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色满园-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珠嘻嘻笑着,说着只有俩人才懂的话儿,“那当然,今冬都有指望啦!”

魏思沛想想,又进灶房取了两个布袋子装着,看的润生莫名其妙,“摘那么多做啥?那玩意酸酸的,吃多了可要牙疼!”

魏思沛笑了,“多摘些贮存起来,山楂可是一味好药,开胃消食,平喘化痰,好处多多。”

润生在前头带路,听他这样说,唉了一声儿,“还是你们读书人懂得多!连说话儿都跟大哥一样文邹邹的,读书写字的可就难倒了我,倒不如在田间干活儿来的舒坦。”

宝珠却一本正经地回他,“种田也没啥不好,爹娘不种田,拿啥去供大哥读书咧?”

润生笑着去揪她的小辫子,“话可不能这样说,中了秀才到底不一样儿,要不爹和娘种了大半辈子地,为啥不让大哥种地呢?”

宝珠摇头,撅着嘴儿反驳他:“大哥是男娃,能考秀才,我是女娃儿,我可不行,将来有地种,有饭吃,有钱儿花,那才叫好日子哩!”

润生又去拍她脑袋瓜儿,“小馋嘴儿猴子,女娃子大了都要嫁人咧,将来看谁娶你!”

宝珠笑,理直气壮地说:“没人娶就跟着爹娘一块儿过!”

润生撇着嘴儿,故意逗她:“爹娘才不要老闺女儿哩!”

宝珠气的直跺脚,魏思沛却笑拉起她:“跟我和我爹一块儿过,总有一口饭吃。”说完这话,倒像是忽然觉察有些不妥,头一低,悄悄红了脸。

果然,润生咧着嘴嘿嘿笑了起来,伸出一条胳膊搭在他的肩上,压低声儿问:“咋样,你想娶我妹子?”

宝珠回过头一脸不耐烦地催促他们:“你们做啥呢?快点走!”

魏思沛急急忙忙摆起了手,红着脸儿回她,“没、没做什么。”

一路上有说有笑,半个时辰后,三人进了山,沿途矮处的山楂已经被人摘了个光,润生见宝珠垮了脸,笑着让她别急,“里头的山楂还多着哩。”说着,熟门熟路领着他们往林子里头走,再往前走了一阵子,指着不远处一颗挂满山楂的山楂树笑:“看!那是绿山楂!别看颜色绿,味道却不比红的差。”宝珠这才注意到,不远处的林子里到处是一株一株结满果实的山楂树,果实有红的,黄的,还有二哥说的绿色果实,润生则一一为她们介绍起来,“颜色红里透黑的已经熟了个透,粉红的酸里带甜。”

他们找了一处山楂树密集的地方落了脚,魏思沛将篮子放在树下,笑着让宝珠别着急,挽起袖子就要上树,润生急忙拦住他,嘿嘿一笑,“你们读书人可做不得这个,上树还得我来!你们俩在下头接着就成。”

说着,他麻利地攀上了一株最大的山楂树,用力摇晃着枝丫,随着树身的颤动,一颗颗鲜红的山楂果子哗啦啦滚落下来。

宝珠两个一边去捡地上的山楂,一边往篮子里扔。

魏思沛见宝珠笑的欢腾,捡了一颗最大的山楂,用衣襟细细擦了递给她,“宝珠尝尝好吃不好吃。”

宝珠迫不及待接过去咬上一口,只觉得果肉绵绵软软的,透着一股子酸溜溜的味道,十分惬意。忍不住又拣了几颗来吃,魏思沛笑盈盈地看着她:“少吃些,山楂虽可口,却不能多吃。”

太阳下山时,四个篮子三个布袋子已经装了个满,宝珠心满意足地挎着小篮子跟着他们往回走,心说明儿起就能做传统的山楂糖葫芦了,水果味的也做一部分。这样一来,很快就能招揽来一批喜欢山楂糖葫芦的顾客。

王氏正在院子里头洗着菜,见两个娃儿回来了,笑着让他们串串子。

摘来的山楂要串成串,将山楂按颜色分成几小堆,王氏挑了最好的一部分洗了拿进灶房准备熬山楂酱,挑出烂的洗了吃,其余的部分则用绳子串成串贮存起来。

第77章 年根琐事(一)

八月十五仲秋一过,地里的大豆紧接着要收成了,收获了大豆,一刻不停就要种上小麦,加上留着自家吃的那两亩苞谷地也不能落下,一家人前前后后着实忙活了多半个月,可忙归忙,每年这个时候,收获的喜悦总是让陈家上上下下欢喜一阵子。

宝珠这段时间暂停了自己的小买卖,早晚下灶给家人做饭,上午在家练练字儿,下午就去地里头帮忙,王氏舍不得宝珠干累活儿,只让她将地里拔出的大豆秧子一筐子一筐子的往外头板车上拖。

一夏里日照足,雨水好,收获的大豆色泽嫩黄,颗粒饱满,宝珠听她爹说,今年的大豆收成好,拿到县里收购粮食的商人那,比往年还要卖上个好价钱儿。

等到宝珠跟思沛两个用新摘的山楂做了糖葫芦,拿到镇上卖钱儿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

好些天儿没见,这些日子里,魏思沛倒不知从谁那里学来的法子,自己用竹子跟麦草给宝珠编了个糖葫芦草靶子,糖葫芦就插在草靶子上头,天气凉了,用着正合适,加上草靶子做的小,举着也丝毫不费力,比原先的箱子不知方便了多少,宝珠见他对自己赚钱儿的事这样上心,可赚来的钱却分文不取,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儿,平日里也就更加乖巧,隔三差五的在屋里做个精巧的小吃食就给他送过去尝。

秋末渐至,生意也就淡了许多,少时一天只赚个四五文钱儿,尽管如此,宝珠仍然每天笑眯眯的,雷打不动的到镇上卖一回。魏思沛倒也跟着不甚在意,除了帮他爹晒收草药,大半的时间都陪着宝珠一块做买卖,宝珠又劝了他几回,说是那钱儿平分了,他坚持不要,说是宝珠将来赚了大钱儿再说。

他日日护送着宝珠一个来回,也不嫌无趣,每天捧着一本书,没有客人时,就地坐着翻着看看。

手里攒了五百多点儿钱儿时,宝珠就想着用这些钱儿做些什么,魏思沛手里正拿着一本农书看,笑着说可以买些鱼苗,挖了池塘养养看,或是买些果树苗子,就种上几株在自家院子里头试试看。

宝珠知道他最近读的农书多,想了法儿的给自己出主意赚钱儿,可心里头却有些摸不准,一来她们俩没有养殖繁殖的经验,要将小小的鱼苗养大养肥可不是书上区区几句话那样容易的,中间必定会遇上喂养、病害、温度等等问题,换句话说,养殖与种植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自己也吃不准能成不能成,况且目前的五百个钱儿的投入怕也是不够的。再来,村里已经有人开了先河,村北边有个王姓人家就是整个村子里专门卖鱼的。

想来想去,决定钱儿先攒着,等明年再偷偷卖上一年,攒上一贯钱儿再想想其他赚钱的主意。

等到地里的活计消停下来了,王氏才有时间熬山楂酱,还要给几个娃儿拆补入冬要穿棉袄,棉鞋每年也是一人一双。

王氏这会儿正坐在院子里给几个娃儿做棉鞋,心说宝珠是女娃儿,这几年也慢慢大了,跟着几个哥哥一块穿着黑棉鞋也不好看,干脆给娃儿弄个花样的鞋面子得了。

这大半年,宝珠总是见天儿的往魏大夫家跑,不过,王氏并不责怪她,心说宝珠这娃儿向来主意大,不大点儿就知道跟着她思沛哥看书识字,煮饭做菜也学的快,要是男娃儿,铁定不比老大差,也就是从小不怎么爱说话儿,心里头想的事大人们也琢磨不明白。

听魏大夫说最近正跟思沛两个折腾着做糖葫芦,王氏不由得露出一个笑来,按宝珠爹的意思,闺女儿越来越大,成日往外跑不成个样子,王氏却不这样想,反倒劝他说闺女总是有主意的,这些年也没给家里办过一件坏事,思沛那也是顶好的娃儿,还能有啥让人不放心的?再者,闺女今年也才七岁的虚龄,小娃儿么,干啥总窝在家里头,所以王氏也不细细打听宝珠在外头忙乎些啥,就由着她折腾。

正想着,见宝珠从外头回来了,瞪她一眼儿,笑着叫她过来量身量,“最近闲些,前头你妗子来接招娣时拿的那几尺红布给你做一身袄子。”

宝珠喜滋滋往王氏跟前儿凑,“哥哥们也有么?”

王氏正捏着宝珠一只胳膊,瞧见袖口短了一截儿,忍不住叹了一声儿,“这几年屋里处处是用钱儿的地方,苦了你跟老二了,今年娘给我娃儿做一身新袄子。”宝珠摇摇头,对她娘说:“大哥这几年在外头读书不容易,娘别光想着我。”

王氏心里头一阵发酸,“你姥姥稀罕你大哥你又不是不知道,衣裳每年开春都给新做,也不差这一年的,你二哥穿你大哥穿小的袄子就是。”也就是宝珠,穿的袄子还是前年缝补的。

宝珠知道她娘的苦心,不再说别的话儿,只笑着对王氏说红袄子好看,王氏这才又拿起手边儿的鞋底子做活,絮絮叨叨说起今年收成的事,说是豆子大丰收,今年能过个好年,过些天她爹要到县城去一趟,自家前头收的大豆拿去卖,再给润泽送些衣物和吃食。

宝珠一听倒来了精神,说是要跟她爹一块到县城里看望大哥。

母女俩正拉扯着闲话儿,冷不妨外头的大门轻轻响了一声儿,王氏头也不抬,“你二哥从地里回了吧。”

宝珠也跟着往外头瞧,笑着嗔怪:“就二哥最勤快,不大片地,三天两头的摆弄,又是锄草又是上肥,那精神头可真足。”

王氏也跟着叹,“可不是,人勤地里肥,你二哥这劲头要能给你二叔,那一家子还能穷成那样?”

宝珠皱眉问她娘:“二婶最近又来了么?”

“你二婶是个可怜人,前些时候儿忙的脚不沾地,我跟你爹前头还给帮了几天忙,最近又病了一场。”王氏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儿,又念叨起来,“就你二叔那懒鬼,到县里头也不见得能赚上钱儿,那婆娘也是,秀娟还那样小,倒能狠下心收拾了包袱跟着去了,造的啥孽呢!”

宝珠还想问,王氏却连连摆着手,“瞧娘,这些话儿原也不该跟你叨叨。”又放下鞋底子往门口张望,说是大门响了也不见人,让她去瞅一眼去。

宝珠应了一声,往大门外头走,走了没几步就瞧见一颗小脑袋小心翼翼地从门缝里头探进来往里头瞧,瞧见宝珠,她也不进来,反倒一溜烟儿从门缝里消失了。

宝珠三两步跑到门外头,见她还没走远,就定定站在自家门口,瞧她一眼,又很快低下头去。

宝珠笑着招手,“秀娟过来,到姐姐跟前儿来!”

她抿着嘴儿不吭气,晃了晃脑袋,又见宝珠一脸笑容,这才迈着小碎步怯怯地走到宝珠跟前儿。

宝珠去领她,“到屋里头,姐姐给你拿好吃的,成不?”

她这次很配合地伸出了手,宝珠牵着她进了院子,笑着对王氏说:“是秀娟来了。”

又进屋给她取了一块小点心,王氏在外头唤着秀娟,她也不往王氏跟前儿去,宝珠一出来,她的眼神很快又转到宝珠手里的小点心上。

宝珠笑着递给她,她三两下吃光了点心,却站着不肯走,王氏对秀娟很是喜爱,叹口气儿说:“多好的娃儿,生生让那婆娘给吓成这胆小模样。”

宝珠又领着她进屋玩儿,拿几样玩具出来逗她,她一脸羡慕地瞧着,却不肯伸手去接,只静静坐在炕上盯着瞧。宝珠又逗着她说话儿,她要么摇头,要么点点头,一个字儿也不肯多说。

宝珠心说,这孩子从小挨打受骂的习惯了,以至于很难对人敞开心扉,兴许前头在她家吃过一回饼子,便记住了路,知道她跟她娘都是不会打骂她的人,才会那样小心翼翼地跑来一趟。

每每瞧见秀娟,便能勾起她前世的许多记忆。她前世在孤儿院长大,见多了被父母抛弃或是曾经遭受过虐待的孩子,知道这样的孩子的心灵格外敏感,尤其是对于秀娟这样才不到四岁的小娃儿,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对待她。

想起前头她瞧见过好几回,就因为秀娟不肯开口喊人,钱氏当着外人面儿便责打她,心里头更对钱氏来气。

秀娟虽然不吭声,却很乖巧,知道上炕要脱鞋,知道小心翼翼地不碰任何东西,老老实实地坐在炕上听宝珠讲故事,宝珠越发喜欢她,晚饭过后才送她回去。

送走了秀娟,一阵风似地跑到灶房里头,对王氏说:“娘,咱们把秀娟要来自己养,成不?”

王氏愣了个神儿,很快回过神,嗔怪她:“这娃儿,这话儿可不能当着你叔他们跟前儿说!”想了想,又说:“秀娟好赖是她娘亲生的,秀娟娘怎么打骂也是管教自己的娃儿,还能说给你就给你?想得美!你要真觉着你秀娟妹子可怜,日后对她好些,你又是娃儿的姐,左右也不是外人。”

宝珠扁扁嘴儿,进屋去了,她也知道刚才提的要求有些任性,所以对她娘说的话儿她一点都不感觉到意外。可每回瞧见秀娟可怜兮兮的一张小脸儿,又联想到她的遭遇,心里就忍不住想要照顾她。

第78章 年根琐事(二)

早饭过后,宝珠在堂屋收拾着碗筷,听见王氏在厢房里对陈铁贵说:“到了县里,也别光惦记着你大儿,给闺女儿买些零嘴儿。”

“前头买的那几样我瞅着娃儿也不咋爱吃,花那钱儿做啥?倒不如给润泽多买几张纸,练字可费纸着呐!”

王氏回他:“几块小点心,要不了两文钱儿,再说了,娃儿心细,得了好东西几时一气儿吃完过?那些个点心舍不得吃都攒着呐!昨儿还给你二兄弟家的秀娟拿了好几块带去了!”又吃吃笑了几声儿,说:“你闺女儿心善着呢,还说是要把秀娟要来咱屋里养着呢!”

陈铁贵哼哼几声,“小娃儿的话你也当真?自己的娃儿还养不过来,哪还有钱儿养别个的!”

王氏呸了一声儿,刮刺丈夫:“就你话头多,我还能没个分寸?”又絮絮叨叨叮嘱他:“一会儿见了润泽别就知道板着个脸儿,娃儿一天在外头勤勤恳恳读着书,好赖夸娃儿几句的,让娃儿别惦记着屋里头,我跟润生宝珠都好着呢。”

陈铁贵应了几句,从厢房走出来,叫宝珠快些回屋去收拾,天儿不早了马上就出发,径直又走到院子里,将一筐一筐的豆子往板车上头运。

王氏跟着出来,从宝珠手里接过碗筷,“去吧,别让你爹等着。”

宝珠欢呼一声儿就往院子里跑,王氏出了堂屋扬起下巴叮嘱他们:“路上小心些!早去早回啊!”

说话间,牛车已经徐徐往前走开,宝珠坐在装着豆子的布袋子上,太阳暖暖地照在她身上,笑嘻嘻问着他爹:“豆子能卖多少个钱儿?”

“咋说还不得卖上三贯的?”陈铁贵呵呵笑着。宝珠心里也跟着一阵雀跃,心想着作为农民,一年到头就盼着有个好收成,地里能丰收真好。又想着一会儿到了县里,一定要跟大哥说上好一阵子话儿,不过卖糖葫芦的事可不能叫他知道,他虽然念书多,思想却古板的要命,知道她私下上了镇里,还不得再发一次火儿?

赶正午到了县城,陈铁贵先把宝珠放到她三姑家,等不及歇一会儿又驾着牛车往市场去,说是先卖了豆子再去接润泽。

宝珠三姑一见着宝珠就欢喜的不得了,直说娃儿又白又净的,一点不像个农村娃儿,倒像是县里富户家的闺女儿,抱着她又亲又夸好一阵子。宝珠也习惯了她三姑的热络,许是她小时候白白胖胖的惹人爱,她三姑对陈家别的娃娃倒罢了,独独对她从小便稀罕的很,见一回夸一回,一次都不落下。

宝珠也跟着嘴甜,笑嘻嘻问了好,答了她几句话儿就挣扎着要下地,陈翠喜笑着放下她,说是进灶房给她炖鸡蛋羹,让她先进屋跟积德玩儿。

一段时候没见,积德对她倒一点都不生分,见她进了屋,得意洋洋问她前头给的香菇怎么样。

宝珠转转眼珠,甜甜地叫了哥哥,又说:“香菇很好吃,以后还要!”

积德皱眉看她:“你要那么多香菇做啥?”

宝珠抿着嘴儿摇头晃脑,“香菇好吃!”

积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