是这个意思,有错岂能不罚?如果太夫人真能改过,再接她回来也是一样。

赵氏虽然再三的劝阻,沈太夫人依然上了车子:她实在是没有脸留在沈府,只是托赵氏代话,请红袖回沈府;也托赵氏代她对红袖说声对不起。

虽然只是三个字,却是沈太夫人全部的悔意。红袖等的也是沈太夫人的悔:如果只是怕,那是硬压得她服了,并不是心服。

沈府各房的人在沈太夫人走了之后,心中各有想法;不管是红袖的新身份,还是沈太夫人去家庙的静养,都让她们心生惧意。

“真没想到,这个冲喜的丫头,居然有这样的心计手段——把马大姑娘设计给了廉王,又通过她搭上太后,她倒真是好谋算!”昏暗的灯光下,坐着的人凝视那如豆的灯火。

她是故意让人只留下这一盏灯,她喜欢这样想事情。

“县主,县主!如此更要除去她,不然等她有了儿子,这府哪里还有我们的份儿?这么多年岂不是白费了心思?”

她默想良久才轻轻的吹熄了灯,只是却没有上床也没有叫人来伺候,转而看向窗外的明月:夜,总是很长很长的。

第5章 要开张了

红袖亲自和郑将军夫妇一起回了沈府,见过了沈老侯爷;红袖委婉的表示要在老宅养胎,虽然她没有明说,不过沈老侯爷也听懂了红袖的意思。

想到沈家长房子息的艰难,沈老侯爷最终答应了;红袖并不想一下子便回沈府,她现在是两个府里轮流住着,并不是干脆不回沈府。

红袖并没有回府,倒真让沈家某些人很意外,也让一些人的算盘落了空。

朝中的对沈、郑两府的封赏下来之后不久;田氏便因为得了急病死掉了:因为沈家大爷还在,而她又没有生子,所以并没有葬到沈家祖坟里。

田氏的娘家自然是不高兴的,也着人来问过此事;只是问过一次之后,便再也没有人到沈家啰嗦过此事;有人问起,田府的人也闪烁其词、并不想提及田氏的事情。

而红袖也接受的父亲和沈老侯爷的意思,上表向皇上辞去了封地:她并不是皇室宗族,也不是皇家外戚;而沈、郑两府已经在朝中算是显赫之家,她实在是不能再做一株大树招风。

如果只是县主,没有封地的县主,朝中的封了出去的可不在少数,也不会引起什么人的注意来。

就算是郡主,朝廷这一次也封了几个出去;连公主都封了一个出来,不过都没有封地:本地边关大捷,和一个外族的相助有关。

所以皇帝论功行赏大封了一番:反正封号也不花费什么,尤其是女子的封号更是贵而不费;而封赏外族男子时,皇帝便没有这样大方了。

红袖现在天天都在忙茶楼的事情,还有二三天便可以开张了。而她要开茶楼,沈妙歌并没有反对。

在沈妙歌看来,不过是红袖闲得无聊玩玩罢了,由着她去吧;红袖自然看出了沈妙歌的心思,更加想要把茶楼做好,看他还敢不敢小瞧人。

皇帝大封异族女子的事情,成了京中百姓们茶余饭后的闲话,就连赵氏和韵香等人也不免俗;除了皇帝收了几位异族女子做妃嫔之外,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反而是那位异族的公主。

红袖听到赵氏和韵香说那位公主如何如何漂亮、也如何如何的不知礼时,便笑道:“异族那里没有这么多的礼仪,所以也不能怪她。”

赵氏却叹道:“好好一位姑娘家,岂不是嫁不出去了?如果能被皇帝收到后宫还好,瞧,皇帝也不愿意收她一个什么规矩也不懂的女子。”

红袖摇头叹道:“不要乱说话。我朝公主也不是人人都有封号的,但是她能得皇帝封为舞霞公主,可见其得宠了。”

韵香偏头:“婢子倒是认为皇帝不是宠她,只是她是异族人,所以皇帝给她封号只是为了拉拢那些异族人罢了。”

红袖看向韵香轻轻点头,口里却道:“莫议国事,莫议国事。”

赵氏笑道:“还不是姑娘招的?我们本来只是闲话而已,哪里管什么真假,只图个有趣儿。”

红袖主仆闻言笑了起来,也就扔下那异族的公主不再提。

郑将军夫妇自然对女儿是有求必应,而沈府因为对红袖有愧,且加上她有身孕,更是不等红袖说便代她想到头里;如此一来正应了人多好办事,茶楼在今天终于收拾妥当了。

红袖带着丫头们到茶楼看一看:她总是要亲眼看到,才能知道茶楼收拾的是不是完全合自己的心思。

茶楼里布置、装饰等等,红袖并没有把现代的那一套照办过来——古人有古人的习惯与审美,现代的那一套并不会一定能讨好古人,说不定会弄巧反拙的。

所以,她设想的茶楼的布局,结合了现代与古代的东西,即不会让古人反感,却也有着新奇感;在现代生活过的她,可是极明白店铺的装修有多少重要;所以,虽然茶楼里外的布置装饰并不是她的吸引客人的重点,但她在这上面也是下足了功夫。

红袖下了车子进到店里,前前后后、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番,对一些细节有不妥的地方对跟在身旁的掌柜指了,让他赶快找人修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