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1-6部全)-第6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然完全赞同郑国之说。但李斯不同于郑国之处,在于李斯更明白秦国朝野情势。要数十万民力大上河渠,那可不是秦王一句话所能定夺的,得各方周旋而后决断。所以,李斯便只点头,想先听听秦王的难处在哪里,而后再相机谋划对策。
不料,年青的嬴政大手一挥,非常果决地说:“关中大旱,已成秦国最大祸患,泾水河渠不能拖!若有民力上百万,一年能否完工放水?”李斯尚在惊愕,郑国却点着探水铁尺霍然起身:“引泾之难,只在瓠口开峡。老夫十年摸索,已经胸有成算。秦王果能征发百万民力,至多两年,老夫便给秦国一条四百里长渠!”秦王回头看着李斯:“征发民力,河渠署可有难处?”李斯稍一思忖,奋然拱手答:“倾关中民力,征发百万尚可。”郑国却是连连摇头叹息:“只怕难也!自大禹治水,几千年老规矩,都是河渠引水庶民自带口粮。目下正是大旱之后,民众饥肠辘辘,哪里还有余粮出工?没有粮食,有人等于没人。民人饿着肚子上渠,上了也白搭,弄不好还要出乱子。”
郑国几句话,症结骤然明确:泾水河渠能否大上,要害在于粮食。
嬴政目光一闪:“秦国官仓,有几多存粮?”
李斯皱着眉头:“六大仓皆满。可,秦法不济贫,官粮济工不合法。”
嬴政一阵焦灼地转悠思忖,突然又问:“长平大战之时,昭襄王大起关中河内百余万民力赴上党助战,如何解决口粮?”李斯说:“那是打仗,民力一律编做军制,吃的是军粮。”嬴政意味深长地一笑:“水旱两急,谁说治水不是打仗?”李斯心头一动,(炫)恍(书)然(网)拍掌:“君上是说,以军制治水,以官仓出粮?”嬴政目光大亮:“对!只要揣摩个办法出来,小朝会议决,教那些迂阔元老没话说便是。”愁眉深锁的郑国顿时活泛起来,君臣三人交互补充,天亮时终于敲定了大计。
三日之后,废除逐客令的特急王书已经飞到了秦国所有郡县,也通过长驻咸阳的六国使节飞到了山东各国。老秦人仇视山东人士的风浪开始回落,移居秦国的新秦人,也不再惶惶谋划离秦了。被河东秦军秘密拦截下来的被逐官吏,也全部回到了原先官署,各个官署都开始重新运转起来。朝野欣然,一时呼为“复政”。山东商旅与游学士子,也陆续开始回车。尚商坊又开市了,学馆酒肆又渐渐活过来了。只有嬴秦部族的一班元老旧臣还是满腔愤激,天天守在王城汹汹请命,要秦王“维护成法,力行逐客令”!呼应者寥寥,嬴政也一时没工夫周旋,这些老臣子们便日日聚在东偏殿外的柳林中,兀自嚷嚷请命不休。虽则如此,大局终是稳定了下来。
八月中,咸阳王城举行了复政之后的第一次小朝会。
参与朝会者,除了任何朝会都不能缺席的廷尉府、国正监、长史,全是清一色的经济大臣:大田令、太仓令、大内令、少内令、邦司空;还有次一级的经济大吏:俑官、关市、工师、工室丞、工大人。除了这经济十署,便是郑国、李斯两名河渠官员。
清晨卯时,小朝会准时开始。嬴政一拍案,开宗明义说:“诸位,今日朝会,只决一事:如何重上泾水河渠,根治关中大旱威胁?各署有话但说,务必议出切实可行之策。否则,秦国危矣!”殿中一时肃然,面面相观无人说话。过得片刻,首席经济大臣大田令吭哧开口:“老臣,原本主张河渠下马,民力回乡抢挖毛渠。几月大旱,老臣自觉毛渠无力抗旱,似,似乎还得上马泾水河渠。只是,兹事体大,民人饥馑,老臣尚无对策。”大田令一说完,殿中哄嗡一片议论开来。与会者都是经济官吏,谁都被这场持续大旱搞得狼狈不堪,已经深知其中利害,只碍着原先主张河渠下马,一时不知道如何改口,故而难以启齿。如今大田令率先改弦更张,经济官员们心结打开,顿时便活泛起来。没说两个回合,原先主张放弃泾水工程的老臣人人欣然改口,一口声拥戴重新上马泾水河渠。
李斯见情势已到火候,便以河渠事务主管的身份,陈述了重上河渠工程的缓急两种选择。没说一轮,经济臣僚们又是异口同声赞同“全力以赴,两年完工”的急工方略。于是,要害关节迅速突出:粮食来路何在?
一说粮食,举殿默然,看着老廷尉的黝黑铁面,谁也不敢碰这个硬钉子。
年青的秦王慨然拍案,一口气毫无遮掩地说出了民工军制、官仓出粮的应对之策,并特意申明,这是效法成例,并非坏秦法制。秦王说罢,举殿目光一齐聚向老廷尉——这个只认律法不认人的老铁面要是依法反对官仓出粮,只怕秦王也要退避三舍。嬴政却是谁也不看,一拍案点名,要老廷尉第一个说话。不想,老廷尉似乎已经成算在胸,站起身一拱手铿锵作答:“秦法根本,重农重战。农事资战,战事护农,农战本是一体。关中治水灭旱,民力以军制出工河渠,一则为农,二则为战,资以军粮,不同于寻常开仓济贫,臣以为符合秦法精要,可行也!”群臣尚在惊讶,国正监已经跟着起身,慨然附议:“聚国家之力,开仓治水灭旱,正是秦法之大德所在!老臣以为可行!”经济大臣们见执法大臣、监察大臣这两个执法门神如此说法,不待秦王询问,便是同声一应:“臣等赞同,军粮治水!”嬴政没有任何多余话语,欣然点头拍案,大计于是底定。各署振奋,当殿立即核定民力数额,议决开仓次序、车辆调集、各色工匠数目、工具修葺等诸般事项。
时到正午,一切已经就绪。
次日,秦王王书飞抵渭北各县,整个关中立即沸腾起来。
开官仓治水,这步棋正中要害。其时正在大旱饥馑之后,庶民存粮十室九空。开官仓治水,无疑给了老百姓一条最好的出路。最要紧的一条,这次的民力征发,破例地无分男女老幼。如此,庶民可举家齐上工地,放开肚皮吃饭,岂非大大好事?其次,河渠出工又算作了每年必须应征的徭役期限。而历来的老规矩是:民众得益的治水工程,从来不算在官定徭役之列。其三,这次河渠工程正在秋冬两季,大体上不误农时,民众心里也没有牵挂。更有一层,秦国历来将农事之功与战功等同,庶民劳作出色者还能争得个农爵,何乐而不为!如此等等,民力大上河渠,简直是好处多多。这还只是未来不受河渠益处的“义工县”的民众想法,若说受益县的民众,更是感奋有加,不知该如何对官府感恩戴德了。
唯其如此,秦国腹地的河渠潮骤然爆发。连职司征发民力的李斯也没有想到,原本谋划的主要征发区,只在泾水河渠受益的渭北各县,对关中其余各县只是斟酌征发义工,能来多少算多少。不想王书一发,整个秦川欢声雷动,县县争相大送民工,一营一营不亦乐乎。旬日之间,渭北塬坡便密匝匝扎下了一千多个营盘,一营一千人,整整一百多万!如此犹未断流,东西两端十几个县的民工,还在潮水般地涌来。不到一个月,整整一千六百多座民工营盘黑压压摆开,东西四百多里、南北横宽几十里的渭北塬坡,整个变成了汪洋人海。
面对汹汹人流,李斯原本要裁汰老弱,只留下精壮劳力。可郑国一句话,却使他心里老大不是滋味,不得不作罢。郑国板着黑脸说:“饥馑年景,你教那些老弱妇幼回去吃甚?年青精壮都走了,老弱妇幼进山采猎走不动,还不得活活饿死?老夫看,只要河渠不出事,多几个闲人吃饭,睁一眼闭一眼也就是了。”依着李斯对秦法的熟悉,深知郑国这种怜悯之心是不允许的,既违“大仁不仁”之精义,又偏离秦法事功之宗旨,自己只要提出反对,秦王一定是会支持自己的。可是,郑国说出的,却是一个谁也无法回避的严峻事实:如果因此而引起民众骚乱,岂非一切都是白说?反复思忖,李斯只有苦笑着点头了。如此一来,老百姓便看作了“泾水工地啥人都要,来者不拒”,对官府感激得涕泪唏嘘,处处一片震天动地的万岁之声。
也是秦国百年积累雄厚,仅仅是关中六座大仓打开,各色粮食便有百万斛之多。无疑,如此巨额支撑河渠工程绰绰有余。向河渠运送“军粮”的大任,秦王交给了老国尉蒙武。蒙武调集了留守蓝田大营的三万步军,组成了专门的辎重营,征发关中各县牛车马车六万余辆,昼夜川流不息地向渭北输送粮草。
至此,泾水瓠口骤然成了天下瞩目之地。
李斯与郑国,也骤然感到了无可名状的强大压力。
李斯的压力,在于对全局处境的洞察。秦国腹地的全部民力压上泾水,意味着秦国没有了任何回旋余地,只许成不许败。河渠不成,则举国瘫痪。当此之时,山东六国一旦联兵攻秦,秦国连辎重民力都难以支应。这是最大的危 3ǔωω。cōm险。为了防止这个最大的危 3ǔωω。cōm险,年青的秦王已经兼程赶赴河东大军,与一班大将们商议去了。第二个危 3ǔωω。cōm险,便是工地本身。目下民心固然可贵,然则,如此庞大的人力紧密聚集在连绵工地,任何事端都有可能被无端放大。县域偏见、部族偏见、家族偏见、里亭村落偏见以及各种仇恨恩怨,难免不借机生发。但有骚乱械斗或意外事件,纵然可依严明的秦法妥善处置,可只要延误了河渠工期,便是任谁也无法承担的罪责。郑国虽是河渠令,可秦王显然将掌控全局的重担压在了李斯肩上。事实上,要郑国处置这些与军政相关的全局事项,实在也非其所长,只能自己加倍小心了。好在李斯极富理事之能,看准了此等局面只有防患于未然,便带着一个精干的吏员班子日日巡视民工营地,事无大小一律当下解决,绝不累积火星。如此几个月下来,李斯便成了一个黝黑精瘦的人干。
郑国的压力,却在于河渠工程本身。
作为天下著名水工,郑国面临两大难题:第一是如何铺排庞大劳力,使引水瓠口与四百多里干渠同时完工。第二,是如何最快攻克瓠口这个瓶颈峡谷。就实说,年青秦王亘古未闻的决断,确实激励了郑国,万千秦人对治水的热切,也深深震撼了郑国。治水一生,郑国从来没有梦想过有朝一日能率领一百六十余万之众叱咤天下治水风云。亘古以来,除了大禹治水,哪一代哪一国能有如此之大的气魄?只有秦国!只有这个秦王嬴政!面对如此国家如此君王,郑国实实在在地觉得,不做出治水史上的壮举,自己这个老水工便要无地自容了。
还在民力开始征发的时候,郑国便生出了一个大胆的谋划:若能在今年秋冬与来年春夏开通泾水河渠,赶在明年种麦之前放水解旱,方无愧于秦国,无愧于秦王。要得如此,便得将全部工程的全部难点事先理清,事先做好施工图,否则,几百名领工的大工师便无处着手。可是,四百多里大渠,有一百六十三座斗门、三十处渡槽、四十一段沙土渠道,要全部预先成图,却是谈何容易!然则,这还仅仅是伏案劳作之难。毕竟,十年反复踏勘,郑国对全部河渠的难点是心中有数的。
真正的难点,是引出泾水的三十里瓠口。这瓠口,实际上是穿过一座青山的一道大峡谷。这座青山叫做中山,中山背后(西麓)便是泾水,打通中山将泾水引出,再穿过这道峡谷,泾水便进入了干渠。当初,郑国在泾水踏勘三年,才选定了中山地段这个最近最难而又最理想的引水口,并给这道引水峡谷取了个极其象形的名字——瓠口。中山不高不险,却是北方难觅的岩石山体,一旦凿开成渠,坚固挺立不怕激流冲刷,渠首又容易控制水量,堪称最佳引水口。十年之间,中山龙口已经凿通,只有过水峡谷还没有完全打通。这道峡谷,原有一条山溪流过,林木丛生,无数高大岩石巍巍似巨象般矗立于峡谷正中,最是阻碍水流。而今要尽快开通峡谷,难点便在一一凿碎这些巨大的“石象”。若没有一个碎石良策,只凭石匠们一锤一凿地打,那可真是遥遥无期了。
李斯忙,郑国忙,偌大一座幕府,整日只有几个司马坐镇。
“老哥哥,事体如何?”深夜回营,李斯总要凑过来问一句。
“只要你老兄弟不出事,错不了。”
“瓠口几时能打通?”
“十月开打……”郑国只要靠榻,准定呼噜一声睡了过去。
烛光之下,李斯惊讶地发现,郑国的满头白发没有了,不,是白发渐渐又变黑了!虽说黝黑枯瘦一脸风尘,可分明结实了年青了许多。李斯感喟一阵,本想沐浴更衣之后再看看郑国赶制出来的羊皮施工图,可刚刚走到后帐入口,便一步软倒在地呼噜了过去。

二、雪原大险 瓠口奇观
启耕大典之后,年青的秦王决意到泾水河渠亲自看看。
自泾水河渠重新上马,秋冬两季,嬴政的王车一直昼夜不息地飞转着。嬴政的行动人马异常精干:一个王绾,一个赵高,一支包括了三十名各署大吏、二十名飞骑信使的百人马队。王绾与他同乘驷马王车,其余人一律轻装快马,哪里有事到哪里,立即决事立下王书,之后风一般卷去。嬴政的想法与李斯不谋而合,泾水河渠一日不完工,便不能教一个火星在秦国燃烧起来。
嬴政的第一步,是化解山东六国的攻秦图谋。逐客令之前,君臣们原本已经在蓝田大营谋划好了进兵方略。那时候的目标,是预防六国借大旱饥馑趁乱攻秦。可大军刚刚开出函谷关,却突然生出了谁也无法预料的逐客令事件。这逐客令一出,形势立变。原本已经悄无声息的山东六国顿时鼓噪起来,特使穿梭般往来密谋,要趁机重新发动六国合纵,其中主力便是实力最强的赵国与魏国。而此时的秦军,则由于后方官署瘫痪,整个粮草辎重的输送时断时续不顺畅,驻扎在函谷关外不动了。如今逐客令已经废除,却又出现了泾水河渠大上马的新局面,粮草输送依然不畅。当此之时,大军究竟应该如何震慑山东,军中大将们一时举棋不定了。
年青的秦王来到关外大营,与桓龁、王翦、蒙恬一班大将连续商讨一昼夜,终于定出了对付山东六国的方略:两路进兵,猛攻赵魏,使山东六国联兵攻秦的密谋胎死腹中。最后,嬴政给了大将们一个最大的惊喜:三月之内,本王亲自督导粮草!事实是,仅仅九、十两个月,年青的秦王便将大军所需的半年粮草,全部运到了河东战地。秦王的办法是,从民力富裕的泾水河渠紧急调来二十万民力,同样的以军粮拨付民工口粮,车拉担挑昼夜运粮,硬是挤出了一个月时间。
军粮妥当,嬴政立即马不停蹄地巡视关中各县。此时关中民力全部压上泾水,县城村落之中,除了病人与实在不能走动的老弱,真正是十室九空。当此之时,嬴政所要督察的只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各县留守官吏是否及时足量的给留居老弱病人分发了河渠粮,各县有无饿死人的恶政发生?第二件,留守县尉是否谨慎巡查,有没有流民盗寇趁机掳掠虚空村落的恶例?巡查之间,年青的秦王接连得到河东战报:王翦将兵猛攻魏国北部,连下邺邺,战国魏地,西门豹曾为邺城令治水,今河南省安阳境内。地九城!桓龁、蒙恬将兵突袭赵国平阳平阳,汾水西岸之赵国要塞,也是黄河东岸(河东)重镇,今山西省临汾市境内。,一举斩首赵军十万,击杀大将扈辄!两战大捷,中原震撼,楚燕齐三国的援兵中途退回,韩国惶恐万状地收缩兵力,六国联兵攻秦之谋业已烟消云散。嬴政接报,立即下书将蒙恬调回镇守咸阳,自己则带着马队直奔了北方的九原。
冰天雪地之时巡视北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