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井口战役-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歼灭战,成建制被歼灭的歼灭战。战争的双方都意识到了这次战斗的结果,其中的一方不甘,不敢相信,从而惶恐,而另一方则是兴奋。这位明军军官的剑落在了地下,一名红军训练的狙击手,用子弹击穿了这个举剑的将领的脑袋。明军产生的混乱,顿时被发觉,红军加紧了进攻,和心理宣传。一阵阵投降不杀的喊声中。两个半小时内,这只1524人的明军,在泉阳镇这个小地方全军覆没,七百二十三人战死,俘虏六五十一人,由于俘虏不方便,在战后十个小时后这些被解除武装的明军被释放了大部分,虽然释放了大部分,但是炮兵和军官却没有放走一个。红色共和军这里伤亡六百八十三人。

明军一个团的建制没有了。


第六十五章   磨心的战争


一份帝国机密文件被卷成一束狠狠地被砸在了雕龙的檀木桌子上。永成大帝非常生气,一年前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叛匪徒,在中国南方山区中闹腾,七八万的军队进去剿了一年,损兵折将后灰溜溜的撤回了广州地带进行修整。而近在南都的淮河流域发生的战争,同样让人恼火,三万军队,进入战区后迅速裹步不前,只能依赖皖省东部的一系列城市。防御,至于皖省西边偏僻贫困的矿业县,可以在西亚轻松镇压十倍数量宗教士兵的帝国军队。一直没能够消灭盘踞在这里的叛军。

现在永成桌子上放着三叠报告,一叠是帝国军前线指挥官,孙泽要求骡马粮草,补给,以及要求四十艘飞机的请求。现在孙泽也明白了,自己的这些军队不是来镇压叛乱。如果是镇压叛乱直接到达叛乱地点,对贼军一战定胜负就可以了。帝国军发现自己现在是来剿匪的。

任迪的军队有组织有预谋的残害地方绅缙。其效果已经在军事上体现出来了。大明军队以往剿灭矿工暴#动,抢米骚动的时候。地方绅缙可以迅速为王师指引。轻松的追着贼军打。

可是现在呢,地方绅缙陡然消失,地方上种田的老百姓遇到官兵过境,就像躲瘟疫一样。控制地方的体系破坏起来容易,建立起来难。社会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方管理需要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管理的关系建立起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不是天生就有人具有王八之气。就能当做管理者。

没有地方绅缙控制,帝国军队连买粮食都买不到。要是指望士兵到一家家买粮食,亲自付账。你当帝国军把自己手中的枪忘记了吗?明明恐吓一下就可以得到粮食,附带花姑娘。何必要耗费自己手里银币币。明军们一定会将足量的粮食征收完毕,然后将长官让自己付账的银币自己收着。近代军队的军官都是聪明人,下面人的小聪明做法瞒不住他们。所以没有军官会在下达就地征粮命令后还会真的天真的给士兵钱,让他们去买。

忠君爱国保境安民这个口号,在帝国军中作为顺风局面还能维持,但是现在几十天成天绕路。时不时被打冷枪,在外面驻扎被袭击,谁的好脾气都禁不住磨砺。走了一圈没发现敌人,看到该地的看戏的乡里民众,这些军队的老爷脾气犯了,看谁都像通匪的刁民。而且这地方没有南都那么繁华。妓院的土鸡,满足不了这些大兵。所以冒着危险出城作战,自然有种想要发泄放纵。这种情绪帝国军指挥官即使想压制也不敢压制。士兵的情绪已经烦躁到极点。必须疏导。

至于将这些暴虐的情绪向何方疏导?在城内发泄?现在地方上的议员大部分聚集在城里面,这些地方议会的声音,可以直达天听。所以城里面这些有话语权的人欺负不起。那么发泄的渠道只有地方的上的草芥之民了。更况且地方议会里的老爷们现在对乡里面的刁民可谓是恨得要命,自己家产被分了,而周围的人都受益了,还踹了自己一脚,任谁都有一种想报复社会的情绪。

这招数,乡绅中有人能看出来,但是在这种愤怒的大潮中,这点明智很快被淹没了。随着明军在淮北的军纪变坏,地方上的农民在这残酷的战争中开始站队。

在中国农民占据主要人口的时代中,一个政权谁忽视了最广大的草芥之民,那么就必然是由盛转衰的时刻。明军在西皖的活动越来越受到限制。而红色共和军似乎在战斗中越发勇猛。在第一次歼灭成建制歼灭明军一个团后,一个星期后,同时发动了三次战役,同样的手段,快速调集数倍于明军的红色共和军,以班为作战单位。在速射火炮的掩护下发动突击。穿插切割,几个小时内消灭。明军两个团被打残,十四个营取消建制。共计伤亡三千四百人。

孙泽现在头疼,自己军队聚在一块,对面不来,自己散开,敌军就快速扑上来啃上一小块。在教科书上传统#战例中,通常都是大会战,一次性定乾坤,强大的火力对轰,然后看谁先承受不住,然后以一方兵败如山倒为结局。干脆利索。而这种战斗,长达一个月。未分出胜负。孙泽发现了,对面就是在躲避占据火力优势的自己打会战。

这对于孙泽的帝国军来说,在后勤补给上是严重的考验。时间拖得越久,需要专门运输的后勤编队也就越来越久。几万帝国军不可能丢下辎重跑回南都吃饭。重武器在那里,这么多人就走不开。

然而孙泽不想认输,光荣的家传荣耀让他不能认输。他对帝国中央要的报告是,要骡马,要骑兵,要飞机。侥幸希望叛军一次次胜利后,和自己进行主力决战。

然而孙泽的报告,恰恰点燃了明朝永成皇帝的不满。永成桌案上的另一叠纸,满是国会议员对孙泽的弹劾。畏敌不战,一将无能害死千军,这些远离战争的老爷们急了。为自己的钱急了。

皖西矿业代表着是一片利益集团,皖这个省虽然穷,苏,皖,荆,山东,等数个繁华大省连接,交通交通位置极为重要,这地方铁路线被隔断,这其中商业利益的是一个集团。由于海宋的在上海租界为主的一片工业区,受到矿石短缺的影响。所以国会中的推波助澜。嗯海宋老一辈元老也许小时候灌输的太多了,红色革命题材的战争资料带的非常少,优先翻译的都是技术材料。所以现在的元老对眼下大明发生的情况根本没有蒋公那种意识。

大明自从崇祯之南后,君权开始向着地方绅权妥协,开始共治天下。天下不仅仅是帝王的天下,更是士大夫的天下。帝皇做出权利妥协,地方绅缙也作出了纳税妥协。绅缙们也明白没有军队保护自己是不可能的,李自成进北京榨出了几千万两白银,给了死不放权的明皇一个教训的同时,也给了绅缙们一个教训。掌握大量资本的绅缙阶层开始掌握国家权力。很大程度上的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即使有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也在后勤保障充分的帝国军队消灭了。用海宋一句话来说是什么来着?对,叫后膛枪时代无革命。

的确,反动派强大的力量安稳的盘踞了七十年。这个时代是上一波穿越者携带超时代的技术造成的,而现在任迪这一波穿越者,带来了超时代的斗争思路。后膛枪时代无革命?那是欧洲人奴性太重了。

永成的案台上已经起草了对孙泽的免职书,永成拿起来看了看,并没有用自己的玉玺盖上章印记,而是放到了自己的抽屉中,用镇纸压住。

永成拿起了自己案头上第三叠纸,这一叠纸是来自帝国特务集团锦衣卫对帝国皖西叛乱的情报。第一页,任迪的素描画像跃然纸上。哗啦一声,永成将这一页翻了过去。下面记载了任迪在1701年间出现后,在安庆交易所购买的物资,超过五千吨粮食,三千吨各式各样的钢铁,四十吨硝酸。

以及到现在为止拥有的兵力大概预测值,大约一万五到两万两之间。报告后面写到,兵力还在不断增多。在运用火炮的方面,很显然这只军队核心不像是传统的农民起义军队。

看了看这个报告,永成靠在了椅子上,旁边的宦官得到示意,上前来轻轻的帮永成挤压太阳穴。永成脸色逐渐放松后对身后的宦官问道:“李伴伴,月嵘那里怎么样了。”这位太监回到:“陛下,长公主那里,安好。海宋报纸前天采访过殿下了,长公主现在有了凤凰将军的称呼。”

永成皱了眉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她该嫁人了。母后现在想她。”沉默了一会,永成说道:“今天的报纸呢?”永成一问,李宦官脸色一苦。永成皇帝露出怀疑之色。立刻威严的说道:“报纸给我。”

几十秒后,报纸摊开在永成皇帝的案头上,上面的头条是赫然醒目的大字——巾帼不让须眉。下面是一个较小的标题,长公主殿下:“不破贼巢终不还。”

镜头切换。战争不是过家家,不是玩具,无论为何而战,战争的残酷性不会有任何减少,有了思想主义,不过是让你能够多承受一点战争的残酷。

任迪在这个满是伤残人员的病房中,坐着一言不发。有的人眼瞎了,有的人腿断了。磺胺类药物已经使用,大幅度降低了士兵受到感染的伤亡率。但是子弹,炮弹弹片,刺刀照样可以夺取人的生命。任迪记忆力非常好,军队中大部分人自己都可以叫出来名字,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自己都有印象。然而任迪现在在夜间有点害怕,害怕几天过后,原来和自己说话的人突然没了。

在不远处的校场上一队队经过两个月体能恢复的士兵。即将补充到军队中。“真的值得吗”看着这些,阳光向上的年轻人抱着自己灌输的信念走向战场,只为了一个没有压迫社会的信念。任迪不由的问道:“真的值吗?这一代人将为新社会的建立付出很多,然而得新社会好处的却是后人,这些后人八成不懂得过去,是不识好歹污蔑付出者傻帽的聪明人。”

如果任迪自己在这些士兵的位置,一定会说:“不值得。为享受不到的好处奋斗,太傻了。”

任迪是一步跳跃到火力时代的演变军官。没当过帝王,没当过上位者。到底还是宅男的心。而战争的残酷会将任迪的心灵锻打。绝然上位者冷酷,也许可以在多次当上帝王的任务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现在对任迪太快了,冷酷并没有附上去。

任迪眼睛重新恢复平静,说道:“我应该是懦夫。”


第六十六章    木刺变钢刀


黄绿相间的沙盘上,任迪的手轻轻地落下。在沙盘上插上了一个红旗,整个沙盘上淮河以北四十二个小红旗迎风招展。战争第五十天后,最初交战双方的生疏早已消失。红色共和军的一位位军官大致明白了战争该怎么打。

任迪也逐渐明白了,这多天以来战争的情况,已经明朗,任迪从一开始就判断错了。敌人根本不可怕,三万人的军队,如果找不到红色共和军的主力,那么只能在城市里面呆着。蒋委员长当年剿匪,面对一个小小的山区那次不是动用二三十万部队,三万帝国军,这么宽大的战场。在这个八百万人生活的土地上。简直是杯水车薪。维持治安都不够。

战争一个月后,第三集团军,做了自己必然犯下的错误,军队负面情绪开始向着战区中的平民发泄。这个错误近乎是每个占领军必犯的错误,毛子占领柏林后,德国女人遭殃了。美帝军队开到中东,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就是这个错误,让任迪逮到了,控制乡村的民兵系统和游击队开始大规模建立。大量训练过的士兵开始随着干部下乡组织民兵。南都的锦衣卫说任迪现在控制的兵力在一点五万到二点二万之间。其实就是将这些在乡间拿枪的民兵算上了。任迪现在为止真正控制的一线作战部队,不过六个团,一个团满编应该是一千五百人。

每次和明军快速战争后,团里损失的兵迅速从后备训练集团满上,经历战火的老兵带着新兵。只要编制在,军队迅速可以恢复。在整个皖北,任迪逐渐开始变成打不死的小强。

至于在淮北初具成形的民兵组织,到目前为止,发下去了四万条枪械。这些民兵任迪不指望他们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兵,在枪零弹雨中稳定瞄准射击。能在我方火炮掩护的下冲锋,在爆炸的地动山摇中将手中的掷弹筒扶稳对着敌人开火。能让军队变成这个样子,军官是种子,敢喊跟我上的军官是种子。

有了这样的种子军人,迅速就能带上一批菜鸟形成战斗力。元首在敦刻尔克放走的那三十三万五千名没枪没弹的英法联军,后来变成数倍军队从诺曼底登陆了。校长驱赶的那几万土鳖走了几万里路,结果最后黄埔军校量产的军官干不过了。

这也就是编制的重要性,一支部队留下几个种子,就可以保障军队重建。任迪到达淮北山区的时候也就只有那么几百征召兵作为种子。还要兼顾工业生产建设,和教育普及。所以一年内只膨胀到五千名军队。两个月的战斗也只敢将军队膨胀到九千的编制。

然而非主战的民兵组织则是吹气球般的膨胀。民兵虽然无法正面作战,但是帝国军几十人以下的部队却不敢下乡征讨粮食了。并且可以有效的组织民众撤退,建立工业品与粮食兑换的粮票经济体系。并且当明军出城的时候时刻为红色共和军提供支援。

双方军事作战的优劣势就这样悄然转变。这不是一两件先进武器就可以改变的,飞机早就投入战斗了,而海宋推销的履带战车,也被运到了淮北战场上。结果这个八吨铁疙瘩,硬生生在外面抛锚了被满脸怨气的帝国军士兵用牛车和人力拖了回来。

随着帝国军自绝于农村,所以战场形势逐渐偏向于红色共和军,就在任迪插旗子的三天前,淮北战役,第六个大型分战役爆发,四千帝国军分割,成三部分,一个部分被阻击,两个部分被围困。等到五个小时后,从淮南城中赶来的支援部队到达的时候。两个被围困的中的一个帝国军的团,被彻底吃掉。一千二百名帝国军被击毙或俘虏。到目前为止,这种在帝国军将领们看来“零敲碎打”一次灭掉一两千人的战斗积累下来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大概有九千名帝国军退出战斗序列,四个帝国军团编制被取消。而且对面的军力似乎不再减少,并且开始惊人的成长。

所有的帝国军从将军到士兵,再也没有最初的信心满满。对面似乎是在看菜下饭一样一口一口不紧不慢的吃掉帝国第三集团军。任迪手下的参谋部也的确是这样打算的。这帮小伙子,锐气十足。现在从一开始的帝国军进攻变成了红色共和军在淮北进攻。

插好旗子后,任迪回到满人的桌子边看着地图后,对张佑赫问道:“我们可以打阜阳?”张佑赫说道:“阜阳是最靠近我们的一个城市据点。现在孙泽军队数量已经严重不足,据可靠情报阜阳城内驻扎的帝国军只有两个团。不到三千人。”

任迪说道:“我们能调集几个团?没有三倍的军队,你想玩攻城?”另一位军官杜明说道:“不是三倍是十倍。”说完递过来一叠纸,任迪翻了一下,上面记载的是南中国红区最高动员令执行的命令。如同春秋战国时期动用一国男子,全方位动员,不惜以有损生产人口为代价动员。现在李子明在南中国已经动员了这个命令。

任迪抬起头,所有的参谋少尉也用等待的眼神看着任迪。任迪明白了,这回是这些人已经讨论好的了,任迪缓缓的说道:“我们现在在地方上的损失很脆弱?”张佑赫说道:“长官,地方上的百姓现在已经非常想把这帮来自江南的老爷兵赶走。大家已经受不住了。”张佑赫脸上露出嘲弄之色说道:“当王师初剿匪的时候,两个月地方百姓欢迎的。可是现在都站在我们这边了。阜阳地区,祸害尤其剧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