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重生的日子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要学武学医学文学针线学琴棋书画,这么多怎么安排好呢?有的可以借用舅舅的力量的坚决不能浪费资源。武艺可以让舅舅帮忙推荐人教导,医术也是,书画也是,做生意也是,这么多舅舅真是太好了。自己的叔叔和姑姑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方便以后全国周游。苏锦天马行空流着口水了想了半天,还是要落到实处,她决定先按照每天的时间来安排好了。每年早上和晚上是打坐练内功,或者联系五禽操的时间,身体为**的本钱,嗯,就这么安排。

写毕,她检查了一次:卯初起床,打坐卯正出门练习五禽操。辰时开始梳洗沐浴,然后去请安。巳时至午初是上午学习时间;未正至酉初是下午学习时间;戍时晚上打坐时间。琴棋书画看来是要学的,重点学书法好了。针线女红是要擅长的,这个也是重点。厨艺事关自己的胃,也要重点学。武艺和中医是防身首选,重点中的重点。

当苏夫人跟苏锦说未来学习计划时,苏锦心中还是很激动的。府中已经有一个女红张师傅、一个识文断字,顺便教导书法的宋先生、一个负责琴棋画仪态等的李师傅。加上教苏锦内功及五禽戏的师傅,一共有四个师傅,上午学习文科,下午学习针线,单日学习书法,双日学习琴棋画,看来对于女子来说,还是针线活最重要。

苏锦一边盘算一边磨着娘亲,想去二舅舅家开的药房,学习中医,为了说服娘亲,她还搬出了好几条理由,第一防身,第二保护身边人,第三救命用。苏夫人听了心中一动,自己的女儿自然是千好万好的,但是以后嫁人后,谁也说不准未来夫家环境如何,如果学习了医术,就算在内院也可以防止其他妾身加害。反正苏锦年纪还小,每旬去一日学习,也还使得。于是苏夫人虎着脸说,等我跟你舅舅商量下,不过每次去都只能去药房,不能在其他地方停留,学到10岁,不能再出去学了。

苏锦盘算了下,这样的话,自己可以学习五年多,应该也能学到粗浅的东西了吧。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

上学的第一天,苏锦很兴奋,出门前亲自数了次自己上课的家当,砚台墨宝是爹爹送的,毛笔是二哥送的,绣花绷子是娘亲送的,姐姐送了自己一本书,里面全是绣花样子。丫头四喜重新收拾了东西,笑嘻嘻跟在苏锦身后。

苏锦每次都觉得自己这里像一个小型公司,有不同职责不同部门的人同时在运作着。苏锦身边的丫头的名字很简单,苏锦每次都是问她们原来的名字叫什么,然后从原来名字中挑一个字,再配合一个数字来起名,除了一字改为大字。四喜和六欢是身边的二等丫头,七杏和九春是身边的三等丫头,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乳母钱妈妈,一个娘亲另外给的秦妈妈。四喜主要管房内的账册物件穿着,六欢主要管吃食及房外的总总;七杏配合四喜,九春配合六欢;钱妈妈管内务,秦妈妈管外务交际。

上午上课的地方在后花园的锦缀阁,那里一面对着涟漪湖,光线甚佳。苏锦提前出发了,先拐弯到姐姐苏玉的院子,接上姐姐,一起去给父母、祖父母请安,然后再一起有说有笑地往后花园走去。

正值春天,百花竞艳,一路走来,天青花秀,苏锦和苏玉的心情都很好。苏锦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只要不行差踏错,就可以过上前世不敢肖想的幸福日子,很是开心;苏玉也不是伤春悲秋的性格,何况嫡长女一向受宠,所以娴静淑雅的风姿,是苏锦给自己树立的榜样,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居然有风姿,可见古代的淑女教育有多么有效了。

今天要认识的教诗书的宋先生,苏锦和苏玉到锦缀阁的时候,宋先生还没有出现。苏锦让四喜帮忙着把学习工具都摆放在桌子上,还让小丫头去摘了新鲜的花朵,插在自己书案的花瓶里,磨好墨水,开始联系大字。苏玉也在忙碌这温习功课,提放宋师傅提问。

巳初,宋先生出现了,苏锦主动站起来问好,并且介绍了自己目前的学习进度。宋先生决定先检查苏大小姐的功课,然后给苏大小姐授课。巳正之后再布置苏大小姐作业,然后给苏锦授课。因此苏锦就端端正正坐着参观宋先生和姐姐的授课互动。

宋先生年纪大概30岁左右,虽然考上了秀才,但是运气特别不好,连续考了好多次举人都因为各种外部原因失败了,第一次考举人的时候刚好遇上祖父去世,第二次考举人的时候刚好遇上祖母去世,第三次考举人的时候刚好遇上父亲去世,三次打击后,他对继续会考失去了兴趣,而且他虽然有才华,但是才华无法填饱肚子,为了支撑家业,养好寡母妻儿,只好结束求考生涯,到富贵人家府中做先生赚钱。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催的娃,不过苏锦觉得在古代当官风险还是蛮大的,做一个西席也不错。宋先生一早将老家的田地租给亲戚耕种,房子也租给村子做私塾用,自己接了家中的寡母、妻儿一起住在京城,虽然只是赁来的一处小院子,但是老家中也有租金收入,每年都会存入全国通用的钱庄中,平时宋先生主要住在苏府准备的厢房中,包吃包住,每月三次沐休才回家小住。以他的薪水,再卖卖书画,日子倒也过得轻松。

依苏锦看来,宋先生是一个典型的白面书生,腹中自有书华,讲解诗书一点都不枯燥,有时候还会附上一些自己的独特生活见解,讲课倒也栩栩动人。苏锦冷眼旁观着,心中还是很满意的。

苏玉今年8岁,她6岁开始跟着宋先生学习,如今学的当然不是《女诫》,而是四书五经,苏锦旁听,倒也津津有味,不过她为了掩饰,一心二用,一边写大字一边光明正大地偷听。

轮到苏锦上课的时候,宋先生先是问她读了那些书,认得几个字,拿她写的大字看,然后扔下一本女诫说,你既然读了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从女诫开始吧。女诫这本书,我给你通讲一次,然后你背熟即可。等你背熟了此书,我再教你其他的。另外,每天临帖练习大字,每个字10张,每天练习10个字。苏锦毕恭毕敬地应是,叫上今天新鲜出炉的大字作业。然后捧着女诫,听宋先生从头到尾讲解一次。一天的诗书学习顺利结束。

第五章 学习二

第五章 学习二

午饭是在正房西次间吃的,苏夫人对于小女儿的第一天入学生活很是关心,特意交待厨房多做了几个苏锦最喜欢吃的菜。此刻苏锦正美滋滋地喝着羊骨汤。苏夫人则吃一会,抬头笑盈盈地看一会自己的两个宝贝女儿,没有办法,两个宝贝儿子此刻都不在府中,只好加倍对女儿好点了。

饭后,吃得肚子圆滚滚的苏锦和母亲姐姐一起依靠在大迎枕上说悄悄话。苏夫人说,过两日要上门去探望下苏锦的姨妈。苏锦的这个姨妈是苏夫人的嫡亲姐姐,她嫁给当时的状元郎,听说这门亲事还是她自己亲自看中的。苏锦的这个姨妈是个典型的北方女孩,做事敢爱敢恨,看中了如意郎君,当初也敢倒追。其实当初以楚侯爷的门第,就算姨夫是状元郎,但是家中并无根基,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但是姨妈她偏偏说服了楚家同意这门亲事,也是个有本事的女人。如今姨夫他已经官至太子少傅,正二品官,虽然实权不多,但是比爹爹都要高职。苏锦对姨妈印象很好,虽然之前只是逢年过节见了几次面,但是一听说娘亲要过府去拜访,就吵着也要跟着去玩。苏夫人点了点她的额头,“就知道你贪玩,不过这次我也想着带你和你姐姐一起过去,多走走亲戚总是好的。而且我这个姐姐书法和画画都是极好的,是个极有学问的人,这些我都是水平一般般,无法教你们,不过你们可以跟她学习学习。”喜得苏锦拉住娘亲衣袖撒了半天娇。

苏夫人就问苏玉今天的功课,听苏玉说了一会宋先生的教育史后,苏锦把注意力转到了下午的女红功课上,苏玉捏了捏苏锦的小脸蛋说,“张师傅很严格的,妹妹下午可得打起十分精神来,要是挨了骂,我也帮不了你。”苏锦很不服气地说,“我自会好好按照师傅的话去做,怎么会挨骂呢?”。两姐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才沉沉睡去。苏夫人帮她们掖好被子,也在一旁睡下了。

歇足午觉的苏锦跟着苏玉到了她的院子学习针线活,张师傅虽然吃住在苏府,但是上课的地点却是苏玉的东厢房中,这个房间下午光线最好,苏锦和苏玉都坐在临窗大炕上,张师傅坐在大炕前面讲解监督。张师傅先检查下苏玉的功课,然后教了苏玉一种针法,让她练习。然后开始给苏锦介绍刺绣的工具,刺绣的过程简述,然后就是配色技巧。苏锦前世对艺术很感兴趣,对于配色的话题兴致勃勃,一个下午下来倒也大致了解了老祖宗的刺绣这玩意。张师傅的意思是,先学配色,然后画花样子,然后就从最简单的图案,最简单的针法开始学习。虽然像苏锦这样的大家闺秀,不期待学得比绣娘还要厉害,但是至少要能给自己的家人做衣裳、荷包、手绢等等,所以苏锦表示对此压力不大,很有信心。苏夫人听了她的誓言,也不往心中放,只笑话她,以后针扎手了,可不能哭鼻子。

第二天上午,苏锦见到了负责琴棋画的李师傅,李先生是男的,苏锦觉得艺术方面,能成为高手的一半都是男性,所以李先生很有可能是有真才学,能被聘为苏府西席。只是不知道男的教女孩仪态,怎么教呢?也许是从男人的角度来教吧。苏锦很囧地想着。苏锦和苏玉学习进度不同,李先生讲授的时候丝毫不乱,给苏玉讲授琴的时候,可以趁苏玉练习的时候教苏锦基本的知识,布置苏锦练习的时候;如此错开来,一个上午,二人都一直在学习,没有被落下的时候,效率居然很高。虽然苏锦目标不是成为弹琴高手和下棋高手,但是还是希望打好基本功夫,进可攻退可守的。

为了学好基本功夫,苏锦还特意去了父亲和哥哥们的书房,找出所有相关书籍,堆到自己书房中,有空的时候细细研读。苏大人很满意她的学习态度,特意让如意书房定时送来相关的书籍,苏锦趁机见了如意书房的人,让他定期送一些游记杂文类书籍过来给她。如果可以,苏锦还是愿意了解多一点这个异世的点点滴滴的。

有了这些书籍,苏锦经常针对功课提出各种问题,师傅们看见弟子如此上进,自然更加认真教授,连带苏玉都不得不抱怨师傅们比以前要求更加严格了。

到五月初二这日,苏夫人早早交待两个女儿第二天好好打扮,因为初三就要一起去姨妈家做客。苏锦这个姨夫姓周,老家在四川,如今安家在城东的雨居胡同,离苏锦的外公家不远。

第二天,苏锦梳了个双丫髻,留了几缕头发在两边耳侧,只在髻上戴着东珠扁簪,衬得胖嘟嘟的小脸蛋晶莹剔透;她穿着一件品蓝纹锦褙子,一条白色长裙,清雅又不失华贵。到正房给娘亲请安的时候,看见姐姐穿着一件粉紫色绣白梅斜襟褙子,轻红色长裙,头上是轻盈的蝴蝶发簪,亭亭玉立,让苏锦羡慕极了,自己现在这个五短身段,穿什么都像一个球。苏夫人审视了一会两个女儿的装扮,很是满意,带着苏锦、苏玉、苏庆一起出门了。

苏锦虽然不待见自己的这个庶弟,但是也知道古代的“连坐”法则,如果庶弟不成材,丢脸的还是自家人,所以这两年也会努力把这个庶弟往好笋方向拔一拔。古代的孩子早熟的很,这两年庆哥儿也会有意识地远着丁姨娘,对苏锦也有礼貌多了,再加上苏锦也有心推动,两人的关系已经是蛮正常的兄妹关系。

今天庆哥儿也早早来给苏夫人请安,他虽然是庶出,苏夫人也没有克扣他的份例,有时候还会另外给他赏赐。他今天带着金冠,穿着大红色圆领云鹤纹直衣,喜气洋洋,养眼得很。苏锦最后下了个结论,都是父亲基因好,她打死也不承认丁姨娘的基因也不错。

大车在大街上慢行,苏锦时不时贴脸到纱布小窗那里偷窥外面街上的风情。苏夫人也不管她,在和苏玉说着一些她跟姨**故事。慢慢地,苏锦也被吸引过去。姨**性格与娘亲可以说是截然不同。娘亲是温柔坚定的,姨妈却是华丽的怒放。苏夫人说到她们小时候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她们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闺蜜,是前任兵部尚书的嫡亲女儿,她家在城郊有一个很漂亮的庄子,有一整个山头,山上很多桃花,每年春天都会邀请她们到庄子去赏桃花。那个时候她们就沿着溪流,溯溪而上,走累了,就坐下来吃吃喝喝作诗画画弹琴做游戏。

苏锦听得神往,不禁问道,“娘亲,如今那个庄子还是他们家吗?”苏夫人发愣了一会,才回答,“嗯,还是。不过有将近10年时间,这个庄子被朝廷没收了。”苏锦和苏玉都听得入神,不过苏夫人笑着说,“有点说远了,年纪大了,就净想起年轻时候的事情,现在外面就不谈这些了。”

苏锦虽然很好奇,但是也知道如果牵涉朝廷,这个时候不是说这个话题的最佳时候,她决定回家后一定要找个机会让娘亲把整个故事说给她听。因此她很乖巧地伏在娘亲怀里撒娇,娘亲这么漂亮,跟表姐们站在一起都像姐妹一样。苏夫人乐呵呵抱着苏锦不肯撒手。苏玉在一旁看见也不依,呵手来挠痒痒苏锦,还是苏夫人出面说不能弄乱了头发,两个才停手,乖乖坐正。

娘仨儿说说笑笑,直到马车停下,苏锦年纪最小,是苏夫人身边的得力助手姚妈妈抱下车的。庆哥儿已经站在马车边,姨妈身边的朱妈妈在垂花门候着,带着苏夫人和三个孩子进了垂花门,丫鬟婆子一大串跟在后头,浩浩荡荡往厅堂走去。

穿过厅堂,走上抄手游廊,往正房走去,一路上的丫鬟婆子纷纷躬身问安。到了大门,早有小丫头撩起门帘,通报苏夫人等人的到来。一进门,只觉得暖香扑面,一个中年美妇迎了上来,“妹妹终于来了。”

苏锦没有想到自己的姨妈长得如此艳丽,一下子看呆了。自己的娘亲的长相属于温柔秀丽型,而嫡亲的姨妈却肌肤白腻,浓眉大眼,高挺的鼻子,宽广的额头,下巴不是传统的尖尖美人下巴,而是跟林青霞一样的下巴,整个人爽朗坚定美丽大方。

周夫人看见苏锦的呆头呆脑模样,不禁笑着抱起她,“锦娘儿长得真好看,姨妈很喜欢。”苏锦呆呆地说“姨妈长得才好看呢,我也很喜欢姨妈,”苏夫人、苏玉、苏庆以及丫鬟婆子都忍不住笑了。苏锦反应过来后,觉得很不好意思,抱着周夫人的脖子,不肯抬头了。周夫人干脆抱着她坐在炕上,细细问她读书了没有?平时在家喜欢做什么?想不想经常过来姨妈这里玩?云云。苏锦很耐心地一一回答,还说,“我听娘亲说,姨妈书法和作画很好,我想跟姨妈学习书法作画呢。”。周夫人眨了眨眼睛说,“可以呀,那锦娘儿以后要经常来陪陪姨妈。姨妈只有两个儿子,唯一的闺女已经出嫁了,文哥儿还没有成亲,如今正在江南历练,还没有回来。武哥儿平时要上学堂,我正愁没有人陪伴呢。”

苏锦听了,心中一喜,如果能经常在府与府之间走动也是好事,不然一直闷在家里,还真是全身长毛了。自己这个姨妈也是个厉害人物,跟着她也许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呢。因此她不住地点头。

周夫人跟她说笑了一会,又问了苏玉和苏庆一些生活琐事,然后就和苏夫人聊天。苏锦看见炕桌下丢着一本书,就顺手拿起来翻着看,这是一本养生的书籍,主要是一些食疗方子,苏锦看得津津有味,也顾不上听娘亲和姨**八卦了。只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