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甲三国-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个身着铠甲、佩戴宝剑,面目狰狞、杀气腾腾,文臣有杨弘、阎象,个个头戴文士冠,手摇羽扇,一副运筹帷幄的模样。而立在袁术身旁则是他的长子袁耀。

  这一刻袁术红光满面,心中抑制不住的兴奋,因为他很快就要成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天子。

  正宴时间到了,袁术满面笑容地站到了金色的寿字条幅下。面前一张横案,上边摆放着一盘硕大的寿桃和许多瓜果。他的妻子,也就是即将成为皇后的冯氏,在四名侍女的陪伴下翩然而来,向他盈盈一礼,随即巧笑嫣然地走到他地手边。

  冯氏虽然已有四十岁。却依旧肌肤赛雪,秀如云,皮肤光洁而白嫩,身材袅娜高挑儿,脸上居然还有两朵红晕,看起来倒像个二十多岁的少妇,媚态尽显,风韵迷人。

  这位冯氏大概也是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风情无限的脸上略带几分威严,坐在袁术身边倒也正板正眼,像模像样的。  ·

  袁术见人已到齐,长身而起,呵呵一笑,捋着长须,右手擎杯,强自压抑着内心的激动缓缓走到案前站定。今日一旦起事,无论成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要么成为皇帝,要么身异处,这样重大的决定由不得他心思激荡。

  文武官员们见状知道袁术有话要说,忙纷纷立起身来,转身目注堂前。袁术目光缓缓移动,在文武官员们脸上扫视了一眼,忽地笑脸一收,把手中酒杯向地上狠狠掷了下去。

  酒杯应声而裂,众人一惊。

  “诸位!”袁术神情一凛,跨前一步,声音也变的稳定和高亢起来:“本将军有一言,须与诸位相商!”

  众人神情凛然,静静的望着袁术。大部分人都已知道此事,只有部分郡守尚不知情。

  袁术咳嗽一声,高声说道:“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今又得传国玉玺,实乃天命所授。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尔众人以为何如?”

  袁术的心腹将领们早已知晓,等得袁术话音一落,立即纷纷拜倒:“陛下万岁!”

  只见一人站起身来厉喝一声:“统统住口!”

  此人个头不高,可这嗓门儿倒不小,一下子就把大家都镇住了,大殿上肃静下来。众人纷纷抬起头来朝他望去,却是陈国相金尚。

  只见他大步走到大堂中央,高声喝道:“我等世代食汉禄,当效忠汉廷。今陛下尚在,大汉帝室血脉尚存,你乃何人,岂敢妄夺国器?你袁氏原本为大汉之臣,尽享恩宠,岂能数典忘祖,自立为帝?”

  不等袁术答话,袁绍之长子袁耀已纵身而出,高声怒斥道:“他刘邦不过一个亭长能为帝,偏我袁家四世三公,又有传国玉玺,倒称不得帝?”

  话音未落,手中的长剑已经飞出,剑光一闪,金尚人头落地。

  大堂上原本都是袁氏门生或心腹将领,自是心服,几个郡守或国相就算觉得有不妥者,有了金尚的前车之鉴,又岂敢再反对。堂上鸦雀无声,再也无人敢出头。

  ……

  七尺高坛上,绣旗招展,一个斗大的“陈“字在风中飘荡翻卷。

  文武官员在坛下云集,羽林、虎贲及禁军数万环伺在高坛四周。

  袁术头戴冕冠,身穿冕服,昂然而来,焚香祭拜铸告:“皇帝臣术,敢用玄牡,昭告于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只:飨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有一,行气数终,禄胙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术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拯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今得传国玉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终於天,术不得不受。术畏天命,敢不敬从。谨择元日,登坛柴燎,即皇帝位。唯尔有神飨之!左右有陈,永绥天极。”

  公元199年9月,袁术在谯县称帝,建立陈国,封冯氏为皇后,立袁耀为东宫太子,拜冯方为司空,杨弘为太尉,阎象为司徒,张勋为大将军,纪灵为骠骑将军,其余文武官员皆有封赏。

  袁术称帝的诏书传遍大江南北,朝野震惊。

  *****************

  许都,皇宫。

  德阳殿中,国丈、卫将军董承,正垂手而立在刘协的身旁。

  一向俊美而温文尔雅的小天子正气得满脸通红,将那份袁术的诏书撕得粉碎,怒声骂道:“袁术贼子,岂敢欺朕!你袁氏四世三公,世代食汉禄,竟敢造反,朕当诛你满门!来人,传曹司空进殿!”

  董承急声应诺,正要离去,却听背后突然一声高喊:“且慢!”

  董承蓦然回头,却见刘协虽然眼中仍然充满怒火,的脸上已然恢复了平静,不觉疑惑的望着他,问道:“陛下还有什么要吩咐的。”

  刘协缓缓的抬起头来,若有所思的说道:“据说袁绍不过占了九江和庐江两郡而已,麾下兵力也不过十五万,而且良莠不齐,此时称帝无异于自找灭亡,兵败身亡那是迟早的事情,朕又有何惧?想来,若是此事只有曹司空一人去办,岂不是过于偏宠曹司空,而冷落了其他大臣的心?”

  董承的神色怔住了,思索了一会,逐渐明白了刘协的意思。

  这个小皇帝的心思越来越缜密了,诚然此刻对于天子最大的威胁不是袁术,而是迎奉天子的那一位,若是由那人独立破了袁术,不但声望激增,而且恐怕袁术那两郡之地也落入他的手中,中原之地将有三分之二归于他之手,这对皇权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董承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一边对小皇帝暗自佩服,一边心念急转,突然眼中一亮,一拍大腿笑道:“对了,老臣怎么能忘记了,陛下还有个骠骑将军,此事岂能少得了公孙骠骑?”

  刘协淡淡的笑道:“公孙骠骑威震北地,未尝一败,在此战之中必然大放光彩。不过,征讨叛逆之战,不能只有公孙骠骑和曹司空,朕要让大江南北所有拥兵者一起讨伐袁贼,朕要让天下有异心者看到背叛朕的下场!”

  董承愣了半响,才喟然叹道:“陛下果然圣明,老臣佩服。”

  刘协眼中的怒色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身上散出一股为帝者的霸气和豪气,哈哈笑道:“给朕取笔墨来,朕要亲拟讨伐袁逆的诏书!”

第232章 出兵(第一更)

  司空府中,聚集了聚集了曹操的心腹将士,正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袁术叛乱,平叛当其冲的自然是迎奉天子的曹操,此刻的曹操显得比汉帝刘协还要暴怒。

  他初得青州,正在收拾袁尚遗留下的烂摊子,再加上青州原本就是昔日的黄巾重灾区,如今袁尚一灭,各地黄巾又有隐隐抬头之势,正是占领容易治理难,夏侯惇和荀攸的五万大军尚在困在青州,忙得焦头烂额,无法脱身。

  如今他手中不过总共十万大军,既要防止西面的李傕突破函谷关,又要防东南方向的吕布难,而更令他不安的则是北面的公孙白,偏偏袁术在此时叛乱,正是给他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有的认为正是拓展地盘的好机会,举张以维护汉室之名,攻击袁术,趁机占领豫州南部之地和袁术的两郡之地;也有的暂且按兵不动,待得青州局势稳定之后再做征讨。

  众谋臣武将争得面红口赤,曹操听得心中焦躁,不觉眉头深蹙,一言不。

  争论了许久,突然大厅外一名亲兵急匆匆奔来,急声道:“启禀司空,府外有宦官前来传旨,请司空出府接旨。”

  曹操大惊,只得整顿衣冠,率众出迎,摆香案迎接传旨宦官。

  等到那传旨宦官读完圣旨后,曹操和众将士不禁惊呆了。

  这是一道下令出兵征讨袁术的圣旨,原本在众人的意料之中,然而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却是圣旨中提到征讨袁术的不止一人,而是包括袁术周边的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

  同时被下令出征的有司空曹操、荆州刘表、徐州吕布、东吴孙策、扬州刘繇,这些都是袁术四周的诸侯。众人并不意外,甚至还有些惊喜,一来这样可以减轻曹操征讨袁术的压力,二来吕布既然要出兵讨袁术,东南面方向防守的压力也要少了很多。

  然而令众人目瞪口呆的是。同时被下令出征的还有骠骑将军公孙白。

  冀州到寿春,至少要跨兖州和豫州二州之地,天子刘协居然下令公孙白去征讨寿春叛乱的袁术,这简直就是给曹操出了个大难题。

  不同意吧。这是陛下的圣旨,而且公孙白身为骠骑将军,奉旨出征也是理所当然,这道理放到哪都说得过去的;同意公孙白出征吧,以公孙白的实力。来个假道伐虢,那就玩大了。

  而曹操最大的尴尬则是,明知刘协这简直就是个坑,还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不得表露出来。? ?·要知道,他的这一干谋士和武将,并不是人人都和他一条心,尤其是以荀彧、荀攸为代表的一干人,那可是**裸的保皇派,他们表面上是为曹操在效力。实际上心中还是在为汉室效力。

  果不其然,圣旨一接,以夏侯渊、曹仁等人为的曹操心腹将领,便和荀彧等人吵了起来。一方说公孙白狼子野心,若是借道伐袁,恐生变故,一方则称圣意不可违,双方争吵不休。

  心烦意乱之下,曹操只得喝止了夏侯渊等人,对荀彧等予以安抚。这才令众人退下,却令人半路上追回程昱和满宠两人前来议事。

  历史上的曹操,麾下谋士如云,但是此刻的郭嘉早已被公孙白挖走。贾诩尚在张绣手下,如今荀彧和荀攸又不可靠,刘晔毕竟是刘氏宗族之人,唯一能可靠的谋士就是程昱和满宠两人了。

  满宠沉吟了半才道:“我等皆食汉禄,当效忠汉室。如今袁术贼子僭越称帝,主公当请旨讨伐伪帝。既可建功立业,又可增加主公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曹操目光闪烁,又问程昱:“仲德以为如何?”

  程昱笑道:“我知主公担心何事,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如今主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并不逊于公孙白,其岂敢轻举妄动?再说其连年征战,消耗过大,又新得冀州,正急于安定,连并州之地都未去攻取,又岂会冒险与主公为敌?而且兵马过两州之地,不但粮草消耗巨大,而且路途遥远,以公孙白之心性,必然派轻骑出征,否则恐怕他的兵马尚未到达,则讨袁之战便已结束了。既然是轻骑出征,若是野战自然无敌,但是攻城掠地,则不显优势,主公只要令沿途城池严加防守,待其每到一城,主动献上粮草若干,但不许其入城,则其也无话可说。“

  曹操仰头哈哈大笑:“妙,仲德果然洞若观火,一席话解了本官心中之忧,哈哈……”

  三人对视大笑。

  程昱又笑道:“这一战不但要打,还要好好的打一场,如今诸路兵马齐出,正是我军大

  展神威之时,岂可落于他人之后。”

  曹操再无疑虑,激声道:“好,就留妙才率一万兵马留守京师,让子孝率一万兵马镇守函谷关,令元让抽出一万兵马交给曼成镇守泰山郡以防吕布生乱,本官要亲率大军八万,征讨袁术!”

  ***************

  邺城。??? ? ?·

  接到圣旨的公孙白同样愁容满面,正在书房中自斟自饮。

  我了个大草,袁术叛乱,跟我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事不应该是曹孟德去干的吗?这要从河北杀到安徽淮南,是那么好玩的吗?不说没有火车,这一路连驰道都没,兵马过境,人吃的,马嚼的,都是粮食啊。

  而最重要的是,这孤军深入的,横跨曹操的辖地,曹孟德能不忌惮,万一产生了冲突,现在可不是大战曹孟德的时候。

  正忧虑间,郭嘉、沮授和田丰三人已匆匆闻讯而来。

  这次,尚未轮到坐下来就饮酒吃肉的郭嘉说话,沮授已然将局势分析的清清楚楚。

  很显然,如今汉室威望仍存,各路诸侯谁也不敢抗旨不遵,其余五路诸侯肯定都会出兵,这样一来公孙白自然必须要出兵。

  六路诸侯齐出,袁绍覆灭那是必然的结局,而公孙白不但要出兵,而且还要打得精彩。打出公孙氏的威风。

  说白了,这是六大诸侯的扬威之战。

  公孙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问道:“如此,本侯当派多少兵马合适?”

  沮授笑道:“五千足以!”

  “五千?”

  公孙白和田丰齐齐露出惊讶的神色。只有郭嘉却微微的点了点头。

  沮授道:“若是大军过境,不但会引起曹操的忌惮,而且必然耗损粮草无数,如今冀州新定,实在不宜过多的耗损粮草。而且步兵千里迢迢出征。就怕杀往寿春时,袁术便已授,白跑一场,反让天下人笑话。故下官认为,不如只派五千白马义从出征,白马义从野战天下无双,正可扬我军威,而且行军度亦是天下之最,或许还能后先至,率先攻到寿春城下。”、

  公孙白和郭嘉、田丰对视了一眼。眼见两人并无反对的意思,当即不再犹豫,大笑而起,连声称善。

  公孙白比较欣慰的是,虽然沮授滔滔不绝,郭嘉却没有丝毫不悦的意思,而且还暗暗点头,看来这人沉醉在酒色之中,是真对名利淡薄了,也算是一大优点。

  公孙白当即修书给曹操。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许都,告知其只带五千轻骑过境,请沿途给予方便,同时请沿途城池协助提供粮草。日后归还。

  就在公孙白的五千白马义从出征之前,曹操接到公孙白的书信之后,心中彻底放心,当即回书,答应公孙白所求。使者日夜兼程,回奔邺城。将回书交给了公孙白。

  数日之后,邺城南门。

  整顿完队列之后,五千精骑整齐的排列在点将台下,恭候公孙白的号令。

  公孙白缓缓的站了起来,全场五千双眼睛都朝他望来,虽然很多人只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眼中却依旧充满自内心的敬仰。

  此时的公孙白已足足二十二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个成熟的男人了,那俊美的脸庞已变得棱角分明,充满成熟男‘性’的魅力,眉宇之间自然散出一股威严和自信。

  他抬眼朝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将士望去,心中不禁‘激’情澎湃,豪气顿生。

  他提了一口气,气运丹田,将自己的声音远远的传了出去:“将士们,诸位辛苦了!”

  只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台下的五千将士瞬间‘激’动了,喊声如雷。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

  雄壮而坚定的喊声响彻云霄,崩塌了云朵,天地之间充盈着一股气吞山河的气概。这只纵横北地多年的无敌之师,心目中的神早已由公孙瓒切换到了公孙白,只要公孙白一声令下,便能令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公孙白轻轻的摆了摆手,全场立即寂静了下来。

  公孙白又高声道:“诸位随我公孙氏,平西羌、讨黄巾、破乌桓、败鲜卑、定辽东、诛袁绍,今已十余载,横扫北地无敌。如今淮南逆贼袁术,行僭越、坏纲常,攻袭京师,荼毒苍生。本侯奉旨出征,意欲扫此逆贼,让天下群雄知道,我们白马义从不只是北地无敌,而且是天下无双,诸位可敢一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白马义从,天下无双,战!”

  ……

  台下的将士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