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鉷想尽办法苛剥百姓以取悦玄宗,导致朝野内外怨声载道;但是今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玄宗以他善于理财、充盈国库为由,升任他为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

  王鉷之所以能进入御史台,主要是靠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杨慎矜的引荐;可是他转头就把自己的恩人给坑了。

  杨慎矜与王鉷父亲王晋是表兄弟,王鉷与杨慎矜少年时十分友好,到了王鉷成为御史中丞后,杨慎矜与他说话时仍然直呼他的姓名。

  虽然直乎姓名确实是杨慎矜的不对,王鉷对于杨慎矜直呼他姓名的事情心中不快,自恃与李林甫关系密切,所以想要借助李林甫的势力除掉他。

  王鉷的母亲原本是他父亲的贴身丫鬟、出生低贱,杨慎矜曾经把这件事情告诉过别人,所以王鉷对杨慎矜更加怀恨在心;再加上杨慎矜后来又夺了他的职田,所以王鉷对杨慎矜更存恨意,便开始有心报复杨慎矜。

  然而杨慎矜并不知情,仍然像过去一样对待王鉷,并私底下与王鉷谈论谶书。

  杨慎矜得到玄宗的信任和赏识,这使得李林甫忌妒,当李林甫得知王鉷对杨慎矜不满后,就引诱王鉷陷害杨慎矜。

  于是王鉷就让手下人散布流言:“杨慎矜是隋炀帝的玄孙,经常与坏人来往,家里还私藏谶书,Y谋复辟先祖的帝业。”

  玄宗最忌讳这个了,他听说后大怒,逮捕了杨慎矜;最终引起了大冤案,牵连数十人。

  杨慎矜兄弟三人全部赐死。

  简直就是现实版的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朝堂动乱不堪,边疆战乱不断。

  天宝四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攻杀突厥白眉可汗,并把他的首级传往京师。

  突厥大臣毗伽可敦于是率领众部下前来求降。

  于是长期以来威胁唐王朝北方边境的突厥由衰而消亡,大唐北边晏然无警。

  但是,这个时候回纥势力逐渐强大,他们甚至吞并了突厥的土地,不仅如此,他们还南下*近东达室韦,西边*近了金山。

  它南边的疆域横跨整个大漠。

  俨然成为了唐朝新的一大威胁。

  但是他们并没有像之前的突厥那样发起进攻,而是远远的观望。

  可能也是怀仁可汗扩充疆域完没多久就死掉了吧。

  他死后,他的儿子磨延啜继位,号葛勒可汗。

  安禄山在天宝元年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

  身兼重任,可是他却没有什么拿得出门儿的军功。

  于是,他想要在边疆建功立业,以便取悦玄宗。

  于是,他数侵犯奚、契丹。

  原本今年三月十四日,玄宗把他的外孙女独狐氏为静乐公主,嫁给了契丹王李怀节;外甥女杨氏——杨贵妃妹妹所生的女儿——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唐朝和奚、契丹两族关系日渐和睦,眼看着可以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了。

  结果因安禄山多次侵掠,奚、契丹忍无可忍,他们遂各杀公主反叛。

  正中了安禄山的诡计,安禄山率兵讨伐,大破两族联军。

  同时,他还趁乱搜刮了很多财务,中饱私囊。

  玄宗当然不知道,这场战争原本就是安禄山挑起来的。

  他感觉到安禄山出兵迅速、平定战乱有功,又对他进行了一波封赏。

  我真的是越来越不想当兵了。

  如果不是为了保卫大唐那些无辜的百姓,我早就卸甲归田去了。

  佐国现在才一岁不到,每天生长在军营里也不是个办法。

  我忽然觉得,应该找个人照顾他。

  今年九月末,皇甫惟明率兵和吐蕃争夺石堡城。

  皇甫惟明错误地估算了对方兵力,导致双方兵力悬殊。

  再加上他没有准备足够的补给,导致被吐蕃所败。

  左右副将均战死,损失兵力五千余人。


第374章 排除异己

  自从收了两名酷吏之后,李林甫开始大肆兴狱陷害异己。

  李适之因为华山金矿的事情被玄宗厌恶;玄宗渐渐的冷落了他。

  再加上韦坚被架空了的权利。

  李适之失恩,韦坚失权,两个人因此往来更加亲密。

  李林甫原本就不喜欢他们两个,现在更加厌恶了。

  再加上,当初他是极力举荐寿王李瑁为太子的,结果在高力士的建议下立了李亨为太子;天宝三载,李璵改名李亨。

  这让李林甫不开心,再加上,玄宗年事已高不合,指不定哪天就驾鹤西去。

  到时候太子要是知道自己反对他,肯定会找他的麻烦。

  他害怕以后会成为李亨的眼中钉,干脆先下手为强!

  所以他时常有动摇太子之心。

  韦坚是太子妃的哥哥,肯定是和太子一伙的;皇甫惟明是太子好友,因为大败吐蕃入朝献捷时目睹了李林甫专权,他对李林甫意见也很大。

  他甚至在觐见玄宗的时候,乘机进言劝玄宗除掉李林甫。

  李林甫知道了以后,差点儿没气炸肺,于是让杨慎矜暗中调查他们,想要找到他们的把柄。

  杨慎矜其实是个清官,可是他不如自己老爹廉谨自守,再加上他看人的眼光实在是不怎么好,不然也不会被王鉷所害。

  再加上他这个人家庭出身好,又比李林甫有才干。

  自然引起了李林甫的嫉妒,但凡比他强的人,他都要弄死;也正是因为这样玄宗到最后根本就没有人可以用。

  杨慎矜是隋炀帝杨广的玄孙,齐王杨暕的曾孙,隋王杨政道的孙子,弘农郡公杨崇礼的儿子。

  他为人深沉刚毅,富有才干,且相貌堂堂,尤善理财;他官职起家汝阳县令,因为才干在兄弟三人中最出色,被提升为监察御史,接替父亲为国掌管太府。

  开元到天宝以及安史之乱前的三十多年里,正是唐朝财政制度变革的转折期。

  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而导致的均田制的破坏,使得租庸调制的税负体制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而且,正值唐朝国力最盛之时,玄宗所用靡费,国家支出日益膨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杨慎矜秉承家学,子承父业,执掌太府近十年,恪尽职守,极大的保证了国家财政尤其是京城长安的财政收支平衡、通货流态平稳,实为玄宗时期的理财好手。

  至天宝六年,多次担任侍御史、御使中丞,兼任户部。然由于不能附于宰相李林甫,且才华出众引其妒忌,加之与王鉷有隙,终招致祸端,被构陷“复隋“而冤死,兄弟三人同时遇难。

  说回李林甫让杨慎矜监视韦坚和皇甫惟明的事儿。

  正好正月望夜,太子出游与韦坚相见;望夜也就是满月的时候一般是十五或者十六。

  韦坚又和皇甫惟明约好了在景龙观的某个房间会面。

  杨慎矜于是跟玄宗揭发了这件事,他上书参了韦坚一本,理由是韦坚身为皇亲国戚,不应该和边疆的战士交往亲密。

  李林甫也上了书,不过他的理由是韦坚与皇甫惟明结谋,恐怕是想重新立太子。

  玄宗勃然大怒,立刻把两人下放到了狱里,并让杨慎矜与御史中丞王鉷、京兆府法曹参军吉温一同审问他们三个人。

  玄宗也怀疑韦坚和皇甫惟明私相授受,于是天宝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下诏指责韦坚不思进取,贬为缙云太守;皇甫惟明试图离间君臣,贬为播州太守。

  为了防止有人重蹈他们两人的覆辙,玄宗专门在文武百官面前又重新强调了一遍。

  韦坚等人被贬,左相李适之开始有些害怕了。

  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被冤枉的,只是因为他们几个和李林甫不和。

  于是他请求被派往地方担任官职。

  玄宗同意了,四月八日,把李适之任命为太子少保,罢政事。

  在此之后,更加没有人敢和李林甫唱反调了;李适之因为和李林甫不合,他的儿子卫尉少卿李霅曾在府上设宴召客,客人们因为害怕会被李林甫报复,居然没有一个人敢去。

  韦坚怎么着也是京兆韦氏的嫡系,他们家族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被人欺负呢?

  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联名上书为他哥哥诉冤,并说太子可以证明韦坚并没有过错。

  玄宗当殿大怒。

  太子被吓了一跳,不仅没有帮他们指证,还立刻上表申请和他老婆韦氏离婚。

  七月二十六日,因为韦兰、韦芝两个人求情,韦坚再次被贬;他被贬为江夏别驾,韦兰、韦芝也被贬岭南。

  李林甫乘机和玄宗说,韦坚与李适之原本就是结党营私,互为朋党。

  没多久,韦坚被流放到了临封。

  李适之被贬为了宜春太守,太常少卿韦斌被贬为巴陵太守。

  就像当年对京兆杜氏一样,只不过这次倒霉的是韦氏。

  京兆韦氏中,凡是在朝廷当官的,一律被流放;一时间,流放和被贬的高达七十人。

  京兆韦氏自此衰落。

  天宝五年正月,王忠嗣被加封为河西、陇右节度使;他原本就已经是两镇节度使了,现在一个人兼任四镇节度使。

  王忠嗣这回更需要四个镇来回跑了。

  他在朔方、河东时,每次到了和边疆互市时,就故意高估马价。

  周围的那些少数民族知道了之后,纷纷把马卖给他;于是唐朝的马越来越多,而少数民族的马越来越少。

  再加上现在又成了河西、陇西节度使;于是他跟玄宗说,想要从朔方、河东两地调九千匹马过来充盈二镇。

  玄宗同意了。

  王忠嗣还特别擅长带兵,他那一套训练法和陇西军营的差不多,因此,士兵的身体素质也上来了。

  王忠嗣兼领四镇,控制万里;整个四镇边防区域,无人敢和唐朝叫板。

  天下劲兵重镇,皆在他掌握之中。

  六月里,他和吐蕃交战于青海湖、碛石镇,都取得了胜利。

  七月,征讨入侵墨离的吐谷浑,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俘虏了对方的剩余兵力、班师回朝。


第375章 奢风盛行

  自打去年安禄山挑拨奚、契丹两族和唐的关系,引发三国战争之后又平定战乱;奚、契丹群龙无首,乱成了一锅粥。

  奚、契丹本来就不是大唐的对手,再说安禄山并不是有远瞻——原本就是他挑起来的战乱,而是早有准备。

  奚、契丹被打着就跟当年的吐谷浑一样,眼看着再不投降,就要被灭国了。

  两族联军迫不得已投降并重新附庸于大唐。

  今年四月一日,立奚族的新酋长娑固为昭信王,契丹新酋长楷洛为恭仁王;分别赐他们李姓,以示皇恩浩荡。

  今年年中,陈希烈拜相。

  他原本是门下侍郎、崇玄馆大学士;也是一个只会巴结玄宗的主儿。

  平心而论,他确实是个人才;他饱览群书,尤精玄学。

  开元中期,玄宗开始关注经义,自褚无量、元行冲相继死亡之后,有人跟他推荐了陈希烈和冯朝隐。

  陈希烈因为常在宫中讲、而被玄宗赏识,留任宫中担任官职。

  由于会阿谀奉承,再加上确实有点儿小才气,没多久就累迁至秘书省监;当时张九龄拜相之后,他接替了张九龄的位置。

  玄宗很喜欢他,从此之后,但凡是口谕,都是由他撰写的;玄宗越来越器重他,甚至都快超过李林甫了。

  李林甫当然不会任由他的宠信超过自己,他已经观察过了,陈希烈是一个有弱点的人;他性格懦弱,而且胆小怕事,再加上他身后没有背景、没有大家族的支持。

  这种人都容易被牵制,而且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自己抗衡。

  于是他跟玄宗引荐了陈希烈,把他拜为丞;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监视他。

  两个人共事,特别合拍;互相吹捧、狼狈为J。

  李林甫担任的宰相时间已经很长了,即使不耍Y谋诡计,也没有人敢当面和他叫板。

  再加上,陈希烈在旁边儿一唱一和的;两个人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可偏偏玄宗觉得这两个人很好。

  从此之后,玄宗更加贪图享乐、完全不理政事了。

  政事裁决都交给了李林甫论断。

  陈希烈和牛仙客一样,对于李林夫提出来的意见,他一概不反对;从来都是唯唯诺诺的。

  按照正常的流程,宰相应该在大明宫内办公,午后六刻才应该从宫内回家。

  李林甫跟玄宗说,如今天下富庶、四海升平,根本就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

  基本上巳时他就跑路了。

  军国大事都由李林甫和陈希烈裁决,但是实际上都是由李林甫自己做主的,陈希烈只是在旁边署个名而已。

  玄宗整天和杨贵妃厮混,根本就不管朝堂上的事情了。

  说实话,如果要评选自古以来坑儿子的爹,玄宗肯定名列前茅。

  跟自己第十八个儿子抢老婆,还给三儿子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在此之前,因为武惠妃的谗言,连着杀掉了自己三个儿子。

  港真,如果玄宗他爹还活着的话,估计要被他气死了:“老子没你这种儿子!”

  既然都不想管了,能不能把位置让给你儿子?

  如果现在给的话,也不至于爆发安史之乱,肃宗也不至于满大街忙着光平定动乱;唐朝更加不会因为大量的军费掏空国库、开始走下坡路。

  如果不是因为君臣有别,我真的很想当面打他一顿。

  现在的玄宗,除了每天宠信杨贵妃外,已经是一条咸鱼了。

  普天之下,估计没有人能像玄宗宠爱杨贵妃一样了。

  跟了自己的大半辈子的好哥们、整个皇宫最显赫的宦官高力士亲自帮她执辔授鞭——赶马车。

  宫中还专门准备了七百多个绣娘,这些绣娘都是杨贵妃一个人的,她们负责每天为杨贵妃缝制礼裙。

  杨贵妃的衣服据说多达千件,一天穿一件,三年之内都不重样;这七百多绣娘还在每天赶制,估计她这辈子的衣服都不用重样了。

  现在的朝堂之上,原本就是乌烟瘴气;藩属国也纷纷趋炎附势,争相进献奇珍异宝、漂亮服饰以及宝器给大唐。

  进贡的名头无一例外都是夸赞杨贵妃惊若天人;不光藩属国这样,朝堂之上也是纷纷附和。

  岭南经略使张九章与广陵长史王翼,因为进献的宝物精美;张九章加官为三品,王翼直接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奢靡之风盛行,像我这种靠军饷过活的人,简直就是大唐上的一股清春风啊。

  民间的百姓们估计已经对大唐失去了信心,编造了一首特别讽刺的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

  杨贵妃因为特别喜欢吃荔枝,每年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就让岭南加急送来。

  荔枝原本就很容易坏,岭南距离长安又那么远;想要荔枝色味不变,必须派人快马加鞭。

  于是,运送荔枝的人快速地奔波的两个驿站之间;累死的人和马匹不计其数。

  只是想吃个荔枝就折腾那么多人,更别说两人吵架了。

  今年七月的某一天,杨贵妃因为嫉妒而出言不逊,把玄宗惹怒了。

  他一气之下,说:“你有本事就别回来了!”

  杨贵妃仗着自己备受宠爱,态度也很硬。

  两个人僵持不下,玄宗作为一国之君不要面子的啊!

  于是让她哥哥杨铦带她回娘家。

  可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