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甲三国-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这才发现,一柱香的时间都过去了,一直只听到锣声,却未看到半个敌军杀来,四周都没有厮杀的动静。

  就在众人正错愕之间,只见几名哨探飞奔而来:“启禀将军,只有百余名白马义从在四周敲锣,并未见有敌军攻击我军。”

  袁谭气急败坏的吼道:“给老子派一千人马去杀了他们!”

  辛评、辛毗急忙应诺。

  袁谭却又冷静下来:“只需撵走即可,不要穷追不舍,小心中了敌军的埋伏。”

  随着辛评、辛毗的喝令,一名并州将领率着千余名并州骑兵奔出营地。

  未几,四周的锣声终于停歇了下来,那名将领率军回报,敌军已悉数撵走。

  众人这才安下心来,继续回帐睡觉。

  一阵哄闹过后,并州人终于再次进入梦乡。

  咣咣咣!

  半个时辰之后,并州大营四周,再次响起了惊天动地的锣声。

  这一次,除了锣声,还夹杂着喊杀声。

  并州的营地再次大乱,喊叫声和牲畜的惊叫声再次蔓延到整个大营。

  被吵醒的袁谭,瞪着通红的眼睛,气得七窍生烟,歇斯底里的吼道:“给老子派一队人马守在四周,见到敌军就给老子杀。”

  一名将领急声应诺,率着一千人马奔驰而去。

  这一次并州人一觉睡到日上三更才醒来,只是付出的代价却是一千人马只剩的五六百残兵败将而回,半数并州骑兵在与白马义从的游斗之中丧生。

  睡得稀里糊涂的袁谭眼见一个上午已然过了大半,不禁气得七窍生烟,然而众将士已然使饥肠辘辘,所谓皇帝不差饿兵,只得下令众军士埋锅造饭,吃饱喝足之后便要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涉国城。

  正午时分,数万并州军骑兵终于对涉国城西门发起了猛烈的、不惜一切代价的狂攻。

  袁谭已然下了死战的命令,并州人没有别的选择,要么战死,要么被监战的将领所斩,所以只能拼命死战。

  涉国城楼上,数千守军也是神情如铁,视死如归,誓与城池共存亡。更令颜良和牵招感动的是,无数的城内百姓自发的前来协助守城,帮助运送守城物资如烧开的粪汁和滚水,或者登上城楼助战。

  嗬嗬嗬~

  数万并州军在数十面战鼓的激励之下,如同疯了一般推着云梯向涉国城涌去,城楼上的守军更是严阵以待,一张张大弩蓄势待发。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双方军士的热血刹那间沸腾起来。

  呜呜呜~

  然而就在此时,从袁军的后军突然传来撤兵的号角声,那苍凉的号角声如同旋风一般席卷了涉国城的上空,激荡云霄。

  刹那间,所有并州军那紧绷的神经、高昂的战意随着那悠远而苍凉的号角声化为乌有,齐齐停了下来,不解的望着身后,不明白为何才刚刚冲锋,便要退兵。

  “袁”字大旗之下,袁谭和众将也惊住了,不知所措。那感觉和滋味便如QQ群主突然接到“您已被踢出本群”的消息一般,茫然不解。

  不过只是一转眼,袁谭便反应过来了——老子便是老大,谁敢号令退兵?那感觉便是“老子是群主,谁能踢我”一般。

  “谁人吹号?”袁谭气得暴跳如雷。

  一名亲兵气急败坏的奔了过来,急声道:“是背后的贼军吹的号……”

  原来袁谭一边下令攻城,一边加强了对背后公孙军的防御。面对敌军所挖的深壕、层层拒鹿角和栅栏,以及强弓硬弩的多重防守,甲厚器利的公孙军骑兵并不是不能突破,但是若强行突破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一向善出阴招的郭嘉,便又玩了袁谭一次,将全军的号角手集中在一起,吹响撤兵的号角,扰乱并州人的军心。

  等到气急败坏的袁谭,再次整顿军马,激励士气,全力突袭涉国城的时候,又是半个时辰过去了。

  这一次,袁谭志在必得,不破敌城誓不还!

  涉国城,城头上下,沸反盈天,喊杀声连绵不绝,转眼之间便已是成百上千的伤亡,惨烈至极。

  眼看两军激战达到了白热化,袁军大旗之下的袁谭也是热血沸腾,高声大吼着指挥麾下军士狂扑城头,神情如痴如狂。

  就在此时,噩耗再次从并州军后背传来——公孙白已然突破了并州军的防守,突入并州军后军大营。

  袁谭当场就傻了,嘶声怒问公孙白是如何突破后军防线的,得到的答复却是那看似固若金汤的防御,被公孙白用投石机一通乱轰,撕开了一角。

  袁谭已然顾不得再问公孙白轻骑而来,投石车又从何处而来,因为高坐于八尺多的神驹背上的他,隐隐看到了自己的后军已然大乱。

  “吹号,撤兵!”袁谭双眼通红,嘶声怒吼。

  然而,这一次有了前车之鉴,很多并州军以为又是公孙白在背后捣乱,造成了一部分并州军士已然奉命撤退,一部分军士却仍然在死战,结果就是那些死战不退的并州军因后援不继,愣生生战死在城下。

  袁谭眼见这混乱的一幕,气得都快发狂了,等到他集结好兵马回头反扑之时,公孙白早已率军逃之夭夭。

  这一番来回折腾,再回头时,已是斜阳西下,暮色沉沉。

  

第268章 割耳削鼻

  眼见得天色已晚,原本打算速战速决,不惜一切代价攻下涉国城的计划再次泡汤。·

  暮色如同烟雾一般缓缓笼罩而来,涉国城城头逐渐打起了火把,但是城下却若明若暗的一片朦胧,在这种情景下夜战攻城显然将对并州军更为不利。

  袁谭身旁的辛毗,忧心忡忡的望了望城头的守军,又回头朝身后望去,天地相接之处一片朦胧,却又隐隐约约可见一片火光,那显然是公孙白的主力骑兵。

  终于,辛毗微微叹了口气道:“主公,如此下去恐怕不行,我军马不如敌快,弓弩不如敌疾,如今又腹背受敌,长久下去恐怕会为贼军所乘。”

  袁谭的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了几下,默然不语。因为他知道,一旦入了夜晚,公孙白必然会派白马义从前来用锣鼓干扰,数万冀州军必将又迎来一个难以安睡的夜晚城,到了白天便又会在背后袭扰,长此下去,并州军必将成为一只疲兵,迟早被公孙白所败。

  原本以为习得骑兵之秘,以四万并州骑兵出壶关奇袭,以闪电之势横扫冀州西部,然后突袭邺城,杀公孙白个措手不及,想不到最后却是这般结果……他可是舍弃了半个并州,才得以组织这只精悍的骑兵,虽然只有四万,但是他相信遇到一般的步卒,足可当十五万大军,却不料被公孙白以一万五千轻骑所困住,叫他如何能心甘?

  这时辛评也长叹一声道:“公孙白以公孙瓒当年所打造的白马义从起身,纵横北地多年,深得骑兵之精要,如今形势对我军极其不利,唯有两途:或退回并州,坚守壶关;或舍弃涉国城,奔袭武安城,一路攻袭,将冀州闹个天翻地覆。”

  袁谭变色道:“退兵制剂,休得再提!不过奔袭冀州腹地之计,需好生商议,否则一旦孤军深入,后路断绝,便如同成了流寇一般,很可能被敌军所围困。 ?·?”

  辛毗道:“末将有一计,可破冀州!”

  袁谭眼中大亮,急声问道:“计将安出?”

  辛毗道:“如今公孙白仅出动一万五千骑兵,便令我军骑虎难下,据末将所知,公孙白麾下尚有太史慈所领墨云骑万骑,张郃统率太平军数万人,之所以未能全部出动,是为了防止南面的曹操发难。依末将之计,公孙白与曹操名为同盟,其实各自相互忌惮,不弱先退兵壬城坚守,再传书曹操约其共伐公孙白,共分其地。如今天下诸侯,最令曹操忌惮者,必是公孙白,我料其必然应之。届时两军齐攻,公孙白何以挡之?”

  一席话,说得袁谭近几天一直阴霾密布的脸上,霎时间云散天开,连连称善。

  ……

  一夜之间,数万并州军突然全部撤离,同时以善射者以强弓硬弩断后,缓缓往壬城退去。

  公孙白见敌军已有防备,难以占得便宜,倒也不敢追袭过快,一路跟随并州骑兵,驻扎在壬城关下,寻求破关之计。

  ********************

  马蹄声疾,车轮辘轳,一只大军如同一条长龙一般滚滚朝函谷关奔去。

  如云的旌旗,如林的枪戟,一直绵延到了数里之外,足足有七八万人,再加上那运输粮草的民夫、杂兵,更是多达十数万人,这是曹操西征李傕和郭汜的大军。、

  李傕和郭汜自汉献帝东逃以来,依旧雄踞函谷关以西之地,包括三辅之地和关中,实力虽不及当年,却也不容小觑。曹操天下枭雄,岂会容西面卧着这样一只能够威胁自己的恶狼,所以攻灭袁术,与公孙白达成停战协议之后,他首要的就是要除掉此两人,既能除掉心腹之患,又能扩充了自己的实力,还能博得一个为汉室除贼的名声

第269章 将计就计


  月色如水,夜已两更。≧≥≧

  关墙之上,值夜守将王脩提起长刀在城楼上巡视了一圈后,然后走下楼来,牵马走到城门边。

  城门守卫什长惊道:“将军要出城门?”

  王脩笑了笑道:“我要趁夜出去打探下敌军军情。你且开门让我出去,再把城门关上,待我回城叫门再开门。。”

  那什长不安的道:“将军此去过于危险,要不要叫几个弟兄同去?”

  王脩笑道:“本将也颇懂刀法,不过遥遥打探军情而已,一旦有敌情我飞马即回。若是带弟兄们去,反而会成为累赘。”

  那什长见王脩执意如此,终究是不敢抗命,当即不再说话,轻轻打开半扇城门让王脩出去。

  就在城门刚刚被打开的时候,突然数骑疾奔而来,巨大的马蹄声惊得王脩急忙回头张望,却见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袁谭和辛评等人。

  那守门什长及一干守卫一见这形势不禁脸色大变,心头只觉有大祸临头般的感觉,很显然这像是王脩开门投敌被主公现的节奏。

  不等那些守卫们反应过来,袁谭等人已然翻身下马,直奔王脩,袁谭向前紧紧抓住王脩的双手,微微带着激动,低声道:“辛苦叔治了,此战成败,全在叔治今夜之举。”

  王脩满脸凝重之色,沉声道:“末将跟随多年,必全力而为,不负主公之托。”

  袁谭点了点头,与其挥手告别。

  眼见王脩马蹄声逐渐远处,袁谭脸色变得凝重和不安起来,回头望向辛评,问道:“此计可否?”

  辛评摇头苦笑道:“如今我军势微,叔治投敌也在情理之中,况且叔治一向机智,颇有谋略,故成败应在五五之数。成则公孙白元气大伤,一路溃败,主公便可趁势突袭冀州境内,至少可横扫大半个冀州之地,实力激增;若是叔治诈降失败了……”

  袁谭神色大变:“若是失败则又如何?”

  辛评微微叹了口气道:“若是失败,叔治恐怕回不来了;而最怕的便是叔治失败了,还能安然而回……”

  袁谭双眉一凝,眼中杀气陡增,问道:“你是说叔治会投敌?”

  辛评苦笑道:“如今公孙白如日中天,而主公身陷困境,叔治未尝不会如此。”

  袁谭沉默了一会,许久才道:“叔治跟随本将多年,断不会投敌,不过事关重大,若叔治回城,需派人暗中盯紧,休得出了变故。”

  “喏!”

  袁谭抬起头来,仰望着苍穹,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但愿叔治此去马到成功,让我一举击杀公孙白小儿,一雪我袁家之恨!”

  ……

  王脩快马加鞭,很快就驰到了关外大营,他停在辕门不远处,望着灯火中的大营暗自出神,心中百感交集。

  十数道黑影从暗中闪出,将他团团围了起来。

  王脩当即翻身落马,举手高声喊道:“并州主簿王脩,特来投降,求见大将军。”

  几名精悍的哨探,快步向前,收缴了他的腰中的佩剑,又将他全身搜索了个遍,这才一边派人回报主将,一边将王脩押解往辕门而去。

  王脩被押解到一处营帐之内,焦急的等候消息。

  不一会,帐外马蹄声起,一名将领飞马而来,停在大帐之外,掀帘而入。

  来将身材高大,腰挎长剑,双眼如电,恶狠狠的盯着王脩,似乎要看到他的心底去。王脩坦然无惧的迎向来将,目光丝毫不避让。

  旁边的士兵急忙向那人见礼:“拜见燕将军!”

  来人正是燕八,随意摆了摆手,双眼依旧在王脩身上打转,许久才道:“大将军传见贼军奸细。”

  王脩脸色微变,冷笑道:“燕将军私自给王某戴的好大帽子。”

  燕声,也不应答,只是喝了声:“走。”

  ……

  中军大帐,四周灯火通明,两旁挤满了雄健的将士,人人盔甲鲜明,手执明晃晃的刀枪,杀气腾腾。

  大帐门口,更是整齐的立着两排白袍银甲的精悍士卒,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他们手中的雪亮长刀,向前斜举,居然搭着一道∧字形的刀阵,那凛冽的刀锋,闪着逼人的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王脩望着那寒光闪闪的刀阵,眉头微微一皱,随即低头而入,从那明晃晃的刀刃之下,直接钻了进去,直奔大帐门口,然后这才整了整衣裳,大步踏入大帐。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丰神如玉的少年,头戴白玉冠,白袍银甲,身披一袭火红的英雄氅,端坐在大帐正中,正似笑非笑的望着他。

  两旁则猛将如云,一个个虎背熊腰,神色威猛,令人望而生畏。

  王脩突然觉得心头莫名的激动起来,全身的血液似乎也在热,当即再次低下头来,疾步趋向前来,在公孙白面前恭恭敬敬的跪拜了下来,一连拜了三拜,这才朗声道:“并州主簿王脩,拜见大将军!”

  并州主簿,这不是吕布的继任吗?

  公孙白饶有兴趣的望着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将领,依旧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淡淡的笑道:“王主簿礼重了,请起!”

  军营之中,不管是自己的部曲,还是来使,只需躬身行礼即可,像王脩这样纳头拜倒,还一连三拜的,的确是夸张了点。

  王脩缓缓的抬起头来,望着面前这个二十岁出头的俊美少年,心头又微微掠过一丝激动,身子竟然微微有点颤抖,这般神色看在公孙白身旁的郭嘉眼里,不觉感到诧异。

  这王脩十有**是来诈降的,就算是真降也不至如此激动啊。

  却听王脩激声道:“王某非拜大将军之名爵,而是拜横扫北地异族,守卫北地汉人子民的大汉英雄。大将军破乌桓,逐鲜卑,平高句丽、扶余等异族,救百万汉人于水火之中,足当此礼。”

  公孙白和郭嘉等人齐齐神色一呆,原本以为来了个凯子,怎么却装得像铁杆粉丝一样,真是高人啊。

  公孙白眼中掠过一丝惊讶之色,神色不动,依旧问道:“阁下为何而来?”、

  王脩朗声道:“当为弃暗投明而来。”

  果然如此!

  公孙白淡淡一笑,问道:“诈降还是真降?”

  王脩哈哈笑道:“王脩奉袁谭之命,特来诈降,一旦大将军入城,便会有上万强弓硬弩侍候,关门狭小,届时万箭如雨,恐怕大将军便会丧生于城门之内。”

  全场哗然,众将眼中精芒如电,齐齐望向王脩。

  公孙白脸上也露出春暖花开般的笑容,望着王脩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