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兵甲三国-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甄氏,收购粮草的渠道比官府还多,而且价格也公道,整个北地的商人们,就算敢在官府面前阳奉阴违,哄抬物价,但绝对不敢在甄氏面前耍滑头,除非他们不想在北地做生意了。

  从匈奴人和鲜卑人手中缴获了大量的马匹,再加上互市的开放,官府手中拥有大量的畜力,运起粮来自然要快速得多。

  然而,陆路的粮食运输再快,终究是要跋山涉水的,怎么也比不上水路。

  一艘艘斗舰装满了粮食,自辽东出发,过渤海湾,自黄河入口,一路沿着黄河逆水而上,运往兖州北部一带,在指定的码头卸下之后,便有军马护送到各郡各县。

  从辽东到兖州北部,千里之遥,然而不过十几日的时间,便已运到。

  对于赈灾这件事,公孙白的三个谋士,出发的角度各不相同:十年戎马生涯,一向以临场随机应变著称的郭嘉,更多的是考虑军事战争的形势;出身士族,军事和政治才能都俱佳的庞统,则更多的是政治利益角度考虑;而出身寒门,少年曾做游侠杀人,长期混迹在社会底层的徐庶,则完全是从人道主义出发考虑问题。

  不管如何,后来的事实证明,公孙白的选择是对的,虽然舍弃了一时的大好战争形势,但是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亦然,这一招,刘大耳用得最好,以致四方贤才纷纷来投。

  不过一个月之间,兖州的灾荒就基本得到了遏制,一袋袋小麦、土豆和红薯,由官府按需分配,送到了百姓的手中。

  那些走投无路、几乎绝望的百姓,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上千斤的粮食,无不感激涕零,将公孙白奉若神明,更是有不少村庄建立了公孙白的塑像寺庙,每日前来供奉和朝拜。

  当年公孙白占据冀州之地后,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才基本征服冀州的民心,但饶是如此,仍有个别冀州的望门士族,暗暗还对四世三公的袁氏念念不忘。

  而刚刚征服大半个兖州,公孙白便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令整个兖州百余万生灵,对其死心塌地,就算是那些兴旺了百年的望族,也对公孙白心悦诚服,绝不敢背后说魏公半个不字。

  西路的张郃大军和中路大军,早已撤回兵马,全力赈灾和屯田,而东路的高顺的兵马却仍旧在兖州境内征讨,因为只有占据了兖州全境,才能将赈灾行动彻底的贯彻下去,然而公孙白的义举使得高顺的东征再无意义,所有的兖州境内的郡县城池,纷纷取下曹军的旗帜,换上公孙氏的大旗,向魏公投诚。虽然不是每座城池的守将都是心甘情愿的,但是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向公孙白低头,再说原本就守不住,这样一来反而落了个为民着想的好名声,又何乐而不为。

  上百万斤的土豆种也散发到了各郡各县,土豆种植借此在兖州境内全面推广。

  这时天空上才淅淅沥沥的下了几场好雨,但是这对于地里如同枯草一般的麦苗已然没有任何意义,众百姓索性一把火烧光,然后翻地整地,趁着雨后,种植土豆。

  只要等上三个月时间,无论是百姓种植的土豆,还是大军屯田所种植的土豆,都将获得丰收,届时兖州的饥荒便可得以缓解。

  一场席卷兖州的灾荒,终于就此消弭。

  兖州史上两场大旱,194年那场大旱,让兖州人永远忌恨以人肉为脯的程昱和曹操,而202年这场旱灾,则让百余万黎民永生铭记住了魏公公孙白的大恩大德。

  *************

  202年,许都郊外,秋。

  十五的月亮,格外的圆,格外的明亮。夜已深,风中传来了桂花的香味。

  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节,但此时却什么节日都不是。

  山坡后的健马轻嘶,隐约可闻,却杳无人烟,月光斜照在山亭之中,将立在亭前的白墉那高大魁梧的影子,长长的投影在地上,他的浓眉大眼,燕颔环眼,虬髯虎须,在月光下看来更显得轮廓明显而突出。

  赫赫有名的白屠户,也只是在许都南门一带的百姓之中赫赫有名而已,在屠户界最有名的是张三爷,他白屠户比起三爷的名头还是差了点。

  然而在许都南门杀猪的白屠户会出现在许都郊外的山亭之中,自然不是普通的屠户,此刻他显得仿佛有点焦躁不安。

  万春,十四岁从军,十五岁当上什长,十八岁当上队率,十九岁在濮阳之战中表现抢眼,护卫曹操出城的勇士中就有他的身影,二十岁拜百人将,二十三岁那年差点被调入虎豹骑,如今则是统管两百人的军侯。

  万春一向以悍勇著称,在军中小有名气,近年来一直曹昂麾下效力,坐镇许都。

  此刻的他,虽然告了假,但原本应该在万花楼中倚红偎翠,酩酊大醉才是。年少多金,喝最烈的酒,玩最有味道的女人,乱世男儿,理当如此。

  然而,此刻他却一袭轻衫,面蒙白布,提着长枪,纵马奔驰在通往山亭的山路上,清脆的马蹄声在空寂的山道上,显得格外的响亮。

  山亭前的白屠户脸色微变,右手已然紧紧的按住了腰中的长刀——百炼钢刀。

  月色如水,白袍蒙面的万春已纵马踏月而来,马蹄刚刚停住,万春已然飘然而下,长刀直指:“白屠户!”

  话音未落,白屠户如同一只大鸟一般纵身掠起,手中的长刀在月色下抖出一溜青寒的光芒,直取万春。

  当~

  双刀相交,金铁交鸣之声大起,两人齐齐后退了数步,紧接着又同时挥刀而起,只见得刀光闪闪,刀锋撕破空气的嗤嗤声不绝于耳,两人已然对上了十余招。

  最后两人的长刀狠狠的抵在一起,僵持不动。

  万春嘿然道:“白屠户的刀杀起猪来挺利索的,杀人似乎不行。”

  白墉寒声道:“少废话,我问你,曹阿瞒的老爹曹嵩有三个儿子,大儿叫曹大,二儿叫曹二,三儿叫什么?”

  万春沉声道:“自然是叫曹三。”

  白墉似乎对这个弱智的回答很满意,又问道:“为什么不叫曹阿瞒?”

  万春哈哈大笑,一把扯下蒙面巾,笑道:“因为主公说了,曹阿瞒不是曹嵩所生,而是隔壁老王。”

  白墉这才看清万春的面目,先是微微一愣,随即也哈哈笑道:“想不到万军侯,也是我辈中人。”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然而笑声未歇,山道之中,突然蹄声大起,竟然似乎有十数骑疾驰而来,两人不禁脸色大变。

  轰隆隆~

  十数匹白马轰然而来,带动着一溜的尘土,震动得山中的鸟雀也纷纷被惊起,迎着明亮的月色,呼啦啦的在空中乱飞。

  不过转眼之间,那十数骑已然将山亭包围,紧接着噶啦啦的一阵弩机声大起,无数枝连弩瞄准了亭内的两人。

  人群之中,一人全身白衣如雪,头戴紫金束发冠,腰悬长剑,施施然下了宝马,在四名黑衣持刀护卫的簇拥下,昂然而来,停在白、万两人面前,全身弥漫着一股冲天的杀气,令人不寒而栗。

  两人被那人气势所慑,忍不住齐声喝问道:“天王盖地虎?”

  回答的是身边的黑衣带刀护卫:“小鸡炖蘑菇……还不速速拜见燕中郎将!”

  两人骇然对视一眼,又齐声说道:“我等乃黑豹卫中郎,原本只受酉中郎将管辖,虽昨日接到黑豹令,但须核对黑豹符之后才可信服。”

  白衣人冷然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枚黑黝黝的铁制令符,扔给两人,两人急忙接住,又各自从怀中掏出一角小小的令符,与那令符凑在一起,锯齿完全吻合。

  两人再无疑虑,急忙翻身拜倒:“拜见燕中郎将。”

  ……

  月过中天,许都。

  宅院里,两人相对而立,在月下拖着两道长长的影子。

  两人身材相差无几,衣裳一黑一白。四周围住了十数名精悍的蒙面人,或持刀,或持弩,齐齐瞄准了黑衣人,一股凛冽的杀气充溢在宅院之内,使得原本寒冷的秋夜更加寒气透骨。

  “黑豹令现,黑豹符出,你终于来了……”黑衣人淡淡的说道,似乎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白衣人的眼中的目光如刀,死死的盯着黑衣人,满脸的痛苦之色,许久才艰涩的说道:“你我乃同乡,我们的村子相隔一条河,后来我们的父母和村人,都被鲜卑人屠戮殆尽,只剩下我两人外出才逃得生天,后来我们两人同时去当斥候。再后来,我新娶的妻子也被鲜卑人所杀,那天,我原本是要找鲜卑人拼命的,不料……”

  白衣人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激动和兴奋的神色,缓声道:“不料却遇到魏公在稽落山大破鲜卑人,驱数万鲜卑俘虏而回,从此你我两人均投入魏公麾下,并被魏公所看重。我当了魏公的亲卫统领,而你则被魏公委以重任,组建黑豹卫。在魏公心中,你我都是他最亲信的人之一,但是你比聪明,而我比较愚笨,所以在外独挡一面的是你,而不是我。”

  黑衣人身子一动不动,如同雕塑一般,细细的听着白衣人的诉说,谁也没注意到他眼角的泪珠。

  白衣人停顿了一下,突然双目圆睁,睚眦欲裂,语气变得十分激动起来,猛然向前,一把揪住黑衣人的衣领,嘶声吼道:“你可知道,就因为魏公过于相信你,才会对你提供的情报坚信不疑,以致差点陷于十死无生之地?虽然你后来亡羊补牢,可是若非西山之战中,数万将士拼死血战,若非藏霸投诚,若非太史将军用计骗过曹贼,大错依旧无可挽回!即便是如此,仍旧牺牲了上万的将士的性命,魏公出道以来,未尝一败,交战十年,都未死过如此之多的将士!这一切,都是拜你所赐,都是拜你所赐!”

  说道后来,白衣人几乎是咆哮了起来,抓住黑衣人的衣领使劲的摇晃着。

  黑衣人依旧一动不动,任他将自己伟岸的身躯像稻草一般摇来摇去,任他抓紧自己的衣领勒得自己快喘不过气来。

  许久,白衣人才颓然放下他,眼中的神色变得更加锋利起来,再次恶狠狠的问道:“为何如此,告诉我为何如此?”

  黑衣人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道:“因为我娶妻了,而且去年刚刚生了一个儿子,白白胖胖的,然而就在他刚刚满月那一天,贾诩找到了我的妻儿……”

  白衣人悲愤欲狂,怒吼问道:“魏公在你组建黑豹卫之前,就说过你的身份不宜娶妻生子,你若真想享受人伦之乐,须向魏公请辞,魏公当另外安排他职……更何况,你就为了妻儿的性命,眼睁睁的看着魏公一步步走入曹贼的陷阱,眼睁睁的看着上万同袍白白战死在沙场,你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黑衣人脸色苍白,苦笑道:“你不知道,缘分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你更不知道,为人之父的心情……不管如何,这件事我终究是错了,我自然会对此事负责。”

第395章 鏖战高唐

  黑豹卫,设统领一人,下设左右仆射各一人,黑豹陛中两人,黑豹中郎八人,

  所有的黑豹卫的名单和详细资料,公孙白手中都有一份,所有黑豹卫成员在加入之时,都会熟读黑豹卫律令,其中一条便是当黑豹令现之后,便是黑豹卫统领被解除职权之时。

  全体人员自左右仆射以下,接到黑豹令之后,便不再接受黑豹卫统领之管辖,只听黑豹符主符的持有者之令。而左右仆射、陛中和中郎等十二人,均持有黑豹符一角,可与黑豹符主符予以校对,以辨真假。

  黑豹卫统领酉飞,谎报军情,叛变通敌,念起有悔过之举,革除其职,永不录用,由燕八接替其职,重新整顿黑豹卫。

  不久之后,黑豹卫统领燕八,却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儿子,暂养于魏公府中。

  ……

  随着天气逐渐变凉,一晃三个多月过去,兖州之地的土豆开始成熟,刚刚经历了旱灾和蝗灾的浩劫之后的兖州百姓,死里逃生之后,却在岁末之时迎来了一个丰收之年。

  兖州乃天下膏腴之地,土地肥沃,一亩地竟可产出八九百斤土豆,全兖州之境内,仅仅一秋时间,便收获近两亿斤土豆。

  虽然说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兖州百姓都要过着上顿土豆下顿马铃薯的日子,但终究是好过饿死。

  不管如何,这个饥荒之年是度过去了,到了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百姓便可同时种植小麦和土豆了,还有红薯,食物自然不会像现在这般单一化。

  而就在此时,公孙白的种子合成系统又升级了,系统合成出3级种子——玉米。

  从此,在中原和北地,将种上第三种农作物,依旧是高产、抗旱,而且还能和面做成玉米面饼,虽然口感比麦面饼差点,但是终究是比顿顿煮土豆和红薯要好得多。

  自公孙白退兵之后,原本岌岌可危的曹操,趁机逐渐恢复元气,四处招兵买马,积攒实力,同时派徐晃、乐进和曹仁等人率重兵死守豫州北部和司隶东部一线,防止公孙白南下攻袭。

  只是由于兖州全境被公孙白所占,而且公孙白又趁着兖州大旱之机,将兖州之地的民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几乎掐断了司隶、豫州两州之地和东面的青徐两州之间的联系。

  如果说徐州南部还可通过豫州相连的话,那么紧紧靠着渤海郡、兖州东面和徐州北部的青州,简直如同孤岛一般的存在,远远脱离了曹操的实力范围,只剩下夏侯渊率着三万多孤军死守。

  夏侯渊虽然也算是曹操麾下文武双全的名将,但是区区三万多孤军,又如何能守得住此时的天下第一诸侯公孙白?

  ……

  青州之地,在黄巾之乱初有编上户籍的将三百五十万人,实际人口不下四百万人。在黄巾之乱后便不过三百万人,而在刘虞刚刚统管幽州的时候,又有数十万人慕刘虞之名迁往幽州,便只有两百多万出头,而后来又号称百万黄巾之乱,其实也有六七十万人马,而这几十万黄巾军经过公孙瓒、袁绍联手打压之后,再经曹操收整一遍青州军,整个青州之地便只剩下百余万人口了。

  然而,近年来,由于公孙白在辽东的大开发,许多青州百姓纷纷渡海逃往辽东,再加上袁尚和曹操在青州的战争,使得曹操初入青州的时候,只有四五十万人。近年来虽经曹操励精图治,但是不足十年的时光是养不出一代人的,所以青州之地到现在也不过五六十万人口。

  让兖州渡过了旱灾和饥饿,公孙白已牢牢的控制了兖州之地,掐住了中原五州之间的中心部位,接下来,攻袭青州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公元202年秋,公孙白令田豫率三万幽州军自渤海郡南下,攻入平原郡,一路长驱直入,进入平原城,夏侯渊派部将韩浩和史涣坚守高唐,扼守黄河南岸之地,不让田豫渡河南下。

  就在田豫出兵的同时,公孙白再次令高顺率十万安济军,徐庶辅之,自泰山郡出发,进入齐国,欲攻袭青州之治所临淄,一举平定青州之地。

  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攻袭青州,这是公孙白自出道以来,兵力优势最大的一次,是敌军的四倍,这也是公孙白第一次攻袭一州之地而居然没有亲自出征的一次战争。按照公孙白的意思就是,高顺、藏霸这样的名将,再加上徐庶这样的顶级谋士出谋划策,再以四倍的兵力攻袭夏侯渊这样的丧家之犬,兵甲还比敌军略胜一筹,这样若是还不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