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井口战役-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镜头切到任迪这边,看着北方地图任迪和一众高级军官研究了半天。全因为这场战争不好打。以目前的运输能力,共和军的军队打到北平很容易,但是已经是军事力量投放的极限了。然而不进入东北,北平并不能成为都城,只不过是一个战场绞肉机罢了。如果要单单是东北的吴家军倒也罢了。任迪不是傻瓜,这片战场上也没人是傻瓜,海宋这么大的块头。在旁边虎视眈眈,瞎子都能看得见。

民国种田小说,两派超级势力相互对打,最后让穿越者领导的势力等到合适的时候站出来敲竹杠一方超级势力,然后吊打另一方超级势力的剧情不存在。任迪没这么傻,配合海宋作为主角闪亮登场。海宋也没有这个能让整个共和军脑残的光环。任迪在头疼,而赵卫国何尝不在头疼呢。

作为一个红色阵营的演变军官,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位面历史上的tg军队是怎样到达东北的呢。从华北河北陆地上出关是一条线,从山东半岛北边龙口渡口,出发。到达对面胶东半岛上登录是另一条线。当时战略背#景下,是脚盆被吊打完毕,二战基本结束,山东的半岛到胶州湾半岛上根本没有海上封锁了,tg依靠帆船运了11万人过去。彻底进入了东北。

至于现在海宋的大舰队以及大明的北方舰队正在盯着渤海湾。渡海到达东北根本不通。赵卫国给任迪的命令时,海军你不用指望了,尽可能用陆军进入东北建立根据地步步推进。对于这个命令。任迪很有一种刺猬咬乌龟无从下口的感觉。

现在任迪的军队和东北明军的所在的地理方位就像一个沙漏,任迪在沙漏的一侧,东北在另一侧,沙漏中间的细颈右边是渤海湾,左边是山脉。沿着渤海湾走,就等着被沿岸随时可能登陆的敌军拦腰切断。然而进军路线要尽可能的靠近内陆,然而另一面的山脉却又让重火力不能远离内陆。

要舰队,必须要舰队,任迪给赵卫国的回电如此说道:“哪怕渤海湾中有一只五艘驱逐舰龟缩在港口的存在舰队,也能让我们的敌人不敢轻易的在渤海湾内任意活动,这对陆军在京津一带作战的意义是重大的。”

至于赵卫国给任迪的回信更加直接:“抱歉,我们现在不具备造舰科技。”如果说陆战方面赵卫国现在的科技树勉强可以和海宋军队一战的地步,但是在海军上根本无法和海宋对比。海宋的舰队上来就少走了弯路。

直接是战舰中轴线布置炮塔,主炮塔统一口径。战舰设计是需要科学的,战舰的装甲是多少,炮管炮台是多少,战舰建筑保持什么样的比重,不影响战舰稳定,蒸汽机动力系统多少算喝个。三大配比如何保证船只的抗浪性。这是一个系统,火力动力防护相互结合的系统。然而恰恰是这个铁甲舰科技,赵卫国没有怎么攀。然而历史上的海军强国,自家发展的战舰,往往都是从先造小船,从小船性能上找出不足,因为船小,出现的漏洞影响也小。就这样一步步小心翼翼的修正漏洞,然后将舰船一步步扩大,将舰船扩大而明显的漏洞修补完毕。至于上来直接造打舰队。往重甲重火力方向偏,有可能造出来出海遇浪就翻的船,往速度上偏,有可能会变成被人家一炮灭的悲剧。

造舰是一个系统的科技,就算是后世中国工业明显提高上来了,但是如果没有造个几十艘航母实践一下问题。自家国产的航母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依然是要悲剧。最明显的例子,瓦良格号前方翘起的舰首,美帝家的航母是没有的?为什么呢?因为前方翘起的舰首在海风下会引起后方气流不稳定混乱,这对战斗机起飞非常影响。这方面的学科研究,属于英美机密,连个网上气流示意图都没有。

当海宋的海上钢铁巨兽出现在渤海湾的时候,不仅仅是任迪脑门上冒黑线。赵卫国李子明这些穿越者脸上也不好过,他们过去的海战都是风帆战列舰,铁甲舰什么的都是铁壳木头船上架着小炮和机枪虐同时期的殖民时代对手,真正遇到这种经过⑤十年发展,成熟化的战舰,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一百零七章  草原上兴起的组织力


“我讨厌战争”任迪一本正经的说道。旁边拿着图纸头都没有抬的铁路工程师方泽,调侃的说道:“我说任同志,你这个厌战思想可要不得。”任迪脸上僵硬笑了笑说道:“这附近没有政委在。”方泽没有答话,而是直接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大概还需一年的时间。才能将铁路修到桑根达来,”

任迪说道:“一年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生活。”

既然赵卫国叫任迪打东北,任迪只能结束这个命令,和一种北方野战军的军官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既然渤海湾已经成了海宋和明军舰队的内湖。他们的舰队可以随时掩护部队在这个海湾任何一地登陆。这种作战让任迪想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和目前的敌人非常相像。罗马占据地中海,海军可以随时运送军团出现在沿地中海的任何一地。自家海军霸海洋,相当于海运补给线不用担心了。罗马军团扫荡了环地中海地带。并且从以一个个港口为中心向着陆地上修建道路,将罗马的统治尽可能的向着内陆辐射。这是标准的利用海洋运输的便利性来掌控陆地。

整个渤海现在是谁的地盘显而易见。越过北平继续向北,其陆军侧翼后路就会被海权登陆威胁。任迪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任迪的这种风格让任迪非常保守。以至于有时候会错过很多战机。不继续向北的战略方案在此之前就受到某些军官质疑,质疑的理由很简单,吴家的辽军在关内华东战役大败,士气上占下风。我军主动发起进攻,势如破竹,可以趁势在东北站稳脚跟。但是现在慢下来让东北吴家军有了思想缓和的时间装备准备的时间,热了的稀饭就会凉下来。

这种建议不是错的,共和军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士气高昂。豫,陕,晋,鲁一个个省份相继解放,根据情报东北已经是人心惶惶。大量的工厂主矿产主,开始出国。东北的情况非常混乱,如果这时候进攻的话的确有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战果。某种程度上说,任迪现在停下来的确是在贻误战机。如果任迪官小一点,共和军中有人绝对会批任迪是在右倾逃跑主义。

冲动,对于相对冒险的直接攻击方案。任迪有那么一点冲动。但是任迪就是不想赌,尤其是将胜利的赌注压在对手不堪一击上。而且任迪知道,对边比自己更需要一场胜利,一场可以证明吴家军能遏制红色力量北上的胜利。只有彻底打赢了这一场胜利,其统治范围内才会稳定。才会有让资本市场有信心停留在东北,让东北生产稳定下来。而这一场胜利,海宋的指挥官北良提到:“只能寄托在共和军一次军事冒进。”

然而这也让北良和吴世杰倍感郁闷的是,任迪这个闷葫芦。似乎对一劳永逸的诱惑视而不见。这对吴世杰辽系军官的打击是巨大的。这就好比一个差生几次考试都不及格,突然熬夜准备了一下,但是第二天考试就不来了,第三天还不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北良和吴世杰渴望的己方优势战场就是不开大。直到打探到了任迪在干什么?

镜头切换,比划着地图上的铁路线后,北良抱着头说道:“该死,这家伙想从东蒙入辽。”海宋东北亚司令部,一直在研究山海关附近的地图。以及渤海湾可以供给登陆的地点。这时候任迪缓慢的修铁路等于告诉海宋这帮人“你这边别瞎折腾了,战场不靠海。”

北平这个地方三面环山,西边太行北边燕山,太行和燕山如同一个“厂”字将北京给包住了也约束了北平如果要向北必须靠海。厂字山脉里面是北平。其燕山以北是草原。

任迪所在的位面上后金每次南下,都要将先东蒙削弱一下,然后再放心到南边抢夺。可见东蒙也就是燕山以北这块地,对东北三省的战略影响有多大。这时候任迪从山西修一条铁路过去。看起来是慢了一点。但是却是将影响力延伸到东蒙古,老实人做事的手段,那个叫敦实,敦实的让海宋东北亚指挥部骂娘。

你说交战如果是在京津地区,在渤海湾的海宋舰队还是可以插手的,但是要是战场在山脉的另一侧。除非战舰可以爬山。翻越长城。

战争较量到这种程度,任迪是纠结这个工程量的麻烦。毕竟在北方修建铁路是非常麻烦的,冬天要面临严冬,夏天要面临可怕的蚊虫。还有当地的民族工作。然而对吴家军来说,预料的胜利似乎不可能到来。等来的却是共和国不畏艰险的麻烦。主动到东蒙和共和军交战,还没有海宋军队的支援打陆战。吴家军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能力。

镜头切换,九江城中,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赵卫国看着前来谈判的海宋使者说道:“我们的决心是不可能动摇的。即使你们在大连驻扎舰队,在朝#鲜半岛准备陆军,在东北帮助吴氏重新组织军队。”

海宋使者,李孔明,带着外交礼仪的微笑说道:“我们海宋立志于和平解决东北亚问题,你们现在在东北亚修建的铁路,现在只会激化矛盾。”

赵卫国算是气笑了。原本任迪要求后方提供大量建设兵团修建这条铁路,赵卫国是有疑虑的,毕竟这么一条铁路修建起来是有经济代价的。这个代价对解放东北到底是不是必要的。共和国中央里也在进行激烈的讨论。

但是现在赵卫国知道了,这个代价绝对是值得的,因为海宋现在急了,说明任迪的这个手段海宋郁闷了,开始主动到这里试图和平解决。虽然这个和平意愿,在海宋这帮沙文主义极强的外交人员嘴里变得富有压迫性。但是赵卫国还是听出了意思。

抗议,只有不想打仗才会用抗议表达意见,真正想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外交部基本上吱一声,然后就直接用军队来上了。现在海宋这么尖锐的提东北问题,那么就是海宋在东北没有胜算了。准备用抗议提醒赵卫国,他们在别的地方可以动用手段。

赵卫国思考了一下,彻底将话语挑明了说道:“东北,福建,还有琼州和南越,这三个地带贵方都投放了军队,我想,如果你我双方不在陆地上爆发一场陆战。看来我们双方很难坐下来说话。”

李孔明愣了一下,然后泠然说道:“赵先生的话,我可以理解成战争通牒吗。”赵卫国同样严肃的说道:“我们在我们家中做事,贵方想要怎么理解,我们无法阻止。但是你们的理解,我方不会畏惧。”

镜头再次切回来,赵卫国穿越前生活的年代也就是七十年代位面和任迪的相近。这条铁路直通蒙古的铁路并没有建成,然而这条铁路叫做集通线。是在九十年代后修建的。其战略意义重大,同时也对草原的经济影响重大。

羊这种牲口吃草,其寿命为十二年,在运输不畅的时期,草原的羊就是牧民的财产,可以从羊羔保存到七八年的财产。然而羊真正长肉的时期半年就可以长到几十斤。一年左右口味最佳。也就是说羊在完成生长期后,只是靠吃草保持身上的肉新鲜。这和农耕民族养猪的概念完全不同,农耕民族养猪,猪养肥了有镖了就可以出栏了。不用浪费饲料了。

真正要统治一个地方,绝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从来没有人能用死来威胁一个一无所用,以死相拼的人。只有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有活下去的希望,统治根基才能建立。草原上缺乏很多东西,茶叶,盐和铁。这个工业时代对草原输入菜刀铁脸盆什么的已经用担心了。在战场上冷兵器现在已经被枪械碾压。

现在任迪的铁路工地上有很多蒙古人,干活的时候一起干活,到时候算工分拿工钱,然后到集市中购买布匹,盐。铁路到底有什么好处。已经用不着额外宣传了,大明国土中有几条铁路通向草原,最著名的的当属大同到绥远省,这段铁路是由晋商出资修建的。修建的结果就是让绥远省繁华程度陡增。皮草等蒙古货和来自汉地的货物都在这里毛衣交换。

然而大明财政原因铁路修建一直集中在南方资本发达的地方。北边的苦寒之地没人愿意投资。

工业时代的中国南蒙地区并不能算异族之地。任迪所在的位面,真正要算政治觉悟的话,东蒙那个地方的人比中国中东部汉族地带觉悟还要高(靠近北京的缘故)。所以经常在媒体可以看到有人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的造林,这种奉献精神。

“各位的王爷,就别相当了。这是我们的政策。奴隶制,人头税,各位别想要了,而且作为朋友,我奉劝各位一句这种赚钱的手法太低级了。”

任迪笑眯眯的对这些草原上一个个部落的头人劝说道。不过在这些蒙古汉子眼里,任迪的笑容是汉人经典的阴险笑容。但是却又不得不从。这半个月这只入蒙修铁路的汉人队伍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人人带着快抢。草原上呼啸的马匪一旦被逮住,直接用快枪打死。而且躲到部落中也不行了。

平时草原上的马匪出则为匪徒,平时躲在部落为牧民。想要围剿必须得找到他们。想要到牧民这里抓他们。就要做好被牧民一声:“杀汉人”口号敌对的准备。

然而这个情况在共和军到来变了。交流,有时候相互交流可以解决民族之间的隔阂问题。共和军并不仅仅是一只武装力量,更是代表一只经济力量进入东蒙,大量的东蒙急缺以往价格昂贵的物资,平价运输到这里,并且雇佣当地蒙古人劳动,并且从当地招募民兵。

习惯用人民战争耗死对手的任迪怎么会让马匪如鱼得水呢。几场剿匪战斗打下来,就算马匪混到牧民中去,附近的牧民也开始举报这些劫掠者。因为贸易的好处是大家享受到的。牧民手中垃圾一样的羊毛,皮革被换成他们急需的物资,而且前来交流执法是接受了红色思想教育的当地人。本地人和本地人总能讲得通道理吧。

当然共和军也不是什么善茬,三个月前,几个大部落联合在一起准备联手对共和军的贸易站抢一笔,结果在自动化火器杀伤下抱头鼠窜,大约两三千牧民参与了抢劫,所有的参与抢劫的牧民被这机械化杀伤力震撼了。尸横遍野不过如此。

发动这场劫掠的几个大部落的头人,被共和军直接抄家,然后共和军直接接受了这个部落的管理。所有的俘虏以四分之三的工资参与铁路建设,草原被划分成一块一块,每个家庭承包一块草原放牧。和共和军签订畜牧业合同。从这些部落中招年轻人培养党员教育培训,然后管理。

正如共和军在这片草原上承诺的——不掠夺任何一只牛羊。也正是个承诺,让加入共和军的蒙古族干部的话在这片草原上比贵族们可信。谁能给予谁就有领导力。蒙古贵族们能给予的就是带着大家打草谷,现在在火器时代,拿着刀子冲锋等于找死。那么现在在医疗贸易上能给与工农党话语权陡然提升。

任迪看着这些忐忑不安的贵族朗声说道:“蒙古汉子说话爽快,做人也爽快,这个性格我喜欢,所以我就爽快的跟你们说了吧。我们这样一群人在我们汉人的地界上对地主们干了什么,相比各位也知道了。各位就是我们口中的剥削者。不过现在我们是外人,作为外人,我们不好对你们下手。但是你们以为你们就安全了吗。就可以为所欲为驱使这里的牧民了吗?

汉人不会亲自统治这里。蒙古族会在草原上自治,但是自治区中管理的人,在未来绝不会是你们这些贵族。草原上这场变化中我希望你们能早一点转型成商人。”

“将军阁下,我们变成商人,你就不会杀我们?但是我们怎么变成商人。”一位富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