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娇-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是如此说,不过并不是绝对的:就有那死在三胎、四胎上的妇人;不过红袖不打算告诉沈妙歌,因为那只是极少数了。而且她是练武之人,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沈妙歌听了之后,看看红袖却没有再说什么。

此时响起了敲门声儿:“是不是,也应该轮到我来说说话了?你看,这天可都亮了。”郑大将军的声音自外面传了进来。

第22章 议分离

沈妙歌和郑大将军暂时也在小山村中住了下来,把张大娘家的房子住了一个满当当,不过倒把这个老大娘乐得合不拢嘴儿:她啊,一个人的日子过怕了,喜的就是一个人多热闹。

虽然她也担心红袖一行人的离去,不过老人家想得开,总有分开的时候,眼下能相聚就是缘份啊。

而村中里人家都是以打猎为生,所以对沈妙歌和郑大将军打虎之事十二分的钦佩:虽然虎没有打死,但是人能毫发无伤把虎逼走,已经很让他们兴奋了。

一连几日,村中几家人轮流做东请沈妙歌和郑大将军过去饮酒;如此一来,他们和村中人很快便打成了一片。

军人嘛,自然有其粗豪的一面,和猎户们可以说是脾性相投。而郑大将军送出信鸽之后,便要在这里等廉亲王的人来接应,所以和沈妙歌安心的做起了猎户来。

近一年来的搜寻,他们比猎户们还熟悉大山;有了他们的加入,村中的收入一下子多了不少;这更让他们受村中人的敬重了。

最奇怪的要数古大夫了,自沈妙歌和郑大将军来了之后,他回了一趟家:回去打了一个包袱回来,便住到了张大娘家不走了。

张大娘心中有数,高高兴兴的安排古大夫住下,并没有赶他走的意思;而沈妙歌和郑大将军在心情平静一些后,也看出来了古大夫的心思。

经过几日的接触之后,虽然不知道古大夫的来历,但是却能确定他不是暗卫的人;这也就让郑大将军和沈妙歌放下了大半的心思。

如果映舒和他情投意合,便把映舒留下来和他过活也行:带古大夫回岛,眼下是不可能的——因为不知道他的来历,不管是沈妙歌还是郑大将军,都要为岛上那上千口人的性命着想。

红袖知道古大夫会武并且是高手之后,也是如此想的;如果映舒和他情投意和,那么便让他们结成夫妻留下来生活;如果日后查出古大夫的来历,再接他们夫妻上岛不迟。

古大夫的脸皮之厚,也终于让红袖等人领教;也要说古大夫这人极为聪明,他知道要得映舒之心,还要得红袖几个点头同意才成,所以对于这几个很亲热。

只是亲热,并不是巴结奉承,这是有区别的;正是这个人的自尊自重,倒得到了红袖等人的赞赏,并没有阻止他接近映舒。

映舒直以此时放下了大半的心思之后,才查觉到古大夫的心意,她开始害羞每天都避着古大夫;这成了古大夫眼下最大的苦恼。

红袖的月子,因为沈妙歌、郑大将军、古大夫打得野兽很多,而映舒和张大娘两个采得野菌也很多,养得十分好。

只说鸡汤,野鸡和野菌炖的就比沈府中的鸡汤还要好上三分:也就是样子不太好看;虽然没有什么燕窝之类的补品,不过红袖的身子还是恢复的极快。

银子是有的,不过红袖众人都认为不应该去城中买燕窝这种东西引来侧目;而且有古大夫在,他在炖得肉汤中加些药材,便已经很滋补了。

终于在等了一个多月之后,沈妙歌等人接到了廉亲王的通知,接他们的人在十几天之后就应该会到。

现在这个时辰张大娘和古大夫都睡下了,红袖和沈妙歌、郑大将军、映舒坐在屋里议事儿;要走,需要做得事情很多。

首先就是皇帝的事情。

虽然沈妙歌现在已经不会去做刺杀皇帝的事情,不过他却不愿意看到皇帝就这样安稳在坐在那把龙椅上。

眼下边关已经狼烟四起:那些外族已经联合起来,一起发动了对天朝的战争。此事,却不是廉亲王等人的计策。

不过,却早已经在廉亲王、沈、郑两家人的意料之内:皇帝多疑自毁长城,而且朝中几股势暗潮涌动,那些外族并不是愚蠢之人,当然会在这个好时机叩关。

如果皇帝能任用是能将,能全力治理天下,那么外邦在被廉亲王等人用计引到边关来,耗费了大量的粮草之后,是坚持不久的。

但是眼下的皇帝,听说刚刚册封了皇贵妃,哪里有多少心思用在这上面;而皇后和其家族,对于皇帝的不满便不用提了。

皇帝依然还在用监军,这让边关的将帅布置应敌时,有很多的掣肘,引起了极大的不满还是小事;大事儿是,就算是再有能力的将帅,也被监军给钳制的发挥不出来一成、两成的本事,想打赢?不打输已经是天大的本事了。

沈妙歌和郑大将军商量之后,认为现在应该在京中放把火:只要边关传来战败的消息,便可以让京中的几股势力活跃起来——夺了那帝位,再安天下吧。这个皇帝再在那把龙椅上坐下去,只会给天下带来灾难而已。

此事便由郑大将军用信鸽送了消息给廉亲王,让他安排人到京中活动:他和沈妙歌是不能进城的。

然后就是张大娘的安置;她一个孤寡老人,照顾了红袖主仆这么久,怎么也不能就这样走了吧?留一些银子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张大娘收留红袖主仆时可不是为了银子。

她无儿无女,红袖一行人走了之后,她再过个几年日子怎么办?红袖很感激张大娘,这个老妇人待她和映舒可以说是极好的,为人要知恩图报。

红袖的意思是要带着张大娘一起走,沈妙歌和郑大将军都不反对,只是他们认为要问一问张大娘:故土难离啊;张大娘这一走,有生之年都不会再回来了。

红袖点头:“当然,如果老人家不同意,便多留下银子给她,再相托村中的人家吧。”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虽然不能让红袖放心,却也只能如此。

说完了张大娘的事情,红袖便看向了映舒:“现在,就剩下你的事情了。你和古大夫怎么样了?”

映舒立时脸就红了,几乎要跳起来:“姑娘,什么怎么样了?我、我清清白白的。”

红袖嗔她一眼:“我是问这个嘛?我是问你看古大夫人如何,是不是也有了那个心思。”她看到映舒的样子,心下已经猜到了七八分。

映舒低着头搓自己的衣角,却没有说话。她不说话,就连郑大将军和沈妙歌也明白了她的心意。

红袖虽然极为不舍得,不过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映舒,我们看古大夫人不错;如果你不反对,我便做主把你许配给他可好?正好,让张大娘给你们保媒。”

映舒的脸更红,头低得更厉害,却还是没有说一句话。

红袖看了沈妙歌和父亲一眼:“映舒,这里也没有外人;有什么话你就说,不然我也不好代你做主——我把你看作妹妹一样,你不愿意的话我不会强求你做任何事情。”

沈妙歌看映舒还是不说话,便道:“你同意呢,头便一动不动;不同意便轻轻的摇摇头。”

在屋里红袖三个人六只眼睛之下,映舒那个小脑袋是一动也没有动,就连头发丝都没有颤一颤。引得红袖和沈妙歌、郑大将军都笑了。

“那明儿我和张家嫂子去提,这两天赶着把喜事儿办了吧;”郑大将军笑完之后道:“也免得我们走时不放心。”

映舒听到这里一下子抬起头来:“走?姑娘,你们要走,不带着我了?”她吃惊的脸上全无一丝血色,眼中都急得要掉出泪水来了。

自她卖到沈家一直跟着红袖,自来就当红袖是主子,所以跟着茶香她们喊红袖为姑娘;她根本就没有想过有一天要和红袖等人分开。

在她想来,就算是她嫁人了,也会和韵香一样,夫妻二人一起和红袖在一起生活,直到他们老了的走不动了,不能做活了还能天天去寻红袖说说话。

红袖看到映舒的样子,眼睛也红了;她和映舒生活在一起几年,可以说是天天在一块儿,再加上一起经历了这一番生死,她如何舍得下映舒。

但是映舒是人,她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所以红袖才狠下要留下映舒。她轻轻拉过来映舒,把自己心中的所想细细的说给了映舒听,她与沈妙歌、郑大将军的不得已经,都说了出来——对映舒,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古大夫不是人不好,而是来历不明,她不能把他带回岛上;至少眼下不行。

映舒听完之后扑倒在地上抱着红袖的腿:“姑娘,我不嫁人了,我要跟着你,你不能扔下映舒不管了。”

红袖被她哭得也是泪流满面,却还是试图和她讲道理:女人的幸福,就在一个真心爱你的男人身上;她不能让映舒孤苦一辈子,也不能让映舒错过了她的幸福。

映舒却是死活也不听了,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不,不,姑娘!我不嫁了,我谁也不嫁,我只要跟着姑娘;如果姑娘不带我走,我宁可一死!”

她哭着提起了大姐儿、提起了两个哥儿,提起了她已经跟到岛上去的父母,提起了映草儿、韵香、茶香等人;那都是和她血脉相连的亲人啊。

“没有姑娘,映舒不知道还活个什么意思,你不如让婢子死了的好。”映舒并不是矫情,她和红袖一起生生死死几次,根本就不是一般的主仆之情可比。

红袖和映舒相拥而哭时,屋里的众人都没有发觉,他们屋顶上正伏着一个人在静静的偷听;这个人,正是古大夫。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23章 意外

古大夫听到映舒宁死不肯离开红袖之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屋顶,然后坐到自己屋里想事情,一直天色放亮。

红袖和沈妙歌、郑大将军谁也没有说服映舒,此事最后红袖只能说是再议。映舒却自有自的打算,并没有反对红袖的话。

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郑大将军和沈妙歌照常上山了;而古大夫没有去,郑大将军和沈妙歌也没有唤他:他们看到映舒去寻他了;两个人有话要说吧,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是映舒真心希望的就成。

红袖睡着了,她睡得极安稳踏实:只要沈妙歌在身边,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管有什么事情,他们夫妻都会一起面对、解决,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叫事情了。

张大娘收拾完后,和隔壁的大娘也一起上山了,不过不会走远;她也没有叫映舒一声儿,只是对红袖交待了一句。

映舒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等的;现在家里已经没有旁人在,有什么话也到了应该说清楚的时候。

古大夫看到映舒来寻自己,他轻轻的一笑:“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嗯,我也想了一个晚上。”他说着抬起头来看向蓝天:“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好像我就是在这山里长大的。”

映舒脸上微红,不过她已经想得清楚明白,对着古大夫一福:“映舒福薄,还请古大夫见谅;家人寻到了我们,我们迟早是要回家乡的。”

虽然没有明说,不过拒绝的意思说得很直接,也很坚决。

古大夫的眼中有什么东西闪了闪,然后收回了目光看向映舒:“咳,我今天正想寻姑娘问一句话——在下一直形只影单,不知道可否随姑娘家人到姑娘的家乡看一看?我想,那里会成为我的长居之地吧。”

映舒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飞红:“古大夫……”

“姑娘不答应,还是不能做主?”古大夫的神色很正经,和平常的那个样子并不相同:“如果不能做主的话,那在下和姑娘的家人提起也一样。”

“不、不是,是我……”映舒有些失措,她远没有想到古大夫会说出这番话来;她对古大夫是有了些好感,也动了一些心思,只是却还不深,远远达不到让她离开红袖的深度。

她以己度人,以为古大夫也是如此,一心认定不过是两句话便能说清楚的事情;却不想听到了古大夫这样的话。

古大夫温和的笑了,取出了一样东西给映舒:“你把此物交给你的家人,如果他们不识得,我想你们没有来的家人中,也有识得此物的人;”顿了顿:“姑娘,在下的心意,在下不说姑娘也应该是知道的。”

“在下不才,还请姑娘成全。”他倒是干净利索的很,开口就把心思挑明了,让映舒避也无法避。

好在映舒也不想避,她看了一眼手中的锦袋,轻轻一捏便知道里面好像是一副玉牌;她也没有再矫情说什么,听到古大夫的话,她知道古大夫什么都知道了。

“你,听到了我们说话?”她没有说是偷听。

古大夫轻轻点头:“对不起,并非是有意,只是猜想姑娘要和家人离开,难免有些紧张也一时忍不住;请姑娘相信,以在下先人之名起誓,在下只是听过这一次。”

映舒低下了头,过了好半晌之后脸上通红,轻轻一跺脚转身便走了,一个字也没有对古大夫人说。但是古大夫不但没有伤心失意,反而好像很高兴。

如果映舒映真得对他没有那个心思,那么便会直接推辞,根本不会接下他的锦袋。他又一次看了看天空:离开这里,也没有什么不好吧?听映舒的话,好像她的家人很不错的样子,以后也不会再是自己一个人了吧?

晚上沈妙歌等人回来,看到映舒手上的东西时,都微微有些吃惊;而红袖和映舒已经吃过惊了,所以眼下倒是平静。

“这玉牌,我好像在……”沈妙歌翻过玉牌的背面来:“墨大夫手上看到过!”

“正是;”红袖微微皱眉头:“只是墨大夫真得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医术极为精湛;可是古大夫却武功极高明,那医术只能说是平平。”

在乡下算是个不错的大夫,但是在一般的大城市里,也就是个一般的大夫罢了;如果他和墨大夫有什么关联,应该不会如此才对。

要知道墨大夫那个不成器的大师兄,虽然医术不及墨大夫,但是一样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神医”;而且听墨大夫的话,好像他的师父也没有第三个徒弟的样子。

“此人会是谁呢?”沈妙歌抚了抚玉牌,然后看向红袖:“带上他吗?”

红袖还没有开口,郑大将军淡淡的道:“如果他有恶意,现在想杀了我们几个或是捉住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如果说他想知道我们的落脚,所以才用这种计策的话,他没必要露出自己的一身武功,这只会让我们起疑。”

“嗯,我认为他不是一个愚蠢的人;”郑大将军最后加了一句话:“相反,他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沈妙歌和红袖明白郑大将军的意思,然后想了想道:“有道理;而且只凭这个玉牌,我们也应该带上他——路上一切小心。”只要不让古大夫送出消息去就可以。

古大夫送消息出去,就算他们阻止不了,但是他们可以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暂时不回岛;反正回岛也不是一两天的事儿。

此时沈妙歌忽然道:“他自信满满的说这玉牌能证明他的身份,而墨大夫的那个坏师兄还是很有名儿,你说墨大夫的师门,不会也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吧?”

红袖接过那玉牌看了看,偏头想了想道:“还真没有问过墨大夫的出身,不过看古大夫人的样子,看来和墨大夫的师门有些来历。”

何止是有些来历?郑大将军把玉牌正反两面的花样拓下,用信鸽送出去之后不久便接到了廉亲王的回信:墨大夫和古大夫果然是有极深的渊源——古大夫是墨大夫师父的儿子!

问过了古大夫,加上墨大夫所写的信,红袖和沈妙歌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墨大夫师父性子有些古怪,一生醉心医药冷落了妻子,致使妻子一怒之下带着儿子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